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武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公元前470年,孔子高徒卜子夏设教西河时,射艺被作为六艺之一教学,开启了文水最早的武术教育。汉文帝时邑人卫绾,以弄车之技当上郎官,迁中郎将,出为河间王太傅;汉景帝时期,从平七国之乱,升任中尉,加封为建陵侯,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汉武帝继位,官至丞相。隋唐时佛教净土宗高僧道绰,我国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使净土宗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佛教新宗派。但在净土宗史上,昙鸾被追尊为初祖,他被定为二祖。<br>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一代名将狄青善于骑射,匡扶宋室,成就了盖世功名。在元代,被尊为少林寺中兴之祖的雪庭福裕不仅重兴少林,他在故里文水县建报恩寺,把少林祖庭禅武合一的修行方法进一步推广,雪庭福裕的法脉此后一直传续至今。元倚重臣梁锦阳是五路元帅,帝封“奥达鲁花王”。清代著名镖师左昌德融合众长,独创左家拳,在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保镖武师左二把的名望誉满我国北方六省、南方七省。至今,有关左二把保镖的故事还在民间流传。<br>左家拳在文水的兴盛带动了文水武术的发展,尚武习武成了文水的风尚。文水长拳被收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水县被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br> 第一章 历史上的武术名家 <p class="ql-block">文水县历史悠久,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繁衍。春秋,为晋宗室祁氏之田;战国属赵;西汉设大陵县,别置平陶县;北魏废大陵县置受阳县,平陶县徙往今平遥;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大陵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590),因境内有文峪河水,“其水波多纹”,更名为文水县,仍属并州。唐代女皇武则天当政时,于天授元年(690)将其故里文水县改为武兴县,意为武氏勃兴之地。神龙元年(705),复为文水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武则天开办武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则天有驯服狮子骢的传说,但这并不能说明她精通武术。然而,历史上的武举开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702年,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此外对考生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武举又名武科,是中国古代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作为一种朝廷的考试制度,武举制始创于公元702年的武则天长安二年,废止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时断时续绵延了1200年,在我国历史发展上产生过深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武举制始于武则天时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众所周知,出身庶门的武则天以一位女性皇帝取代李唐,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重重困境,在她临朝称帝伊始,除了朝野汹汹不绝的“惑主”“僭越”等舆论外,像大臣徐敬业、韩王李元嘉及琅琊王李冲等人,干脆起兵反叛。对此,武则天一方面剪除政敌,另一方面培植扩大亲信势力。选拔将才掌握拱卫政权的军队,显得更为紧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武举制产生了。在具体方式上,武举制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立的科举制,此制度至唐代已逐步完善;二是武则天之前朝廷兵部在挑选将才方面已有一些基本内容,如步射、马射、马枪及应对等。</p><p class="ql-block">唐代武举考试大致有四大类内容。</p><p class="ql-block">1. 射,考核应试者各种射箭之技的水平。主要项目有射长垛,考试方法是在一个箭靶上画有五环,射者离箭靶105步,然后蹲下射箭;马射,考试方法是在奔驰的马背上向指定的目标射箭;步射,就是射草人。还有一种“筒射”,据史料记载,这种筒射的弓箭有一定的机械装置,因可“激矢射敌,中者洞贯”,所以称之为“筒射”。</p><p class="ql-block">2. 马枪,考核马上使枪技能。其考试的方法是应试者手持一根长一丈八尺、重八斤的大枪,然后在飞驰的马背上左右击刺,须将放在场地上四个木人头上的木板刺落,而木人不倒。</p><p class="ql-block">3. 测力,测试应试者的力量。测试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翘关”,所谓翘关是应试者抓握一根长一丈七尺、直径三寸半状似门关的大木条,其后手离木条顶部不能超过一尺,连续翘举五次,后来增加到十次;另一种测试力量的方法是负重,要求应试者身上“负米五斛,行二十步”。斛,古代的重量单位,汉唐制度,十斗为一斛,一斗为十升,而一升米约为四市斤,依此,“负米五斛”,其重量可知。</p><p class="ql-block">4. 才貌,考核的内容则是有关应试者的身体条件及语言应答情况。</p><p class="ql-block">唐代武举制的创立,完善和发展了古代科举制度,为后世皇朝选拔军事人才制度化奠定了基础。宋代对武举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早在宋真宗年间,朝廷就开始考虑有关武举制的问题,至稍后的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二月,正式下诏开设武举。宋代的武举考试,分为武艺与程文两类,也就是“外场”与“内场”。其中,外场是武艺考试,科目有步射、马射、弩射及舞弄刀枪技艺,依应试者不同水平,分为上、中、下三等,有时,应试者的刀枪技艺还要与他人比试;内场是文化知识考试,主要包括策问与兵书墨义,策问是应试者根据考试题目论述自己的军事方略,而兵书墨义,则是应试者或引用前人注释或个人认识来阐述历史上的诸家兵法。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武举考试取消了诸如“翘关”“负重”及“材貌”等项目,而武技与文才相结合,并将考试的等级分为比试、解试、省试与殿试四种,不同的级别,其要求也自然有所差异,这为后来明清武举制奠定了基本模式。</p><p class="ql-block">元代一朝没有开设武科,虽曾有人建议,但未被朝廷采纳,而明清两代则在这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更显完善。就在朱元璋登基的前一年,他曾颁布文武科取士之令,但其后不了了之,一直到明宪宗朱见深时,才订立出了武举考试的内容及具体办法。在考试等级上,明代武举制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其考试的程序前后有所不同,如弘治六年(1493)的武举考试,先是内场的策论,然后为外场的弓马,策论达不到要求者不许参加骑射;正德十四年(1519),则要求初场先试马上射箭,然后才考策论。万历末年又准备设置将才武科,考试内容上,初场试马射、步射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第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第三场考核应试者的兵法、天文、地理等方面知识,不过此科仅为设想,并没有正式实行过。清代武举制度大致延续明代,但更为完备。考试内容分为策论的内场和考核弓马技艺的外场,但外场中增加了诸如“拉弓”“舞刀”与“掇石”之类测试劲力、技艺的项目;在等级上,将明代的三级制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种。以乡试为例,乡试的“拉弓”需应试者在马射、步射之后,拉开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然后舞动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之大刀,还要将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搬离地面一尺,三项中能一二者为及格,不及格者就不得进入下一场考试。</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古代武举制的考试内容首先是各种射技,其次是马上使枪,再次是力量技勇,这是冷兵器时代对于军事人才的基本要求。总体上,武举制考试内容并不等同于武术,它主要体现为沙场征战的军事武艺,但也有些技艺难分彼此,尤其宋代考试中的舞弄刀枪技艺和清代的舞刀等。武举制在为统治阶级选拔将才发挥作用的同时,也给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能以个人武艺技勇进身仕途的机会,从而对于整个社会的尚武之风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武举制在中国古代武术史上留下的印迹,值得关注。</p> 第二节 狄青英名传天下<br><br>狄家社有座狄青庙。从狄家社通过王家社直到汾阳城有条驿道,一直被人称为狄青道。狄青(1008—1057),字汉臣,汾州西河人,也就是今天的文水狄家社村。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夏国。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选,任延州指挥使。