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汤玛斯. 罗兰士爵士(Sir Thomas Lawrence) 1769-1830: 这是汤玛斯于1825年所绘的“红衣男孩”。画中的男孩名叫查理斯,1831年死于肺病。这幅画永久定格了男孩如天使般可爱纯洁,如花朵般绽放的短暂生命。这次香港故宫特展特别选出了这幅画作为海报。</p> <p class="ql-block">香港常遭人称为“文化沙漠”,这称呼带有偏见,香港的文化生活其实比较多姿多彩,除了邀请各类世界著名博物馆来此举办画展,还有世界一流的艺术团也常来此演出,文化艺术氛围不可谓不浓厚。只是香港人予人印象较重视商业利益,热衷于挣钱,不太关注与挣钱无关的东东。艺术虽然是人类诸多特征中最为高贵独特的,它却没有实用性,人类不能靠艺术解决温饱。但对人类而言,艺术却是独一无二的,它将人类和动物区分开,当人类没有了生存危机时,提升生活质量便越趋重要,这时艺术便派上了用场,它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精彩美好。审美享受,美感欣赏早已成为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热爱艺术;绘画,芭蕾,音乐等都喜欢。到各地旅游时,常会去当地的博物馆,亲眼见到那些著名的画作,常令我感叹艺术家的创作天赋和画作带来的震撼。这些画作穿越了几百年的时光隧道,代替它们久已逝去的主人-他们的创作者向我们传递着过去的信息,画作中暗含的密码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它们使我们后人触摸到几个世纪以前古人的生活点滴,思想情感。他们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确保了后人牢牢记住了他们的主人。有种说法:“真正的死亡是被人遗忘”,而伟大的艺术家正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实现了永生。</p> <p class="ql-block">桑索菲莱托(Sassoferrato) 1609-1685: 所绘的“祈祷的圣母”。请注意圣母身上穿着的那件漂亮的蓝色袍子,在古代这是比黄金还贵重的蓝色颜料,叫群青,是一种从半宝石的青金岩中提取的,由于这种宝石产自遥远的阿富汗境内,提取又极其繁琐复杂,所以极其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圭多.雷尼 ( Guido Reni) 1575-1642: 所绘的“抹大拉的玛丽亚”,抹大拉的玛丽亚是位跟随着基督的从良妓女</p> <p class="ql-block">这次香港故宫特别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是来自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珍藏,一共来了52幅杰作,如同西方绘画美术史的集锦;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最后以法国印象派结束,涵盖了宗教神话,人间美景,时间跨度400多年。英国国家美术馆有着近200多年的历史,位列全球最受欢迎的十大艺术博物馆之一。这次来的作品包括了绘画界封神榜上的波提切利,拉菲尔,提香,卡拉瓦乔,哥雅,凡戴克,丁托列托,塞尚,高更,雷诺阿,梵高等如雷贯耳的大神。52幅画作不算多,观众可以细细观赏,避免了去到那些著名的博物馆,面对着成千上万幅作品,严重的消化不良,最后累到心疲力竭,观赏体验真不如少看点。这也是为什么在众多的博物馆中,我最喜欢罗马的博盖塞美术馆,那是个小而精的美术馆,体验一流。</p> <p class="ql-block">桑德罗.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 所绘的“圣芝诺比乌斯的三个奇迹”。这次的特展就是以波提切利命名的,波提切利在绘画界是位神一样的大咖,可这幅画真的比较普通,他最好的那两幅巨幅,“春”和“维纳斯的诞生”,都在佛罗伦萨的乌斐兹美术馆。据说那两幅是永久不允许离开意大利的,所以要想欣赏波提切利最好的画还得去佛罗伦萨。</p> <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Caravaggio) 1571-1610: 所绘的“被蜥蜴咬伤的男孩”。卡拉瓦乔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他是个天才,有个性,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曾犯下杀人罪,终身逃亡,最后英年早逝。那个时代,当其他画家都画一些美美的画面时,他却画一些恐怖的,戏剧性的,令人躁动的东东。他发明的“明暗对比法”和画风在绘画界影响深远,在乌菲兹美术馆,有一整间屋都是同辈和后辈模仿他的画风,向他致敬的画作。由于卡拉瓦乔短暂的生命,他的画存世的并不多,这一幅是他画作中相当不错的一幅,估计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镇馆之藏。</p> <p class="ql-block">西方绘画中许多经典画作都涉及宗教。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会势力庞大,控制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连王室都忌惮教会,不敢轻易得罪。为方便传教,教会常会用配有图像的圣经故事向目不识丁的老百姓讲解。这次参展的最著名的画作之一就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的“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画中的圣母圆润,温柔,恬静,宠溺的拥揽着两个小baby, 虽然他们头顶上都悬浮着象征神的光环,人们却完全可以将他们视为隔壁邻家的母与子,人神合一。</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Raphael) 1483-1520: 所绘的“圣母子与施洗者约翰”。画中3位主角呈三角形,强调和谐精准平衡</p> <p class="ql-block">乔瓦尼. 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 1435-1516: 所绘的圣母子,同拉斐尔的圣母子比较,少了柔美</p> <p class="ql-block">安东尼罗. 达. 梅西纳(Antonello da Messina) 1456-1479: 所绘的“书房中的圣哲罗姆”。15世纪就能画中三维空间感的画,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终于挣脱了宗教的禁锢,重新认识了人的价值。