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游。(13)潮州城.广济桥。

随心所欲

23.11.7.续房时总台告之房价178元了(昨天122元),又是第一次听说续房涨价的,走,此地不养爷…!拿东西下楼,前台又说可让我们续住,真他NN的,玩我们啊?不住!搬到对面索顿大酒店。<br> 去潮州古城。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濒临南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广东“东大门”。潮州古城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府之治所,是全球“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 入口处有三轮车揽客,游城里八大景点,终点广济桥,还负责讲解,每车(两人)80元。 五辆三轮“浩浩荡荡”,“穿小巷过短桥”心情不错! 幸亏雇了三轮了,否则会很累不说,就那左拐右拐的小胡同,恐怕连景点都找不到。 甲第巷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贾望族聚居的精华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大量古民居。长不足200米的甲第巷,集中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 资政第,“资政”即“资政大夫”,在清代是正二品官阶。第,是府第的简称。 资政第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300平方米,坐北朝南。<div> 门楼有四幅石刻,左右分别为晚清潮州举人延康题唐代李商隐名作《郑州献从叔舍人褒》及清初弹词小说《玉钏缘》诗,两侧为仿宋末画家郑所南竹画。 </div> "大夫第",一座典型的"百凤朝阳"民居。是著名“蔡泰泉银庄”的掌管者蔡见六建造的,蔡见六是蔡泰泉的长房,在清末年间社会影响力巨大,朝廷授其“资政大夫”。 遗憾的是几家府第都大门紧闭。瑞良趴门偷窥,颇有“梁上君子”风范。<div> 郭旺周老师赋诗写真:<br><div> 窥<br> 漆落斑驳两扇门,伶仃紧闭可藏春?<br> 谁来偷眼闲中取,老锁无聊挂客心!<br><br><br></div></div> 这里居然还有座“知青之家”,估计这家主人也曾是“老插”。 扣齿古寺,位于潮州市城南西平路道后巷。因高僧大颠和尚隐于此,故原名大隐庵,创自唐朝。<div> 明末,潮州城内人邹鎏尝重修,并作为掩护点进行反清活动。</div><div> 自称导游的三轮车夫那椒盐普通话实在难懂,还是问了度娘方知始末。</div> 扣齿庵的来历:扣齿,潮州方言中意为敲掉牙齿。<div>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使。上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夹道欢迎。<div> 突然一个和尚朝他马前走来,那和尚远观一表人才,可近看却叫人害怕,原来他有两个凸出的大龅牙,那和尚就是大隐庵住持大颠和尚。韩愈心里嘀咕:“此人一定是个恶僧,他若愚惑百姓,定要把他两个大牙拔掉。”</div><div> 第二天,韩愈升堂时,跟班呈上一小包东西,说是大颠和尚差人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原来是两颗血淋淋的大牙齿。韩愈大惊:“这和尚还真神灵,能熟知我心想”,同时他打听到大颠和尚功德圆满法力高强。韩愈自责:“我单凭相貌轻率地对一个人下结论,实不应该!”于是当堂挥笔写下“叩齿庵”三个大字,命人送到大隐庵。之后韩愈多次致函大颠,互相访问,并结下很深的情谊。后人为纪念韩愈与大颠和尚这段友谊,遂将大隐庵改名为叩齿庵。</div><div> </div></div> 首进大殿供奉观音送子汉白玉雕像。 弥勒佛。 二进大殿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如来,旁有两尊者,金身焕彩,妙相庄严。韦陀天尊和关圣菩萨立于两边。 这是西天取经的唐玄奘唐长老吗? 报恩堂,不知是哪位孝子为其母所建。 后楼首层中间为祖师堂,供奉大颠祖师,堂额写“万代宗师”四字,堂前有两棵古榕于阶前倚石而生,古色有致,互相依斜,似诉沧桑,为古城奇观。<div><br></div> 大颠祖师。 三平祖师堂,供奉大颠祖师的弟子三平义中。 潮州刺史韩愈与潮阳和尚大颠塑像在三平祖师塑像后面。 "文革"期间,扣齿庵难逃厄运,寺庙被占为二轻化工厂车间,殿宇凋零,佛像荡尽。仅余一口铸于清康熙年间、四周刻有华严经文的千斤洪钟置于殿旁,文革中幸未受毁。 扣齿庵还有红色历史,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抵达潮州时,其军师部曾驻所设于庵内。 