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他每次出战都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四年时间里,屡立战功,声名大振,受到经略使韩琦、范仲淹和宋仁宗的赏识重用,被升为枢密副使。皇祐五年(1053)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宋廷数次出兵征讨均无功而返。狄青主动请缨,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一举获胜。狄青因军功再次升为枢密使、护国军节度使。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思考成功的概率,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进行。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赏罚分明,又与士兵同甘共苦,因此虽然敌人多次突袭,但没有一个士兵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赵祯曾评价说:“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 尹洙说:“此良将才也!”欧阳修评价说:“臣伏见兵兴以来,所得边将,惟狄青、种世衡二人。”<br>狄青庙两侧有几块庙碑,其中狄晖所立《狄武襄公祠堂记》最为珍贵。正殿中神阁一座,内置狄青木雕坐像,双目沉毅,威武俊秀;身着元帅铠甲装束,头戴金边紫冠。殿内四角立有四个文武侍臣,两文侍一个举钦赐尚方宝剑、一个捧着帅印;两武侍一个端着面目狰狞铜面具、一个竖拿一杆长枪。殿内有一联,是北宋政治家韩琦所撰:“看尽好花春卧稳,醉残红日夜吟多。”<br>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狄武襄公庙香火地碑记》:“壬寅春二月,汾水灌地,水势汪洋,识者咸以堰筑低薄为尤,及接水扬尘,水不兴波,一昼夜而灌已毕。佥曰:是殆天佑,人力不至于此。既独天佑,抑公在天之灵有以维持而默护之也?前人灌地,每祷显佑,所获余资已新庙宇。今力少功倍,皆神之灵。”<br>狄青庙也叫狄武襄公祠,为北宋名将狄青之家祠,是狄青归葬故里后不久,由其次子狄谘率昆弟族人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修建,大元元员二年(1296),狄青七世孙狄晖重修,现存建筑为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修建,1957年东西配殿不幸被拆除,仅剩正殿与山门,1994年狄家社村民集资对正殿进行了一定修葺,仍按原制立于八级台阶之上,三楹二柱,单檐硬山顶,檐前无斗栱,有插飞。门面为夹扇门窗,檐下悬同治十年(1871)十月全村公立的横匾一块,上书:经文纬武。门顶悬嘉庆丁卯年(1807)所立横匾一块,题词:宋室名贤。两匾均为蓝底、金框、金字。台湾狄氏宗亲还经常回狄武襄公祠祭拜。<br>狄青庙对面是宁国寺,《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宁国寺不就是寓意着邦宁国泰,长治久安吗!<br>全国各地流传着各种狄青拳,特别是“狄青功力拳”,该拳趟是狄青拳门的功力拳,因该拳的风格与峨眉赵门拳(直隶派,三原派)的风格很相似,故在南方沿海地区也被称为峨眉功力拳。该拳趟极其短小,出势即猛,待气力耗尽时便收势了,是继狄青架子之后的第二入门拳。此外,该拳趟较狄青拳门的其他拳路更接近实战。<br>起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面向北。<br>第一趟<br>1. 双龙入洞:两脚开步站立,双手变平掌微前伸,掌心向上,而后拉回腰际抱拳,眼看北方。<br>2. 怀中抱月:两脚仍开步站立,双手由两侧划弧抱于胸前,以拳心向下的右拳击左立掌。呈抱拳礼,眼看北方。<br>3. 大鹏展翅:双手变掌分别回拉于两肩前,掌心向内,复向两侧推出,掌心向外,掌指向上,先看右手,动作停住时再看左手。<br>4. 双龙聚会:双手变拳,沿两侧肋旁双抄于身前,拳心向内,眼看北方。<br>5. 十面埋伏:双脚同时原地向后跳出,落地呈马步,双肘后顶,双臂垂于体侧微张开,两拳拳心向内,眼看北方。<br>6. 美女照镜:左转为左弓步,左手向东掳抓后收回腰间,右手立掌向西撑推,复重心后坐呈左长山步(即半马步),右手变掌向右向下圈封于腹前,掌心向内,左掌向右扇掌,掌心向右,眼看西方。<br>7. 渔郎问津:右脚撤回小半步,左脚再撤回小半步脚尖点地呈左虚步,两手变鹰爪,右爪于身前抄起架于头上,左爪套于抄起的右爪外侧以反抓于左膝前,侧提起左腿向左下方横脚侧踹,眼看西方。<br>8. 猛虎扑食:左腿落地伸直脚尖翘起旱七星步,身体后仰,双掌同时内旋并撩起,掌心向上,掌指相对,待撩至耳际,双手同时向内翻腕变虎爪,手指张开,爪尖向前,右腿以撬腿向左勾铲而出,然后稍荡回向西微跨步,左脚跟半步旱右弓步,双手变立掌沿耳际同时向前推出。<br>9. 青龙现爪:左转向东,左脚撤回小半步脚尖点地呈左虚步,两手变虎爪,手指张开,右爪于身前抄起架于头上,左爪套于抄起的右爪外侧以反抓于左膝前,眼看东方。<br>10. 白虎洗面:左脚向西撤步后坐呈右长山步(即半马步),左拳拉回腰际,右手变鹰爪微屈肘向内挠抓,眼看右爪,复右脚向西撤步后坐呈左长山步(即半马步),右拳拉回腰际,左手变鹰爪微屈肘向内挠抓,眼看左爪。<br>11. 黑虎掏心:重心左移呈左弓步,右拳抱于腰际,左手变立掌前推,右拳拳心向下于左立掌内侧前冲,眼看东方。<br>12. 倒撞金钟:重心右移呈右弓步,左掌推右拳以右肘向前顶出,复以左掌以按掌床至右腋下,右拳拳背向侧反崩,眼看西方。<br>第二趟<br>13. 仙人指路:步法变为冲向东的左长小步,面向东,左掌与右拳一起拉至体前,左掌从右拳内侧向左上方穿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左,右拳拉回腰际,眼看东方。<br>14. 翻江倒海:身体左转呈扭步,右臂屈肘向左横扣,左掌硬接右肘,眼看右肘。<br>15. 双龙出洞:右脚上步旱面向北的马步,双手变拳,肘尖冲两侧,分别向两侧横时顶出,眼看右肘。<br>16. 夜叉探海:右拳拉回腰际,右腿提起,左腿独立支撑,面向东,左掌掌心上内捶肘撩于腹前,右脚向前跨跳,左脚跟半步,脚跟抬起蹲下,右拳变鹰爪架于头上,手指冲前,左于变鹰爪撩至裆前,手指冲前,眼看左手。<br>17. 力劈华山:右脚向前迈开半步呈右弓步,左掌前压于右肘弯下方,右臂肘尖向下,展开臂弯向前以拳背向下崩砸。<br>18. 黑熊卧洞:右脚向后收半步,两脚脚尖均拧向西北方,左掌向左圈撩后收于右肩前,右臂以肩与肘同时旋转,向上向内向下以拳轮向上反撩,全身向后塌腰缩紧,面向西,眼看东。<br>19. 狮子摇头:身体展开左转向东,右脚向前迈开半步呈右弓步,左掌按扶于右小臂内侧,右臂肘尖向下,展开臂弯向前以拳背向下崩压后立即向上回抖腕部挑击,眼看东。<br>20. 龙虎相交:右拳拉回腰际,左横掌沿右臂上方向前措出,同时重心后坐,左腿独立支撑,右腿屈膝提起脚尖绷直向前弹踢,右腿落回原地呈右弓步,左拳拉回腰际,左腿提起,右腿独立支撑,右拳前冲,拳心向下,左腿向后落向原地呈右弓步,右拳拉回腰际,左拳前冲。拳心向下,而后左拳拉回腰际,右拳变掌,掌指向下,向前下方反掌推靠而出,高与裆平,眼看东。<br>21. 青龙出水:步法左转变为左长山步,左拳与右掌一起拉至体前,左拳变掌从右掌内侧向左上方穿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右,右掌变拳拉回腹前,拳心向内,眼看西方。<br>22. 童子拜佛:左转呈马步,眼看北,双手于胸前合十。<br>23. 双龙入洞:两脚同时原地跳起,并步站立,双拳收于腰际,面向北。<br>收式:双拳变为掌,掌心向上掌指相对以掌背下压于腹前,直至双臂于体侧向下伸直,并步站立,面向北。<br>千年之后,狄青拳和狄青英名依然在中华大地传播。 第三节 雪庭福裕救天下<br><br>雪庭福裕(1203—1275),元初著名的高僧,雪庭是法号,福裕是法名,俗姓张氏。福裕自幼聪明伶俐,9岁入学,日识千字,乡里称为“圣小儿”。福裕年少双亲去世,伶仃无依。有一次,他在路上碰到一名老衲人,劝他学佛,并且说:“能诵《法华经》就足够了。”他回复说:“佛法只是读《法华经》吗?”老衲人被问住了,感觉气度很大,便领他到了仙岩寺,拜休林老衲人为师,说:“此小儿是个龙象胚珠,雪庭福裕祖师可成大器。”休林老衲人是太原府一带的名僧,也是耶律楚材所崇信的人。耶律楚材在一首给休林白叟的诗中写道:“世界上原无真长短,森林禅客自多疑。此诗寄回并州去,笑倒休林老古锥。”<br>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21岁的福裕削发受具,成为比丘。他以及双溪广公一路奉养休林白叟七年,学有所成,乃赴燕京,投万松学禅法,计十年之久。福裕禅业进步很快,名声也大了。<br>福裕生人避世,首住奉福寺,该寺在北京西直门外,明宣德十年(1435)改成广恩寺。南宋淳祐五年 (1245) 乙巳岁,忽必烈命福裕往少林寺建资戒大会,又命他在故里文水县建报恩寺,并赐以田地及财物。南宋淳祐八年 (1248) 戊申年,定宗天子又下诏,命福裕住持哈喇和林的承平兴国禅寺。次年(1249),福裕受万松白叟之托,住持少林寺,约六年之久。<br>福裕至少林寺后,鼎力大举谋划,兴扑起废,训徒讲法,将少林寺恢复到金代的范围。他还重整少林寺的下院永庆寺,恢复白马寺,因缘会合,倾动一时。雪庭福裕的法脉此后一直传续至今。<br>雪庭福裕的时代正是元朝打天下的时候。每次他们攻打一座城池时,先派人去通知城里人,如果反抗的话就会屠城。当时成吉思汗的身边有一个大臣叫做耶律楚材,他是契丹人。他很受成吉思汗器重,每次有事情,成吉思汗都会找他商量,所以他对成吉思汗的影响相当大。耶律楚材崇尚佛家的禅宗,他的师父是当时很有名的和尚万松,而雪庭福裕也是万松的弟子。万松通过耶律楚材来劝解成吉思汗不要乱杀,同时雪庭福裕及万松的另外一些弟子也劝成吉思汗不要乱杀。当时,少林寺起到了安定天下的作用,可以说雪庭福裕救了天下的百姓。<br>据记载少林寺在元代以前曾有五大宗派,是雪庭福裕统一了五大宗派,创立了少林寺雪庭曹洞之宗,并撰写了子孙字辈,此后历代少林寺和尚均照此取名。这个谱诀共70字,内容是:“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这一谱诀的确立和延续,标志着少林寺从此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子孙相继的禅院。<br><br>第四节 元之重臣梁锦阳<br><br>梁锦阳(1245—1323),元倚重之臣。1263年,梁锦阳考中进士,便被朝廷遣派处理军务。他屡建奇功,声名鹊起,被世祖忽必烈提拔为左副使,负责军中水运事务。