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楹联题成万般世事
书法写就百味人生
——观董家祥楹联书法作品
晨 光
董家祥先生生1932,卒2004,故去20年了,其爱子董书涛整理其父生前40余副书法楹联遗作展之,从形式到内容,都颇具新意,是为赓续传承之举。</h3><h3>
少小习画 成长河山店
青年择业 立足日照城
楹联,亦称对联,俗称对子。对联着墨无多,功能独特,既能叙事绘景,也可写意抒情,意向概括凝练、文字工整对仗。生于时为日照县河山店(今河山镇),成长在河山脚下的董家祥先生对此有深厚感悟。河山为百河之源,流连深卧荒径草丛的古石井,漫步山间庙宇遗址残垣,驻足有古人石刻铭文的古石亭远望大海——河山的人文自然文化,对少年董家祥无疑有艺术的启迪与文化熏陶之神力。他仅凭小学文化,在学徒务工之余,习练书画,竟考入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受教于希宁、刘鲁生等书画名家,书画艺术得以精进,后凭出类拔萃的绘画技艺跻身日照县文化馆从事美术专业。在日照文化美术界声名鹊起。</h3><h3>
开班传艺 普及农民画技
初创奠基 功成民间画乡
在日照县从事群众美术辅导、日照农民画培训期间,董家祥先生一边潜心美术创作、研究,一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间绘画人才,为日照被文化部命名“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日照乃至齐鲁美术界独树一帜,得到了美术界名家的高度赞赏。</h3><h3>
楹联查民意 贴近百姓生活
书法观社情 写入千家门厅
对联、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对联与书法结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最为大众百姓喜闻乐见,也为历代文人墨客倍加推崇。书法家无不倚书法架构楹联,无不依楹联展示书法功力。对联、书法,亦是董家祥艺术成就的璀璨篇章。
当年的河山店乡村、日照县城,逢年过节、开业庆典、婚丧嫁娶、乔迁志喜,多有求董家祥书一副对联完善其大事者。尤其春节家家户户贴对子,董家祥先生更是备足笔墨彩纸,奔波城乡街巷,遍访邻里故旧,送条条墨香红联,系涓涓亲友浓情。“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董家祥先生为城里居室、乡村农户写过多少喜庆、欢乐、祥和、祝福的春联已不可胜数。然“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仅从存世家传的楹联便可见董家祥先生的楹联书法造诣颇深。
“海是龙世界 天为鹤家乡”可见董家祥先生视野之宽广,胸怀之博大;
“名利淡如水 事业重于山”表达了董家祥先生的人生追求,事业为重;
“十年美誉凭苦干 万里鹏程在读书”体现了董家祥先生立足当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戮力前行的坚韧不拔;
“国色天香华富贵 竹篱茅舍自甘心”不入浮躁,不慕虚荣的品格,跃然纸上;
“无过方自慰 有理始心安”“有志肝胆壮 无私天地宽”彰显了董家祥先生守正清心,心安理得的操守;
“交友应学人长 处世要克己短”“世事每从宽处乐 人伦常在忍中全”“待人宽三分是福 处世让一步为高” 这几副楹联书法作品,既是自律言行之本,也是教人立世之道;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凝重笔墨间,字字倾注了对家风、对未来的殷切期盼。
董家祥年过半百,失去右臂,又以顽强毅力习练左笔,并有珍贵左笔书法楹联存世,实为罕见。
“莫耻老夫半秃毫 龙江黑水腾波涛”这是董家祥先生刚做完右臂截肢,“左手拙笔自勉 书于上海中心医院”的一副楹联;
“涛歌海曲谱新篇 霞映日照放光辉”落款“家祥左腕书宗柱词”的这一副楹联,乐观、向上,对人生、对家乡前景充满了希望;
“砚磨七旬一瞬去 耕耘十年始见功”这副楹联标注“左笔书于右臂截肢七周年”,这时的左笔楹联书法已别开生面,自成风范。
董家祥先生肢残志坚、曲折坎坷的人生历程,造就了他性格的刚毅不屈。他的书法艺术刚劲有力而雄浑洒脱;他的楹联内涵涉猎
丰富且极富哲理。
楹联依书法而生,书法因楹联而存;浅深皆成趣,雅俗均可赏。文化无不带有时代印,董家祥先生的楹联书法作品饱蘸翰墨,凝结情思,无不彰显了作者的家国情怀。</h3><h3> 2024·1·18 于北斗阁</h3><h3> 晨光(陈军)日照电视台原制片人、主持人,创办有《日照纪事》《晨光访谈》等节目,广电艺术团执行团长、广电书画院院长、广电传媒艺术总监,创作出版有长篇小说《城乡》《晨光综艺文集》,现任《日照文览》审校、日照市•山东省全民阅读推广人</h3><h3> <br></h3><h3>附董家祥楹联书法作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