李氏宗祠(俗称李厝祠)位于潮州城区中山路中段,原为李姓祠堂,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它是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民国乃至古代战争时期,宗族宗祠往往会被政府作为军事用途而征用。 院里花缸养的莲花,花型毛茸茸的,很是奇特。 1925年3月,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占领潮州后,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能有机会补习课程,筹设潮州分校。不到一个月,军校学生奉命返回总校。<div>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再次占领潮州,又在此设黄埔军校潮州分校(1926年5月1日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招生范围为惠、潮、梅、海陆丰属地学生。蒋介石兼任分校校长,何应钦为分校教育长兼代校长,周恩来兼政治部主任;同时,聘请黄埔总校的熊雄、恽代英、肖楚女等共产党员为政治教官,陈勉吾、张光、张镜澄、方万方、张岳嵩为军事教官,反映了当年国共合作创办该校的历史事实。</div> 分校学员,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抗日战争时期均立下赫赫功劳。毛人凤、戴之奇、廖运泽等民国风云人物也出自黄埔军校潮州分校。 此前,潮剧团的培训中心一直占据着李氏宗祠。2018年潮剧团迁出,李氏宗祠成了黄埔分校展览馆。 展览馆中,着重介绍的是黄埔分校中国共产党员的活动情况。 北伐战争中殉国英雄姓名。 一些解放军高级将领也出自这里。 许驸马府在潮州市区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是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珏的府第。该府第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div> 许珏,广东西路大总统兵马都监(统广东、广西、云南三省),与郭逵率军南下,征剿交趾(今越南)。越年十二月,攻克邕、廉等州,交趾大败,声威大振,郭逵凯旋回朝,许珏受命驻守广南边防。<br> 驸马府建筑面积约 18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主体的三进与插山构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座两旁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独特设置。</div> 1996年11月,许驸马府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们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div> 府内共有厅房55间、天井11个、花巷2条。<br><div> 光看这半米高的大门槛,够气派吧?</div></div> 后厅是供奉祖先的香火堂,有许家先祖画像和牌位。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便是沟南许家的女儿。 驸马府现已辟为民俗博物馆,里面有一些民风民俗展览。 新房的装饰。 娶亲的轿子。 驸马在京时,公主曾问驸马:“潮州祖居如何?”驸马回答:“前有千里龙潭,后有百里花园。”即屋前有韩江、浮桥,后山花木四时开花。数年之后驸马与公主回归潮州时,公主倚韩山而面韩江时对驸马道:“驸马好眼力,千里龙潭映百里韩山。” 夯士墙,当时常用的构筑技法,选用黄土、石灰、砂子,砾石等材料加以拌和,以木板作模层层用杵夯实,修筑而成,有的还掺入红糖和糯米浆以增强硬度,加入稻草、芦苇等以增强韧性。夯墙立于墙体和地基,历经数百年风雨巍然屹立,见证了潮州城的历史发展变迁。 卓府,是清代潮州总兵卓兴的府第。<div> 卓兴,原是揭阳霖田棉湖人,早年孤苦,后于道光年间在钦州投军。由于机警灵活,骁勇善战,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处屡立战功,受到清廷重视而逐步擢升。历任平镇营都司、潮州总兵、虎门水师副提督,曾受赏赐顶戴花翎和“格良吐巴图鲁”名号;封总兵时还赐赏三代一品封典。</div> 黑漆大门上有“建威第”三个大字,此地现在仍为卓氏后裔居住,不对外开放。 门前一对大石狮威武雄壮,雕工精美。 卓府对面有家木雕艺术研究所,引起大家的兴趣。 香樟木雕工艺精湛。 孔庙。潮州孔庙是一片宫殿式古建筑群,被红色的院墙包围着,黑瓦丹墙呈现出灿烂的红色,庄严中透露出书香之气。<div> 今天不知是什么日子,庙前车水马龙,我们就不凑那个热闹了,拍照走人。</div> 新建的潮州府,尚未开放。 