至元十五年(1268),梁锦阳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攻克襄阳、樊城,战功显著,被擢升为左副帅。元世祖称帝后,对梁锦阳更加信任,任命梁锦阳为江淮南北路文英武饬沿谕使,并赐金虎符给予重权。他镇守吴江、攻打辽东、伐宋于临安,治军队严明,所过之处,民安不惊。元一统中国后,梁锦阳被提拔升任顺天、东宁、太原、延安、京兆等五路元帅。1290年45岁时,请辞回乡,但未被允许,皇上只允许他回文水梁家堡修坟。元延祐二年(1315),梁锦阳70岁时告老返乡,迁居梁家堡村,过了隐居生活,8年后即元至治三年(1323),梁锦阳辞世,享年78岁。帝封“奥达鲁花王”,并谥号为“文宪”。<br>《梁锦阳神道碑记》一直在传颂着,由元朝翰林侍学士揭傒斯撰文,国子监祭酒吕思诚书丹的《大元左丞相兼征虏大将军、总督三边、五路都万户、威震四夷大元帅、敕封奥达鲁花王、谥文宪、梁公神道碑记》,全文一千六百多字:“公生平历任国事,忠君爱下,显亲扬名。数大节求墨于余,诚恳为托,弗获辞。于是发挥明德,表著姓世,以光于后。”“公讳锦阳,字世荣,夫人周氏,太原宦族,……公之祖俊,在金芸儒不仕,爱拔穷苦之人,为乡所重。其长子义生公,幼而歧嶷,精敏异常,志宏而动静有节,为学而时习,日新希周孔,以肄业师颜孟。而立,行备文武之姿,有经济之才,性谙经史学,优韬略,度量恢廓,智力绝伦,能弓马,治饬武事,机谋变化而人不可测。……”碑文给予梁锦阳非常高的评价。<br>梁锦阳所生四子,梁简,江西道肃政廉访司附宪,奉议大夫;梁兰,兵部大司马将军尚书,资善大夫;梁玑,山东道左藩辅中奉大夫;梁璇,交城知县,文林郎璇。梁璇之子梁政远,河南道监察御史大夫。<br>村里原来有座宏大的梁家祠堂,坐北朝南的三间正殿中供着梁锦阳的巨幅神像,两旁是耳房。殿内还陈列着回避、肃静、官衔牌、铁链、木棍、乌鞘鞭、金瓜、尾枪、乌扇、黄伞仪仗用品。这些用品有时也会出现在村里的婚庆仪式上。<br>传说梁锦阳墓前原本有四个石人,突一日,两个石人变成真人出走了,他们来到平遥长寿村渡口,问船家:“船家,你的船能不能承受我们俩渡河?”船家不假思索地说,“怎么承受不了?你俩又不是梁家堡的石人。”一语道破天机,两石人顿时现了原形,便沉在了汾河渡口。所以,墓旁只有两个石人、两个石虎和两个石羊了。直到现在,文水人说起梁锦阳都会肃然起敬,梁家后人对先祖更是尊敬有加。<br> 第五节 一箭双鸽成元震<br><br>在东大街中部路南有一座三进院成府,大门的对面路北,有一座精美的砖雕大影壁。大门上悬有“都督府”三个大字,大门东有三间北房,三进院都有东西厢房,二、三进院有厅堂分隔,中有过厅。三院正南是一排二层楼房,一层为窑洞结构,二层为木结构。在三进院东有成家花园。这是当地人称“成总兵”成府大院。<br>成元震(1685—1763),字东权,号长公。先居四川成都,后来迁到山西文水县城东街。其父曾任江南太仓卫守备。成元震自幼聪颖,武功出众。传说,当年成元震路经文水,有文水朋友佩服其武功,尤其是箭术,想挽留在文水,便指着屋顶的一对鸽子打赌说:“你如果能把那对鸽子射下来,这座院子就送给你了。”话音刚落,搭箭开弓,一对鸽子已经掉在地上。成元震推辞不过,只好暂住文水朋友家。后来,修了成家都督府。<br>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23岁的他考中二甲武进士,后效力兵部,历任江南徐州协标中军守备,常州营游击、江南提标中军参将、江宁城守副将、寿春总兵、甘肃提督等职。<br>成元震真诚爱民,恪尽职守。雍正七年(1729),成元震任河标右营游击,他领兵驻扎在宿迁白祥河一带。这年,白祥河地区阴雨连绵40多天,河水眼看就要涨出河堤,田舍将被冲毁,成元震亲自率兵毅然日夜守护着河堤,不断加修河堤,终于战胜了洪水。<br>在随兵部侍郎马尔泰办理淮阳赈务时,成元震在筹划中处处为民着想,使当地人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受到了人民的交口称赞。他在任常州游击时,为加强社会治安,给总督赵宏恩提出练兵弥盗十余条策略,得到了总督赵宏恩重视与采纳,并在全省范围内通令办理。乾隆元年(1736),成元震任江南提标中军参将时,发现其所在军队的粮盐出纳有营私舞弊行为,他就亲自监督收放粮盐,严行查禁,弊绝风正,军民感服。乾隆二年(1737),成元震任江宁城守副将时,有人在杨总督面前诬陷南昌总兵,杨总督信以为真,让成元震接任总兵职位,成元震对杨总督说:“流言蜚语未可据也,吾不敢贪功名而幸入之祸”,后经认真查访,果然不是事实。此事过去后,人们都称赞成元震的高尚品质。<br>乾隆十四年(1749),成元震任甘肃提督时,提出了应改变过去蓄马繁殖岁超过定额部分归个人所有,将超出部分全部归公的建议,得到了皇上的表扬和采纳,说他是诚实办事的楷模。成元震十分关心士兵的疾苦,经常对士兵问寒问暖,发现有特殊困难的士兵,就用自己的俸禄去接济他们。士兵们深感其恩,因此大敌当前都能以一当百,英勇奋战。<br>成元震到了晚年,精力依然充沛,复出后到山东兖州任职,在一次宴会上,文人学士饮酒赋诗,有人让成元震也作诗助兴,他以武人不会作诗为由推辞,再三推辞不掉,就当场即兴作诗一首:“一别蒙山数十秋,几番得意几番愁,君恩复命来东鲁,山色依旧我白头”。诗罢满座皆惊,都称赞他是文武双全。他还教子有方,常以做人要清白教育子女。其长子邦彦被任为陕西邑令时,成元震写信告诫他“不忘父训,莫受半文”。成元震的三个儿子邦彦、汝舟、邦直及孙子履泰、履恒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做官都有一定的政绩。<br>成邦彦乾隆丁卯科举人,官至贵州郎岱同知;成如舟国子监生,官至湖北按察使;成邦直乾隆庚午科举人,官至刑部员外郎; 成履泰仕至台湾淡水同知;成履恒历任山东莱州府、安徽徽州府知府;成锡瑜是成履恒之子,曾任广西左州知州。<br><br>第六节 左家三绝天下走<br><br>孝子渠村南一棵高大古槐下,这里是个小广场,院内一棵笔直的翠柏参天,正面是一座古戏台,虽然砖墙已有破损,但裸露的木结构还是那样坚固敦实,岁月的沧桑依然掩饰不住那雕梁画栋的痕迹。戏台对面本来是关帝庙,两旁是东西厢房。在关帝庙前,正是“左家拳”创始人左昌德小时候练武的地方。<br>“左家拳”又称“左家长拳”或“文水长拳”,是北方武术拳种的一种。该拳种创始于清朝著名镖师左昌德,故定名“左家拳”,迄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左昌德之父左文法,通晓武术,尤其精于十路弹腿,曾得到少林武僧的指点。左老先生为人厚道,教子严格,所生三子,昌德排行老二,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自幼喜武,悟性最好,深得家父的真传。因其武艺超群,膂力过人,拳把式闻名四方,故人送他雅号:左二把。随父在京城齐化门外经营车轴生意期间被长眉师祖收徒,拳术更精。后在苏州开设昌龙镖局,以保镖为业,之后又改设票庄,他独创左家长拳,尤其以弹腿出众,在近半世纪的保镖生涯中,足迹踏遍“南七北六”13省,从未失手。“左家弹腿天下走”之说就是对左家拳威力的写照,曾为保皇镖得到道光皇帝亲赐镖旗和黄马褂。<br>紧靠小广场的另一侧,便是左昌德发迹后修建的老宅左家大院。这座大院建有三个大门,不凡之处就是该院在五鬼头留门。五鬼,古代星命家以之为恶煞,认为其所临之时地。而左昌德把门开在五鬼头,这正是他武艺超群,不惧鬼神的写照。直至他去世后,才把五鬼头门堵上,开启了正中大门。被堵上的五鬼头门前,仍然有高高的照壁。站在外院向二门望去,门匾上嵌有“安且吉”三个大字。走进去是整齐对称的四合院。高墙厚瓦的单檐歇山顶后墙上,建有一个碑榜,雕有“武曲金星”。正房面宽五间,进深三椽,原来是一明两暗结构,后来把一门改为两门,分成两家,加上东西厢房对称建筑,形制相同,正好给左家后人的财产分割提供了保障。那一梁下的一门到两门巧妙变化,融入了设计者的智慧。左昌德有两子左安世、左安民,左安世有两子左秉信、左秉盛,左安民也有两子左秉谦、左秉高。<br>左家拳注重“以形传神”“以神化形”,擅长力量和内功。在历代左家子孙的传承中,已形成体系完整、结构严谨的“左家拳”。其中,“面掌”“弹腿”和“虎头双钩”堪称“左家三绝”。左家拳总的要求是:凤凰展翅的手法,金鸡独立的势法,闪展腾挪的身法,进退转返的步法,沉肩坠肘中塌腰,挺胸抬头目平视。见招不进先用顾手,横来顺取,顺来横取,高撑低压中裹掩。手眼身法步,五行归一处。其中功法、手法、步法、腿法、脚法、劲法、顾法、追法、截法、进法和上法,及五靠、六肘、七锤、八掌这些势法是左氏长拳的基本功和必修课。<br>“左家拳”在山西、北京、陕西、江苏等地广为流传,习者甚多,成为中华武术之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br> 第二章 神奇的民间传说 <p class="ql-block">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现在被称为“传统武术”的各种徒手武术流派在古代属于五花八门的江湖大师和农民斗术。围绕拳术和武功,在文水民间有许多神奇的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崔凯来自大王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天启五年《文水县志》记载:大王堡在西平都,属贵信坊;后改名堡子村,堡子村曾被老百姓叫成万福村。传说,古代村里有个叫崔凯的人武功高强,路经山东夜幕降临便住在一座庙里。谁知,夜晚灶台上的锅突然被端起来,从里面钻出几个和尚,把崔凯团团围住。几个回合下来,和尚们都躺在地下。这时,一个胖住持走进来说:“好汉手下留情,徒儿有眼不识泰山,见谅,见谅!”随即吩咐手下准备酒菜,把崔凯请到贵宾室。酒菜上桌,住持用一把尖刀挑了一块肥肉伸到崔凯嘴边,正当崔凯张嘴之际,住持尖刀唰的一声刺向崔凯口中。只听一声脆响,尖刀断成两截,刀尖从崔凯口中飞出,扎在了住持面前的桌子上。住持吓得忙跪在地上连声说:“壮士真乃大王也!大王是何处人?”崔凯扶起住持顺口说:“我乃文水大王堡!”从此,大王堡便成了这里的村名。</p><p class="ql-block">大王堡村里习武之人很多,袁武侯性情豪爽武艺超群,好抱打不平、接济百姓。因此袁武侯门下拜了很多弟子,练功习武,四方名扬。之后村中又有左家拳传习,村里刀剑钩枪,喊声不断。民国时期,王芳外号二斜眼,在这一带一听说他巡田,谁都不敢偷东西;村里郭勤、闫应堂在武术界也有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马家庄的义气峁和马忠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说,赵匡胤和他的兵马曾在文水章多一带扎营,有练兵场、饮马池,在此处操练兵马。马家庄的马云、马红兄妹武艺高强,在这里当教官,马云是总教头。为了掩人耳目,赵匡胤在章多沟入口处修了座假墓,人们也叫王墓,对外称赵匡胤已经去世。