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相见已十年,海峡深深水更寒

房建华

2015年元旦刚过,我和夫人及其姐姐姐夫4人,就忙碌着联系旅行社,准备结伴前往台湾,以了却多年之夙愿。<div> 1月9日晚我们在首都机场集合,但真正登上飞机时已是10日凌晨。</div><div> 飞机是台湾长荣航空的一架747客机,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几乎是在梦中飞过了那道曾深不可往的海峡,降落在耳熟能详却是初次相见的桃园机场。</div> 记得那晚我们下榻的宾馆是一个汽车旅馆,紧邻桃园体育场,是二层或三层连排而建的别墅式小楼,上下为一户。上层住宿,下层停车。楼前种植有高大的棕榈树。<br> 清晨起来,我们参观了国父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大厅里有孙中山晚年的坐姿塑像; 我们参观时,恰逢馆内卫兵换岗,看着他们的装束和行走的礼仪步伐,感觉非常新鲜。 稍后,我们来到了台北乃至台湾的地标建筑101大楼(因地上有101层),乘坐了一分钟可上升1010米,号称世界上最快的电梯,极速上行。 电梯抵达89层时停了下来,出电梯后有若干观光房间以及环行大厅,透过大厅的巨大玻璃窗可以远眺台北四极和城市风貌,由近及远的台北尽收眼底,顿时有种登上了天上人间的感觉。 台北是台湾省的直辖市。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统管台湾行政,从此就有“台北”之名。 一月,在大陆已是隆冬,但在台北是凉季,因其位于北回归线稍稍偏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长夏无冬,只有热季与凉季之分。 身处101大厦俯瞰台北,可见它四面环山,地处台北盆地。四周被新北市所环绕。 这个金色的大球叫阻尼球,悬吊于101大厦的88层和92层之间,总重量680吨,是平衡大厦受到台风、地震等外力冲击时的平衡装置,是这座曾经一度是世界最高楼“屹立不倒”的镇楼神器。很多人登上101大厦都是为了看一眼这个“神器”。 离开101大厦后,我们前往蒋介石生前居住的士林官邸参观。这里三面环山,古树参天,群花竞秀,景色清幽,风景十分优美,分为外花园、内花园、正房几个区域。在日据时代这里曾为总督府苗圃,蒋介石迁移台湾前夕,由当时的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亲自甄选为 “总统官邸”。 1950年5月蒋介石正式迁居于此,直至1975年病逝,25年的时光在这里度过。那个时段,这里是军事要地,戒备森严,外人根本无法靠近,是一个神秘、封闭、不可侵犯的地方。<div> 他居住的官邸是一栋二层小楼,外观看上去很简洁,虽属西式,但内部陈设及气氛仍保有中国传统风格。整个院落丝毫没有深宫大院、富丽堂皇感觉,很难想象蒋宋夫妇到台湾后居住地如此低调。</div> 官邸附近有个名为“凯歌堂”的教堂,是蒋家人周日作弥撒和聚会的私人礼堂。 现在的士林官邸,在马英九执政后已改称“蒋宋故居”,成为了台北著名公园,更是中外游客去台旅游的必选之地。在这里游玩,走在林荫大道,路过玫瑰花园,闻着花草的清香,累了在古树下片刻栖息,湿润的空气轻轻抚摸着脸颊,总是让人心旷神怡。<div> 另外, 因这里西式庭院有苗圃、花艺、雕塑、水池等,都洋溢着浓浓的西方风情,景色宜人,成为了很多新婚夫妇拍摄婚纱照的好地方。</div>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院内一条大路边种植有几十棵名曰“白千层树"的乔木,树干高10余米,甚至接近20米,因树皮褐色间白色,多层相叠而得名。树有毒,树干斑驳、丑陋且充满沧桑感,似乎藏有几分悲壮和恐怖。 这天晚上,我们到了台中南投县史港里,下榻于一个名叫森林休闲别馆的地方。所谓的休闲别馆实乃一山庄,这里古木高大,清静幽闭,是休养度假的好地方。 南投县是台湾岛内唯一不与大海为邻的内陆县,这在台湾岛仅属个例。第二天清晨起来,我们在这个亮着灯光的餐厅里吃了一顿全素的早餐,这也是我们整个台湾游里的个例,倒也别致。 餐后我们第一站去了著名的中台禅寺,它位于南投县铺里镇,内设中台山博物馆,用以增进大众佛教历史文化的认知。<div>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台湾所有的庙宇禅寺均不收门票,而是依靠其他途径获取经费来源,如中台禅寺就创办了国小、国中、高中学校,强调“三学一贯”的全人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同时,使寺院得以自给自足。