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回眸 … 【以色列漫行记】(中篇)

天王星

<h1><b>以色列的公路分四等,全用数字编号。1,2,5,6,7这样的个位数公路级别最高,它们是路网动脉,而四位数公路则是毛细血管。尽管等级低,但四位数公路的路面质量也绝不含糊,同样平整光滑。</b></h1> <h1><b>这是我们在高速路途中的服务区内小憩,在以色列国内高速公路环绕,存在了许多减少拥堵的<span style="color: inherit;">规则,结果</span>都<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变相的减免不收费了。</span></b></h1> <h1><b>本以为全世界的高速服务区都是一个样,在了解以色列国的高速服务区之后才知道,什么叫“服务”。</b></h1> <h1><b>司乘人员在驾乘疲惫之时,都在服务区吃点心、喝杯咖啡歇一下,还有很舒适的休息室,在“以人为本”上下功夫做到了“服务”这两个字的作用。</b></h1> <h1><b>我们所在高速的服务区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的商场,不仅有餐饮和超市,咖啡厅、甜品店、纪念品店、素食店、服装店等都应有尽有,给人有一种身在市区的感觉。</b></h1> <h1><b>女游客们在小超市游荡,我们大男子汉们趁机在服务区四处逛逛,以增加对这个中东小国的感性认识。</b></h1> <h1><b>在以色列高速路上服务区的各种为车服务设施也是非常齐全,让车主全无后顾之忧。</b></h1> <h1><b>【耶路撒冷】是目前以色列的首都,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世界级的文物古迹众多,也保存极好,幸亏他们没有遇上文化浩劫,世界之大幸啊。到达【耶路撒冷】前,我们又被导游引入在【加利利湖】畔博物馆的大超市店里进行购物。</b></h1> <h1><b>没有什么不妥的,我们进去见识一下当地的购物环境与风俗还是很有必要的。</b></h1> <h1><b>对我们这些旅行熟客们来说,不见兔子是不会随便就去撒鹰的,况且咱们中国现在的购物环境也还是很不错的。</b></h1> <h1><b>我们在此超市除了打打卡之外,碰到特产适当的买点带回国给朋友们尝尝,就没有其他任务了。</b><br></h1> <h1><b>今天还没有进【耶路撒冷】市内,大巴车就先把我们拉上了城市旁边的这座制高点【橄榄山】,我们先去参观了【主祷文教堂】。相传【耶稣】曾在【耶路撒冷】东边【橄榄山】上的一个岩洞中聚集门徒,教导他们《主祷文》(Lord's Prayer), 并预言【耶路撒冷】的倾覆以及自己的第二次降临。</b></h1> <h1><b>为了纪念这个事件,教会在这个岩洞之上修建了【主祷文教堂】(Church of the Pater Noster) 。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传统认为这是【耶稣】教导天主经的地点。</b></h1> <h1><b>这是刻有多国文字的【圣经主祷文】。其中最珍贵的两个主祷文分别是用希伯来语和希腊语主写的。它们是在【主祷文教堂】的山洞内被发现,均刻在两块大理石板上,后来考古人员又发现了拉丁语的版本,所以这里就被指定为主【耶稣】教导门徒的地方。</b></h1> <h1><b>这款中文字写的祷文是:“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救我们免于凶恶。阿们。”</b></h1> <h1><b>以色列肯定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度游览的国度,因为这里有听不完的前史,也有着看不完的宗教遗址。</b></h1> <h1><b>这是我们走在贴满主祷文的【主祷文教堂】的回廊中。</b></h1> <h1><b>这座教堂建筑是欧洲风格,里面刻有100多种不同语言的主祷文碑文。</b></h1> <h1><b>这座教堂是无顶的,有台阶通往洞穴,那里是一些基督徒相信【耶稣】在向他的门徒预言【耶路撒冷】被毁和【耶稣】再临的地点。</b><br></h1> <h1><b>我们站在【橄榄山】顶上观看,【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东面,与【圣殿山】间【隔汲沦溪谷】。【橄榄山】主峰通常指海拔808米的南顶。山上以种植橄榄而闻名。</b></h1> <h1><b>在【橄榄山】高处远眺,耶路撒冷的城市风貌尽收眼底。图中金色屋顶的就是【岩石清真寺】,又称【金顶清真寺】,它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区,是伊斯兰教著名的清真寺,也是伊斯兰教圣地。穆斯林称之为高贵圣殿,犹太人和基督徒们称为【圣殿山】。它一直就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标志之一。</b><br></h1> <h1><b>以后不会再有机会来中东此地了,大家在这举世闻名的【耶路撒冷】圣城前面留个影。</b></h1> <h1><b>在【橄榄山】顶上,我们眺望在这座神圣城市的周边,满布圣经记载之所在。这座集犹太教、基督教、穆斯林教的圣城,但三教之间因矛盾而引发的战火 ,也多次毀灭了【耶路撒冷】城,且极具讽刺意义的是【耶路撒冷】的中文译义是【和平之城】,结果【和平之城】却不和平啊。</b><br></h1> <h1><b>【锡安山】位於耶路撒冷以南,也是现代的基督徒朝圣的打卡地,因为这里有【耶稣】曾走过的足迹。</b></h1> <h1><b>我们以色列漫行对【耶路撒冷】的游览观光,就是从【锡安山】开始的。</b></h1> <h1><b>锡安山上的【马可楼】是【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吃最后晚餐的地方 。