63. 痛失颜回

春华秋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孔子打击更大的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死。颜渊家境贫寒,生活清苦,身体状况一向较差,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鲁哀公十四年,颜渊死,才四十一岁。</p><p class="ql-block">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p><p class="ql-block">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p><p class="ql-block"> 颜渊就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故又称颜渊。颜回十三岁时,入孔子之门,六年后有成。他灵慧内秀,学习也努力勤奋,却寡于言辞,不善于表现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有点木讷愚钝。实际上,颜渊悟性很高,聪颖好学,闻一知十,对孔子的思想学说心领神会。在师生感情上,颜渊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p><p class="ql-block">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论语•子罕》)</p><p class="ql-block"> 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的学问道德,越是仰望越觉得高大,越是钻研越觉得坚实。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使我欲罢不能。我已经竭尽自己的才力,似乎还有一个高高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找不到可循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颜渊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同时他也深得孔子喜爱,两人亲若父子。</p><p class="ql-block">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子罕》)</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始终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p><p class="ql-block">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论语•雍也》)</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中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只不过短时间能做到这点罢了。”</p><p class="ql-block"> 孔子从来不轻易以仁许人,却称赞颜渊“仁人也”(《淮南子•人间训》),高度评价颜渊“回之仁贤于丘也”(《论语•颜渊》)。</p><p class="ql-block">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p><p class="ql-block"> 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我就积极去行动;如果舍弃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p><p class="ql-block"> 孔子对颜回说这样的话,显然是将颜回引为同道,他把颜回当成可与自己同上下、共进退的人。用之则行,对于人们来说,容易做到,但是舍之则藏,却不容易做到,多少人会不甘寂寞,到处钻营,为名忙,为利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种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p><p class="ql-block">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p><p class="ql-block">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有悲痛太过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p><p class="ql-block"> 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最能领会孔子之道,并身体力行。颜渊死了,孔子极其悲痛,表现出对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的挚爱和痛惜之情。在孔子看来,颜渊是最有条件继承自己学说的弟子之一,也是孔子的希望所在。如今颜回先死,自己的仁德礼治的理想就无合适的继承人了。</p><p class="ql-block">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p><p class="ql-block">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掉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各自说来也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p><p class="ql-block"> “才不才”分别指颜回和孔鲤,他们都是孔子最亲爱的人。安葬他们时,都是只有棺,没有椁。后世往往因孔子不让出车子为颜渊做椁而诟病孔子“不仁”、心肠狠,其实孔子是很认真地在执行贵贱有仪、上下有等的古礼。</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细节值得注意。颜渊的父亲颜路为什么请求孔子把车卖掉去给颜渊置办一个外椁呢?为什么非要把车子卖掉不可吗?不卖掉车子,另外掏钱给颜渊置办一个外椁不行吗?看来,孔子晚年的的生活很拮据,已经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为他最喜爱的弟子置办一个外椁了。</p><p class="ql-block">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论语•先进》</p><p class="ql-block"> 颜渊死了,因颜路有厚葬颜回之意,孔子的弟子也曲从其意,学生们也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可学生们没有听从孔子的意见,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我不能厚葬他,可是他的那些学生们可以啊。”结果门人们还是“厚葬之”。在孔子心目中,颜回早就是他的儿子了,甚至超过了亲生儿子,怎么能说“予不得视犹子”呢?孔子的本意是说,要是我的儿子,我是决不会厚葬的,但对颜回,我是做不了主的。就这样,颜回终于得到了厚葬。</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一丝不苟的严肃态度。礼先于情,凡事要与礼合才可以与情合。孔子与颜渊虽为师生却情同父子,他不同意把自己车子卖掉来为颜渊买外棺,也不同意厚葬他,不是因为孔子舍不得车,也不是因为孔子不爱颜渊,而是因为礼制规定,大夫出门必须用车,而且“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颜渊的学生厚葬其师,孔子不仅不表示反对,而且支持颜渊获得这样的哀荣。</p><p class="ql-block"> 在曲阜市区东十多公里的防山,山虽不高,却很有名气。山北的梁公林有孔子父母的合葬墓,孔子弟子颜回的墓,则静卧在防山南麓程庄村北的东颜林里。自汉代以来,颜回就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单以颜回配享。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追封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尊之为“兖国复圣公”,明时改称为“复圣”。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孔子五十代孙衍圣公孔摠始立墓碑,题曰“先师兖国公之墓”,由太原王筠书写。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又立鲁王府辅国将军朱当沔篆书“兖国复圣公墓”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