训练营里有位沿磨的姑娘,端庄秀丽,被赵匡胤收为义妹,为了义妹回家方便,赵匡胤让人从章多沟入口处的假墓中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到沿磨村庙里。赵匡胤就经常从地道送义妹回家,这就是人们传说的“打洞送妹”。这件事情被人发现,有人嘲笑义妹,说孤男寡女在洞里来来去去,难道不会发生什么私情?义妹气愤不过,上吊自尽。赵匡胤得知义妹舍身明义,站在山峁上哭得很伤心,人们觉得赵匡胤和义妹两个都是很义气的人,便把这里叫作义气峁。</p><p class="ql-block">马家庄村北有道山梁,山梁上有棵大柳树,人们称为柳树梁,柳树梁下有块莲花石。传说,当年赵匡胤喜欢赌博,经常输得分文不剩。一次,赵匡胤输光钱往章多走,正当饥肠辘辘时,突然看见前面有块莲花石,旁边有座小屋,小屋边栽着两棵松树。赵匡胤进门一看,有位老大娘正在包饺子。赵匡胤问:“大娘,你在做什么?”“我在这里卖饭。”“正好,给我煮两盘饺子。”赵匡胤狼吞虎咽吃了饺子,正想着自己没有钱,怎么付账,老大娘说:“我知道你没有钱,你就给一文钱吧。”赵匡胤想,吃了那么多饺子才要一文钱,心里非常感激,但自己就连一文钱也拿不出来。看见赵匡胤连一文钱也掏不出来,大娘说:“一文钱逼到英雄汉。不用掏了,你回去吧,以后再别赌钱了,要多学点治理国家的本领。”说着,小屋不见了。赵匡胤揉了揉眼睛,原来自己睡在莲花石上做了个梦。从此,赵匡胤戒掉了赌博。</p><p class="ql-block">赵匡胤执政后,武功高强的马云看不起赵匡胤,心想我是兵马总教头,你有什么本事掌管朝廷!马红却和赵匡胤的儿子谈恋爱。赵匡胤定了一计,让兄妹俩去庙里进香,马云跪在前面,马红跪在后面,趁叩拜之际,马红从袖口抽出匕首,将马云杀死。随后,赵匡胤厚葬了马云,并把马家庄村东南的一道梁称为马忠梁,以纪念马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河西出了起义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朝乾隆年间,河西村姜禹带领民众起义,聚集三五十名武林之人在河西一带训练。传说有一天夜晚被官兵包围,他们只好拼命抵抗,见戴红樱帽的就杀,杀了一夜,第二天天亮了一看,没有一个官兵,高粱地里却倒了一片高粱,其实所杀者全是红高粱,这块高粱地至今都被人们称为“姜家杀”。后来他们转移至榆次什贴镇继续操练,由于没有正规教练,纪律涣散,请来的军师一看这样的队伍成不了气候,便说,什贴镇音为石铁,而你们都姓姜,生姜种在石铁上哪能生存?姜禹起义就此解散,很多姜姓人便留在当地生活。</p><p class="ql-block">民国期间,有京城做生意的河西人姜氏在回家路过榆次什贴镇,遇到当地人在祭祖,他突然发现所祭奠的世祖正是姜思邈,和自己是同一个祖先,便也跪下叩头。人家不认识他以为他是捣乱,便在屁股上踢了一脚。谁知一交谈原来真是一家姜姓,什贴镇的姜姓就是河西村姜姓的分支。于是,马上招来族人择辈相认,并热情地招待了河西的姜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殿下神鞭治水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栅能仁寺西有一座非常讲究的范家三进院,照壁上方两侧有龙头砖雕,下有一排荷花图案。二道门原来是四扇门牌楼,三道门是垂花门楼。全院有28间房子,每间房都是雕梁画栋,都采用双柁结构。因为院子里住着范姓人家,所以村里面叫“范家院”。</p><p class="ql-block">村里一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位皇族殿下,看到开栅山清水秀,便在这里修建了这个院子。他除了练武功外,酷爱养马,平时就在山坡上放马。时间长了经常有马吃老百姓庄稼,当地人就把这件事反映上去。后来皇宫召殿下回宫,殿下把这处院子赠送给了在西安的八府巡按范玉林。范玉林是太谷范村人,从此便把家安在了开栅,至今院子里仍然住着范家后代。殿下离开后,开栅发了几次河水漂了村,范家院这一带却安然无恙。这时,人们开时怀念殿下了。原来殿下武功深厚,他有一支神奇的打水马鞭,在开栅住的那些年只要洪水泛滥,甩上三鞭,河水就平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牛德富的传奇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峪口村牛德富在村北庙巷东开有拳房。他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尤其是耍得一手好长枪,当地人也称杆子。一次,交城柏叶沟的窑儿村出现了豹子,连续吃村里的羊,谁都没有办法。有人提议请牛德富去,牛德富便应邀而来。傍晚时分,豹子跑进一家的羊圈里,牛德富手提长枪一个箭步,豹子已经被长枪扎到了墙上。有一年,天大旱没有收成,沟里各村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人找到牛德富提议去北沟一大户人家弄点粮食,但是大户人家不仅养着看门犬,还有护院队。牛德富看看饥饿的村民,决定带他们去试试。人们拿着粮袋跟着牛德富翻过小山来到北沟,刚到门口一条恶犬扑来,只见牛德富挥枪向前,正好扎在恶犬脑门心,脑浆横飞。主人听到动静出来了,后面还跟着几名护院人。牛德富双手抱拳说:“得罪了,只因村民揭不开锅了,来向老爷借点粮食。”这时,几名护院的人马上围住一起攻了上来。牛德富长枪一点,飞身跃上街门门楼。主人见状马上说:“好汉下来,有话好商量。”大伙儿也一起说:“老爷,救救我们吧。”牛德富轻轻一跳,落在地上说:“咱们好说,就借给大家,画字签约秋后还粮,我给你担保。不好说我们就进去抢啦!”“好说,好说”主人说“有好汉担保借吧。”人们顺利地借到了粮食。</p><p class="ql-block">古交一带有个小名叫猴小的人,其父亲是山东武林高手,因犯事带着猴小来到古交,谁知猴小凭借自己有点武功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看到谁家娶亲,第一晚上都得新娘子陪他,于是有钱人家把他告到了太原府。一天,人们把太原府贴出捉住或杀死猴小有赏金的告示,告诉了正在切磋武艺的牛德富、牛德贵、牛大赖三兄弟,牛德富和牛德贵是亲兄弟,和牛大赖是本家兄弟。三人便去看了告示一把揭了下来。</p><p class="ql-block">牛德富提着长枪,牛德贵拿着单刀,牛大赖双手掂着虎头钩结伴来到古交一带,侦察了数日不见猴小的踪迹。有人出主意说,你们注意一下谁家娶亲,有可能抓到他。第二天,正好有一户人家娶亲,傍晚,牛家三兄弟隐蔽在附近。不一会儿,果然见一个人翻墙进入娶亲人家院内。三人很快商量对策,一起来到院墙下,纵身一跃到了围墙上。这时,不知谁脚下踩落一片瓦,猴小听见后一下把新娘子从窗户推了出来,以分散他们的注意,牛大赖正好用手背托了一下新娘。接着猴小跳了出来,牛德富长枪点到猴小持刀的手腕上,牛德贵的单刀已经到了猴小的脖子上,猴小的人头滚落在院子里。牛德富把人头包了,三人回了村里商量怎样去报案,牛德贵和牛大赖说,我俩不行,说不了话,不敢见官,还是你去吧。牛德富用长枪挑了包着的人头,来到太原府。</p><p class="ql-block">听说杀了猴小,府门大开迎接牛德富,人头往公堂一放,确认后,立即封牛德富戴了五品顶子,牛家院前也竖起了两根旗杆。</p><p class="ql-block">交城县覃村自古习武,在交城县很早就被喻为武术之乡,自清朝覃村人张惠敏考中武进士,后为道光皇帝御前带刀侍卫,覃村就已习武成风,只为强身健体,看家护院。晚清到民国年间,武术名师任尚元,为弘扬武术强身之传统,组建覃村武术队在村教拳,一直延续着习武强身之风。而任尚元自幼习武,师从牛德富、牛德贵、牛大赖三师教授长拳,与广兴宋效文是同门师兄弟。</p><p class="ql-block">北峪口在文峪河上游,却常常被北徐村、南徐、中舍、沟口、龙泉等南五村干涉浇不成地,每当浇地时节,他们在河滩里立起大灶,守护着渠道。北峪口村民纷纷向牛德富诉苦,牛德富自己虽然没有土地,但村民诉求激起牛德富的愤慨,率众与南五村进行争水,争斗中酿成人命。官府要来捉拿牛德富,村里人把他藏到一户人家。结果村里有人给官府通风报信,在牛德富藏身宅院门口立了铁尖扁担,让官兵包围了宅院。牛德富手持虎头双钩,官兵不得近身。后来,官兵说我们也得交差,你就降了吧。牛德富说那好吧,把虎头双钩扔出院外。官兵上去拿出绳子要捆,牛德富说练武人说话算话,说降就是降,要不算话你们捆住我,我也能挣脱跑了。说完,看看门口立着的铁尖扁担,心里一凉,跟着官兵走了。北徐村有钱人家多,扬言“一家一根稻草就能要了牛德富的命”,因而,当年北峪口和北徐很长时间不来往,更没有结亲的。</p><p class="ql-block">牛德富关在狱中,狱友正好也是武林高手。一天狱友说,凭咱俩的本领谁能关得住?要不咱俩越狱跑吧。牛德富说答应人家住进来就不能跑。狱友见牛德富不动越狱的心思,趁夜晚飞檐走壁跑了。直到阎锡山扫监大赦时,牛德富才出了狱。出狱后牛德富没有回伤了他心的北峪口,从河滩直接去了柏叶沟,去世后也埋在了那里。后来合葬时发现牛德富墓中有用铜钱编成的玉带和官帽上的玉徽。</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二月十五日《断明水利碑记》,现存于武则天纪念馆。该碑记载了关于宋连鳌等请求就与牛德富争讼案结勒石的批示:“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据常稔渠长武生宋连鳌、介实张致和、宋吉明等禀称:缘北峪口村牛德富等于八月初八日以越界霸水控生等在案,生等亦以谋夺水利等情互相呈控。今蒙讯明,生等并无越界霸水情事,将伊等管押,蒙恩查照旧章,断令伊峪口村不过于甘泉渠接水期内每逢初一日使水,寅卯辰巳四时,除此四时以外,毫无伊村点水之程,所有甘泉渠之余水全归生等,常稔渠使用不准伊等违章混争,已各当堂而具遵断甘结在案,第恐人心不平,日久翻覆,想恩给示勒石以垂久远等情到县。据此除禀批示外,合行给示勒石。为此示仰两造宋连鳌与牛德富等,务各遵照旧章暨本县断案并各出情愿之甘结,永敦和好,勿再争讼滋事致干严究。毋违,特示。”</p><p class="ql-block">关于牛德富争水事件的碑还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甘泉常稔渠断案碑记》,现存于北徐村药王庙,记述审理文水县获犯牛德富因谋争水利敛钱构讼聚众酿命,并持刀拒捕及从犯王世英等助讼扰民一事的事由。清光绪三十四年的(1908)《甘泉常稔渠水程》,现存于武则天纪念馆,记述北峪口人牛德富因争水聚众酿成人命及从犯王世英等助讼扰民一案的审理结果,明确了甘泉、常稔渠水程的具体规定。</p><p class="ql-block">虽然牛德富经历了曲折的人生,但北峪口的武术却代代相传。牛德富之子牛永礼也是有名的拳师,他培养出了安学良、安恭让、宋登福、李占生、张步康、李树华、宋世通、李继福等一批武林弟子。</p> 第六节 青高村武林传奇<br><br>民国期间,青高村武术很有名气,常玉美就是一名武术高手。一次其子常达仁在明阳村看戏,和明阳村练武人张天昌发生冲突。