</b></h1> <h1><b>来到这里,我才知道,现在的犹太人实际是【耶稣】吃最后晚餐中12个门徒中的叛徒【犹大】的直系子孙。</b></h1> <h1><b>二战以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陆续返回他们自认为自古以来的家园【耶路撒冷】,并与阿拉伯人进行了几十年的打打杀杀。</b></h1> <h1><b>【耶路撒冷】的【锡安山】有好多“神奇”的传说;上面照片里的这座城门就在【锡安山】顶,所以这座城门也叫【锡安门】。那么,我们的观光为什么要从这个城门开始呢?因为在1967年【中东战争】以前,城门前的这条路就是以色列和约旦的边境线,任何以色列人如果想靠近城门,就有可能被开枪击毙。看看城门的四周,那些小洞洞全部都是枪眼。</b></h1> <h1><b>大家注意看看图中【锡安门】上的累累伤痕,这是在1967年的【以敍六日战争】时子弹打上而留下的痕迹。</b></h1> <h1><b>这里也是【耶稣】享用最后晚餐、建立圣体圣事的楼房。从公元4世纪起,这里被确认为【耶稣】“最后的晚餐”所在地,并成为基督教的朝圣之地 ……</b></h1> <h1><b>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著名画作《最后的晚餐》,讲的就是《圣经 • 新约》里的故事,画中表现的是【耶稣】和12门徒最后一次晚餐的情景。席间【耶稣】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当然,这个人就是【耶稣】12个门徒中的其中一个-【犹大】。图中左四阴影中手握钱袋的是【犹大】,为了30个金币出卖了【耶稣】的人。</b><b style="color: inherit;">【达芬奇】传神地描绘了门徒们听到这句话时的不同神情。但【犹大】出卖【耶稣】后得的30块金币,在【犹大】感悟后,也全交出来做了慈善,并交代后人要从善改恶,忏悔了出卖【耶稣】的事情。上面这幅画就是【达芬奇】的伟大名画作。</b></h1><br> <h1><b>【马可楼】拉丁文原意为饭堂,在罗马天主教的传统中被视为是主【耶稣】设立「最后的晚餐」之处,也是门徒们聚集祷告,直到【五旬节】圣神降临的地方。</b></h1> <h1><b>【耶路撒冷】以南的【锡安山】,是基督徒的圣地,因为这里有耶稣曾经走过的足迹。【锡安山】的意思是“上帝的天城”。【锡安山】上的名胜有【圣母安眠堂】、【最后晚餐厅】,还有【大卫墓】。这是【锡安山】上的俯视图。</b></h1> <h1><b>路边有一座塑像,是古犹太王国的第二代国王【大卫】(公元前1050年-970年)的塑像。【大卫王】头戴皇冠,坐着弹奏竖琴,一眼望去更像一位音乐家。据《圣经》记载,【大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写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记载于圣经的诗篇),还擅长演奏竖琴。</b></h1> <h1><b>【锡安山】非常具有宗教历史价值。而对犹太教的重要性,则在于【大卫墓】。虽然【大卫冢】并非【大卫】埋葬的地方,但犹太人仍视之为神圣之地。</b></h1> <h1><b>【锡安山】的另一个地标是【圣母安眠堂】,也叫【多米森教堂】。</b></h1> <h1><b>【圣母安眠堂】是一座拥有圆顶钟塔的【本笃会教堂】,相传为圣母【玛利亚】逝世的地方。教堂地下室有座卧着的【圣母玛利亚】进入永远睡眠的雕像。</b></h1> <h1><b>我们一行进入教堂后,被告知马上要举行弥撒,所以得加快步伐参观。导游带领我们进入到教堂的地下室,这里有座卧着的圣母玛利亚进入永远睡眠的雕像,不管是不是信奉宗教,遇到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都不由得降低了说话的分贝,好像会惊扰到谁似的,教堂内四周的壁画和雕塑都精美绝伦。</b></h1> <h1><b>【本笃会】亦译为“本尼狄克派”、【天主教隐修院修会】,由意大利人【圣本笃】于公元529年创立,最初在意大利中部的卡西诺山建立。【本笃会】强调严格的宗教生活和劳动,其规定会士需发“三愿”,即绝色(不婚娶)、绝财(无私财)、绝意(严格服从),并强调集体诵经和读书。【本笃会】的隐修院也逐渐成为欧洲重要的经籍研究与学术中心。</b></h1> <h1><b>在【耶路撒冷】, 对犹太教徒来说,【大卫墓】是仅次于【西墙】的最神圣的朝拜之地。 以色列国旗上是一颗星,那就是【大卫之星】。</b></h1> <h1><b>在这两座神圣的地方,我们本着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的原则,也留下了集体合影。</b></h1> <h1><b>中午我们就在【锡安山】用当地犹太人的午餐。</b></h1> <h1><b>餐厅装饰古色古香,一看就饶有以色列式的犹太古风。</b></h1> <h1><b>餐桌不大,配上凹入墙内的书架,小资情调还是蛮强的啊。</b></h1> <h1><b>呵呵,就是饭菜不太习惯,但也不太难吃,走了这么多的地方,比较下来还是中国的家乡菜好吃,</b></h1> <h1><b>随手拍下一张餐桌上的菜肴品种,这也不像是普通的西餐啊?</b></h1> <h1><b>【耶路撒冷】这座城市里面到处都有3000多年的圣地遗址,公元前的1020年,【大卫王】占领【耶路撒冷】,成立以色列王国,并定【耶路撒冷】为首都。3000多年来这里被战爭毁灭18次,又重建了18次,至今也留下了不少和【耶稣】有关的遗跡。</b></h1> <h1><b>【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的圣地。走在【耶路撒冷】市内任何的角落,仿佛都有可能正要踩在千年宝藏的遗址上。