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客家话”及编修“客家族谱”的现实意义

廖宏义

<p class="ql-block"> 一位语言学家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语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与根基,语言又是客家文化的灵魂和脊梁,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保护客家文化,离不开客家语言的使用。当年,客家先民在迁徙中,不仅“不忘祖宗言”,还大多带上了自己的家族谱牒,就是为了不忘故土,为了能够重返家园。所以迁徙的历史和祖先的源流都记在了族谱上。因此传承客家语言及编修族谱对于传承和弘扬客家历史文化以及寻根问祖具有十分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客家话”是客家人唯一联络情感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客家人历来就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特性。客家人不仅是汉族人,而且还是现存血统最为纯正的汉族人之一,同时客家话也是目前为止保留信息量较多的古汉语。她源于中原,是中原古音最直接的体现。因为客家人在历史上是从中原地区迁至南方各地的,所以客家人的根在中原。</p><p class="ql-block"> 客家话分布范围非常广,遍布在中国西部各地及赣南、闽西、粤东等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曾是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宋朝的官方用语;不仅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使用客家话,而且是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之一。</p><p class="ql-block"> 客家话对于长年漂泊在外的客家人来说,不论你来自何地,还是身在何方,只要你是客家人,还有什么比在异乡听到一句“客家话”更来得令人兴奋呢?在异地,客家话更是你客家身份的标志,只要你的“乡言”一出口,绝对不用多做解释,便知道你是客家人,是老乡了!</p><p class="ql-block"> 对于在外地相遇的两个客家人来说,客家话就是能令他们产生感情,并彻底联系起来的唯一纽带!当人们在问到你是否客家时,关键的问题不是看你如何解释,而是看你是否会说“客家话”。倘若在异地遇到不会说“客家话”的所谓“客家人”时,表面上可能不会说什么,但内心深处,总会不大认同其客家身份的吧?至少一些人是不会认同这种已放弃“客家话”的所谓客家人了!</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客家人,唯一考证的依据是会不会说客家话。坚守客家文化传承的精神支柱,客家话是维系客家族群文化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普通话普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说客家话的愈来愈多,过去许多“外地人”来到闽西、粤东等客家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就学会了当地客家话,因为他们要适应当地的客家语言环境。目前,有许多家庭父母都是“本地人”,孩子却不会说客家话,甚至听不懂父母的客家方言的也不少。有些成年人的语言习惯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而转移,逐步趋向大众化,客家方言的元素和特质正在逐渐降低。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客家人与其他族群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客家话在内地和海外客家社区的传播与传承也出现了危机。</p><p class="ql-block">因此,保护和传承客家话是我们当代客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客家人吃苦耐劳,努力拼搏,勇毅前行的精神,把客家文化传承好,继承好,并把它发扬光大。使客家文化在中华大地乃至全世界更加光辉灿烂。</p><p class="ql-block"> 二.“客家族谱”是客家人寻根问祖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主席曾说过:“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凝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族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所以编修族谱就像架建一座桥梁,能搭起客家人寻根问祖的回家之桥。读过一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客家的先民因为历史上的战乱、饥荒和兵灾,不得不到处迁移,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孕育出独有的特性。客家族谱就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文献之一,不但具有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与传承客家精神的作用,而且还承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的意义。其主要的价值是正史的补充,也是不可替代的史料,以廖氏族谱为例,扮演了促进对原家乡认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产生一个互动的作用,为海内外的同族同宗建立了认同和了解同乡的动力。从而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民族发展历程,崇敬族史族谱。</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内外客家人掀起寻根问祖热潮,正是通过族谱、家谱,找到了回家之路。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俊萼公的后裔廖兴友、廖品金等七位宗亲为例,他们根据自己老家谱的记载,通过各方宗亲搜寻与先进网络的信息,怀着众多族人长久以来的夙愿,勇于排除各种困难,通过两地古老族谱的对接,终于在广东五华县双华镇黄径村找到了祖源和祖宗俊萼公之墓。并于2019年7月踏上了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的回家之路,回到了阔别300多年的“家”。此事充分证明了族谱、家谱对寻根问祖发挥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下图:作者在成都-梅州五华廖氏客家文化研讨会上发言)</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客家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编修族谱的重要意义。因此在编修族谱中要注意明确目的,要记载清楚全族的户口、婚配、家族的规约训诫及其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可嘉奖的人物简介、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等,全面了解各祖系裔孙的分布和迁徙各地途径,源流经纬分明,辈分上下清晰,以原保存的典籍史料和珍藏的族谱、家谱为依据,逐条逐项进行校对勘误,取其精华,摒弃糟粕,采撷事实,能让本姓氏族人阅谱懂得自身的辈分与世次,将分散的族人用联谱的方式联系起来,通过亲情、血缘的关系,饮水思源、敬祖睦族、团结在一起。从而达到繁衍继世,代代相传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只要有族谱,就可以联络各地乡亲,不论天涯海角都可寻根问祖;可以了解家族的历史,知道自已的老祖宗对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过哪些贡献;还可以鞭策我们的子孙后代深化对故乡的记忆,从而激发子孙后代努力工作,为宗族、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