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石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徽妞沪娘

<p class="ql-block">河南巩义石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由其儿子宣武帝开始开凿的石窟,与云岗、龙门同为北魏的皇家石窟,这三座石窟见证了北魏从草原走到中原,直至汉化的全过程。巩义石窟现存5个洞窟,1个千佛龛,3尊摩崖大佛。</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也是巩义石窟最重要最精美的石窟。由于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在上世纪30年代被盗往国外,巩义石窟的这组“帝后礼佛图”则成了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这组雕刻反映的(可能)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礼佛情形。位于石窟左侧的是“皇帝礼佛图”,有三层,从上至下,从右往左描绘了头戴通天冠和冕旒的皇帝在比丘的引导下,率领皇亲国戚和众大臣前往礼佛的场景,从随从的数量和穿戴来看越往后其地位越低。</p> <p class="ql-block">右侧也是三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描绘的是头戴莲花冠的王后在比丘的引导下率领嫔妃公主去礼佛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走在第二位的手里还拎个小坤包😍。</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中心柱上的一对轻盈曼妙,衣袂飘飘的飞天被誉为“北魏乃至中国最美的飞天之一”。</p> <p class="ql-block">左侧的飞天面向中心,一手执莲花枝,一手执贡品。</p> <p class="ql-block">右侧的飞天则是回眸一笑百媚生。</p> <p class="ql-block">“手如柔夷”,“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吧。😍😍😍</p> <p class="ql-block">侧面再看一下</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的大莲花藻井。</p> <p class="ql-block">“千佛龛”是由999座小佛,再加上中间的大佛组成。</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中心柱基座的中的“双面人像”,一头两面,一身,三目,鼻和口成双,怀里抱一小儿。专家推测可能是鬼子母神的形象,鬼子母专门喜欢偷小孩吃,后被佛陀收伏,成为专门守护小孩的神王。</p> <p class="ql-block">憨态可亲的小狮子。</p> <p class="ql-block">三尊摩崖造像,可惜右侧的护法天王已经残缺。</p> <p class="ql-block">佛陀神态恬静,其衣纹简练飘逸。</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境内。“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史无前例的王朝都城遗址,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核心文化、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导者。同时,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夏王朝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晚期都城的遗址,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于2019年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厅。第一展厅,主要介绍了夏王朝的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有关夏王朝的相关史料记载。楚简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尚书》中关于夏王朝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器物铭文中关于夏王朝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大禹治水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赫赫夏都”展出了目前发掘出来的精美文物,展现了夏代的祭祀文化、兵器文化以及玉文化等。</p> <p class="ql-block">享有”华夏第一爵”之称的“乳钉纹青铜爵”。</p> <p class="ql-block">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网格纹青铜鼎”。</p> <p class="ql-block">“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由数百片绿松石镶嵌出兽面纹,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的胸部,应为沟通天地神的载体。二里头目前共出土了三个类似的铜牌,其余两个在国家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龙形器”,这是复制品,原件也在国家考古博物馆。龙首为蝉状,龙身为蛇状。</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串珠。</p> <p class="ql-block">“七孔玉刀”,不知夏朝人使用了何种工具能将这七孔开的如此规整。这也是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p> <p class="ql-block">陶制象鼻盉。</p> <p class="ql-block">形制独特的“鸭形鼎”。</p> <p class="ql-block">比小指甲盖还要小的骨猴,这是通过放大镜拍出来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乐器。《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中是这样记载的:“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雍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夏龠》九成,以昭其功。”</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为什么底部是镂空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第五展厅介绍了夏文化探索的先驱们。徐旭生先生在1959年的考古中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徐旭生发现二里头开始,考古学上对夏文化的研究才拉开序幕。如今考古工作者依然是在沿着徐旭生先生所开辟的路径继续探索。”</p> <p class="ql-block">二里头遗址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掘,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发掘了其中的2%,期待未来考古学家们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