</div> 中台禅寺风景极佳,寺外犹如公园,数百种来自不同纬度的各种植物,随处可见,给人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机妙意。 寺内有一“叩钟厅”,厅内有吉祥钟,游客相继前去撞击,钟声悠悠,仿佛伴随着钟声悠扬,正超越法度。 接下来,我们乘车百余公里,第二站到了嘉义县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风景区。<div> 即便是第一次到台湾的大陆人,但对阿里山似乎都不陌生,因为“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首歌都耳熟能详,甚至会唱,因而到阿里山一游览似乎都有很深的期待和热情。</div> 当踏上了阿里山的土地,亲眼看一看阿里山的高山青,涧水蓝,见一见阿里山姑娘和少年成为了现实。除此之外,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和森林,以及从山底有一条急速盘旋升高2000多米,长度70多公里的铁路也都是阿里山的景观和骄傲。<div> 另外, 阿里山多桧木,被邹人崇拜,视为神木。</div> 可惜的是,我们到达阿里山时是上午10点多钟,离开的时候是中午前后,已看不见日出和晚霞了,在这个部落所在地也看不见铁路,只剩下阿里山的姑娘和森林了。 我夫人和大姐叫住一位阿里山姑娘,美滋滋地留下了一张合影。 我大哥(姐夫)则深入半山处的茶园里,喜笑颜开地为别人拍下阿里山的美景。 这个风景区,海拔1300米左右,集中展示了台湾原著居民邹人的生活和文化,是阿里山旅游的一个亮点,据说也是体验阿里山文化最佳的场所。 关于台湾邹人在台湾的历史据说已有几千年,但有关他们的历史记录并不多,倒是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只知道他们的氏族部落由若干父系氏族组成,曾以狩猎为主,似乎没有专一的宗教,属于超自然的神祇信仰,有天神、战神、命运之神、猎神、土地之神等。他们多祭祀,善歌舞,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自己的节日。 在邹人部落的矛达诺剧场,我们观看了一场阿里山姑娘和少年表演的邹族传统歌舞,很有特色。 演出结束后,许多游客蜂拥而入,跟随着他们的旋律和节奏,手拉手模仿着他们的动作跳起了邹族舞蹈,非常高兴。 离开阿里山山后,我们第三站又到了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一一日月潭。它在南投县的中部,两侧分别是玉山和阿里山。 日月潭原名拉鲁岛,是台湾原住民邵族传说中祖先灵魂安息之处。起先分为日潭和月潭,各是单独的湖泊,后因建设发电厂,下游筑大坝提升了水位导致两湖合一,成为了现在的日月潭。 但对于大多数大陆游客而言,到了这里都有些失望,似乎与印象中的日月潭差距很大。可能因为它的水域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沿湖周边也没有更多陪衬,或因大陆的美丽胡泊太多一比见高低。我就属此列,感觉似乎都不如北京的龙潭湖。 其后,我们沿着台湾的西海岸线,继续南下,到了高雄。高雄曾经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打狗”。据说源于台一个湾少数民族曾经的称谓,意思是“竹林”,汉人根据语音译为了“打狗”。 我们被安排参观了至今还保留着英国人19世纪在那里建设的“打狗英国领事馆”。 接下来,我们游览了龙虎塔。游人可以从塔下那个硕大的虎口中进去,从相邻的巨龙口中出来,在虎与龙的肚子中走了一遭。虽说是人为制造的景观,但也别有风味。 高雄是台湾的第二大城市。它西扼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是南台湾的文化中心与近代台湾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 但遗憾的是我们只是在城市中坐车穿行了几遭,没有能够在这个城市里放慢脚步,深入领略一下它的历史文化和更多的故事。 这张高雄夜景,我已回忆不起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大家都知道,跟团游的弊病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常常不给你流连一下的机会。 