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王怀琦</p><p class="ql-block">交城人的年从一过冬开始就预支上了,换成文雅的词儿叫「吹响了过年的号角」。冬至是交城人注重的一个节,比如俗话说「过了冬,一日比一日长一针」、「过了冬,先生书生胡圪哼」,认为「冬」这一个节非常要紧。按《易经》八卦的十二辟卦,每一卦代表一个月,阴历十月里是坤卦,六爻纯阴;到十一月卦有变化了,物极必反,从最底下阴爻变阳爻,坤卦就成了「地雷复」卦,代表十一月,以后每月一变,腊月二阳地泽临,正月三阳地天泰,人们过年写对子横批有「三阳开泰」就这意思!按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冬至节正好在十一月,冬至一阳生,中医养生的方法瞅这个空儿,扶阳补正、固本培元,有人说「冬至进补,春起打虎」么,补补吧。药补不如食补,羊肉扁食就这天搬上老百姓的餐桌儿。也有说过冬吃扁食是怕冻了耳朵,是张仲景发明的,我认为是南方人的习俗。腊月腊月初一是吃炒货的日子,交城家叫「咬炒」、「吃炒豆豆」,老人们说叫「咬灾」嘞!早晨还没起床,就把早一日准备在被子跟前的炒豆豆吃上一些,还念叨,“一家人家道好来,清早起来咬炒来!”</p> <p class="ql-block">腊月初八吃溜米,溜米用软黄米、红枣儿做成,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有加葡萄干、等等的。</p> <p class="ql-block">腊八交城还有一乡俗,吃豆腐,说:腊八不吃豆腐,阎王爷过来绡住。我怀疑是早些年卖豆腐的促销手段。或者是嘴馋的人,想改善生活编出来的。腊八这一天早晨吃溜米粉汤。过了腊八就轮上二十三了。民间说「二十三,打发的灶马爷爷上了天」。腊月二十三黑间火灶前供献一碟碟粞瓜儿,三柱香两支红蜡,供献上了把灶马爷爷像揭下来烧了。腊月里赶集上会已请回新像,等腊月三十年主日,再贴上新的。灶马爷外地人叫灶王,交城人叫灶马爷。</p> <p class="ql-block">送上神走了,二十四就开始打扫锅舍清理卫生了。交城话叫扫舍,旮底旮旯里积攒了一年的搕(音恶色,意垃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扫舍把旧画儿先剥下来,旧画儿舍不的扔了,擦擦土还要给学生们的新书包书皮儿嘞。家家户户木棍上绑上笤帚儿,扫墙儿,扫「仰尘」,仰尘烂了处还得用旧报纸糊住,讲究的用大白粉调成糊糊,粉刷粉刷挺好看!扫完锅舍,家具四下里摆湿布子揩抹干净,一天下来累得腰疼、腿疼、胳膊疼。二十五,核桃枣儿往回数,交城县城逢一逢五赶集,腊月二十五是年前的最后一个集,人山人海,记得我二十来岁时,有次腊月二十五交城赶集,那时侯也没多少汽车呀,小轿车呀,大部分人是步行,或者骑的自行车,买卖人顶多拉辆木头平车,或者推的圪俊俊做生意,但是就这些小运输工具,小交通工具,依旧让东门囗的新华书店哪里,交通堵塞了有一个多小时,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少人赶集呀!二十五,核桃枣儿往回数,这个“数”字用的非常恰当,当时人们买核桃枣儿是数数目的,说明经济不富裕呀!</p> <p class="ql-block">二十六,黑的白的蒸下俩卜溜。白的是敬神敬祖先的莲花大供、枣山山。黑的就是黑面馍馍,解放前老百姓舍不得老吃好面,蒸些黑面馍馍夹垫的吃。</p> <p class="ql-block">二十七,关住门门洗了脚。为甚这地说咧?旧社会妇女缠脚,一年到头也洗不了几回。没见鲁迅先生说人写的文章不好,说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关住门门是封建礼制,怕被外人看见。二十八,有钱没钱理了发,有钱没钱,剃头洗足过年,所以男人们理发也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二十九,提上酒壶儿打烧酒。一为敬神,二为改善生活喝几盅!三十儿,对子贴到街门儿,捏上几怪扁食儿。到快中午的时候,家家门上贴对子,有文化的写的文雅些,没文化的甚至上联是「大年初一把门开」,下联「斗大元宝滚进来」,反正都是好话,讲究的还有挂黄红绿桂吊纸;锅舍墙上新买下的画也贴上了,四个角里按的新「摁钉儿」(图钉),人靠衣装马靠鞍,锅舍墙上就靠画儿填充,一贴画儿,立马就有眉眼了,窗子外头旧窗子有新糊的「窗花花」,有贴的铰下的红「窗花」,锅舍里外也「好看」了;一阵饭香飘过来,不是一家是一村,胡萝卜羊肉扁食,香气四溢,有了年的飘香味!</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了饭,洗碗刷锅办理了,浑家儿能插下手的捏扁食, 当妈的瞅人不注意的,偷得扁食阖里包上一分的钢嘣儿,第二年不闰月就包十四个,一月一个,加天一个,地一个,闰月十五个,大年初一日谁吃见谁有福。解放前,年主日天一黑,主家把刻的「天地君亲师」的天地爷爷牌位子放供桌上摆到当院,香蜡预备好,锅舍婆姨们也把馍馍准备好,大年初一要供财神、家神等。