</b></h1> <h1><b>【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b></h1> <h1><b>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点。</b></h1> <h1><b>图片中是王宫遗址。</b></h1> <h1><b>因此,这里也成为了许多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所在地,如【圣墓教堂】、【圆顶清真寺】、【西墙】等成为古城的核心与象征。犹太人认为是地球的中心,穆斯林认为这里是穆罕默德升天之处。<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些</span>久负盛名的</b><b style="color: inheri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遗迹对于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和文化爱好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span></b></h1> <h1><b>中午我们吃完很有当地</b><b style="color: inherit;">特色的以色列午餐后,穿越过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的【隔离墙】检查站,我们到了巴勒斯坦地区中心的【伯利恒】,这里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b></h1> <h1><b>有人曾经说过,【特拉维夫】有海洋,【耶路撒冷】有城墙,这个城墙就是说的这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被高高的隔离墙所包围,大巴车接近检查站时,远远就能看见隔离墙和铁丝网,但导游一再警告不许拍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这次中东之行,只有在这里才感觉到一丝战争气息。</b></h1> <h1><b>巴勒斯坦地区就在以色列国的中间,他们的人要到其它國家去就必须通过特殊通道,过了以色列到达约旦后才能出去,当地人说他们就像囚禁在世界最大的监獄里。</b><br></h1> <h1><b>我们是乘大巴车前往【伯利恒】的。【伯利恒】是巴勒斯坦中部的城市,因为巴勒斯坦目前尚未完全独立建国,无签证签发权。赴巴勒斯坦的中国公民,须向以色列驻华使馆申请相应种类赴以的签证并持该签证再进入巴勒斯坦地区。</b></h1> <h1><b>【伯利恒】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阵线 ( 法塔赫 ) 掌管着的首府,是个人口约25万人的小城。</b></h1> <h1><b>但【伯利恒】由于是【耶稣】的出生地而闻名世界,每年都吸引全球数百万基督徒前来朝圣。</b></h1> <h1><b>目前,以色列控制着【伯利恒】的进出口,而日常行政税收则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管理。</b></h1> <h1><b>图中是在【伯利恒】大街上挂的<span style="color: inherit;">【阿拉法特】与时任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 • 阿巴斯】的图片。</span></b></h1> <h1><b>这是该城为最大的宗教纪念品生产中心,也是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中心,因此也可以买到一些特色精致的纪念品。</b></h1> <h1><b>图中展示的是专门生产以橄榄木与珍珠贝为原料的圣物。</b><br></h1> <h1><b>到了【伯利恒】,但由于它属巴勒斯坦政府管辖,我们的车辆进入到专设的停车场之中,是论次收费,停车一次收费要65美金,合人民币435元,且不管大小车与时间,大家谁没事老停车在这里啊?我们的以色列华人地陪掏出停车票义愤填因地说: 这是全世界最贵的停车费;且听说这个停车场是一个巴勒斯坦解放阵线的高官私人开设的,收钱全捞进其个人腰包,呵呵,这刁官真敢敛财啊。</b></h1> <h1><b>在巴勒斯坦【伯利恒】这座古老城镇,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每一个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我们先是去参观了基督【耶稣】诞生的地方-【圣诞教堂】,由于这里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地,宗教与历史交织,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和游客前来敬仰【耶稣】基督的降生之地。</b></h1> <h1><b>【圣诞教堂】里【耶稣】出生地-【银星洞】所在位置的空间非常狭小,我们排了近1小时的队,方才能进入。</b></h1> <h1><b>【圣诞教】的核心部分应该就是这个【银星洞】。</b></h1> <h1><b>一位当地的英文导游和领队一起带领我们参观。进入教堂要弯腰九十度钻过一个小门,教堂里基本没有灯光,而且各处都搭着脚手架在修复,不过据领队说他多年以前带队来这里就在修,到现在也没修好。</b></h1> <h1><b>这座古老的教堂很大,应该说比我们以前和后来在以色列看的教堂都大,还有就是那个【银星洞】以及历经千百年依旧亮丽的马赛克地板,总体来说,这个历经磨难的教堂,仍然不失其富丽堂皇,富贵奢侈。那一块块精美的木雕,一扇扇艳丽的玻璃窗,一顶顶奢华的水晶吊灯无不诉说着它曾经辉煌的历史。