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遍---记家乡的巨幅国画

卯丁

<p class="ql-block">一九二五年,毛泽东同志写下《沁园春.长沙》之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一深秋美景的高度概括就被广泛用于国画创作,产生了大量同题佳作,其中不乏像李可染、黄宾虹这样的国画大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然而,有一种“画”,堪比上述同题佳作,其作者并非某位大师,而是大自然,主角是红色的青苔。</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在云南马关,海拔从100多米到2500多米,属于立体地貌和立体气候,在海拔1300米到1800米范围的局部地区的一些崖壁上,就会发现这样的“画”。“画面”上有高山,有深谷,有村庄,有溪流,有悬崖,有飞瀑,有草甸,也有丛林,勾、皴、点、染技法均具,“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欣赏这样的“画”,需要秉持三维视角,具象的眼光,以我为主的意境,还要有一种故友重逢茶水也能呷出酒的感觉的那种心态。</p> <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我就在仁和镇木腊村委会前往木厂镇鱼塘堡村的路边发现了大片红崖,面积大约50平方米,高度4至5米,顺着公路徐徐展开。当时,她就以一种非凡的魔力把我挽留在那儿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的脱贫攻坚期间,我在八寨镇中学通往龙马山的路边,又看到了一幅大体相当的“画”,只是时间仓促,未能好好欣赏和品味。</p> <p class="ql-block">一个月前,在马白镇鞍马湖环湖路边,我再一次看到了一幅这样的“画”,虽然不是同一个对象,但于我而言是故旧重逢。这一次,我用手机给她拍了几张素颜照---担心匆匆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p> <p class="ql-block">类似的画面,在著名作家胡广胜的作品《老山红苔藓》里有过精彩的描述。老山所在的麻栗坡县与马关县比邻,地形地貌和气候海拔大体相似。所以我见到的巨幅国画---万山红遍,应当与胡先生笔下的景致是一样的,其主角都是红青苔,只是胡先生赋予了更多崇高的生命元素。</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第11期卷首语《海螺沟冰川上的大漂砾哪里去了?》的附图中,分别介绍了蜀山之王贡戛山周边海螺沟和燕子沟里的红石滩,说红石滩的红是附着在花岗岩漂砾上的一种名叫约利橘色藻的东西,并称之为“先锋植物”。</p> <p class="ql-block">网络上也传出过燕子沟、海螺沟等冰川流石滩上这种红普遍存在。只是这里的红是附着在一个个从冰川崩塌流落的石头上,单个体量不是很大,可是满山遍野遍布山谷的“石头尽染”,其场景也蔚为壮观。因为有人曾经想带样品回家培植欣赏,但离开当地环境后石头就“死”了,因此断言低于2000米海拔的地方不可能存在。</p> <p class="ql-block">我无法考证家乡“画”里的主角与冰川沟谷的“红”是否为同一物种,但据照片推断应为一致。</p> <p class="ql-block">我深深惦念着家乡的巨幅国画,如果有时间,我还想跟她们面对面促膝置腹,慢慢品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