院心当中,用木材等垒的「旺火」,上头搭几根柏枝柏叶,满街满巷的柏香味,是年的味,也有说驱瘟避邪的意思,柏叶也是药材么。孩儿们手里把的朵朵炮,走犊则,起火儿,一到子时接神,二响炮、鞭炮齐鸣、院里锅舍香蜡一齐点着,炮响、香烟、黄裱纸的火、旺火(后来点旺火改成快天亮时了),人们的笑......热闹,太热闹了,这才是过年呀!不用笑话迷信,没有这个仪式有意思吗?比如禁止放炮仗,这年有意思吗?据专家们说鞭炮产生的硝烟和硫化物还能驱疫气嘞!不知道谁研究的呀,说一声春雷顶40吨化肥,众人放炮又能产生怎样的驱疫效应?无形中给庄稼地里添多少硝铵呀?有时侯不能老说污染!</p> <p class="ql-block">访问过不少老人,交城人一般不吃年夜饭,黑天半夜酒肉吃上「闹腾肚涨」,于养生不利,大部分是打垫打垫吃一些;年夜饭也有吃的,少!正月初一,早晨起来拜节。小的给大的,少的给老的磕头鞠躬拜年。像我们六零后,大年初一日早晨起来先翻枕头,底下有压岁钱,有绿色儿两毛的、有紫色儿伍毛的,万一大人赏心给张红一块的,那简直是搬不倒儿坐轿儿——高兴得福摇嘞。穿上新衣裳、新袜子,蹬上俺妈给做的松紧口儿条绒布鞋,灶台上把炮仗拿上,一毛二一包,100响,挨挨住拆下来,怕潮,到时候放不响,早一日焙到灶台上。也有「瞎捻」不响的,有法儿,掰开,用好的捻子夹住,把的香头子点着,「嗞——啪」,大小俩响,不浪费,孩儿们叫「飞机架大炮」!女孩子们放处处炮,两个没捻的麻鞭掰开,摆成十字形,一点火药处处地冒火,叫“老婆打老汉”。三群群五伙伙耍,好日子,孩儿们没生气打架的。耍不长时间,锅舍大人炒菜的香味儿飘到街上,孩子们就全回的了。交城过年早晨饭隆重,冷菜白菜心心毛细粉,豆芽儿、干片羊肉、粉皮、豆腐干儿,灌肠,热菜有红烧肉、酱梅肉,小酥肉,虾酱出豆腐、溜丸子、肉炒粉(小炒)......这些,八十年代初鲜菜少。等扁食一上来,孩子们就抢的吃,盼望能吃出钢嘣儿来,等钢嘣儿全吃出来,孩子们就准备下炕,「再吃上俩怪呀!」大人们嗔。别人家孩儿们早在街门道等的,着急耍嘞。以前过年早晨主食是扁食,中午也是一样。纳闹上不觉的,一天就过的了。晚上早些睡,大人说叫安神,其实熬年也累了,好好休息睡觉!初二城里、周边村里是拜望丈人的日子,但守孝之人是正月初六眊丈人的。初三看望舅舅。初四看望姑姑,姨姨。初五把过年这几天攒下的搕扫的倒的粪圪垛上,倒的时候簸箕箕里搕上插三柱香,倒了以后放一炮仗。民间叫「送穷姑姑」嘞,口里还念颂:穷姑姑走了,富姑姑来,一年四季大发财。</p> <p class="ql-block">初六,一般商家选的是此日开门,寓意「六六大顺」。初七有没走完的亲戚,继续拜望。初八祭北斗七星,民间传说犯太岁的属相要「铺灯」祭星,灯用糕面捏成瓜瓜,棉花条当捻子,点麻油,放到盘里,有摆成北斗七星形的、有摆「顺」、「吉」字形的,民间说接运嘞,这活动在黑夜进行!</p> <p class="ql-block">初九相传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道教庙宇和信徒们祭拜的多。初十供献石头农具,比如磨儿、碾儿、碌碡这些,当天不能动用这些农具,叫「石不动」,十指日。0正月十一、十二为搭社社,搭柏叶楼楼日!正月十三早晨,敲锣打鼓,请十王爷活动开始。妇女们不动针线,怕犯小人。说「初三十三二十三,操心小人瞎拾翻」,家庭主妇能少做一天活计。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这五天为十王下界日。十四十五十六大闹红活。十四上灯,十五最热闹,十六收尾。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交城那红活真是好的多嘞,各村的秧歌,厂矿里的彩车,瓦窑村的龙灯、坡底的牛斗虎、梁家庄的竹马马,覃村的铁棍,等等数不胜数,满大街人山人海,至这会儿想起来好得多嘞!孩儿们买的是「琉璃圪嘣儿」,玻璃做下的,薄璃璃地,一吹,声音「圪嘣儿圪嘣儿」地,有技巧咧,吹不好「嗙」地烂了,人编排说「琉璃圪嘣嘣,烂了歇心一阵阵」,烂不了的过了节挂到墙上看稀罕。</p> <p class="ql-block">正月十八为接社日,搭起的社社也拆了,旧社头公布完收入支出后,社社里里的一切物品交于新社头保管。正月二十是小添仓,吃油糕。二十五叫老添仓,更红活热闹,屋内院中全是燃烧的红蜡,点的糕面灯瓜瓜,人们还在碗里丢针,看以后的运气好坏!到阴历二月初一供献了太阳爷爷,二月二吃煎饼,叫剥龙皮,意思是提醒龙王爷地里需要雨水啦,开始动弹吧。但有一样,家中有属龙的不吃煎饼。到二月初,交城人的年这才算过完,又进入平凡有序的生活。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又开始了一个春夏秋冬的大循环,生生不息,推陈出新,周而复始!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所在! 感谢大家赏析、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