</b></h1> <h1><b>教堂地下室里有一个用红白大理石围成的祭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银星洞】。</b></h1> <h1><b>大理石圣坛上面的【伯利恒银星】,中央是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银星,形状就像一个齿轮,它的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小洞,环绕着小洞用拉丁文写下了一句话:“Hic De Virgine Maria Jesus Christus Natus Est”,译成中文就是:““圣母马利亚诞下耶稣基督之地”。”这正是使徒信经上所确认的。在圣坛上空悬挂着15盏属于基督教各派并在不同时间点燃的银制油灯,昼夜不灭地映照着这块狭小却牵动10多亿基督徒的神圣角落。</b></h1> <h1><b>在【银星洞】对面就是传说圣母【玛利亚】在这里的一间马厩诞下耶稣,而现在建造在【马槽广场】的【圣诞教堂】被认为是自基督教早期以来,经过漫长的风风雨雨和沧桑磨难,仍然得到几乎完好保存、为数寥寥的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b><br></h1> <h1><b>【圣诞教堂】这个【耶稣】诞生的地方。圣经里说,罗马统治者【凱撒】要求所有人必须回到自己出生的城市去登记孩子的户口,【耶稣】的父亲【约瑟】出身在【伯利恒】。当【约瑟】带着圣母【玛利亚】抵达此地时,所有房子都住滿了人。一个好心人收留了他们,让他们住在马棚里。</b></h1> <h1><b>【玛利亚】就在马棚里生下了【耶稣】,在【圣诞教堂】中大家看到那颗星星是当时圣母【玛利亚】当时将【耶稣】包扎好后,放在马槽边的那块大理石上。</b></h1> <h1><b>2012年,【圣诞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巴勒斯坦首次成功申遗。目前这个教堂归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教会三方联合管理。</b></h1> <h1><b>我们看到正在【圣诞教堂】的布置婚礼现场,许多当地人以能在此教堂举办婚礼为人生最高的荣誉。</b></h1> <h1><b>最初的教堂,是在公元327年由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在【耶稣】降生的洞穴上修建,教堂曾在6世纪撒玛利亚人起义中被烧毁,565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按原样复建。</b></h1> <h1><b>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对基督徒和穆斯林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b></h1> <h1><b>诸多基督徒和穆斯林在敬仰【耶稣】基督的降生之地后坐下邂怠一下,这一趟确实不轻松。</b></h1> <h1><b>在【圣诞教堂】也就是【耶稣】诞生的地方,我们这几个中国人也要留影一张,人生真是很难至此啊。</b><br></h1> <h1><b>在【伯利恒】转悠了一天,我们傍晚入住【伯利恒】的酒店。</b></h1> <h1><b>【伯利恒】是我们很早就耳熟能详的城市名字,可以说,这里是【巴以冲突】的前沿阵地。以色列控制着【伯利恒】的进出口大门,2003年以色列总理【沙龙】下令建成的隔离墙,高达8米并配之瞭望塔,以阻挡防不胜防的巴勒斯坦自杀式人体炸弹,此【巴以</b><b style="color: inherit;">隔离墙】有700公里长。从此以后,把巴勒斯坦各区域分割围了起来,这类自杀人体炸弹事故就几乎绝迹了。</b></h1> <h1><b>平时以色列人不得入内在【伯利恒】,而在以色列打工的巴勒斯坦人出入隔离墙必须是用以色列的车牌,且严加检查翻动后背厢的物品,墙内人是用的巴勒斯坦车牌,我们的大巴车是以色列黄车牌,两边通吃,且过检查站时,以色列女兵一见车上我们的黄面孔,马上就OK,Chine,或者用中文说: 中国,马上就让车走,阻车杆立刻抬起了。平时【巴以隔离墙】内的日常行政,则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管理;我们现在提到【伯利恒】,则是强调它的宗教上意义。</b></h1> <h1><b>但这座只有几十万居民的城市,每年却着吸引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们前来朝圣。</b></h1> <h1><b>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并非信徒却也要来此看看的游客,这里已由宗教圣地发展为旅游胜地,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理能力的不得力,让我们看了还是有点贫困且陈旧。</b></h1> <h1><b>但进入这家巴靳斯坦人管理的【伯利恒】的酒店,里面类似于我们国内的二星快捷酒店,卫生还可以。</b><br></h1> <h1><b>距我们住的酒店数百米处就是著名的以色列与巴靳斯坦的一段【隔离墙】,我们到酒店一放下行李也不顾是否有危险,挎着相机就直奔过去。</b></h1> <h1><b>【伯利恒】是巴以边境一个特殊的“三不管”区域,这座【隔离墙】上各种涂鸦 还是非常有特色的!上面画满了对【隔离墙】的控诉和讽刺,这里的反战文化已然成为景点之一。</b></h1> <h1><b>这就是非常知名的【巴以隔离墙】,以色列为了国家的安全建造了这个篱墙,它的确能非常有效的隔断了一些激进的武装份子。这一段的隔离墙上艺术家们画了很多漫画涂鸦。