常达仁虽也精通武术,但他主要是名中医,在村里给人们针灸治病,所以败给了张天昌。常玉美得知后来到明阳村,两手各抓着张天昌和他同伴的头,一下把两个人拽了起来。张天昌一看,连忙拉上羊送到青高,求常玉美和解。<br>赵佩林人称顺林师,从小练拳术,坚持不懈,经常在月光下练拳,据说一指用力就能破三砖。一次,青高写了几场戏,到了唱戏时间,剧团却在固邑村唱开了。原来,固邑村出了比青高村高的戏价,把戏给抢去了。赵佩林得知后,和他的徒弟们来到固邑戏场,每人手里拿着一根点燃的香,以摔香为号。只见他们手中的香一摔,便上台抢戏,一场子的人围堵不住,硬是让赵佩林他们把唱戏的抢回了青高村。后来赵佩林的妻子去世了,有一天,一位丰姿绰约女侠来到青高,对赵培林说:“久仰师父武艺,可否比试比试,你若赢了,我就嫁给你。”赵佩林看看女侠说:“比试比试可以,娶不娶你可就由不得你。”在赵佩林宅院北有座场院,皓月高照的晚上,二人在场院里拉开了阵势,村里不少人来看热闹,连续几个夜晚没有分出胜负。后来,女侠没有留下来。<br>村里有个人称笼头则的人力大无比,一次他跑到较远的村扛了一草包高粱穗,草包是当地的一种很大的袋子,一般都是牛车拉。扛起来后又看见渠堰旁有几个大南瓜,便在两胳膊下各夹了两个,走到南贤村被巡田的扣下。笼头则说:“这些东西不是你们村的,你要扣下就给你们村长说,让他给我送过来。”村长听了汇报后,知道惹事了,便让巡田的把东西给笼头则送到青高,那个大草包几个人也抬不起来,后来还是用几辆推车给推到了青高。<br>传说,有叫“傻个子”的人推着推车在武村赶庙会,突然跑出一条大狗向他扑来,他怕咬破裤子便搂起裤腿,让狗咬住腿,他用内功把狗的牙都给崩掉了,也没有咬破腿。<br><br>第七节 韩弓好汉三黑则<br><br>民国年间,韩弓有个村民排行老三,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特别喜好扮演净角,人送艺名三黑则。三黑则从小练就一身好武功,且为人正直,仗义疏财,广交朋友。曾结拜兄弟十八人,经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施善好德,赒穷恤匮。但年轻时的三黑则好打架斗殴,有时他和结拜兄弟领上村人,赶上马车,与外乡人打架。因此有了“周围十八村,惹不起堆子儿小韩弓”之说。不过,三黑则从不在本村惹是生非,本村人有事他一定会鼎力相助,帮忙解决,外村人不敢在韩弓村闹事。<br>三黑则一生爱唱戏,他成立的公艺班经常给各村演出。三黑则有时还被请到邻村维护戏场秩序。以前唱戏,戏场经常被人踢了场子。只要三黑则头戴礼帽,身穿黑袍,手拿拐杖,在开戏前到场内转一圈,戏场秩序井然,没有人敢在戏场惹事生非。<br>有一次,在邻村戏场内,三黑则的一位结拜兄弟得罪了大象村的要饭艺人,这人是秀才,伶牙俐齿,擅长说书。当时秀才气愤地说:“你们等着,总有一天有你们好果子吃。”众人大笑,不以为然。谁知道这秀才为报欺侮之仇,一直讨饭到太原府,在知府门口摆摊说书。他说:“文水韩弓的三黑则,一顿能吃十斤面的饭,一把能拽住四套车,结拜的绿林好汉有成千人。”这话传到知府耳朵里,知府生怕有人造反,便派人装扮成小商人,头戴瓜皮小帽,手提竹篮,每天在三黑则门口卖香烟、瓜子等小商品。果然,见三黑则家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于是派兵将三黑则及其结拜兄弟全部抓获。在绑赴刑场的路上,三黑则站在囚车里挺身高唱着《二进宫》,人们不时称赞他是条好汉。<br> 第三章 武德铸就民族魂 <p class="ql-block">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纵观中国武术史,无疑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中华武术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武艺,更重要的是武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代表中国人气质的武术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南街有位贾茂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街潘家巷有位传奇人物贾茂元(1882—1954),他自幼习武,力大无穷,武艺精湛善使三节鞭,民国时曾任文水县松林警察局巡警,分管文水东半县治安。当时在晋中平川一带匪徒盛行,时有土匪打家劫舍,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土匪头子凶狠狡诈,武装贩毒,作恶多端,危害一方,平川几县政府曾多次悬赏捉拿无果。一日侦察得知,这群土匪在高车村附近寺庙藏匿。当晚,县政府派贾茂元率队前往藏匿点捉拿土匪。土匪封闭庙门,不得进去。只见贾茂元飞檐走壁,上了庙墙,双手持驳壳枪左右开弓。在庙内一番激战,终将土匪头子击毙。山西省政府给他颁发了立功勋章一枚,并在其潘家巷四合院大门上悬挂“急公好义”大匾。</p><p class="ql-block">贾茂元住在城南离城墙不远的四合院里,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在院中居住。一天,日军抓回一名八路军战士,捆在一间柴房内轮流审讯,贾茂元一直寻找解救的时机。第三天晚上,趁日军睡觉之际,贾茂元拿了一捆绳子,摸到柴房解开绳索,悄悄从旁门跑出去。他扶着八路军战士爬上城墙,用绳子把战士从城墙上放了下去。接着,贾茂元在街门上做了八路军营救的假象,自己回家睡觉去了。贾茂元侠义心肠,性格直爽,做事雷厉风行,当地乡亲一度把突降的倾盆大雨称为“贾茂元雨”,有时人们会喊:“一点三铁瓢的贾茂元雨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康有金智破盗窃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城南练武的人较多,主要有康有金的长拳和康熬保、原世仁的意拳。康有金拜武家寨的武承州为师,经常从大城南一路踢弹腿到武家寨,拜师学艺后再一路踢回来。据说,他能一手抓起墓顶石,利刃砍臂不破,曾给太谷曹家、祁县乔家保过镖,为平遥三家当铺破过盗窃案。</p><p class="ql-block">一次,祁县的一批贵重物品失盗,慕名来请康有金出面寻找。康有金说:“寻找物品可以,但找到后那些偷盗者必须我来处理。”对方答应后,康有金通过几天的走访发现祁县一废弃的砖窑内有生人活动,便站在砖窑外的一块大石头上,先说了几句江湖暗语,接着喊道:“出来吧,东西是不是你们拿了?”这时走出几个人,一看就是外地人,有个领头的说:“是又怎么样?”“你们计划拿出来还是要拿走?”“那就看你的能耐了。”“好吧。你们是一齐上,还是一个一个上?”康有金边说边用了一下力,脚下的石头竟然裂开了。那个领头的看到,双手抱拳说:“我们领教了,交个朋友吧。”从此,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到大城南来看望康有金。</p><p class="ql-block">民国期间,邻村每当唱戏,大城南的年轻人就去看戏,经常发生冲突。一次,宜儿村唱戏,大城南几次与宜儿村发生冲突都没有占了便宜,便请康有金出山。康有金来到宜儿村戏场内并没有看戏,就蹲在戏台后边抽烟。一会儿,戏场人流涌动,有人跑来告诉康有金说:“咱村和宜儿村打起来了。”只见康有金两手一拔便拔出一条通道,一个空翻就上了戏台,人们都惊奇地望着他,他手托在戏台侧口的石狮子头上,用力一捏石狮子头当场粉碎。这时他才开口说:“不要打了,我怕动手伤了你们。”整个戏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敢再动手了。</p><p class="ql-block">康有金之子康锡安传承了父亲的武术技法,并传授给当地武术爱好者。他曾获得全省三节棍二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武师吓退众强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河头有座三进制四合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每进院均为各三间,倒座南房连大门五间,这里的主人就是武举人李节。他家的西面隔一院是座当铺院。</p><p class="ql-block">李节经常在院子里练拳、举石锁、挥大刀。他一手可举起几十公斤的石锁,他的大刀据说有60公斤重。这天,李节正在院里练拳,突然听到街上有嘈杂的声音,原来是一伙明火执仗的强盗爬当铺院的墙。李节提起弓箭飞步上房,对准强盗就是一箭,一个强盗应声倒下,连发几箭后,强盗倒成一片。随后,连滚带爬逃之夭夭。一次,在邻村看戏,开戏前“打通”锣鼓一响,戏场后一辆马车受惊,直接冲向看戏的人群,只见李节一个箭步,双手将车后盘抓住,稳稳地拖住了飞奔的马车,避免了一场惨祸的发生。李节毫发无损,只是一双崭新的鞋离帮了。</p><p class="ql-block">武午村在宁夏银川做生意的梁恒超赶着几头毛驴回到家乡,每头毛驴驮着两个筐,框里都是银元宝。一路的奔波,或许怕引起强盗的注意,回村后便请了著名拳师梁恒心看家护院。梁恒心小名广则,村里人都叫他广师,广师的师父是左家拳的传人。果然,有人趁夜晚扛着梯子翻墙头,广师大喝一声,一个亮相,吓得强盗扔下梯子早跑得无影无踪了。</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南安村也出了不少武术名人。赵林又叫赵松山,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善使花枪,人称“活赵龙”。他独斗七歹徒在当地传为佳话,并独创了十二把、三环炮锤、十二弹腿。路万成以长拳为主,擅长形意猴形四把、大小红拳等,精通虎头钩、七节鞭、绳鞭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樊占魁功夫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樊占魁自幼习武,拜武良韩大中为师,练袁氏长拳,成了韩大中的得意门生。后在樊家庄老爷庙开办武馆,徒弟遍布本县及祁县、太谷一带,有300多人,村里有赵武、双仕选、李吉科等武艺高手。一次,樊占魁在开栅看戏,开栅武术高手八师父想看看樊占魁的功夫,组织三十多名青壮年围攻樊占魁。樊占魁不慌不忙,一个人东打西挡,冲出了重重包围。民国7年(1918)文水县知事续思文招聘樊占魁为县卫队队长,民国11年(1922)随续知事至交城县任巡官,民国14年(1925)奉命查禁烟毒,在太谷智捉官军某连长贩卖金丹毒品,其同犯全部落网,屡破大案。之后,被省政府委任十县巡查委员。</p><p class="ql-block">樊占魁的大儿子樊建业毕业于太原农业专业学校,民国23年(1934)去日本留学,民国25年(1936)樊建业与郭沫若同在日华学会。