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稍门,兰州的钟灵毓秀之地。从古至今,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一直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努力造就优秀子民,提倡建立有文化的家庭,道德教化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自觉吸纳先贤涵育人心的智慧,提升自己生命存在的质量。</p><p class="ql-block"> 学习知识,尊师重教是每个家庭人格化精神的体现。他们—方面在这条传统历史文化街坊感受着文化传承的珍贵和智慧的力量,向那些智者致敬,向他们学习。同时,也不忘珍视自己并发掘刻苦的勤奋努力的个性。以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为驱动,立志求学,靠努力去改变命运,让这条老街坊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南稍门的知识分子马鲁平、马中律两位先生,是兰州府很有名望的教育家、文学家。虽然马鲁平、马中律走的是传统的,也就是当时大部分读书人所选择的科举之路,可是他们没有做官,而是献身于兰州府的教育事业。他们因材施教,善于训导,授徒数十年,桃李满兰山。有关两位老先生的事迹另有专文介绍。</p><p class="ql-block"> 我这篇记述,主要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94年,南稍门街区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的这七十多年间,南稍门代代都有不少优秀大学生走出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其中最有名的回族知识分子,当首推马祥麟、马廷秀、马光天、马世融、 马崇孝、 马明达、马玉祥、马建威等。他们是南稍门知识分子的代表性人物,是街坊邻里的师范。</p> <p class="ql-block"> ——马祥麟(1899—1958)字玉生,又名西远。世代居住南稍门南滩街(今互助巷),兰州的第一位回族出国留学生、外交官。1913年考入省立一中(今兰州一中),他学习刻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各门功课一直优秀,民国八年十二月高中毕业(1919年),毕业后被保送赴北京上大学,1923年考入日本山形高等学校(也有一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又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法律。1931年毕业回国,在北京供职。曾任中国驻日本横滨总领事,中国驻日本使馆参赞。在那个时代,作为一个生长在兰州贫困家庭的青年,但他却拥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渴望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国际视野,这是多么的难得可贵。他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要敢于和命运斗争,他决定出国留学,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最终,他先后被日本两所著名的大学录取,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在异国他乡,马祥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孤独。他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从不放弃,他努力融入新的环境,结交新朋友。在留学期间,他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锻炼自己的社交技巧。他始终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愿意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回国后,他一面努力工作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和出色的工作态度,一面继续刻苦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凭借着在国外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毅力,落后地区的青年学子也可以走向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据说,马祥麟会英语、俄语、日语、德语等六国语言,他的语言技巧达到了娴熟的程度,无论是日常对话还是专业领域的交流,他都能够运用自如,有效的沟通,使人们对他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和钦佩。1956年马祥麟回到甘肃,被安排在民族部门工作,居住在南滩街(今互助巷)的老院子里。他擅长传统书法绘画,据他的侄子马少南(书画家、金城关回民中学原校长)回忆,他还跟“日本大大”马祥麟学习画画,他的画作秉承了传统文人书画的风格,特别是水彩画将水与色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注重光影的表现和质感的刻画,创造出细腻而丰富的画面效果。他对色彩的掌握非常出色,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颜色,准确地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他的画作清新自然、淡雅脱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马廷秀(1900-1994)字紫石。清同治年间,随祖父自康乐县移居兰州,故居在南滩街(今城关区互助巷)。是民国时期,甘肃的第一位回族本科大学生。马廷秀在跳级学完小学课程,毕业于兰州清真第一高等学校(今清华小学),1914年考入甘肃省立第一中学(今兰州一中)。 1920年,中学毕业后想上大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难于成行。就在这个时候,宁夏护军使马福祥途经兰州。马廷秀和同班同学海涛(原名海明清)去见马福祥求助。马福祥在了解了他们二人真心想去求学,家境贫寒无力的实际情况,立即表示大力资助。他自己拿出白洋1500元,又让丁益三以他的名义写了个“募捐公启”,说明资助有志求学的贫寒青年。马福祥的公启发至各厅、道和他所属的宁夏七县,不久即募捐到白洋4000多元。马福祥就让丁益三统管这5500多元。作为回民上学的资助基金,并“发商生息”,作为永久存在。还请教育厅制定了管理章程,以便合理使用。首先给马廷秀和海涛二人发了去北京的路费和三个月的学费。于是,他们便选择了去北京最省钱的水路,顺黄河坐羊皮筏子到宁夏,在宁夏见马福祥道谢,又得到他的鼓励。然后坐船到包头,搭上大车到丰镇,乘上火车,便到了北京。1921年春,马廷秀考入国立法政大学法律专业,海涛考入北京外交俄文专科学校,次年,苏连元(1902年生)也考入国立法政大学入了政治经济班。他们是兰州回族教育促进会第一次先后选送去北京留学的三名学生,也是甘肃首批赴北京高校求学的回族学子。他们埋头钻研学业,有幸听过几位名人的报告演讲,如粱启超、胡适等。这些回族“国内留学生”,立志求学,也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先锋精神。1924年底,马廷秀于法政大学毕业后,进入马福祥的绥远都统幕府,当了一名书记官(秘书),开始了仕途生涯。 后来,任过兰州回族教育促进会会长,1928年,进入他的县令生涯,先后任甘肃古浪县、会宁县、西和县、成县县长。