我们路过隔离墙的时候,看到还是一切的安静,没有任何的喧闹与冲突,期待能够长远的保持和平,衷心祝愿巴以冲突能和平地解决。</b><br></h1> <h1><b>【巴以隔离墙】于2002年由以色列开始兴建,建成后平均高度为5-10米,墙上设有高压电网和电子监控系统。它蜿蜒曲折,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分成了两个世界。</b></h1> <h1><b>一排排真实的高墙,隔离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我也没想到竟然有机会目睹这面墙,这里曾经战火硝烟,民族冲突,但和平应该是每个人心中的诉求,墙上自然有很多祈求和平的标语,希望这堵墙真的有一天能像墙上写的那个大红中文字一样:“拆”!</b></h1> <h1><b>我们一直担心在巴勒斯坦居住酒店可能会比较危险,实际上感受到的只是当地奸商为了多赚几块美金所耍的小聪明,难民营小孩可怜的眼神和几个破旧的纪念品,也并没有太多特别。【隔离墙】的涂鸦非常震撼人心,信仰的语言是最有力的,而可能最终一切的期盼不过是世界和平,抵消仇恨,生活安宁罢了。</b></h1> <h1><b>【隔离墙】由钢筋混凝土墙体、铁丝网、高压电网、电子监控系统组成,并由以色列巡逻队和哨兵进行警戒 。我们走到【隔离墙】跟前,发现并未有以军巡逻兵指责我们拍照嬉闹,倒是附近有几戶巴勒斯坦小商店主跑出来看我们靠近隔离墙,并指指点点,也不知他们说什么意思。于是我们4个胆小的退回到了街道口,八一队的射击冠军和我们队长,死活不听大家招唤,还在隔离墙的反以色列标语下摆PS,呵呵,这世道变了,若在当年东西德国柏林墙下,估计情况就会不一样了。</b></h1> <h1><b>类比已经倒下的柏林围墙,政治的力量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希望【巴以隔离墙】不久也能撤掉。</b><br></h1> <h1><b>这是在巴靳斯坦【伯利恒】我们住宿酒店里面拍摄的清晨照片,目前巴勒斯坦国还未取得联合国席位。 其建于1988年,由【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部分组成;吸引我们去的不是巴以冲突,而是"圣诞大教堂",这是巴靳斯坦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伯利恒】这座城市希伯来文的意思为"面包之家",是座人口只有25万的小城,但因为是【耶稣】的出生地,每年便有数百万的基督徒来朝圣,而犹太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大卫王】也是【伯利恒】之人。</b></h1> <h1><b>清晨的太阳如刚剥壳的鸡蛋般嫩滑,从东方的尽头悄然升起,映照出世界的崭新面貌。</b></h1> <h1><b>黎明的曙光温柔地抚摸着初升的太阳,宛如一首优美的交响曲,在寂静的早晨唤醒了巴靳斯坦【伯利恒】沉睡的城市。</b></h1> <h1><b>看看,窗外的火烧云美极了。</b></h1> <h1><b>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巴靳斯坦【伯利恒】城市的上空。</b></h1> <h1><b>清晨,我们在太阳的催促下,慵懒的伸伸胳膊,微笑着看向射出第一缕光辉的太阳,那道金灿灿的线,暖暖的照进我们酒店的房间,把整个房间映成了金色。</b></h1> <h1><b>这家酒店大约是巴靳斯坦不多的几家挣外汇的对外高档酒店了,哈哈,我们中国游客也成了能让他们创汇的老外了。</b></h1> <h1><b>但这儿要比以色列控制的【耶路撒冷】酒店便宜多了,否则旅行社不会把我们扔这里巴勒斯坦区的,每天还要让我们这些便宜旅行客进出【巴以封锁线】。</b></h1> <h1><b>【巴勒斯坦地区】这里四季分明,夏季最热可以接近40摄氏度,燥热无比,冬天不会太冷,基本上都在零上。虽然这是个小国,但是这里的人们淳朴而善良,因为信仰问题,他们不可以喝酒,我们的早餐也还是很丰盛了,没有我认知中那样灾难般地差劲。</b><br></h1> <h1><b>今天我们又通过【巴以封锁线】去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古城,【耶路撒冷古城】为以色列所管辖,其中【耶路撒冷旧城】及城墙,文化遗产都已经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h1> <h1><b>【耶路撒冷旧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享有此殊荣的城市。现存主要遗迹有【犹太教希律圣殿的西墙】(哭墙),【基督教圣墓大教堂】,【耶稣】所受难之路,【伊斯兰教圣岩清真寺】以及【艾格萨清真寺】,还有【奥斯曼帝国的旧城】城墙。</b></h1> <h1><b>我们要从这时的【花门】进城,去走【耶酥的受难之路】。据说【花门】是遭受恐怖袭击最多的地方,因为【花门】附近有交通枢纽站。</b></h1> <h1><b>【花门】外有不少持枪的以色列警察,但以色列的警察对我们中国人很客气,拉他们照相也不拒绝。当然在【巴以封锁线】内的巴勒斯坦地区,去请巴靳斯坦警察合影照相也不会被拒绝,因我们6人都是脸皮较厚的中国老头老太,不怕被拒绝;不过就是巴勒斯坦的警察装备与服装都太土,两者相比,明显就像中国的编制内警察与小区的保安等级类似。</b></h1> <h1><b>【耶路撒冷老城】里基本是穆斯林的聚居区,【耶路撒冷】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带有异常浓厚的宗教色彩,这里虽然是三教圣地与和平之城,但是几乎从未和平过。</b></h1> <h1><b>按照穆斯林的传统,信徒们期待着【穆罕默德】在犹太人的圣殿广场上降临,并作为末日审判的死后复活的预言者同这些人一起祈祷。