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出雾中村就是茶马古道滇藏段。</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p><p class="ql-block"> 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的开辟不仅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交融,还促进了地区间的安定和稳定。</p> <p class="ql-block"> 这是茶马古道滇藏线的一段,下面是波涛凶湧的怒江,旁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人畜行走踩出来的小路。现在路面已拓宽修平,并修了砖石围栏。但仍可以想见千百年来、雨雪天、匪患之下,马帮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惊险和艰难。</p> <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p><p class="ql-block"> “秋那”在怒族语言中的意思是“相对平坦、适合居住”,“桶”的意思是“和平、平安”,“秋那桶”这个名字,寄托了当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隶属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为怒族与傈僳族混居地。身处大山深处,面朝峡谷,非常原始,被称为"怒江明珠"。</p> <p class="ql-block"> 天主堂</p><p class="ql-block"> 木制结构,外观更像寺庙。</p><p class="ql-block"> 怒族人口较少,使用的语言较多。因而宗教信仰也多样化,包括佛教、天主教、藏教等等。</p><p class="ql-block"> 在云南,经常有一家人信仰几种教,或一个人信仰两三种教,自然一种教会有好几个民族的信徒。</p> <p class="ql-block"> 村子有300多户人家,1200多人口,靠种植农作物为生,人均年收入很低,属于重点扶贫地区。现在正在修路,以期发展旅游业。</p> <p class="ql-block">石月亮</p><p class="ql-block"> 高高山峰上的一个圆月亮型的洞口。</p> <p class="ql-block">滇藏边界。</p><p class="ql-block">丙察察线:</p><p class="ql-block"> 是目前最便捷的进藏通道,虽然只有260多公里,却因道路艰险,极少有人知道,被称为第七条进藏线路。丙察察公路起点为云南怒江贡山丙中洛,终点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按正常行车里程两天即可抵达,</p> <p class="ql-block">知子罗 遗世空城的落寞与苍凉。</p><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前,氏羌的一支后裔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来到怒江之上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称为怒苏,是怒族的起源。古时从大理经知子罗,再翻越高黎贡山,只需一天时间就可进入缅甸。因此知子罗就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和集市。</p><p class="ql-block"> 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了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所在地。是怒江州繁华的政治经济中心。</p><p class="ql-block"> 然而一场始料不及的大雨,改变了它的命运。1979年9月底到10月上旬,连续16天的大雨让这里遭受了60年罕见的洪灾泥石流,知子罗出现部分地区地面滑坡坍塌,有48幢楼和672人受影响。专家判言:知子罗是一个巨大的滑坡体,可能出现大面积泥石流,不宜居。</p><p class="ql-block"> 1986年,碧江县撤销,怒江州府搬到了六库,知子罗从州府变成一个村。居民大部分被动员搬迁他地。少部分居民难离故土,留了下来,并搬进州、县政府留下的建得较美观结实的房子里。近三十多年,未见再有洪灾滑坡出现,又有人返乡盖了新房。但人的稀少以及当年的断垣残壁难掩空城的落寞与苍凉。</p> <p class="ql-block"> 八角楼,当年的州政府,是全村最好的房子和地标。现在是民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学校房屋尚完整,但门窗残破,人去楼空。</p> <p class="ql-block"> 村民卖些山上采摘的核桃、草果、葵花子补贴家用。</p> <p class="ql-block"> 这位傈僳族妇女的两个孩子(女儿4岁、儿子2岁),在八角楼前捡到了我丢失的墨镜,在院子里跑了两圈寻找失主,她的朴实善良以及对孩子的教育让我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p><p class="ql-block"> “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村子坐落于碧罗雪山半山腰间缓坡地,大致呈梯形聚落,海拔1800米,东边是碧罗雪山,西边是高黎贡山。怒族、白族(勒墨)、傈僳族杂居,怒族居多。老姆登宁静优美,有多处自然景点,吸引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 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基督教堂。