只记得那天黄昏时分,我们有机会在高雄海滨,欣赏了一下落日余晖,沐浴了一会台湾海峡的微风。 离开高雄,我们继续南下,进入屏东县,穿越垦丁国家公园,便到了到了台湾最南端,面朝巴士海峡的恒春海滨。 这里有两处“鼻子”景点小有名气,是南台湾游客的打卡地。 一处叫鹅銮鼻,位于台湾岛的最南端。其尖端部分向南挺伸于海外,三面临海,形成半岛;北连恒春丘陵。从高空看,这里衔山环海,突出如鼻,又因这里原来住着高山族的排湾人,鹅銮在排湾语中时“帆船”的意思,故得名“鹅銮鼻”。 因此,在半岛不远处有一块隆起的珊瑚礁岩,高50米,周围约40米,极似船帆,他们把这块石头取名“帆船石”。现在石头上长满了野草花卉与灌木,成为鸟群栖息的窝巢。 另一处叫猫鼻头,位于恒春半岛的东南岬,其名称的由来是因有一块突出的珊瑚礁岩,其外型像蹲坐的猫而得名。其实,跟鹅銮鼻一样,猫鼻头也是一块从附近海崖崩落后滚到海边的珊瑚礁岩。这两个“鼻子”都有极力伸延之状,处于太平洋、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的分界处,可以说是台湾岛最南端的“天涯海角”。 这天(13日)晚上,我们已经从台湾岛的西部到了东部,入住在台东市郊区的一家“民宿”。互相毗邻的“民宿”建设在一条大道边,多家相连,均为三、四层的小楼,外观风格很相似。家家门前都有一小院,户与户之间以及面临大路的一边设有铁栏杆围墙。因抵达时天已黑暗,但各家院子都很明亮。 我们入住的这家民宿,干净整洁,墙面被浅黄色粉饰,室内装饰简洁,显然就是原来家用的房屋。接待我们的男主人温和热情,话不多,任何介绍都不啰嗦。 安顿停当后,我和男主人在客厅里聊天,记得说到台湾的归属问题,他说台湾都挺好,只是到其他国家旅游时就像一个没娘的孩子,说是中国人但护照不是,只能说是台湾人,而台湾又常常不被视为国家,似乎没有归属感。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他家吃的早餐,记得大多食品都是他提前在外边采购的,只是做了点小小的加工。告别时才发现他家的小院还是蛮漂亮的。 离开台东继续北上,天气阴暗,下着小雨。在途中遇了这个北回归线景点,大家打着雨伞纷纷下车前去留影拍照。 不久,我们即到了太鲁阁国家公园的清水断崖景点。<div> 太鲁阁国家公园是台湾第二大公园,地跨花莲县、台中县、南投县,以高山和峡谷为主要地形特色,景区原始森林面积广阔,生态环境也非常的复杂,多为峭壁、断崖或峡谷。台湾的第一条东西公路中横公里就从这个公园里穿过。</div> 清水断崖是太鲁阁公园一个著名景点,清水是山名,此处断崖据说连绵12公里,蜿蜒起伏,东临太平洋。断崖高度通常在800米左右,最高点可达2000米,几乎呈90度直角,形态如同一把巨大的剑插向太平洋。但遗憾的是,因为天气不好,我们既看不远,也看不清,只能隐隐感觉到它的险峻。 过了清水断崖后,因为天气不好,天色渐晚,加上前方部分路段过于危险,旅行社担心发生事故,安排我们在花莲县住下,第二天乘火车再走。 15日11时左右,我们在花莲太鲁阁车站坐上火车,穿过一连串的隧道,前行80公里,到宜兰苏澳新下车再改乘汽车。火车进入宜兰境内不久,天空依然阴云笼罩,但天地豁然开朗。透过车窗,可以看见一片片水田像一块块不规则的明镜,环绕着农家村舍,一派鱼米之乡的田园风光。 宜兰与花莲不同,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水资源丰富,土地多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下图远处隐约可见的“龟山“”是宜兰的天然地标,那里已到了海边,龟山其实是一个岛屿。 中午稍过,我们的旅游车进入台北,我在车上看见了台北著名地标 之一的圆山大饭店,隔着车窗迅速抓拍了这张照片。 圆山大饭店据说是蒋介石亲自选址,建于1952年,完全按照中国传统风格修建;内饰不仅富丽堂皇,特别采用了相当多的龙型雕刻,故也有“龙宫”之称。内有蒋先生专属餐厅和逃生通道,在台湾是达官贵人聚会和各国政要到台下榻的首选,其地位相当于北京饭店。 随即,我们参观了中正纪念堂。它是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台湾行政部门特意为纪念蒋介石而建的。 纪念堂包含纪念堂主体、中正公园、牌楼、围墙、瞻仰大道、戏剧院、音乐厅等建筑,也是台北市的大型活动广场、文艺表演中心。 纪念堂主体采中华文化风格,为天坛之顶、金字塔之体,外表以蓝、白两色为主,象征“自由、平等”色调。