三轮车把我们送回到牌坊街,直走就是广济楼了。 牌坊街是步行街,禁止任何车辆入内。<div> </div> 牌坊街正对着广济楼。“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列潮州城七城楼之首,为名城标志之一。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 冷食店有做成广济楼形状的雪糕,每人来一只,吃的是型,是心情。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 广济楼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 广济楼以其深具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城门洞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广济桥了。 广济桥在潮州市之东,全长500多米,东西向横跨韩江,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淅交通要道。 回眸广济楼,大门上有广济门三个大字,城楼上悬“岭东首邑”和“东为万春”巨匾,城楼最上方悬“广济楼”巨匾。 江边看广济桥,一座座用花岗石块砌成的桥墩,水中矗立,中流砥柱。<div><br></div> 广济桥下是滔滔韩江。元和十四年(819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br> 他在潮仅八个月,确立了”德治为先,辅以政刑”的治潮方针,驱鳄、兴学、劝农、释奴,给后代带来深远影响,潮州人尊崇圣贤,遂将这条韩愈驱鳄的恶溪改称韩江,韩愈登临手植橡树的笔架山被称为韩山。 广济西桥头,门票20元(六十岁以上免费)。 广济桥始创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初建时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 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此桥在明代曾大修过五次,并在桥墩上建起24座形式不同的“望楼”(后已毁)。 最近的一次维修从二00三年正式兴工,至二00七年六月竣事。共投资人民币九千八百万元,其中海内外捐款三千七百万元。 这次大修,在广济桥上新建了30个望江楼亭,这些楼台亭阁,一座一个样,各有特色、座座不同。 在桥上我们走过一座又座桥亭,累了就坐在亭台石凳子上歇歇,沐浴一阵又一阵江面吹来的凉风,静静地欣赏韩江美景,十分惬意。 不时有机动舢板从桥下穿过。 桥亭都建在桥墩上,全部为中国风格,形态多种多样,空间大小不一。二亭合占一墩,分立大桥中轴线南北两侧。亭台多依地势而立,各具形态,屋顶形式多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扇形等等。”廿四楼台廿四样”,概括了广济桥亭台多姿多彩的身影。 桥亭里还有一些民间艺人,现场制作手工艺品。这是香樟木木雕。 手拉紫砂泥壶。 国家非物质遗产-大吴泥塑。 栩栩如生的潮绣。 广济桥也是一座浓郁书香的文化走廊。广济桥上共计有匾额43块,楹联25对。其中殿式阁匾25块,分布在大桥中轴线上,黑底金字;亭台匾18块,黛字黑底。匾悬在亭阁正面正中,楹联直接刻在白色花岗石柱上。广济桥匾额与楹联,字字珠矶,妙笔生辉,是不可得的学习书法和楹联创作的好课堂。 西桥第八墩上有只生铁铸就的鉎 (shēng)牛。 <div> 清雍正元年(1723年)知府张自谦再修广济桥时,铸铁牛两只,置于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牛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道光二十二年(1842),洪水冲垮桥墩,铁牛也坠入江中。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潮州遂有”两只铁牛一只溜”的民谣。它反映了因韩江水患频繁,人们期望铁牛镇水减少水患的心情。</div> 摸摸鉎牛头,万事不发愁。 我们脚踏石梁漫道往东走,到达桥中央,忽然断了路,往江面看是一段浮桥。桥两侧插满迎风招展红旗。其中一面书:”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卄四洲”。 十八艘梭船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江心,这就是受到 桥梁专家茅以升称誉的起闭式浮桥。 湘桥是广济桥别称。十八梭船指的是浮桥是由十八只木船铺上木板架设而成。”十八梭船廿四洲”架构,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已经形成,至今已500多年。 