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爱世人”,昭示普世之爱。</p> <p class="ql-block"> 教堂前碑上镌刻:1927年美国传教士杨恩慧及夫人传(教)入怒族聚居区。老姆登教堂始建于1928年,初建以木竹草建盖了第一座教堂,后经多次修缮、重修。1958年肃清运动时教堂被迫拆除。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重新恢复了信仰政策,并在1981年建盖土墙教堂,容纳500多人。1993年新建砖瓦教堂使用至今。老姆登教堂是福贡地区最早传入基督教的地方,具有广泛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2011年12月5日福贡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老姆登教堂,青砖墙,红漆木窗,白铁皮屋顶,简单朴素。从外表看,这座教堂并不壮观,没有常见的玻璃彩窗、穹顶、和标志性的哥特式尖塔,有的只是长条凳和红漆木窗,但这更显出人们信仰的纯粹和虔诚。每个星期天(周三、周六晚上八点亦有),周边乡村的基督教信徒都会集中在这里做礼拜,他们聚集在这里虔诚的念诵赞美诗,对于那些和着太阳和泥土味道的朴实的人民,上帝就住在他们心里,他们像呼吸一样自然安详虔诚的哼出那些歌谣。村民唱圣歌是用傈僳语唱的,傈僳族的文字始自圣经的翻译,也为怒族所共用。</p> <p class="ql-block"> 入夜,依山而建的老姆登家家灯火亮起,倒映在村前的水塘,其美难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 村委会院中燃起篝火,怒族歌舞晚会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怒族乐器有琵琶、短笛和口弦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比亚:怒族弹拨乐器。又称“达边”,当地汉族人称“怒族琵琶”,傈傈族称之为“其布厄”。达比亚多用于独奏或民间歌舞(如琵琶舞)伴奏,在当地的歌舞中,乐手们兴之所至,往往会改变持琴姿势,把琴举过头顶,反持于右肩上歌舞,颇具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怒族人善于演奏乐器,自小就要学习,如果大了还不会,就会被认为是笨,他有可能连对象也找不到。当怒族小伙向姑娘求爱时,首先向她弹响怀中的 “达边 ”,向她倾诉心中的秘密。姑娘听到求爱,会吹起“拟力”(一种吹奏乐器)以作答。双方可以提问、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从思想到生产、生活等各种问题都可以 “弹”,他们都能够从对方的曲调和音色中理解其中的含义。据说有的青年从认识到结婚都不说过一句话,完全靠音乐来沟通,从中可以反映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非同一般。这种独特的恋爱方式,也许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 表演中女性吹的是口弦,又称口弦琴。</p><p class="ql-block"> 口弦:属女性乐器,不仅在舞蹈中吹奏,也是花前月下少女向情郎倾诉衷肠、表达感情的乐器。</p><p class="ql-block"> 口弦存在于我国许多民族中,样式音色又有差别。随时代发展,很多民族的口弦已改为金属制作,而怒族仍沿袭用竹制口弦。</p> <p class="ql-block"> 老姆登村对面有高黎贡山北段较有名气的皇冠山,皇冠山因形似王冠而得名,皇冠山在群山之中独树一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老姆登村是观赏皇冠山的绝佳选择,有很多人因皇冠山而慕名而来,一睹皇冠山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早上太阳升起照亮了皇冠顶、照亮教堂、照亮了整个老姆登。</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又称为“东方大峡谷”,耸立在中缅边境绵延数百公里的高黎贡山,</p><p class="ql-block">与怒江和碧罗雪山共同构成了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老虎跳峡"</p><p class="ql-block"> 怒江的双纳瓦底至大兴地之间,有一段傈僳语称为“腊玛登培”,意思是“老虎跳”。</p><p class="ql-block"> 峡谷更窄,陡峭石壁高1500米,两岸距离最窄处只有10米。</p><p class="ql-block"> 江边怪石嶙峋,有一块黑色巨石稳立江心,虽常受激流冲撞,却傲然不动。</p><p class="ql-block"> 它不同于金沙江的"老虎峡"。</p> <p class="ql-block"> 穿过花树花丛环绕的小路,就到了【澡堂会会址】。</p><p class="ql-block"> 这么高大的"圣诞树"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原来城市里见过的只是一尺多高的盆栽圣诞树。</p> <p class="ql-block"> 澡塘会会址在泸水市登埂的怒江边的露天,又称为野温泉,砌有十一个温泉池,天然温泉水温近90摄氏度,逐次流入各个池中,就有了不同的水温。</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时因为未逢春节,只有数人在洗浴。</p> <p class="ql-block"> 每年大年初二到初七,傈僳族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到泸水温泉裸浴,让永远圣洁的温泉水洗去污秽,迎来吉祥。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p><p class="ql-block"> 人们去洗“春浴”时,个个穿上节日盛装。小伙子姑娘们更是打扮得漂漂亮亮。