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化怨气

lvcy-Q“觉醒者”

<p class="ql-block">生活中,许多人由于<u>生活压力大,内心极为浮躁。浮躁的内心又让负面情绪膨胀,愤怒、嫉妒、苛刻、挑剔、计较、索取等等常常占满了内心,于是失落、绝望、后悔、懊恼等等心情让眉宇间布满乌云。这种负面情绪,总结起来就是“怨气”二字,也就是贪嗔痴中的“嗔”。</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十分有害。</p><p class="ql-block">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嗔的危害则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p><p class="ql-block">《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的,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如何化解我们心中的怨气呢?</p><p class="ql-block">佛学上说,要“看破,放下”。</p> <p class="ql-block">《金刚经》里说:“<b><u>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u></b>。</p><p class="ql-block">”一切由条件构成的现象,都是虚幻的,好像梦幻泡影,好像露水闪电一样,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在痛苦、烦恼和生气时,常常会听到朋友的劝说:“看开些,人生一世,就是那么一回事,赤溜溜地来到这个世上,最后,又是光着身子离开这个世界,真是生带不来、死带不去。</p><p class="ql-block">”是啊,空、空、空......人生到头一场空!不仅空,人生还充满了无常,就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戏,谁也料不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p> <p class="ql-block">今天腰缠万贯,<u>一夜之间就可能负债累累;今天高居庙堂,明朝就有可能远走他乡;今天合家欢乐,明朝就有可能妻离子散……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u></p><p class="ql-block">看透了“空”的人生本质,你才能放下。放下的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的享受,而不是什么事都放下。</p><p class="ql-block">如果什么都放下了,人生还能拥有什么呢?所以,<b style="color:rgb(237, 35, 8);">正念要提起、正行要提起、正语要提起、正见要提起、慈悲要提起、道德要提起、善缘要提起、精勤要提起。不把这些提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b></p><p class="ql-block">看破、放下,就会心中无事、心中无物,更别提区区怨气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