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色基因是信仰,是追求,是勇于拼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争做强国少年”,今天跟大家讲述的是《燃灯校长张桂梅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957年6月,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母亲在48岁时生下她,可没等张桂梅长大成人父母就去世了。1974年,17岁的张桂梅来到云南支边,从此走向了教育道路。</p><p class="ql-block"> 1996年8月,一场家庭变故让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她看到了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张桂梅是民族中学的老师兼班主任,又是华坪县孤儿院“儿童之家”的院长。她发现,孤儿院里女孩比男孩多,有些女婴即便身体健康,也会被父母丢弃。慢慢地,张桂梅还发现,民族中学的女学生大多来自大山深处,常常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不得不进到山里,去找那些“消失”的女学生。她了解到,这些女学生都是被父母逼着回家的。一个原因是学费太贵;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重男轻女。不少父母都觉得,女儿要早早嫁人,来给家里换钱。有时候张桂梅敲门,介绍自己是老师,屋里有动静,却没人来开门。家长们怕她把女孩们领走,家里因此没了劳动力,他们根本不为女儿着想。</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去深山家访时,她满怀希望地对学生妈妈说:“你女儿读高三了,正是关键时候,她的成绩很好,很有可能考上大学啊,怎么能放弃呢?”女学生妈妈说:“没办法呀,她弟弟上初二了,我得把她弟弟送去县城补习,还得陪着,这样家里就顾不过来了,只能让姐姐回家做活。儿子才是香火,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是外人。”这件事对张桂梅的刺激很大。她下定决心,要建一所女子高中,让失学的女孩免费上学。她说:“能救一个是一个,救了一个就是救三代!女性一定要坚强,要独立,要读书,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 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中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在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任教期间,每天,天还没有亮,张桂梅就佝偻着瘦弱的身子,爬上学校顶层,开始一天的工作。从起床到出操,再到课间休息,以及晚上睡觉前,小喇叭的声音一直在校园里回响。从初建校时的94名学生,到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支撑女子高中的是照亮黑暗的那道“光”。 </p><p class="ql-block"> 12年里,张桂梅先后把自己的全部奖金、各界捐款和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共计100多万元都捐献给了教育事业。不久前,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成立,这个以张桂梅名字命名的助学会,将把大山里的爱延续下去,帮助更多贫困女孩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 “燃灯校长”张桂梅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让我们向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致敬,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脚踏实地,奋发有为,一定把她无私奉献、坚毅顽强的精神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