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问苍茫》片尾有感

茉莉花

<p class="ql-block">近日,又刷了一遍《问苍茫》,再次被最后一幕所感染,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回放着最后一幕的画面,依然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青年毛主席受组织委派领导湖南秋收起义,在白色恐怖,革命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形下,他和杨开慧或许只是匆匆一别,但导演、编剧为了弥补现实的遗憾,定格的一个唯美的画面,设置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让一家人在放飞的孔明灯下许下各自美好心愿来温暖观众的心。</p><p class="ql-block">小岸青:我想谷米快点收完</p><p class="ql-block">小岸英:我想快点长大帮爸爸</p><p class="ql-block">外婆:我想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的</p><p class="ql-block">妈妈:我想一直和你们的爸爸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爸爸:我想看着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p><p class="ql-block">这一幕平铺直叙,并不煽情,却看哭了屏幕前的我。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别,爸爸永失他心爱的“骄杨”;孩子们流落上海街头,小岸龙夭折,小岸青被打伤留下后遗症;28岁的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毛主席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他爱子的遗骸也留在了朝鲜。作为父亲,主席的心会有多痛,谁也无法体会。在私人的角落,他悄悄珍藏着他心爱的岸英穿过的衬衣和袜子,用过的毛巾;在无人的时候,他拿着岸英的照片,良久凝视,悄然落泪。这剧情外真实的一幕幕,怎能不让人涕泪沾襟。</p> <p class="ql-block">1982年,在板仓故居的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被捕前留下的手稿,字里行间写满了对转战前线杳无音讯主席的殷殷关切与深情诉说。此时,杨开慧就义52年,主席去世6年,很遗憾主席未能读到。</p><p class="ql-block">杨开慧不仅仅是主席的夫人,更是他亲密的战友与得力帮手,她说“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革命成功了,开慧没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开慧将心中血泪诉之笔墨,主席何尝不是把一腔爱恋付诸笔端,“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写下了“我失骄阳君失柳,杨柳轻飏至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冥冥中,这是不是他们跨越时间、空间,对彼此心有灵犀的回应呢?</p> <p class="ql-block">如果杨开慧没有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她和毛主席该是怎样一对灵魂高度契合,幸福完美的革命伉俪?在美好伴着风雨交加的浪漫岁月里,他们彼此陪伴,并肩作战,可是上天总要打破一个美好把悲剧呈现给世人,让人们在遗憾中惋惜这份真挚美好的情愫。</p><p class="ql-block">这份打动人心的美好情愫,令我“不抛眼泪也无由”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