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用爱心去感化,用激励唤起希望与信心</p><p class="ql-block"> 后进生,最让我们老师头痛的就是面对那些调皮,屡教不改的学生。有的甚至抗拒老师的教育,情绪对立,在班集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对这样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苏霍姆林斯基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而他的后进生费佳,最后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不只上教他们阅读和思考更是因为他的教育中充满了爱,才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差生”。 一定要有爱心,尊重这些学生,用激励唤起他们的希望与信心,真正做到诲人不倦。</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优秀生或后进生,都是祖国未来建设生力军,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事业,具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我们班小腾同学,平时性格孤独,在班里面经常欺负女同学;老师苦心教育,他置若罔闻。她父亲听说要去家访,很是惊呀,以为孩子在学校闯了什么祸。说明情况后父亲欣然的接受了。到了他的家里,是一个几十平米的楼房,但是很是整洁,家里只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水,坐下聊天。然而,他的几句话,就让我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一般。他说:小腾4岁的时候,小腾的妈妈就和他离婚了。从哪年起,小腾的妈妈就再也没有回来看过小腾。小腾在心里恨他的妈妈。当谈到学习的时候,我说:小腾是个很用功的孩子,但是成绩不够理想。沟通之后才发现,虽然父亲以为孩子坐在桌旁在学习,其实孩子并没有真正的学进去。询问了孩子才知道,原来父亲再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总觉得心里别扭,担心父亲再婚后不再关心他了,继母的存在让他有一种逆反的心理。有时继母想辅导他的功课,他反而说:我的事不需要你管。而且也不愿意和父亲沟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默默的流泪。哭对于他来说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天的家访为他们父子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孩子说出了心中的不快,父亲解答了孩子的困惑,据说父子俩已经好久没有这样面对面的沟通了。孩子压抑了许久的心情得到了释放。临走时,看到孩子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的感受很多也很复杂:孩子要健康成长需要与老师、家长交流沟通,他们渴望指导、帮助和心理支持。一对教授夫妇竞被儿子用刀活活砍死!儿子在法庭上振振有词:“我的父母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知我到底需要什么!”家长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进行智力投资;老师宁可自己掏腰包,不休息也要让学生多学点儿,然而回报的可能是孩子的叛逆,是因为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不明白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常把教书育人挂在嘴边,是否把对学生的关注也常驻心间?一个个事例警告我们教育者要重视与孩子心灵沟通。</p> <p class="ql-block">没有爱就没有教育</p><p class="ql-block"> 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教师对待后进生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对他们要有耐心和爱心,我们要倾注多一些爱心,用激励唤起他们的希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成功的希望。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只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持之以恒,我相信后进生总会变成一个好学生。</p> <p class="ql-block">老师要会欣赏学生</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活着,最本质的意义不是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吗?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每个孩子都有好表现被承认被表扬的欲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个巨大的沉睡着的矿藏善于发现并且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早苏醒过来。要为孩子们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和长处而欣喜,孩子会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长。鼓励孩子,信心百倍;欣赏孩子,事半功倍;表扬孩子,积极进取。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学生都是好学生。教师首先坚定地相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