此外,【耶路撒冷】作为【穆罕默德】骑马夜行,踩石登天的地方,而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b></h1> <h1><b>基督教徒依据的则是《新约·启示录》,他们相信人间的【耶路撒冷】终将变为天堂。上帝之子【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脱胎人形来拯救世界,经历了他人间生活最痛苦、也是最壮丽的时刻,尤其是被钉死于十字架和死后的复活。多年来基督教徒朝圣者在主要节日期间涌入【耶路撒冷】,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圣墓教堂】。</b></h1> <h1><b>在曲曲弯弯的小路旁有一些老商铺,里面的东西我们也只能看看,絲毫引不起我们的任何兴趣,因为东西都类似我国城市上的地摊货。</b></h1> <h1><b>【耶路撒冷】旧城是不规则的四边形,海拔720-790米。现今的城墙是400年前土耳其苏丹【苏莱曼】时代重建的,由一个名叫【索里曼 · 埃尔 · 马尼菲科】的苏丹人主持兴建。</b></h1> <h1><b>【耶路撒冷】旧城的城墙长5公里,高约14米,有34座城堡和8座城门。这些城门有的开放,有的已被石头封死。最主要的城门有4个,即【雅法门】、【大马士革门】、【锡安门】和【狮子门】,它们按罗盘针所指的四个方位建造,分别通向国内的四座主要城市。城内的街道至今大都保持其当年的罗马式布局。最古老的街道是有顶棚的商业街,街道上的集市是大约在14世纪建成的。</b><br></h1> <h1><b>在宁静的【耶路撒冷】老城众多弯曲交叉的小路中,有一条约 1公里长却没有门牌号码的小路,从一世纪至今被基督徒所纪念,它就是“耶稣苦路”(“VIA DOLOROSA”),是基督徒朝圣的重中之重地。</b></h1> <h1><b>约二千年前,【耶稣】被判死刑后,被游街示众,并被押往【圣殿山】接受死刑。在罗马总督【彼拉多】的命令下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艰难地走过【耶路撒冷】的街巷,一步步走向刑场,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b></h1> <h1><b>【耶稣苦路】共有14站,记录【耶稣】赴死途中的14个场景。这是当年审判耶稣的罗马总督府,我们没有进去。前十站的墙上都挂有铜牌,上刻有罗马数字。他停留了十四次。1731 年,教皇【克雷芒】十二世确认了苦路上【耶稣】曾停留过的十四个地点,因此有了 " 苦路十四站 " 的说法。</b></h1> <h1><b>现在无论是基督徒还是游客,来【耶路撒冷】都必须要走这 “ 朝圣之路 ” 。</b></h1> <h1><b>图中为定罪教堂,罗马总督鞭打【耶稣】,判为死罪。是【苦路】第二站:【耶稣】背上十字架。</b></h1> <h1><b>士兵给【耶稣】戴上荆棘冠冕,穿上紫袍,并被鞭打且开始游街。</b></h1> <h1><b>图为是【苦路】第三站:【耶稣】第一次跌倒的地方,在这里沉重的十字架把【耶稣】压倒。左侧上数字圆铜牌下的一块牌子上书写有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说明。</b></h1> <h1><b>在这里也建有一个非常小的亚美尼亚教会的教堂, 教堂门楣上的雕塑,展示了【耶稣】跌倒的情景。</b><br></h1> <h1><b>这是【苦路】第四站:【耶稣】在人群中见到圣母,【玛丽亚】遇见走向死亡的儿子、悲痛欲绝的地方,【耶稣】向母亲圣母【玛丽亚】告别。</b></h1> <h1><b>此处现在也有一个亚美尼亚小教堂。【苦恼的圣母玛利亚教堂】。圣母【玛利亚】在这里看到了正在受难的儿子,心情非常的痛苦。</b></h1> <h1><b>这是【苦路】第五站:恰逢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与耶稣共负十字架。【西门】帮助【耶稣】背十字架的地方,他后来成为了【耶稣】传教的忠实弟子和爱心的象征。</b></h1> <h1><b>第五站旁边也有一个小教堂,定时开放,因为位于路口,所以常常拥挤不堪。</b></h1> <h1><b>教堂外墙上有一个手印,相传这是【耶稣】用手撑墙时留下的手印,现在已经被摸得发亮。我们在这里也分别按上了自己的圣手印,哈哈、以留作纪念。</b></h1> <h1><b>这里就是【苦路】的第六站:被认为是【维罗妮卡】的家,现在也是一座维罗尼卡【小修女院】。</b></h1> <h1><b>传说一个叫做【维罗妮卡】的</b><b style="color: inherit;">女子用自己的面巾为【耶稣】擦拭脸上的血和汗,之后发现面巾上留下了【耶稣】的面容。后来人们把印有【耶稣】面容的面巾称作为“维罗妮卡面巾 ( Veil of Veronica )”。</b></h1> <h1><b>这里是【苦路】的第七站:【耶稣】又第二次跌倒了,这次跌倒在圣经中并没有记载,此处被称为基督教的审议门;传说这是古时的城门口,耶稣定罪的告示就贴在这里。</b><br></h1> <h1><b>我们继续沿着【耶稣】苦难的受刑之路,跟着地陪的解说往前走,【耶路撒冷】是个山城,我身上挎了一只微单相机,口袋中仅攒了瓶矿泉水,这往上的【耶路撒冷古城】的街道,有点类似中国重庆的【朝天门码头】上的路,一步步向上,我们都气喘嘘嘘,越走越慢越累,想像当年圣人【耶稣】还要背负沉重的最后受刑用的巨型十字架,真是悲壮,让我对【基督耶稣】也不由得肃然起敬。图中街道都是【耶酥】背负十字架走过的苦路。</b></h1> <h1><b>这是苦路的第八站:【耶路撒冷】的妇女为【耶稣】哭泣的地方,【耶稣】在这里劝告女人们不要为他哭泣,而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子女哭泣。</b></h1> <h1><b>墙上的十字架下的小孔里,据说这里有【耶稣】滴下的血。 