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祖祠——万荣后土祠

澄怀观道

<div> 后土祠是轩辕黄帝扫土祭坛首祭,后世历代帝王祭祀后土女娲氏的地方,后土女娲氏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也是全球华人的祭祖中心。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 </div><div> “社”就是土地之神,即后土地母。“稷”就是谷神,在先秦的文献中,“社稷”就是国家的同义词,可见人们对土地神和谷神的敬仰程度。<br> 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在这里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尧、舜之时,夏、商、周三代,都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br>北宋时期的万荣汾阴后土祠,庄严弘钜,为海内祠庙之冠。中华之最。</div><div> 西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相继来此祭祀不下10余次。唐明皇先后三次巡幸,并将后土祠加以扩建,其规模壮丽,同于王居,号奉祗宫。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先命人对祠作了修葺,庙貌倍益增丽,次年亦来亲祭,还为后土祠亲撰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萧墙碑),现仍完好地保存于庙内。<br> 该祠在明以前是皇家祭祀圣地,从汉代开始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从古至今有九位皇帝来这里祭祀过,先后一共来过24次,汉武帝就来过六次,还在这里写下了《秋风辞》。</div><div> 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北京天坛坛之源(明朝永乐18年在北京建天地坛,代替后土祠祭祀后土,明嘉靖九年在北京建立了方泽坛,即地坛,天地坛改名为天坛,天坛的第一捧土就是取自这里)。它作为华夏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div><div> 祠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宋真宗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中国古代由皇帝书丹的碑刻并不多见,因而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br> 庙内现存建筑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五虎配殿等,建筑宏伟,结构精巧。<br> 山门与井台组成国内罕见的“品”字戏台,对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重要例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br> 正殿琉璃饰件光彩夺目,极为珍贵。各建筑物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后土祠山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后面有一个倒座的舞台,也叫过亭台。上面是舞台,下面是人行通道,三个舞台代表佛、道、儒。 祭道,祭祀通道原为一条“S”形道路,极似太极图,坡道入口在山门右下方,占八卦之坤位,故又称“坤道”。祭道共有108级石阶,取36天罡72地煞之意。 日月旗杆,又称阴阳旗杆,清咸丰年间,立于老庙门口,以显皇家祠庙威严。后淹没于黄河,再由河中捞出。每根旗杆均有三节,直冲云霄,气势磅礴,先只展示其中的三分之一。 后土祠六绝之一的龙凤古柏,东西两侧是五岳殿和五虎殿,东边是五岳殿,敬奉的是东西南北中五岳大帝。西边五虎殿里敬奉的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献殿为祭祀后土时进献贡品之处,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由四个门洞和24根木柱组成,代表一年四季和24节气。木柱下的柱础石,共刻有神态各异的石狮子48只。门额上方刻有八字:履中、寅畏、蹈和、虔恭。<div><br></div> 12根柱子下面的石狮子造型都不同 大殿东侧的砖雕“青龙” 大殿西侧的砖雕“白虎” 轩辕扫地碑记载了汾阴后土祠最初的来源是轩辕扫地坛,轩辕皇帝最早在黄河和汾河交汇处,设坛祭祀后土圣母。 宋代后土祠全貌图碑,绘于宋代,金代刻制,明代重刻。 <p class="ql-block">  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五架梁前后搭牵,悬山顶,屋顶琉璃剪边。供奉后土圣母。后土掌阴阳、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殿内正中塑后土娘娘真身,两侧为其化身,东为送子娘娘,西为施药娘娘。殿外木雕、砖雕、铁艺以及琉璃瓦顶,工艺绝妙,光彩夺目,是祠内建筑之精华。</p> 核桃木雕“清明上河图” 秋风楼位于正殿之后,因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刻而得名,内藏有《秋风辞》石碑两块。楼高32.6米,下部为一高大的台基——扫地坛,东西穿通。楼分三层,四周回廊。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结构古朴精美,形制巍峨劲秀,为现存古建筑中罕见的珍品。<br>   太史令司马谈和祠官宽舒建议在汾阴县祭祀后土,汉武帝便“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率领群臣到汾阴祭祀后土,“亲望拜,如上帝礼。”太史令司马谈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他的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与汾阴仅一水之隔,他建议汉武帝到汾阴祭祀后土,应当说在汾阴祭祀后土的活动,在汉武帝以前就有很久的历史了。<div> 司马谈作为史官,熟悉历史上的祭祀情况和汾阴县的风土人情,所以向汉武帝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汉武帝在祭祀完后土之后,泛舟于河汾之间,同群臣欢宴于船上,极目四望,秋风萧瑟,草木落黄,鸿雁南归,即景生情,吟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秋风辞》:</div><div>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div><div>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div><div>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div><div>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div>  后来,汉武帝又先后五次到汾阴祭祀后土,并在后土祠建造了一座万岁宫,汉宣帝两次到汾阴祭祀后土,汉元帝三次到汾阴祭祀后土。</div></div> 张仪古道,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是鬼谷子得意门生之一,万荣县张仪村人,张仪古道是秦汉时期通往陕西与三晋的交通要道,张仪、王昭君都是走这条古道北上的。<div> 1937年八路军三大主力东渡黄河,也是沿张仪古道穿秋风楼步行至侯马北上太行的。</div> 秋风楼东西两侧刻有“鲁瞻”和“望秦”,大概的意思是可以贯穿鲁国和秦国的通道,“鲁瞻”有远眺山东的意思。 后土祠每年的祭祀大典是在农历的三月十八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