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春天的嘉阳小火车

相约来年

<p class="ql-block">  四川省犍为县城往北15公里的深山里有一个嘉阳煤矿,别看规模不大,但却很有来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进攻华北,国民政府为保留为数不多的工业基础,将当时全国最大煤矿之一的焦作煤矿内迁(人员和设备),并以此为基础,在四川犍为芭蕉沟成立了中英合资嘉阳煤矿。此后所产煤炭全部供应重庆钢铁厂,用于生产制造武器的钢铁。解放后,嘉阳煤矿被我党没收,成为四川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1958年,因修水库导致水路运输中断,于是从芭蕉沟到石溪镇修建了一条60厘米轨距的小铁路,专门用于煤炭外运。这条全长19.84公里的铁路被称为“芭石铁路”。1960年又将轨距拓宽到76.2厘米,并在运煤货车后面加挂了客运车厢,极大地方便了煤矿职工、家属和沿途的老百姓出行。1978年,考虑到客运量增大和安全需要,货运和客运分开,于是有了全国列车运行图上查不到的客运列车。到了2003年底,由于煤矿资源枯竭,早已将总部搬出芭蕉沟的嘉阳集团为了减少亏损,宣布拆除芭石铁路。这下沿途老百姓可不干了,几十年来小火车是他们出入大山唯一的交通工具,拆了以后可怎么办?于是上访,再上访,终于引起社会关注。后来有专家一查,说这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尚在营运的窄轨蒸汽客运火车,这个破玩意不仅是“国宝”,还是“世宝”。于是这段铁路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铁路工业遗产而得以保存,并被冠以”工业革命的活化石“而开发旅游,古老的小火车重新焕发了青春。当然最得益的还是当地老百姓,他们依旧可以用最低的票价坐着最普通的车厢去赶集了。</p> <p class="ql-block">从乐山乘车到犍为(犍不读jian,而读qian),下车就打听怎么去嘉阳。当地人告诉我要到对过街上乘农村中巴到”三井“下,那儿是嘉阳集团所在地。到了三井一看大为惊讶,这里既不像矿山,也不像集镇,倒像个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果然,经过开发建设,这儿已经成为嘉阳国家矿山公园了。还有个游客中心呢,赶紧进去看看。</p> 墙上有醒目的嘉阳小火车运行线路图,嘉阳集团所在地是跃进站。 上午还有10:30一趟车,才十几公里就要50块钱!按里程算这恐怕是全国最贵的火车票了。不过当地老百姓乘车只要5块钱,坐的是普通车厢,外来游客坐的是“豪华车厢”。 距开车还有近一个小时,先到四处走走看看。这是嘉阳煤矿的三个创始人,虽然都是中华民国政府的人,但历史还是要尊重的。 由于地处山区,平地较少,连河岸都利用起来了。这是一个地下菜场和车库。<br> 中心广场上最显眼的就是这个小火车模型了,不过还是有点像儿童玩具。 广场上有一个嘉阳摄影协会主办的摄影展。 展出的照片大多是跟煤矿和小火车有关。 最喜欢这一张,这就是驶向春天的嘉阳小火车。 开车前10分钟赶到车站,站台好小啊。 站到铁轨上丈量一下,就这么窄,轨距只有普通火车的一半,怪不得被称为“寸轨”。 对面那个才是真正的火车站。 里面条件还不错,不过这都是近年来新建的,老车站比这小得多,也简陋得多。 火车头开来了,大约就一人半高,车头前面居然站了个人。 挂上车厢,乘客就可以上车了。 <p class="ql-block">旅游专列的“豪华车厢”,满员32人。今天游人不多,只挂了一节车厢。</p> 开车了,这位大哥好奇地伸出头来看,当然我也是。 车站的两位美女笑眯眯地目送我们远去。 <p class="ql-block">车厢里有个乘务员,同时也是讲解员兼售货员。她为我们讲述嘉阳小火车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p> 也顺带推销点东西,手上拿的这本画册就是,不过买的人不多。 小火车以一、二十公里的时速不紧不慢地行驶在山间田野,还不时有树梢划过窗口。 可能是煤加足了,司炉探出头来东张西望。 遇到熟人了,火车司机还跟摩托车司机打起招呼来。 <br> 前面好象到了一个车站。不过红绿灯同时亮不知道是什么信号。 真的到了蜜蜂岩车站。这个车站的方向指示牌很有意思,不是一左一右向两边指,而是从先从上向下再指向两边,呈”人“字形。<br> 原来这个车站就是使用了詹天佑发明的"人字轨",以解决坡度过大的问题。小火车开到这儿,要将火车头从前面挪到后面再继续向上爬。 因为要调火车头,乘客须全部下车。老车站的站房和候车室就这么点儿大。 蜜蜂岩车站已经成为中国铁道博物馆的科普体验基地,可看的东西还真不少。 这是一个普通机车的车头和一个小火车的车头,像是一对父子吧?不过没想明白那个大火车头是怎么弄到这山里来的。 这个显然比老蒸汽机车先进多了,应该是内燃机车吧。 嘉阳小火车最早就是用这种竹篓运煤的。<br> 后来轨道拓宽后加挂的客车车厢。 上去看看,仅有的座椅还是工作人员的。其实当年老百姓乘车时提着篮背着筐,甚至拎着鸡赶着羊的,就这么站着或者蹲着。 