堂顶为八角,代表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造成多数之“人”字形,聚于宝顶,上与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思想。 这是戏剧院,采用中国明清时期的庑殿顶殿堂式结构,类似北京故宫之太和殿。观众席有4层楼约1500席。内部另有小剧场,可容纳200多人。 那天晚上,我们被安排在台北某个地方的夜市吃晚餐。夜市是地道的马路市场,其卫生水平、管理水平都不敢恭维,与大陆当时城市夜市的水平难分伯仲,各有短长。 尽管如此,但这个小吃夜市由于接地气,品种多样,价格便宜而格外火爆,游人如织。 这天晚上,我们被安排住宿在距离市中心挺远一个叫爱琴海太平洋温泉会馆,结束了从台北出发又回到台北的环岛游。 在入住的房间,从晾台远眺近望,感觉台北郊区的夜景也很不错。 第二天早晨起来,才发现我们住的其实是海景房,在晾台上就可以直视大海,只是昨晚远处黑黝黝的一片不敢断定。遗憾的是新的一天来临但天气依然不晴朗,雾气朦胧,太阳迟迟亮不起来。 这一天是16日,是我们此次台湾游离台前的最后一天。今天旅行社安排的最后一个游览景点是野柳地质公园。 公园位于新北市,它是台湾北部地区一个很著名的地质公园。准确地说这个公园坐落在长约1700米,突出于海面的一个岬角上。由于海蚀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蜂窝石、烛状石、豆腐石、蕈状岩、壶穴、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地质景观。 看一看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仿佛在翻阅大地神奇的地质历史,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上图卧在海边的这块石头,顶端那几个凸起的孔洞,就像一条硕大的鳄鱼把鼻孔伸出水面在呼吸,远看都有几分恐惧。 在野柳公园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块“女王头”,它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观。因为它的颈部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像极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而得名。据专家测定它已有4000年屹立不摇的历史,但因自然风化,颈围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计在5-10年内就可能“倒地而亡”。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不是一次走马观花的穿行就能了解和充分认知的。虽然我们领略了它的岛之美,景之美,看到了它的南北山川,四维之海,但实事求是地说,在感到收获颇丰的同时,又感到一片茫然。 茫然的是,对岛上的十几个民族说不清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对这片土地几百年形成和积淀的多元混杂文化更说不清,尤其是它被日本殖民50年,遭受的压迫和文化入侵留下的影响,也感觉不深。 但总体上让人高兴的是两岸一家亲,到台湾旅游不仅没有语言障碍,而且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传统的存在和深入人心。现在想来,那时候(10年前)是两岸相处最友好的年代,不仅没有多少“台独”的叫嚣,而且两岸都在互递友好,每年都有几百万大陆游客前往,对于海峡两岸的人民来说,都可谓其乐融融。 所以,在离开台湾那天,我发朋友圈写道:<div>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环岛八日行。</div><div> 浮光掠影一世界,走马观花看不同。</div><div> 一脉血,同根生,两岸一国,何日成一统?</div> 今日,2024年1月22日,写就这个本该9年前完成的美篇时(那时只因没有美篇这个平台),我想说:虽然近十年过去,两岸情势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台湾大陆,大陆台湾,同宗同族,同文同脉。海峡再深,挡不住华人心相连;浪再高,终有千帆飞跃时。期待那一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