人们对古典时代的兴趣达到了顶峰。艺术家从古罗马及古希腊的神话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多以古代神话人物为主题的画作。这些神仙有着与凡人一样的七情六欲,纵情享乐,放荡不羁。工业革命之后,欧洲中产阶级的崛起使艺术朝着平民化发展。有了闲钱的爆发户们开始花钱请画家为他们画肖像画,描绘他们的日常生活,让绘画记录下来他们的生活状态。到了19世纪,古典画派已发展到了极限,再没有什么创新空间了,这时印象派应运而生。特别展以梵高的“长草地与蝴蝶”作为终结。</p> <p class="ql-block">乔瓦尼. 安东尼. 波塔费奥( Giovanni Antonio Boltraffio) 1467-1515: 所绘的纳西瑟斯(Narcissus): 纳西瑟斯是个神话中的人物,是个美少年,还是个自恋狂,一次他在森林的湖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后,便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最后单相思而死。波塔费奥曾师从达. 芬奇,这幅纳西瑟斯的侧颜画让人看到了达. 芬奇的画作中侧颜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迷米亚诺. 马扎(Damiano Mazza) 活跃于1573年:画家生卒年不详:所绘的“加尼米德被掳”</p> <p class="ql-block">尼古拉. 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 所绘的“酒神的养育”。画中的婴儿小酒神被一群亲属围绕,小酒神喝的是葡萄汁酒,哈哈,小酒神婴儿时便是以酒代奶</p> <p class="ql-block">柯勒乔(Correggio) 活跃于1494年, 卒于1534年: 所绘的“维纳斯,墨丘利与丘比特”(爱的教育)。他们都是神话中的人物,但他们又和人世间的夫妇带个小孩没什么两样</p> <p class="ql-block">彼得. 德. 霍赫(Pieter de Hooch) 1629-1654: 所绘的“庭院中的音乐会”,描绘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彼得罗. 郎吉 ( Pietro Longhi) 1701-1785: 所绘的“正在接待骑士的女子” 。画中的女子正在调情,</p> <p class="ql-block">迪亚高. 委拉斯凯茲(Diego Velazquez)1599-1660: 所绘的“费尔南多总主教肖像”。维拉斯凯兹在画这幅肖像画时,总主教已经去世,委拉斯凯兹是根据主教的死者的面具雕像所绘</p> <p class="ql-block">提香(Titian) 活跃于1506年,卒于1576年:“女子肖像”(达尔马提亚的女人)我很喜欢提香,这幅女人肖像和他的其他我所见过的女人肖像略有不同,我过去所见的其他的女人像都是美美的,这个女人不能说好看,很写实</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 Rembrandt.van.Rijn) 1609-1669): 所绘的63岁的自画像。这幅画完成于1669年,是伦布朗去世那年所画的三幅自画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莫奈晚年的作品“鸢尾花”,由于莫奈受白内障困扰,视力大受影响,所以这幅画,画面有些杂乱交错</p> <p class="ql-block">梵高“长草地与蝴蝶”,这是梵高离世之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疫情后,香港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又由于政治原因,令部分外资撤离,再加上移民潮和北上消费热,近来网上常常翻炒“香港危机论” ,认为香港的前景黯淡。香港确实拚不过隔壁深圳的高性价比的消费娱乐,如果为吸引游客,香港也跟风学内地“斗平”,那就是自降身价。香港的优势在于有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国两制,如何将自己打造成“精品城市”吸引外地客来港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才是正途。鉴于便捷的出入境,有举办海内外高水平的艺术盛事及国际性展览的丰富经验,香港应在吸引中外文化使者来港活动与交流,吸引内地客来港享受高端消费上下工夫。前些日子,网上公布了美国著名歌手Taylor Swift 2023年全球巡演票房纪录,总计突破了10億美元的大关,创造了全球最高巡演票房记录。这有多了不起,一个人一年创造了10億美金的价值。可2023年她来亚洲巡演时,只去了日本和新加坡,掠过了香港,香港可否将这些能创造出巨大价值的海外巨星请过来,那时还愁没有内陆客吗?总之,香港是时候将带有歧视性的“文化沙漠”打造成“文化沙龙”了。</p> <p class="ql-block">庞贝奥. 吉罗拉莫. 巴托尼(Pompeo Girolamo Batoni)1706-1787: 所绘的班克斯费的约翰. 斯科特</p> <p class="ql-block">阿尔布雷希特. 阿尔特多夫( Albrecht Altdorfer) 1480-1538: 所绘的“人行桥风景”。长久以来,风景元素一直被用作宗教与历史题材画作的背景。16世纪早期,随着欧洲社会的城市化,城中人越来越怀念乡村,并在大自然里寻求慰藉及喘息,对描绘乡村风景画的需求与日俱增,风景画终于作为独立的类别,登上了绘画的舞台。这是一副16世纪早期的纯风景画,不同凡响。</p> <p class="ql-block">克劳德. 约瑟夫. 韦尔内( Claude Joseph Verne’s) 1714-1789: 所绘的“有渔民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康纳雷伦(Canaletto) 1697-1768: 所绘的“威尼斯-卡纳雷吉欧区入口”,今日的威尼斯还是这个样子,为威尼斯人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文物点赞👍</p> <p class="ql-block">约翰. 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 1776-1837: 所绘的“史特拉福磨坊”。</p> <p class="ql-block">看完画展之后,观众可以做一张的明信片带走。明信片是无色的,我们把它放在一部机器底下,按下机器,蓝色,再按,红色,最后是黑色,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