民国36年(1937)七七事变后,被日驱逐回国,日伪政府高薪请樊建业为他们工作,被严词拒绝,他还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事。樊建业之子从汾阳中学毕业后参加了贺龙中学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p><p class="ql-block">樊占魁的二儿子樊二牛民国28年(1939)参加了抗敌决死纵队,民国32年(1943)在宜儿村征粮时被日伪抓捕后牺牲。三儿子樊建德民国26年(1937)参加了文水游击队,在游击队里当卫生员;民国27年(1938)改编为暂一师三十六团司药;后在晋绥西分区司令部当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抗日战场显神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大城南村里有位抗日积极分子王三儿,会武功,身手敏捷,健步如飞,经常为八路军办事。文倚村有个姓郁的日军翻译官无恶不作,一天,八路军得知郁翻译官要娶小老婆,便安排王三儿见机行事,有机会的话就除掉这个汉奸。王三儿披了条麻袋,假装成要饭的去了婚礼现场,一伙日军和汉奸正在饮酒作乐。王三儿看见厨房桌子上有把菜刀,慢慢向厨房靠近,只见他突然飞一般拿起菜刀跑到正房揪住翻译官的头发按倒在门槛上,一刀把头剁了下来,装到麻袋里飞快地跑了。一群愣在那里的日军和汉奸措手不及,等反应过来后,王三儿已经跑出了村庄,枪声这时才响起。</p><p class="ql-block">南峪口村里秦洪明人称烧疤五,是左家拳传人张高生的徒弟,他武功高强,力大如牛,一手按住骡子的背就能把骡子按倒。一次被日军围在院子里,几十杆枪都对准了他,他对翻译官说,不必动手了,我到家里穿件衣服跟你们走,翻译官跟鬼子商量了一下同意了。秦洪明回家披了件衣服,手中拿了一根白蜡杆,刚一出门眨眼的工夫只见他白蜡杆一点地,人已经飞上房顶从邻家院里跑出去了,等鬼子醒悟过来开枪时,人早已无影无踪了。</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文水县涌现出“抗日英雄四大牛”,他们是西城村的闫四牛、西庄村的安五牛、东旧城村的张石牛、西石侯村的武三牛。闫四牛,民国6年(1917)出生在文水县西城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自幼随其父学武功,行动敏捷力气过人还懂拳术。民国27年(1938),日本侵略者侵占文水交城一带,他毅然参加革命,成为我方秘密交通员、武工队员、抗日村长,经常活动于交文两县,送情报、摸岗哨、锄汉奸、打据点。由于工作出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领导西城青年抗日积极分子参加“百团大战”,配合八路军、游击队炸桥梁拔据点刨铁路打增援;配合八路军夜袭信贤据点、西社抢粮、镇压伪村长王宪卿等战斗。敌人对闫四牛等抗日干部恨得要命,更把西城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天,日军派大汉奸宋子英、孟玉林及徐沟的两名土匪来西城村抓捕闫四牛。他们横冲直撞,到了闫四牛家,逼其母亲交出闫四牛。他们干脆住了下来,扬言非抓住闫四牛不可。民兵得知此事后随即报告了正在西城做工作的贾石亭区长。贾区长笑着对闫四牛及周围的人说:“好嘛,咱们就关住庙门啃骨头,看谁吃掉谁!”随即作了安排:让村公所公人领这四名汉奸到村公所说要设酒宴请他们;贾区长自己扮作端菜的,王效贤小名成成扮成筛酒的,村公所人高猪儿扮成倒茶水的,区警卫员扮作打杂的。趁这4人喝得乐不可支、酩酊大醉之时,贾区长的手枪顶住了宋子英的背心,闫四牛吸着纸烟悠闲地进来:“你们不是要捉拿我闫四牛吗?我来了!”大家一齐动手缴了他们的枪,绑了个结实,押到西营堰口镇压了。这一行动镇住周边的敌人,他们再也不敢轻易来西城村活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节 樊晋康挑战“盖山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私评村里练武术的人较多,樊晋康是远近闻名的拳师,他曾在北京字号学徒,得到武术名家指点,武艺超群。太谷的武培成在京城开有武馆,受到山东拳师“盖山东”的挑战,一场比武在北京天桥展开。只见武培成和盖山东你来我去,打得难分难解。后来盖山东一招双把隔空推,一下把武培成打翻在地。樊晋康看着老乡倒地,便说,不就那么两下嘛。有人听到他不服气,就怂恿他上擂台。樊晋康笑了笑跳上擂台,他拳似流星,眼似电,心、意、气与动作融为一体。正当他节节胜利之际,突然后退到擂台边上,一脚蹬住擂台边,身体一闪,盖山东不知是计,继续打出隔空推,樊晋康顺势打出左进撞,盖山东一个趔趄差点摔下擂台。盖山东双手抱拳,连声说:“佩服,佩服。”接着,山西、山东的拳师合影纪念,结为武术联盟。樊晋康在天桥一带名声大震。</p><p class="ql-block">樊晋康回村当了村长,日军得知他武艺高超,要聘请他为教官,遭到樊晋康的拒绝,日军把他抓到县城,关在一处高墙院内。其徒弟赵世荣打听到关押地点混了进去,他把樊晋康拉到高墙角,做了一个下势,樊晋康顺势踩在赵世荣肩上纵身上到墙上,顺手一拉,把赵世荣也拉上了墙,双双跳下围墙跑出了城。樊晋康知道日军不会轻易放过他,便又北上京城。樊晋康培养了赵世荣、樊晋民等徒弟,村里还有许多习武者,赵大亮、樊守智、樊晋魁、樊晋维、樊东玉等都是武艺较高的人。</p> <br>第七节 武术名家李毓秀<br><br>南武涝村李毓秀字育明,绰号“飞毛腿”,是20世纪30年代颇有声望的长拳名师,其祖父从南武涝迁到孝子渠定居。李毓秀天资聪颖,自幼喜爱武术、13岁拜本县拳师左二把长孙左秉信为师、系统学习左家长拳,练就一身好武功,是左氏门徒中的佼佼者。李毓秀柔韧、敏捷,腿功奇特,对拳术悟性又好,24岁就开门授徒。后来他向当时省国术馆馆长,太极名师许禹生之高徒王新午学习了太极拳理及岳氏八翻手后,将左家长拳的刚、猛、脆、勇特点与太极拳的缠、化、柔、活,以及八翻手的连绵往复互相结合,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身法、步法以闪展腾挪,手法、腿法以快、稳、准、变为特点的刚柔相济的新拳术,从而发展了左家拳。李毓秀除继承了左家拳的传统套路和手法外,又结合自己的武学实践编出了虎头钩进枪、对劈刀等套路,改进了虎背金枪套路,并将自己常用的散手用法编为十三手散打招法。民国18年(1929),被选为山西省出席南京全国武术比赛的代表之一,后因各省代表未能到齐,改由各省自行比赛。同年秋,在太原市举行了全省武术会试,赴试者有200多人。每人各练徒手及长短兵器3项套路后,又搭擂台比武,李毓秀登台,一连胜13人。比武后又进行书面测试,他虽比武夺魁。但因文化低,书面考试差,名列全省第二名。在这次比武中,他多次以腿功取胜,“飞毛腿”的绰号,即由此而得名。从此,他应聘担任了省国术馆教练员。<br>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李毓秀在村里务农,曾任抗日民主政府村长,一面授徒传艺,一面为群众服务,做了很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与其门徒合作,排练出虎头钩连枪、对劈刀等多种新武术套路。<br>1950年,李毓秀与其弟子,参加了省、县举办的运动会,会上进行了精彩表演,省人民政府赠他“生龙活虎”锦旗一面。此后,又多次参加省、地、县武术竞赛。1958年,赴太谷县参加了全省武术摔跤大会;1960年,出席晋中地区武术表演赛,均获奖励。<br><br>第八节 保贤村的窝儿拳<br><br>明清时候,每到赶庙会时,保贤人就把煮好的牛肉用独轮车推上,到庙会上去卖。各种卖货摊都摆在街道两侧,只有保贤卖牛肉的车子就摆在路中央,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呢。原来在一次庙会上,因为占摊位发生争执,事情闹到商会,商会主席一听说保贤牛肉没地方摆摊,便说“这么好的牛肉还能没地方摆?你们就摆到路中间吧。”从此,保贤牛肉的摊位就有了在路中央摆的特殊权利。到现在遇到赶集,那保贤村卖牛肉小推车或自行车还真是在路中间摆着。<br>独轮车是保贤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说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有独轮车,全村有300余辆。保贤人卖牛熟肉经常是推着独轮车走村串户,上太原、大同,下长治、运城,甚至西安、包头都留下保贤人的足迹。据老人们回忆,去太原卖肉一般都是四五个独轮车一起走,太阳落山时就出发了,走累了就坐下来抽锅烟,天亮时就赶到集市,收工赶回家又是三更半夜,有时候走远途得几天几夜。这样,与半路打劫者打斗,为摆地摊争斗就成了家常便饭。于是,保贤村便有了传习武术的传统。<br>清末民初,保贤逐渐形成了三大拳房。村北丑师梁来勇的少林拳房,村南老春虎韩舒的传统长拳拳房,村东活猴儿张国俊的六合形意拳房。三家拳房各具特色各有绝活。少林拳讲究的是“禅武合一”,注重技击,立足实战,套路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勇猛刚健,快速有力,突出一个“硬”字。传统长拳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较多,整套动作是以长击为主。六合形意拳是以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为外三合,六合统一,形神一致以意支配动作,威力无穷。<br>村里二街上有座二进院古宅,里院正房八间,东西配厢房;门楼外院较大,有南房与大门,东西廊房。这里是梁来勇保镖生涯结束后修建的四合院,外院就成了他练拳授徒的地方。<br>保贤武术最可贵的是没有“武人相残”的恶习,他们武艺精湛,武德高尚,胸怀坦荡。梁来勇、韩舒、张国俊三位拳师经常一起切磋武艺,他们的徒弟也可以串拳房学艺,相互研究套路,交流手法,甚至可以结拜。久而久之,保贤形成了集三种拳术之长的独特拳术。因为保贤练武人非常团结,卖肉摊位一窝摆,遇到不平事一窝上,便把新创的拳术称之为“保贤窝儿拳”。<br>“窝儿拳”外讲少林,内讲形意,内外兼修。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表演舒展大方、红火热闹的看拳和实战骁勇果敢、所向披靡的战拳。<br>其实,保贤外出卖肉推的独轮车,车上的很多器具都是武术器材。架推车的肩带是绳鞭,卖肉的刀子是匕首,太阳伞的柱子是少林等身棍,八根伞骨是鞭杆。遇到抢劫的,随手就有武器在手。那太阳伞是用红帐子撑起来的,已经成了保贤牛肉的招牌,其实它不仅是为了遮风避雨,更重要的是红帐通过光照,让牛肉的色泽更加好看。