他们一大早就带上干粮菜肴,背上行李, 到野外食宿。他们把“春浴”看作是一种文明、卫生、圣洁的行为。因此,连久居山寨的老人也不顾年老体弱、道路崎岖,让儿孙们搀扶 前往。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通常是长辈先洗,青年后洗。男的洗浴时,妇女们相约去备饭菜;妇女洗浴 时,小伙们又背上背篓,钻进深山密林去拾柴打猎。 </p><p class="ql-block"> 来“春浴”的人们,一般在离温泉半里左右的地方搭起竹棚或找岩洞歇宿。他们在温泉都要住上三、五天,每天洗浴七、八次。据 说,经过这样反复洗浴,就能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劳动生产中。在这里,人们通宵达旦赛歌,年轻人则交友订终生。</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温泉可是免费的哟!我们趁此泡泡脚也是很享受的!在脚伸下去时还真很烫,水温大约五十多度。有两三位男团友还是忍不住脱掉外衣跳下澡堂。</p> <p class="ql-block"> 上图生火烧饭的村民,应该是来洗温泉的,旁边还搭着简易帐篷。</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溜索索道。</p> <p class="ql-block"> 怒江峡谷壁陡崖悬,壑深万丈,滔滔江水如野马奔腾于峡谷之中。传说中,一对分别居住于怒江两岸的傈僳族恋人,在无法相会的苦恼之中,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条溜索。从此,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便被两岸的人们广泛运用。</p> <p class="ql-block">溜索的种类</p><p class="ql-block"> 怒江上的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p><p class="ql-block">平溜</p><p class="ql-block"> 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越大江,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得双臂用劲,攀到对岸。</p><p class="ql-block">陡溜</p><p class="ql-block"> 陡溜有一定的倾斜度,一头高,一头低,自然滑向对岸,十分轻快。 </p><p class="ql-block"> 陡溜一般都是两根,倾斜方向相反,来回都很省力。为了安全,溜的构造除溜索本身外,尚有一块硬木或竹子做成的溜板和一根栓在腰间的麻绳。 过溜索是需要勇气的,当你把生命系在一根并不太粗的绳索之上,当你越过看一眼都头晕目眩的峡谷,当你听到溜索下那震耳欲聋的江水咆哮之声时,心中会不由生出几分怯意。</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千百年,那些男女老少在江面上自如地溜来飞去,特别是那些大妈带着孩子,背着山羊肥猪、甚至各种大件电器一起“从天而降”时,不能不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怒江边的孩子十年前还要靠着溜索到对岸上学。</p><p class="ql-block"> 以往藤蔑做的溜索很容易磨损,所以过一段时间(短则二三个月,长不超过一年)就得更换一次。换溜时,两岸各选一个力气大的人,先用钓鱼线的一端拴一石子两岸对丢,待两个石子在江心钩边在一起时,便慢慢拉过对岸。而后把鱼线换成较粗的麻绳,这时再将溜索一端固定于一岸的溜桩或大树上,另一端则系在粗麻绳上拉过对岸,固定于彼岸的树上或溜桩上,并用木棍逐段绞紧,换溜就完成了。 </p><p class="ql-block"> 今天,横架在怒江上的桥越来越多,但溜索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蔑索已变成了钢缆,溜板也被滑轮所取代,溜索越来越安全。有的溜索已成为当地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的工具。有的举家大小一同过溜,其乐无穷。远道而来的游人,也可亲身感受一下这凌空飞溜的惊险。</p> <p class="ql-block"> 此生难得的体验,我当然要尝试一次。!</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p><p class="ql-block"> 古名“阳温墩”,位于云南省腾冲市城区西南3公里,始建于明朝,是云南的侨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主要文化旅游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以弯楼子、刘家大院等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古民居。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主要文化旅游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以弯楼子、刘家大院等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是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集资兴办。1924年和顺在海外的华侨成立崇新会,并在家乡设立了“阅书报社”,1928年崇新会将“阅书报社”扩建为图书馆,并将馆址迁移至现在的馆址。</p><p class="ql-block"> 馆内藏书11万册,其中不乏珍贵的古籍。馆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故宫博物院创建)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一直沿用了这把产自德国的铜锁。