1942年任宁夏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宁夏省政府委员、秘书长。解放后任.甘肃省监察委员会委员、首届省政协委员、副秘书长;第四、第五、第六届省政协常委。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参加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甘肃组工作。回来后.,到各地做了传达报告,这是他一生的光荣。马廷秀是本世纪初回族文化觉醒时期涌现出的优秀知识分子,是我省著名的爱国人士,也是在甘肃、宁夏颇有影响的少数民族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 ——马光天(1901—1986),兰州的第一位回族警官大学生。1925年毕业于北京内务部警官高等学校第四期。该校为北洋政府开展警察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全国唯一的高等警察教育机构。历任天津津浦路警务处见习,马鸿逵部骑兵支部政治处长,骑兵师上校主任参谋,步兵旅参谋长,师、旅少将参谋长,第十五路军参谋主任,宁夏县代县长,第十五军高参、参谋处长、军务处长,宁夏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西北行镶宁夏指挥所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宁夏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宁夏兵团参谋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49年9月23日在宁夏省中卫通电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成为解放战争国民党投诚起义将领。作为谈判代表之一,促成了宁夏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兰州市副市长、兰州市政协委员会副主席、民革甘肃省委顾问等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他卸任副市长后,为接济家里生活,还在南稍门他们家院门口摆个小地摊自力谋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卖锅盔的市长。</p> <p class="ql-block"> ——马崇孝(1938—2020),兰州的第一位回族电子技术工程师。1957年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1963年调回兰州工作,在甘肃省电子工业局后改为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公司任副总经理、总工程师,1998年退休。低调谦和的他与南滩老街小院的朴素安静生态和谐共生。他是清同治年进士马中律的曾孙,祖传基因在马崇孝身上体现的是温文尔雅、态度谨慎,对先祖的荣贵从不夸耀,有一种“内向含蓄之美”。年轻时的他经常到我们院子来看望岳母一家人,和邻居聊天,和蔼可亲,给我印象深刻。我清楚的记得马崇孝结婚的时候,很是热闹,住在南滩里的马崇孝娶的媳妇是住在南稍街上的马恩溢,马恩溢和我住在一个院子里,是毕业于兰州医学院的优秀大学生,也是南稍门的第一个回族女大学生。一街一巷近在百米多长,是两个大学生的美好姻缘。在那个年代,回族男大学生要找一个回族女大学生也是件很稀罕的事,在南稍门就有这样比翼双飞的恩赐良缘。2020年马崇孝在美国因病去世,享年82岁。</p> <p class="ql-block"> ——马世融,1940年生,兰州的第一位回族医学专家。 1952年考入兰州第一中学读书;1958年9月考入兰州医学院医疗系,1963年毕业后入职甘肃省人民医院工作,是我省知名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第六、第七届全国委员。马世融从事耳鼻咽喉科专业近六十年,除熟练开展的各种普通手术外,还不断开展较疑难危重的喉癌、鼻窦肿瘤的根治手术。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科研工作,获甘肃省医药卫生科学进步奖3次。作为省级医院首席主任医师,他不仅在医疗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学科领域内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各种健康问题,提高医疗质量。作为专家组成员,至今仍在临床第一线参加专家门诊並领医疗组参加手术等工作。马世融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情景,始终留在我的记忋里。他是一位医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坐在诊室的他气场很大,极有吸引力,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病人,仔细询问着病人的具体情形,与病人交流,如同X光一般深入了解着病人的病情,病人不会因病情而焦虑。他不仅是一个治疗者,更是一位倾听者,耐心地聆听着病人的诉说,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扰。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注和热爱,他的言语温和而坚定,充满了对病人的关心和理解,充满了对医学的敬畏和执着。他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疗愈心灵,他用他的医术和爱心,为病人带来希望和力量。他不仅是医生的典范,更是医术与医德的象征。我一直记着并感动着马世融医生,几年前发给我的一条短信:“您写的散文很有感情,很有内涵。至于写到我,我很汗颜,最好删了。人到这般年纪,啥都想到了也想开了。人在这世上只是个过程,就像一粒化学分子,微小得很 ,无力得很。我们只是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实在的人。别的一切都不足挂齿。”</p> <p class="ql-block"> ——马明达,祖籍河北省滄县,1943年生于兰州。1956年毕业于清华小学,1958年自兰州八中经比赛选拔入省武术队,参加了1959年初的全国比赛。同年转入省击剑队,参加了第一届全运会,获男子花剑全国第八名。1963年自学考入甘师大历史系,1973年调甘师大体育系任教,1978年考入兰大历史系从赵俪生先生读硕并留校任教,1993年调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博导,直至退休。马明达是文武兼擅的知名学者,秉承家学,坚持“融通兼备”的治学路径,在文史、武艺两方面探索发展、均有建树。特别在民族史、文献学、武艺学等多个学科上均有一定成就,受到中外学者的瞩目。他学识广博,才华横溢。对待学问勤勉严谨,注重实证和逻辑。同时,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武艺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这使得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富。他的坚守和传承,不仅让传统武术文化得以延续,更让人们看到了武术精神的魅力和价值。热爱传统武术文化和不辍武艺文献、历史资料撰写结合,在这位杰出历史学家、武艺名家的身上得到生动体现。晚年的马明达先生,一是全力以赴从事“马氏通备武学”的建构与传播,并努力培养和造就人才,以求后继有人,恢弘家学。他的儿子马廉祯,己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年轻教授、博导。二是马明达先生是追随常书鸿几十年的弟子,他近年来以巨大的心力从事常先生大量遗存档案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己完成《常书鴻年谱》《常书鸿研究》等专著,即将面世。