<br>保贤习武者甚众,发生的故事也很多,民间一直流传着:“梁来勇的一圪抖,老春虎的桩,张国俊的活猴儿没人挡;梁志贤的腿,杜世祥的飞,梁志信的鹰抓虎扑,巧三儿的诡;大圪节的膀子,雷海龙的掌,雷疙瘩的食指能敲破碗;梁世祥的胳膊肘,田桂子的腰,海昌儿的五虎棍打满场。……”这一个个活生生的武林形象,都有着一串串的精彩故事。据说老春虎力大无穷,一个人能拉住三套马车。村里还有许多“保贤窝儿拳”的故事:老春虎单枪刺野猪、梁来勇只身斗稽查、张国俊智取七后生、田桂子勇战闫匪兵……这些都给保贤窝儿拳书写了光辉的一页。20世纪70年代,保贤学校也成了县里的武术试点,武术队在郭如龙老师的带领下,经常参加武术比赛并获奖。<br><br>第九节 往西难过武陵村<br><br>清末民初,武陵村东有个交城县的寨子村,习武之人众多,但村里流传着“往东能打十八村,往西难过武陵村”。其实,武陵村不仅习武人多,而且高手云集。一天,周应通得知寨子村有一班习武者霸道河东,便只身前往寨子村看戏。寨子村人见周应通肩宽腰粗,眉目非凡又是外村之人,便生挑衅之念。不一会,正值人们全神贯注看戏之时,突然一枝花枪插在了周应通脚上。此时,周应通心知来者不善,却若无其事,岿然不动。直至戏毕人群散尽,周应通才拔出花枪高喊枪主认领,话音刚落就有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前来认领。来者见周应通功夫了得,便拱手道歉再三,并约周应通来日赴宴。不几日,周应通前来寨子村应约赴宴,只见门道里圪针铺地,周应通毫不犹豫,毅然脱靴而入,如履平地。随即,周应通被迎入座。开宴之前,那位白发长须的老者先发制人向周应通发问说:“今日之宴咱是文吃还是武吃?”周应通随口应之,咱既习武,就来武吃。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位白发长须的老者手持短刀扎起一块肥肉如闪电一般向周应通刺来,然周应通顺势来了个狮子大张口,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食而吐之。在场众人听得“嘎嘣”一声响,只见一片被周应通咬下来的刀尖早已嵌在了庭内露明柱上,回头一看桌子上的四条腿也因周应通千斤之力插入了地缝。见此情景众人皆目瞪口呆,半晌鸦雀无声。惊吓之余,那位老者随即撩衣长跪,拜周应通为师,并告诉众徒儿说,今日才知咱们真是往东能打十八村,往西难过武陵村啊。宴会完毕,周应通乘坐八抬大轿荣归,从此两村和睦相处。<br>裴龙十几岁就到大城南拜康有金为师学习拳棒功夫,习武期间,他刻苦用功又先天素质好,因而深受师父喜爱。后来,师父就干脆让他睡在自己的书房里以便随时训导。师父的书房里藏着《武学论语》,苦于自己一字不识,便请同村的师弟周希圣念给他听,终于领悟了武学精髓,武功大有长进。武功学成后,他回到家乡便和师弟周希圣在观音堂内立起了拳房,教本村年轻人习武。他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最拿手的就是“绝命花枪”。据说,他耍起花枪来,一出手就是枪尖三点头,耍到极兴时,则如风车旋转,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有多少枪在舞动,变化无穷,尤其是他的护身枪快如风驰电掣,活龙缠身,退步时,枪尖拖地若败阵逃窜,猛回身又举枪三点头,令人防不胜防,人称“绝命花枪”。之后,他又和师弟周增彪等人三下秦陕卖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喝彩,还有好多青年人拜他为师。于是他就在陕西米峪镇开设了一座裴氏武馆,声名远扬。<br>周增彪字山林,小名二肉则,曾拜大城南康有金为师,练就一身软功,绝技是“二郎担山”,人称“软骨怪杰”;周希圣,小名忙儿,他擅长轻功、走功,能飞檐走壁,会用六合花枪,人称“草上飞”。有一次,半夜三更有强人敲门,他提了一根火柱,走到院里只在地上一点,便飞身上了房顶。而后待强人破门而入,他却居高临下,烂砖破瓦好一顿打,把十来个强人打得落荒而逃;周慎茂,小名福保儿,樊家庄樊占奎的高徒,练就一双腿功。当众表演精彩绝技,一弹腿便将檀木车轴打断,众人皆称“铁腿神功”;周慎源,小名炸毛六,也是樊占奎的高徒。他练就一身硬功,一向以徒手对阵,功夫取胜,他徒手夺刀易如反掌;周永禄,小名二秃,其弟周永祥,小名完儿。兄弟二人身体强壮,特长斧头钩,双手执钩,英姿飒爽,舞动起来嗖嗖直响,有如纺车旋风一般,令人眼花缭乱,人称“双旋风”。<br><br>第十节 恰是梁山桑村营<br><br>文水流传着“梁山桑村营,大王堡子里”的说法,桑村营村里练武的人很多。耿如林曾是左二把的徒弟,跟着镖局走南闯北。原来文峪河没有分成东河西河之前,里洪村在河东,桑村营、堡子村在河西,因浇地经常与里洪村闹矛盾,虽然桑村营村里练武人多,但毕竟是小村子往往处于劣势。<br>一次,耿如林回到村里正赶上浇地时间,里洪村有三四人在河岸的瓜庵里看着水口。村里人想到龙泉村村长康宁绪是桑村营的女婿,便让他帮忙。康宁绪邀请里洪村看水口的人去村里喝酒,里洪村的人一想,人家康宁绪是有脸面的人,又是举人身份,竟然这么给面子,于是,就来到龙泉开始喝酒。这时,耿如林带领村民很快扒开本村浇地的水口,在瓜庵里洒了一些鸡血。里洪村发现看水口的人不见了,瓜庵里还有血,认定是桑村营的人杀了扔进河里了,他们马上去县衙和省政府告状。耿如林人称飞毛腿,一早去太原,傍晚就回到村。结果,里洪村喝醉的人也在第二天醒过来回村去了。从此,桑村营与里洪村有了“仇”,两村不结亲。<br>过了一段时间,里洪村人发现康宁绪在西庄村看戏,便结集众人来西庄要围攻康宁绪。康宁绪发现不对劲,马上让人给耿如林捎话速来解救,自己便跳上了戏台,众目睽睽下里洪村的人毫无办法。不一会儿,耿如林来到戏场,看见有许多里洪村的人,戏场内正好有一摞看戏站过的砖,只见他一只手往上一托,几块砖马上烂成几块。耿如林从容地把康宁绪接走了。<br>“桑村营的疤耿林,打起仗来不要命。”游击队员耿林在这一带非常有名,他会武功,打仗很勇敢。一次,被阎军特警队包围在家中,他掏出枪来就要往外冲,妻子望着炕上的儿子说:“你还是藏起来吧,他们人多怕冲不出去,我和儿子不能没有你。”于是耿林躲藏在被阁里。谁知一个阎军一刺刀扎在被阁里,血流了出来,耿林被抓到县城特警队。村里耿瑞到周围邻村联名签字往出保人,先后取得了大城南、宜儿、武午、沟口、堡子、龙泉、私评以及桑村营八个村的联名,据说特警队也答应放人了,结果有个北街人说:“你们还敢把耿林放了?他出去后你们的家里就不用安宁了。”夜晚,耿林被从东南城墙上推了下来,脸颊上还有弹孔。村里人把他抬回来,埋在了村东。<br> 第四章 武术之花遍地开 <p class="ql-block">第一节 武林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周安文又名王忠治,字月威,民国20年(1931)5月生于大圪堆村,民国36年(1947)16 岁时迁居岳村,拜孝子渠村李毓秀为师,学习左家长拳。他聪明好学,肯于钻研,对左家拳的拳术、器械套路做到运用自如,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有了一定创新。他还向国术馆馆长、王新午的传人平遥人申子荣,学习杨氏太极拳。并拜北京气功名家康德胜学习气功精要。周安文的弟弟周安虎也精通武术。</p><p class="ql-block">王忠治集长拳、太极拳、气功于一身,将太极、气功之精华与左家长拳融为一体,潜心钻研,反复实践,自创技击散打技艺。王忠治多次参加省、地、县武术比赛并获奖。1972 年参加吕梁地区武术比赛,获拳术第一名。1974 年参加吕梁地区武术比赛,获拳术等套路第一名。1979 年参加吕梁地区武术比赛,获拳术和对练两项第一名。同年8月,在山西省武术技击散打比赛中获技击散打一等奖。1981年3月,他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在沈阳市举办的全国传统拳术观摩表演,获表演奖。1984 年8月,应山西省体委邀请,王忠治同李毓秀、李俊玲、王保平一同赴太原,表演了左家长拳及蹚腿等套路,其录像被永久收藏。1990年4月,他自筹资金成立文水忠治武馆,并任馆长,培养武术新秀近千人。忠治武馆三十多年来,共收徒培养弟子1400余名。有多名学员参加了各项比赛,先后在全国、省、地、县的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55枚、银牌152枚、铜牌231枚,取得了优异成绩。</p><p class="ql-block">王忠治的武术有其独特之处。他在套路、击技基础上,研创出了练、击、修的理论。主要有:以意引气,以意化神,以神聚精,以精引力的练拳原理。有自强不息,精进不已,朝夕不断,有时就练的习武精神。有一身立正,两手常封,三节连贯,四隅抖棚,五归一处,六合兼顾,七星动静,八盘引动,九快速制,十法弘功的刚柔相济的技击方法。有习武谦逊,礼让为先,武德为本,他师为贤的习武宗旨。有尊师爱徒,团结如兄,互敬互让,互字取长的传武风尚。</p><p class="ql-block">周安虎是王忠治的弟弟,15岁拜李毓秀为师,学长拳,推手、器械、对打各种套路,深得师父真传。后又向王新午高徒申子荣师傅请教太极拳推手、八翻手。多年来,周安虎根据自己的体会整理了武术技击长拳用劲,各种打法、用法、破法原理。他认为:长拳用劲有七种,刚、柔、虚、实、直、横、抖。练习者多数为刚与直劲,再进境即为横与柔劲,虚与实劲。他整理编写了三节棍破枪、盘龙棍、刀破枪、虎头钩破枪、桃花掌、桃花散、对接绵掌七套对练套路,将面临失传的对打套路进行挽救。对对练套路,尤其是绵掌,更为重视,认为每一招都是进攻手。他经常和徒弟们一招一招地研究。总结出每一招不管是进攻还是破招,每一招都有多种进攻,多种破法,根据对方的变化而定。破法要学会闪、展、腾、挪、转、捋、拨等用法。2007年7月周安虎参加了山西省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暨第二十四届传统武术散打、武术推手锦标赛,获得A组传统枪术第三名,传统类器械对练第三名。2011年7月,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获得二人器械对练二等奖、男子组枪术二等奖、男子D组其他拳三等奖。</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武术是北张村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尤以长拳闻名十里八乡。据说,清末年间,村人阎黑山武艺出众,力气惊人,一人能双手抬起一个装满煤车的车轮,使另一个车轮单轮行走,人称外号“单手提千斤”。民国年间,村人习武者甚多,流传蹚腿、绵掌、长拳等拳术,兼修刀术、枪术、棒术、擒拿等套路。比较出名的练武者有阎可升、王吉玉、孔二虎、阎文、韩元牛等人。阎可升曾多次参加全县组织的武术表演和比赛,获得全县“长拳”表演第三名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南张村赵锡祥从小学左家长拳,练得一身好武艺,又在太原学过厨艺,做得一手好饭菜。弟弟赵锡缙是阳泉一公司职员,赵锡祥也来到阳泉当厨师。