墙上的十字架下方的NIKA是希腊语“胜利”的意思( 胜利女神尼凯,也就是“耐克”),在此意寓【耶稣】最终的胜利。</b></h1> <h1><b>这是【苦路】的第九站:【耶稣】被第三次跌倒了;这里需要走上一段台阶,参观者很容易被错过,这里就是【耶稣】第三次跌倒的地方,没有人伸出援手,只有无情的鞭子抽打在他身上。</b></h1> <h1><b>从这站开始,【耶稣】就走到了【圣墓教堂】;在这第九站的台阶上,现今放着一个十字架,传说中【耶稣】背负的十字架重达100多斤,这个小十字架是让信徒体验当年【耶稣】所经受的苦难。</b></h1> <h1><b>现在这里是科普特教会的【圣海伦娜教堂】。</b></h1> <h1><b>科普特教会是古老的埃及基督教会。</b></h1> <h1><b>第十至第十四站都位于【圣墓大教堂】内了,第十和第十一站是两幅壁画,这里被认为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以及不远处【耶稣】被埋葬并复活的墓穴。</b></h1> <h1><b>这是【苦路】第十站:【耶稣】的衣服被脱去,兵丁拈阄分了他的里衣和外衣的地点。</b></h1> <h1><b>这是【苦路】第十一站:壁画表现了【耶稣】在这里被罗马士兵钉上十字架,但仍旧还躺在地上。在这里,【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b><br></h1> <h1><b>这是【苦路】第十二站:【耶稣】死在十字架上,那时约有正午,但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这里现在被希腊东正教会管理。</b></h1> <h1><b>我们跟着地陪最后一走进入【圣墓教堂】,就能看见一块巨大的红色大理石,这就是第十三站:收敛【耶稣】遗骸。【耶稣】与三个当局羞辱他而陪刑的偷盗犯一起分别被钉上各个十字架,慢慢的放血而断气后,圣母【玛利亚】及【耶稣】门徒们将他从十字架上放下来,放在这块大理石(油膏大理石)上涂抹香油。</b></h1> <h1><b>至今基督教信徒们都在此跪拜、抚摸、祈祷。</b></h1> <h1><b>收敛【耶稣】遗骸在大理石上永久地留下了殷红的石纹,石纹确如血丝交织,犹如斑斑的血迹。</b></h1> <h1><b>墙上的壁画详细描绘了当时的情景。在此处向左约几十米的地方,就是苦路的最后一站:【耶稣墓】。</b></h1> <h1><b>【耶稣墓】门口有穿黑色袍、留大长胡子的希腊东正教士守卫着。【耶稣】就被安葬于此,三天后从此处复活的。</b></h1> <h1><b>这里面还有当初墓上的大理石,人们排队为了进去摸一下那块原物。虔诚的信徒们排着长长的队等候入内,我们因不是信徒也就作罢了。 </b><br></h1> <h1><b>今天所看到的【圣墓教堂】,已将原来的有些覆盖了。进入教堂中便会为黯淡的灯光与炉香所笼罩,有时会看到那些穿着不同圣袍的各派教士们在吟唱。</b></h1> <h1><b>基督教徒来到【耶路撒冷】,以重走【苦路】的方式朝圣,被称为 " 拜苦路 "。其它游客也都会沿着走十四站【苦路】。</b></h1> <h1><b>再来说说这个【圣墓教堂】,又称 “复活大堂” ,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也是【耶稣】坟墓所在之地,是基督教最神圣的圣地。</b> </h1> <h1><b>【苦路】第十站至十四站都在【圣墓教堂】内。</b></h1> <h1><b>【圣墓教堂】里面设置了一个富丽堂皇的祭坛,有【耶稣】受难的神像。祭坛下面有个小方的洞,是放置钉死【耶稣】的十字架的地方,【耶稣】的血流入此孔中。很多教徒跪爬的地上都来抚摸此孔,据说就能得到永生,宗教的感染力真是无穷的啊。</b></h1> <h1><b>【圣墓教堂】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拜占庭式和东方十字形建筑风格。</b></h1> <h1><b>教堂内部装饰华丽,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和马赛克镶嵌画。</b></h1> <h1><b>教堂的地下室是【耶稣】墓穴的所在地,是信徒们前来朝圣的地方。</b></h1> <h1><b>在【圣墓教堂】还有许多历史遗迹等等。这些地方都与【耶稣】基督的历史和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圣。 </b><br></h1> <h1><b>【耶路撒冷】是个山地城市,海拔800多米高,有约4000年历史,公元前1000多年,【大卫王】打敗吉普斯民族,建立【耶路撒冷】作为犹太国的首都,他准备建一个【圣殿】,但因为他采取卑劣手段霸占了部下的妻子而遭诅咒,未建成。他儿子【所罗门王】在山坡的最高处建立了犹太民族的【圣殿】,称之【第一圣殿】,即上帝居住的地方,从此犹太民族在三个节日都去朝拜。</b></h1> <h1><b>【第一圣殿】公元前568年被毁,公元前538年在原址重建,称【第二圣殿】,公元79年,罗马入侵,【圣殿】又被烧,【圣台】也被抢,罗马人禁止犹太人朝拜,犹太人只能在原【圣殿】殘留的城墙前哭泣,这段城牆成为了有名的【哭墙】。</b></h1> <h1><b>约旦统三台时期,691年阿拉伯人在原【第二圣殿】的遗址上蓋起了清真寺,穆斯林教传说【穆罕默德】踩石登天处就在此地,所以此处也成为穆斯林的圣地。在1967年,以色列打进【东耶路撒冷】,在和约旦谈判时,约旦同意把【东耶路撒冷】交给以色列,但要求【圣城】由约旦管理。并禁止犹太人进【圣城】。</b></h1> <h1><b>故【哭墙】又称【西墙】,它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其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从此,犹太人过节时只能到【哭墙】祭拜。