</p> <p class="ql-block"> 静静的阅览室,仍有居民和游人会来读书看报。</p><p class="ql-block"> 进馆迎面看到的铜牌,上书"和顺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纪念 一九二八~二OO八 云南腾冲县"。</p> <p class="ql-block"> 上图:和顺大马帮纪念馆。这里是茶马古道重要驿站,抗日战争中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并运送了大批抗战物资。 </p><p class="ql-block"> 下图:各种玉石的原石、半成品和成品在这一带是占据重要位置的商业交易。它们多出产在东南亚。</p><p class="ql-block"> 最初马帮交易只限于盐茶、马匹、丝稠。马帮行走途中为平衡马驮的平衡,会捡拾途中的石块做为压仓石。偶然石块摔碎,展现出五彩闪烁的光彩,才发现它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洗衣亭</p><p class="ql-block"> 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十几座这样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间)。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 </p> <p class="ql-block"> 云南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占全国已知温泉数的1/4,以腾冲县最为集中。</p><p class="ql-block"> 腾冲是中国著名的地热风景区,全区发现有64个地热活动区,温泉群达80余处,最高水温达96.3℃。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也最为奇妙的便是镶嵌在城西约8公里的腾冲热海。这里青山环抱,一水喧腾,在北起硫磺塘,南接松山箐,东到忠孝寺,西连芭蕉园。</p> <p class="ql-block">热海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腾冲热海是中国第二大热田,由热海石、大滚锅、浴谷、怀胎井、珍珠泉、美女池等构成,最高水温达102度,是中国地热疗养的最佳之地。热海景区以黄瓜箐、澡塘河、硫磺塘为中心,气泉热泉很多,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大滚锅。 </p><p class="ql-block"> 大滚锅是一个直径为3米多的盆形沸水池,深约1.5米,终年冒着97℃的沸水,响声震耳、蒸汽冲天。</p> <p class="ql-block"> 进景区之前,就有不少小贩售卖一串串的鸡蛋(云南鸡蛋以稻草编串起来卖),游客到了大滚锅可将鸡蛋放入指定的沸水区域煮熟了吃。</p><p class="ql-block"> 煮鸡蛋需要20分钟,经常有游客做好标记,待20分钟游览回来拿时已没有了,或是被人调包为生鸡蛋。</p><p class="ql-block"> 大滚锅前也有小贩售卖煮熟的鸡蛋,5块钱一个。还有熟的花生、红薯、栗子等。</p> <p class="ql-block"> 高温的泉水长年顺坡慢流,随水温的降低,泉水中的钙、镁、硫、钠、硝等离子沿途淅出沉淀为多彩的皱褶沉淀物,似华丽的百褶裙,称为"泉华裙"。</p> <p class="ql-block"> 云南腾冲银杏村,以两千多亩连片栽种的银杏树闻名国内。九月底至十二月,小山村被高大的银杏树包裹得一片金黄,村在林中,树在院中,屋顶地面尽是黄金甲,惹得国人蜂涌而至。</p> <p class="ql-block"> 与全国景点一样,这里有不少专事旅拍和租借服装的店家,可以看到不少穿了民族服装或汉服的年轻人摆着各种姿势在拍照。</p> <p class="ql-block">芒市</p><p class="ql-block"> 傣语称“勐焕”,是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唯一的单名城市,属边境市。其南面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68..3公里。这里主要居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p> <p class="ql-block"> 勐焕大金塔</p><p class="ql-block"> 座落于芒市东南部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金碧辉煌的勐焕大金塔在绿水青山之间显得极为耀眼,它早已成为芒市标志性的建筑,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信仰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大金塔基座之上的主心柱以大钟和13个钵上垒砌而成,最高点竟然戴有重达2.3吨的大金顶。</p><p class="ql-block"> 芒市勐焕大金塔堪称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我们看到的这座勐焕大金塔是由毁于1942年的雷牙让山佛塔和毁于1966年的原勐焕大金塔合二为一新建成的,比起古老的金塔,它更为华丽和壮观。</p> <p class="ql-block"> 勐焕大金塔大殿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可容纳5000多人同时朝拜,大殿内中心铸四面塑佛,东面释迦牟尼佛,南面观音菩萨,西面药师佛,北面弥勒佛,4尊大佛均为整块4米多高的缅甸上等汉白玉雕塑。</p> <p class="ql-block"> 在勐焕大金塔周围,气宇轩昂的大象、金鸡阿鸾的刚毅与勇气、梦境中慈眉善目的神仙姐姐、栩栩如生的佛祖雕像都极为生动感人,而这些精美绝伦的雕塑均出自一群佛教王国缅甸的能工巧匠之手。