年届八旬的马明达教授,依然坚持习武、写字,亲自教授马氏通备,并昼亱俯案撰写论著。文武兼擅、备受尊敬的马明达教授谈笑幽默,妙趣横生,谈起清华小学的掌故来,历历如数家珍。他自称是清华小学走出来的学人。</p> <p class="ql-block"> ——马玉祥,1947年生,国家恢复高考后南稍门的首位大学生。 曾任西北民族学院法律系系主任、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至1978年在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建设公司化肥厂工作。1977年,国家全面恢复高考后,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198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1982年起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先后任政治系政法教研室主任、法学院院长,首聘二级教授。主持西北民族大学法律专科、全日制法学本科专业,是西北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律专业硕士三个硕士学位点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曾任甘肃省人大、兰州市人大立法顾问,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特约监察员、人民监督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甘肃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咨询专家、甘肃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甘肃分基地特约研究员。主编出版的书《走进中国回族》《文明交汇中的民族:中国回族》《大学法学》《法学基础教程》《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法律对策研究》《民族法学研究文论》等。马玉祥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就西部大开发,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民族区域自治法与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建设等问题向全国政协提交了20多项有价值提案。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为地方立法和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特别是马玉祥教授历时五年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走进中国回族》(上下)图书,是一部我国目前最有应运能量的工具书,实用性很强。《走进中国回族》 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的通俗读物,讲述了不少历史事件,介绍了不少回族人物。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较为宽阔的学术视野,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精彩生动的故事,使古老而年轻的回族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亲切,再现回族历史文化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贡献。有利于加强我国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书的编撰、出版得到了中宣部、国家民委、中央外宣办等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 ——马建威,1974年生,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北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民革北京市委经济专委,丝路会计硕士(MPAcc)联盟理事,曾任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主任。现任兰州理工大学教授、会计学科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中级财务会计(全英语)》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主讲人,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主讲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家机关和高校培训教师。兼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项.目客座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讲座教授,《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期刊匿名审稿人;兼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委员、中石油、五矿集团、中国移动、航天科工、中国兵器、航天科技、中粮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讲座教师等。主持、负责、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及其他项目数十余项。出版专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中国房地产税改革研究》《实用英汉金融财会词典》,译著2部,主编11部,参编10余部。在《审计研究》《财政研究》《财务与会计》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可见,马建威教授的劳动价值已经在专业素养和学术成就方面得到了无可争议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以上有杰出贡献的时代大学生,将兰州回族人民的性情、学风、人格、责任,智慧在融汇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辉煌创造。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推动了所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如此,南稍门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大学生还有不少。一个小地方培养出来许多优秀人才,这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兰州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和成功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从寻求知识和良好的教育中可以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从而,为社会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努力和奋斗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