</b></h1> <h1><b>在【哭墙】哀哭前须把圣经先看一看,然后到【哭墙】后趴在墙上,心中低声地祷告,大概是这个程序吧。</b></h1> <h1><b>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哭墙】分为男女两个区域,中间有护栏隔开,女的这边地方小,人则更多些。</b><br></h1> <h1><b>她们这些中国女士也蒙上纱巾,效仿着犹太人信徒,就在【哭墙】边拍照。</b><br></h1> <h1><b>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 哭墙 ”。</b><br></h1> <h1><b>【哭墙】分为男女两个区域,中间有护栏隔开,男的这边地方比较大。</b></h1> <h1><b>男士进去的时候要在门口,先免费领一顶以色列教的小白帽子,以表示与天有隔一层的区别。</b></h1> <h1><b>我进入男士区去假装哭了一段时间后,拍照出来顺手就戴上自己的礼帽,结果把小白帽忘记摘下,留在礼帽里了。</b></h1> <h1><b>回到酒店,拿下礼帽,老伴发现我头上咋还有一顶小白帽,无奈,没法送回去了,只好带回国内留作永久的纪念了。这事闹的,有不纯洁之嫌啊?</b></h1> <h1><b>离开【哭墙】,在午餐后的下午,我们来到【耶路撒冷新城】国会山上的</b><b style="color: inherit;">【以色列国会大厦】前。</b></h1> <h1><b>【以色列国徽】是来自圣经中的【七盏金灯台】,在【圣经】中分别出自旧约《出埃及记》《撒迦利亚书》以及新约《启示录》。国徽上的造型取自《撒加利亚书》的描述( 与《出埃及记》稍有不同,并不是一个而是七个,并且两边有橄榄树 )。【金灯台】表征以色列是神在地上的见证。金表征神的神圣性情,《撒迦利亚书》中说【七灯台】就是神的七眼。灯台两旁有橄榄枝,灯台上有金油流出到两支橄榄枝,《撒迦利亚书》中说是油的儿子,表征【以色列圣殿】重建时期的大祭司【约书亚】和省长【所罗巴伯】,分别据有【祭司】和【君王】这两种重要的职份。</b></h1> <h1><b>【以色列国】是【议会制】政体。【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b></h1> <h1><b>以色列【议会】又称“克奈赛特”(Knesset,原意是“聚集、集会”),实行一院制,设有120个席位,任期4年,拥有立法、修法、对重大政治问题进行表决、批准内阁成员名单、监督政府施政等职权。【议会】选举采用比例代表制。现任议长:阿米尔 · 奥哈纳(Amir Ohana),来自【利库徳党】。</b></h1> <h1><b>今天是礼拜日,【国会大厦】不办公,到处静悄悄的,只有一个警卫。我们隔着玻璃远观【国会大厦】,以色列的【国会大厦】类似于中国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大门并不用铁栅栏,而是用大块防弹玻璃围起,既不影响观瞻,也安全,整个大厦仅一个保安在远处安静地守着,随你靠近防弹玻璃观看嘻闹。</b></h1> <h1><b>这【国会大厦】并不是很起眼,外墙是用耶路撒冷红石所砌成,有着七、八层楼高,据说下面还有7层。</b><br></h1> <h1><b>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支脉,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因躲避自然灾害迁徙至【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因而得名“希伯来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国】。公元70年,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地区。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以色列国建立后,确定将7枝烛台作为国徽的中心图案。他们认为,7支烛台与古代犹太精神一脉相承。烛台是敬爱的上帝,在漫漫长夜里,给那些在浪迹天涯、受尽磨难、身怀亡国之恨的犹太人带来无尽的安慰,点燃他们在眼中最后的光辉。烛台两旁的橄榄枝,代表着犹太民族和平与安宁的向往。</b></h1> 使用歌曲为:选择〖庄重〗栏目中的《笑颜如花》(音乐)。图:169张<br>底色用【模版】: 选择〖旅行〗栏目中的《 坚韧之热 》版面。 <h1><strong>旅程回眸 … 【以色列漫行记】(中篇)至此。请接着观看【以色列漫行记】(下篇),感谢好友们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并谨以此文纪念因病早逝的团友【李晓惠】小妹妹,我们和柴参谋一样怀念你,你那幅快乐调皮、笑颜如花的模样永远活在大家心中。</strong></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我的【旅程回眸】系列美篇阅读后感觉不错的朋友们,推荐大家去浏览我的其他系列篇章,使我的旅行美篇能带您去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和世界的无尽魅力,去探索未知,遍踏世界各地的神秘角落,只为一颗不老的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天王星"美篇主页方法</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为双击页面最上端的作者“天王星"字样,即可来到我的主页,选择阅读我的全部拙作【旅程回眸】、【寻访之路】系列篇章了。</b><b style="font-size:20px;">在此谢谢大家的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