</p> <p class="ql-block"> 它的建筑风格上具有典型的南亚傣王宫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内涵。让我恍惚似当年进到泰国的大王宫。</p> <p class="ql-block"> 云南气候适宜各种热带水果生长。</p> <p class="ql-block"> 大银塔远眺</p><p class="ql-block"> 芒市银塔也被称万佛塔,学名八万四千塔。它是一座地道的南传上座部佛教佛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小乘佛教万佛塔。</p> <p class="ql-block">勐巴娜西珍奇园</p><p class="ql-block"> 是具有古朴、自然、珍奇特色的高品位景点,是全国罕见的生态园林。这里有用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材料搭起的屋子。是把几棵高大树化玉做成了立柱和房梁,用两三亿年前的“木头”做建筑材料,恐怕也只有在勐巴娜西珍奇园才能看到了。更有趣的是这棵树缝隙里还夹杂着上亿年前的小石子。一路看来,能立刻明白树化玉的形成原因。无论是鉴宝还是学习,珍奇园都是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满园的高大树化玉、展馆中众多罕见精美的玉雕、珍奇花木、还有众多信步闲游的蓝孔雀……</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的纪念亭</p><p class="ql-block"> 汉白玉的周总理雕像栩栩如生,碑文上用汉、傣、景颇三种文字撰铭着1956年12月周总理与贺龙副总理同缅甸总理吴巴瑞一行专程莅临芒市主持两国边民联欢的历史性事件。</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为敬爱的周总理所树的碑。可见云南人民对周总理的情之深。</p> <p class="ql-block">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比较特色的食物有油炸青苔、番茄喃咪拼盘、香茅草烤鱼、酸笋煮鸡、炒芭蕉花、傣族牛撒撇、傣族包烧鱼、傣族竹筒饭等。此外,傣族人还喜欢吃蚂蚁、蜂蛹、酸笋、火雀和腥味食品(如鱼、鳝鱼、螺等),这些食物大多是用烤、炸等方式制作的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和众饭合成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即可进食。</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组团友来到芒市"品德宏"餐厅,餐桌都摆在花团锦簇的露天。</p><p class="ql-block"> 两名服务员端着圆台饭桌上的转盘过来,上面已摆放好的餐食让我们大开眼界:大芭焦叶之上,周边如花托一般的生菜叶,间隔放着各种精美小菜:粽叶包肉、油炸花生米、各种炒菜;当中铺了厚厚一层白色和黄色糯米饭,上面分布烤鱼、烤肉等大菜,和几只杯子,还有一只孔雀的半身雕塑置于一侧,服务员提壶转动桌盘将冷雾注入杯中,宴席顿时如一只雾中开屏起舞的孔雀。</p><p class="ql-block"> 学着当地人的吃法:用生菜叶抓起并包裹饭菜,送入口中。</p><p class="ql-block"> 这是吃饭么?是吃艺术情趣!</p> <p class="ql-block"> 席间还有傣族孔雀舞蹈相伴。</p> <p class="ql-block"> 东方圣托里尼_理想邦渡假小镇</p><p class="ql-block"> 宜人的气候,在碧蓝天空与苍山洱海的衬托下,让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纯白色的大片建筑,顺沿而下的台阶临海而建,来此便假装在希腊度假!</p>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p><p class="ql-block"> 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它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古城方圆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东门洱海门(又称通海门),南门双鹤门(又称承恩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又称安远门)。城外有护城河。清代多次重修,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南北城门对称,东西门相错,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九街十八巷”之称。</p><p class="ql-block"> 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的雄伟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p><p class="ql-block"> 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电影《五朵金花》,知道远方南疆有个美丽的大理。</p><p class="ql-block"> 今日方知,大理竟是有500年历史的六朝古都(大理在唐、五代、两宋时期的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大中六个地方政权王朝的都城。同时是连接茶马古道及西南、西北、海上三条丝绸之路的文化、宗教、经济贸易交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东西宽约10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南北纵向有三条大街,东西向有五六条小巷。