广济桥的”风流”,在于它是,”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浮桥是起闭式的,其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还有关卡作用。<br> 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广济桥”中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 民谚:”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桥,乃指广济桥。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并称中国四大名桥。 民间流传: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div><br></div> 广济桥每天上午十点拖船把梭船拖到断开的位置拼接成浮桥,下午5点又拆开梭船使东西桥面分开,拖船把拆卸下来的梭船拉到江边栓住固定,留岀一段江水航道给船只通过。就这样早拼晚拆,每天的一开一合吸引许多游人顿足观看。(网络片) 古代建桥设备简陋,基本是人工建筑,东西桥墩之间江水湍急,无法合拢,过往只能用小舟摆渡,到明代时期增筑一墩,缩短了未合拢的距离,改用了十八般梭船连成浮桥,贯通东西,便成了“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浮桥,能开能合,随江水升降,成为国内外最早的一座开合式桥梁,此桥在明代曾大修过,并在桥墩上建造二十四座望江楼亭。 如今韩江已建造了多座跨江桥梁,广济桥不再是主要交通要道,而成为潮州的名牌景点,到潮州游玩广济桥是必到的打卡点之一。 向江面放眼望去,江水连绵,远处现代化的大桥使韩江不再是洪水肆孽的天险。微风徐徐,清凉舒适,置身桥上,思造桥艰难,观韩江胜景,追昔抚今,真是一种享受。 广济桥上有一牌坊:”民不能忘坊”,是给为民办好事,重修广济桥的官员树碑立传的。<br> 清道光廿一年(1841年),韩江洪水冲垮桥墩若干,次年又泛滥,冲崩江心东墩及墩上铁牛,太守刘浔、分司吴均发动盐商及富户重修广济桥。因工程浩大,经历数年始告完工,百姓不忘刘、吴功绩,建坊以作纪念,寄托对先贤的崇敬和追忆。 桥东口放着几块广济桥桥梁石,直径1米见方,长约8-10米,古时没有大型起重设备,那么偌大的桥石是如何架到桥墩上的呢?是否也像泉州洛阳桥一样利用涨潮时的水位架设的呢? 东边桥头正对着韩山师范学院。<div><br></div> 回到桥西口远观广济桥。 广济桥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启式大石桥。 <div> 由衷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div> 23年4月我们走了赵州桥,前些天走的洛阳桥,今天又是广济桥,小分队一年时间内走了三座古桥,我七月份重走的芦沟桥,一年内走了四大古桥。 原路返回牌坊街。牌坊街是潮州城的主要看点之一,沿街保留有众多骑楼建筑。牌坊街原有牌坊39座,皆是为中举状元、探花、榜眼或升迁官员而立。现在仅余22座。这些牌坊,诉说了历史上众多潮州英杰的丰功伟绩,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耐人寻味。 历史上潮城曾有牌坊91座,最多的就是我们脚下的太平路,共有明、清石牌坊39座,其中建于明代的有34座,建于清代的5座。<div> 由于年久失修,牌坊出现松动和伤损,1950年曾发生牌坊倒塌砸死人的事故,因此39座牌坊被拆了36座,文革又拆了2座,只存下“忠节坊”。</div><div> 2004年4月,潮州市政府开始动工修复潮州牌坊街,共修复我们现在见到的古牌坊22座。</div> 牌坊街还有古井一口,名东门古井,刻有“宋熙宁八年重修”字样,说明此井至少是宋代的。 满大街是琳琅满目的土特产,潮州三宝分别是老香橼(yuán)、老药桔和黄皮果。它们是潮州凉果特产中的极品。 其中“鸭屎香”令人不解,“鸭屎”跟“香”怎么能混到一起呢?原来这是潮州凤凰山上特有的一种茶,最初引进茶树的茶农怕被盗而杜撰的名字,没想到“鸭屎香”竟沿用至今。 晚上搜到潮汕菜中的生腌海鲜是潮汕菜中的极品,我们几个敢生吃螃蟹的勇敢者又回到牌坊街潮坊生腌店。 潮汕生腌海鲜被称为毒药,原因是一吃就会上瘾。上世纪末我来汕尾出差,朋友曾请我吃过生腌皮皮虾,那时候只是把活皮皮虾埋在盐缸里,初尝咽不下去,后来才习惯了。 今天我们点了红膏蟹、皮皮虾、鲍鱼、海虾、血蛤等,调料也增加了酱油、蒜头、辣椒、料酒、白糖、香菜等,当地厨师说生腌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海产的鲜味,怪不得潮汕人对生腌的热爱可谓是到了痴狂的地步。 再整上点小酒,大伙吃的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我美啦美啦美啦,我醉啦醉啦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