这个该叫做轨道自行车吧? <p class="ql-block">听了介绍,看了展品,坐了火车,大家对这个小家伙还真有了点感情,在机车回头时争相拍照。</p> 继续前进,山里的风景和空气都不错。 有时还要穿过这样的隧道,据说这条线上总共有6个隧道。只是经过隧道时,烟灰会从窗子钻进车厢,呛得人难受。女人们如果脸上妆化浓了,可能要弄个大花脸。 这个不是隧道,而是建筑间的小巷子。 这段铁路转弯半径之小,据说是全国之最。 有的人家房子紧挨着铁道,每天都能看到车来车往。 这家门前竟然停了一辆小汽车,四周并无公路,难道是顺着铁轨开上来的? 这个地方叫亮水沱,是一个风景很漂亮的地方,可惜今天天气不佳。 小火车在这儿停下来,我们下车顺着山坡上去,站在上面欣赏火车拉汽笛喷蒸汽的表演。 火车先退回去,然后一声长鸣,蒸汽四射,轰轰隆隆地开了过来。虽没有泰山压顶的气势,但也还比较壮观,引得大家一阵欢呼。 师傅辛苦了! <p class="ql-block">好多摄影家在这个角度拍到了非常经典的照片。</p> 看到比民居高大得多的建筑,这儿便是芭石铁路的终点黄村井。 黄村井是嘉阳煤矿的一个老矿井,也是抗战时期产煤的主矿井。 黄村井停产后被开发成国内唯一的真实体验煤矿,游客可以穿上工作服下井亲自参加煤炭开采,体验矿工生活。我们人太少就没下去。 <p class="ql-block">历史遗存。</p> 我们还要从黄村井返回一站到芭蕉沟镇。司机遇到老同事了,有点恋恋不舍。 <p class="ql-block">这是芭沟站,芭石铁路最大的车站。当年各级领导来煤矿视察,都是从这儿下车的。今天,我也来了!</p> 当然,工人们以前也是坐着火车来采煤的。 从芭沟车站下来就到了芭蕉沟镇,这儿曾经是嘉阳煤矿总部所在地。 <p class="ql-block">这个50年代的苏式建筑是当年矿领导的办公室。</p> 现在改造成一个煤炭博物馆。 里面展板和展品都与煤矿有关,但没有工作人员。 这个必须重点介绍一下。这三位就是嘉阳煤矿的创始人:董事长翁文灏,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总经理孙越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矿长汤子珍,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可见当时嘉阳煤矿地位之高。如果用当下企事业单位争相套用的行政级别,嘉阳煤矿可算得上是“正国级”呢,现在的什么中铁、中石油、中国移动都没那么牛吧!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到煤矿的生活区看看,下面这些看上去破破烂烂的房子可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都是清一色的英式别墅,民国时期这儿可是英国专家和中国高管住的房子。</p> 这样的建筑已经80多年了还能住人,如果把外墙粉饰一下,样式还不过时呢! <p class="ql-block">也有苏式建筑,中苏友好时期大量苏联专家在此工作。我们当年就读的小学和中学都是这样的房子,门窗用了几十年都不变形,地面还是木地板,可惜后来都拆光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高大的建筑是煤矿的影剧院,里面上演过无数电影和戏剧,当然也开过无数次大会。</p> 影剧院外墙上还保留了大量文革标语。 <p class="ql-block">那时候,“跟着工人走,吃穿不用愁”,现在呢?</p> 废弃的机床早已锈迹斑斑。 <p class="ql-block">影剧院旁边是一个很大的广场,一度曾是政治活动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种红色舞台,原来全国各地都有,现在保存的恐怕不多了。但愿这儿永久保存下去,让将来的人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荒唐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食堂,现在红太阳都没了,食堂也冷落了。</p> <p class="ql-block">这家小饭店竟然要敲竹杠!</p> <p class="ql-block">甘愿被敲。吃了一餐当地老百姓的家常饭。泡椒水笋,豆腐花,肉末酱,一碗饭,没有大鱼大肉,但味道特别特别香。</p> 吃完再到镇上看看,原来这里的居民都是矿上的职工和家属,所以都是集体宿舍的样子。 当然也夹杂着一些民居,只是矿上的职工大多都迁出去了。 不过,即使是民居也有了一点西洋风格,因为四川的民居一般是没有这种天窗的。 <p class="ql-block">本想逛完芭蕉镇再乘汽车回三井的,谁知芭蕉镇根本不通汽车。问人家说要到马庙才有汽车,穿过这条芭马峡谷可以到马庙。</p> 一路上风景还不错,峡谷里还生长着大量的桫椤,这可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啊。<br> <p class="ql-block">从马庙搭车赶回犍为,当晚顺利抵达蜀南著名的石海洞乡——兴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