城内房屋皆土木结构瓦顶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街街流水,户户养花。</p> <p class="ql-block">洋人街</p><p class="ql-block"> 原名“护国路”,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后有洋人来此开店故改名。</p> <p class="ql-block"> 众多夜店酒巴,使古城的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p> <p class="ql-block">雕梅</p><p class="ql-block"> 是白族传统名特食品。据史书记载,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制作工艺是以盐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取出晾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许食盐,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罐,再用上等红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从瓶坛中取出食用。</p> <p class="ql-block">绮罗古镇</p><p class="ql-block"> 腾冲县城东南4公里,不光是全国著名的侨乡,还是风光秀丽、景色如画的旅游之地。</p><p class="ql-block"> 简单朴素,尚未开发,似与世隔绝。其中文昌宫、水映寺、李家大院、马帮大院都值得探究。</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p><p class="ql-block"> 修缮中,腾冲县文物保护单位。中门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分别书写“忠”、"孝”两个大字,为宋代朱熹手迹。</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绮罗玉”、“段家玉”的发源地,也是腾冲翡翠的故乡。这里可以看到关于翡翠的传奇故事,相传是从一块不起眼的马厩垫脚石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是腾冲第一位翡翠大王、清光绪时期腾冲首富李先和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历经三年时间,由数十位剑川师傅在其祖宅的基础上重建而成的。至今已经历130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风韵犹存。当年徐霞客到腾冲时曾住其祖宅七晚五天。这里也是著名的百年老字号“恒联昌”商号国内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时间关系未能去马帮大院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据说,它建于清末民初,以缅甸柚木和腾冲紫花楸木为材料建造,进口的英式铸铁花窗使大院中西文化合璧。 大院的主人许坤益,最初以赶马驮运为业,马锅头与商家频频接触往来,便受到商贸文化的影响,逐渐做起了生意,渐渐地从马锅头变成了大商贾。随着在缅甸的玉石、琥珀生意兴隆而旅居缅甸,逐步扩大贸易,在猛拱、帕敢开着百货店,又包着 玉石岗”(在玉石厂挖着的玉石,要拿去估价上税),年收岗税约10%,在玉石厂许多人,一旦挖着玉石,都要专程送给他去鉴别,并都乐意卖给他。</p><p class="ql-block"> 许厚生历来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曾在民国17年( 1928年)发起筹办绮罗中学。在滇西抗战时期大院曾留宿过远征军抗战将士。 </p> <p class="ql-block"> 苍山洱海是大理的名片。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p> <p class="ql-block"> 天未亮赶到洱海边,只片刻,东方便现出大片红云,飘忽变幻,摄人心魄。好美!</p> <p class="ql-block"> 洱海S湾</p><p class="ql-block"> 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处著名景点,因形状像英文字母"S"而得名,是洱海三岛之一,这里环境清幽,公路沿着洱海蜿蜒曲折,在磻溪村这一段形成了一个好看的S。</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白族聚居地,其房屋建筑极有特色:白墙黛瓦,屋檐下及墙上都绘有水墨画,洁净而美观。</p> <p class="ql-block"> 游览洱海S湾最好的方式是租上一辆自行车……,自由舒畅地溶入上天给予的美景之中,远胜东方圣托里尼。</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位白族姑娘,你有什么感觉?</p> <p class="ql-block"> 感谢每一位陪伴我一路远行的朋友!(此美篇分上、下集,请不要遗漏上集的美景哟!) 愿我们都收获美景和地理人文知识!愿我们的人生更精彩!</p><p class="ql-block"> 在此感谢为我留下美好瞬间的夏子仪领队和团友们!</p><p class="ql-block"> 摄影制作 黎华</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演奏</p><p class="ql-block"> 2024年元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