一天兄弟俩在露天剧院看戏,赵锡缙和一群阎兵发生冲突,赵锡祥上前劝阻未果。只见赵锡祥一个凤凰展翅,沉肩坠肘,闪展腾挪,绵掌蹚腿,横来顺取,顺来横取。几招便把一群兵打得头破血流,狼狈逃窜。第二天,当兵的全副武装来抓赵锡祥,他已经躲藏到煤矿打工去了。半个月后,赵锡祥到天津学开汽车。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到陕西汉中开饭店,结果饭店被日军炮弹炸毁了。</p><p class="ql-block">西槽头村刘沛桐出身于农家,但家道殷实,生活富裕。本想将来参加科考,博得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但时运不济,待学成准备一展抱负时,清朝的科举制度却废除了。科举无望,只能随大流外出经商。他去了北京城老字号珠宝行学徒。刘沛桐写得一手好字,算盘打得精准,人勤快,头脑也灵活,深得老掌柜喜爱。珠宝行活计轻松,日常工作完成后,除了练字、打算盘外,还跟护院拳师学武术,一为健身,二为协助拳师守护珠宝店。刘沛桐悟性高又肯用功,三年学徒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一天,珠宝店遇强盗抢劫,刘沛桐挺身而出同其他拳师一同打跑了强盗,保护了店内财产。掌柜的十分高兴,本想提拔他。但刘沛桐考虑到家中父母需要自己,为尽人子之责,非要回家不可。掌柜的实在挽留不住他,就额外奉送了他一些钱财。刘沛桐满载而归,父母自是乐不可支。民国9年(1920),刘沛桐被选为西槽头村村长,汾阳县五区任命他当文峪河十三村灌溉董事会副董事长,负责管理文峪河沿岸各村的灌溉事宜,董事会就设在西槽头真武庙内。 </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杭城村武工队中的“四只虎”非常有名,他们武艺高超,作战勇敢,神出鬼没。四人的化名都是王姓,周子明化名王龙,高三亲化名王虎,董獒狗化名王豹,游扣虎化名王彪。一次,他们正在开会,阎军包围了这座院子,只见董獒狗扔出两颗手榴弹,他们很快从穿心院往南跑出了村,淹没在青纱帐中。周子明是第四区武工队队长,民国36年(1947)夏,他护送县委书记孙景浩到东石侯养伤,一天夜晚孙景浩说:“你家就在邻村,你回家去看看家人吧。”周子明便回了一趟家。谁知,第二天县委书记却不见了踪影,原来被阎军抓走了。周子明也被撤了武工队队长之职。</p><p class="ql-block">城子村成之琅练得一身武功,曾在俄罗斯一边做生意一边给人家看家护院。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他怀揣两只鞋空手而归。后来担任村农会秘书,经常为八路军办事。一次,武工队队长史平(又名崔山)被日军追进村里,一进村东堰就是成之琅宅院,成之琅连忙让他睡在炕上,盖上被子装病。日军进来后,成之琅与妻子都说是自己的儿子正在生病,日军搜了半天没有搜出什么证据,只好撤退了。阎军实行三自传讯期间,成之琅躲到南白打工。不料有人告密,阎军把他抓捕回村,乱棍打死在村关帝庙前。</p><p class="ql-block">当地流传着:“祁县夏堡文水贯家堡,交城段村清源的孟封。”这些村练拳的人多,在外面有个厉害的名声,一般村惹不起。民国期间,贯家堡有个十里八村很有名的孟姓拳师,人称马林师父,曾在外当过保镖,主要以小洪拳为主。小洪拳的步型有并步、弓步、马步、蹲步、虚步等,基本上安排了各家拳术的常见步型;手型有掌、拳、五花抓;手法有推掌、抢手、扳手、砍手、掠手、拦手、撩手、抓苗头手;拳法有冲拳、劈拳、撩拳、砸拳、侧拳等;足法有踩脚、泼脚、勾脚;腿法有踢、弹、跳;身法有转身、缩身等;眼法有盯、迷、暴、瞪等,构成了完整的手、足、身、眼、步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法合一的攻防技术。马林师父融会贯通,徒弟众多。村里还有一位拳师李腊成,以形意拳出名。</p><p class="ql-block">民国期间,朱家堡村薛润田、薛润林兄弟二人武艺高强,二人均娶门世的妻子,且都在平遥鞋铺做事。村里有八人跟着薛润田、薛润林学武术。一天,这八名徒弟在王来年豆腐坊院里,对着一大块豆腐海誓山盟结为兄弟。他们是:薛士芳、王来年、薛义德、朱勤业、朱义年、侯文银、王三儿(保贤庄人)、朱通联。有时候,他们还跟着师父去门世,同门世的武术爱好者交流学习。一天,村里巡田的看见一个下曲人偷高粱,他手拿一副钩镰,巡田的根本近不了身,下曲人说:“让你们村的薛润田过来吧。”薛润田得知后,拿了一根等身棍走了过来。那人的钩镰瞬间从背后扫了过来,薛润田棍子轻轻一点跳到一旁。只见下曲人的钩镰上下飞舞,身手不凡,薛润田边躲边仔细观察,突然薛润田的棍子直奔下曲人的手腕,钩镰落地,人也动弹不得,至此下曲人跪到薛润田面前要拜薛润田为师。薛润田说:“练武先要好好做人。”转身回村去了。</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西社村里流传着“赵山娃遇到小偷——王法硬”的歇后语。赵山娃是西社负责治安的人,村里唱戏、赶庙会总有小偷捣乱,赵山娃武功高强,是捉小偷能手,捉住后要么捆在戏台柱子上,要么吊在槐树上,用以震慑小偷。据说,小偷要在这一带混,就得先来拜访赵山娃。村里谁家丢了东西,给赵山娃说一声,他就能分析到是谁偷的,也能给要回来。</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岳占彪是位武术高手,以练长拳为主,兼习形意拳。他曾外出卖艺为生,在大同一带深受欢迎。年老后返乡回西社村,在村里开办拳房,村里有肖祖宁等不少徒弟。他懂针灸,尤其擅长神鞭。一次,他在中街郭氏场院练拳,对围观的村民说:“你们谁敢躺下,鼻子上放枚铜钱,让我用鞭子抽掉铜钱?”半天没有人敢说话。突然,郭二皮站了出来说:“我敢。”说着躺在场院,鼻子上放了一枚铜钱。只见岳占彪挥起神鞭,啪的一声,铜钱飞走了,郭二皮的鼻子安然无恙。村里岳梦瑞祖传长拳也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土堂村提到“箩斗则”人们都知道是武术高手。他大名叫张芳华,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深得左、于两家拳术真传,成为系统掌握两家拳术精要的著名拳师。张芳华自幼酷爱拳术,15岁被孝子渠于家拳第二代传人张世旺收为弟子,打下坚实基础,后遇左家拳的第二代传承人左秉信设场收徒,便拜左秉信为师学练左家拳。经师父精心点拨和刻苦修炼,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功。他虽然技压群芳,高人一筹,但为人低调,从不张扬。经常以武会友,点到为止。他德艺双馨,桃李盈门。</p><p class="ql-block">郝家堡村里有郝姓,小名越发则是武林高手。据说,他母亲就武功高强,穿一双铁鞋,耍得两只铁筷子。越发则练得一身轻功,平常以修笸箩簸箕为业。一次,村里来了小偷,他追到西南社道附近,把小偷的胳膊一下弄得脱臼了,然后说:“给你个教训,回去好好做人。”</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思贤村高必杰、韩万富、刘瑞等精通武术。刘瑞以“猫巴掌”出名,动作仿佛猫掌抓人似的。刘瑞给邻村巡田,那时候人们都比较穷,免不了到地里偷两个玉米之类,被刘瑞发现就会抓回来,这样就得罪了一些人。一次有五六个人把刘瑞围到村堰上,只见他猫巴掌挥来挥去,把他们都打倒在地。</p><p class="ql-block">寨子村有个叫二稳子的拳师,据说参加过义和团。一次他正在麻子地里,看见村口一群人正在打闹。原来村里一后生娶回个老婆,娘家人不同意便找上门来要人,和村里的几个后生发生冲突,人家有个练武术的,几个后生都近不了身。二稳子抓了一把麻子,往那人身上一扔,那人扑了过来。只见二稳子轻轻一跳,随后几个回合,那人连连求饶。二稳子说,来了寨子村,咱们好好说话讲道理,不得在这里撒野。</p><p class="ql-block">小徐家庄霍如澜是村里有名的车把式,他跟徐家镇的二宁则学长拳短打、刀剑棍棒、飞镖走线,后加入镖局,随商人长途贩运做保镖,无一漏镖。闲暇时倒腾贩卖骡马,由此发家。他又投奔南良庄王树茂,专事长拳研究,成了远近闻名的拳术大师。</p><p class="ql-block">孝义村堡内有条左家街,据说左家拳的创始人左昌德,人称“左二把”祖籍孝义镇,后迁至孝子渠,孝义镇有许多左家拳弟子。清代有两位武举人,张大绩是清辛卯科武举,王士升是乙酉科武举。拳师袁来来以摸眉功见长,徒弟多在汾阳一带,此人武艺高强,当地人称“左二把的蹚腿,袁来来的抹眉”。袁家拳讲求“一狠二毒三要命”,绵掌里的抹眉一招用得更是炉火纯青。袁来来拳师还有飞檐走壁之功夫,其孙袁狗突人称小袁师。袁家拳在文水孝义镇、武良、私评以及汾阳等地广泛流传。有名的手拳套路有扑虎、柳娄、戳海锤,器械有双刀破双枪、虎头钩、春秋大刀、猿猴棍等。村里的二则以臀功见长,曾在交城开镖局。孔广聚字子安、孔方居字连生传承的是左家拳。</p><p class="ql-block"> “岳村的鈲子桥头的鼓,孝义镇的龙灯真功夫。”曾经有位叫“安儿”的长子人多年在孝义镇开理发铺,民国8年(1919),安儿师傅用竹子制作了一条纸龙灯,把自己做龙灯的技艺传授给了当地人,并教会了大家舞龙灯。随后,就再没有见到安儿师傅。村里的弓学义、燕春旺、张青等舞龙灯高手都有一定的武功。后来,梁德礼、任富全还传承了龙灯的制作技艺。还有一项较为独特的表演是“少林五虎棍”,参加表演的必须有较高的武功,据说大部分表演者是左家拳传人李毓秀的徒弟,闫鸿茂、燕春旺、刘忠良、弓学义等是主要成员。</p> 6<br>龙泉村东有座四栋宅院组成的城堡式大院,是道光年间“千总”王玉庆的古宅。“千总”是明代官职,明代驻守京师的京营兵分为三大营,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皆以功臣担任。王玉庆有四个儿子,分别叫王治公、王治平、王治安、王治昌,他们均为监生,所以古宅由四栋独立的两进院组成。大院的南正门挂一块木制立牌匾,上写“副守府”三字,可见王玉庆由“千总”提为“副守备”。“守备”是明代防守城堡的武官职衔。在大门两侧有两根高高的木制旗杆,旗杆下部是两块石礅,旗杆上方有木斗,顶部用锡铅铸成的圆顶。由此,人称“旗杆院”。旗杆两旁倚两院墙盖有牌厦,下面挂有数块木制牌匾。城堡式大院有三个拱形大门,分设于东南北三面,大马车可直接进院内。四院外墙均有5米高城墙垛口,外看像座城堡。四院格局基本相同,均为里外二进制院。大街门上方砖雕凸起,木雕也有很强的立体感。进院后,中间一个二街门。二街门门楼讲究,里外都有两根木柱,下有石礅。门里侧有可开闭的屏风扇,门顶上五脊六兽。里院正房五间,中间三间是客厅,两边是居室。东西厢房各两间。外院也有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院落通道之间相邻的后墙上开有窗户,以便相互间联系。各院内都采用双层门窗,木格雕工精湛,图案精美。<br>大南峪村有许多人王姓在北京做生意,而且好多店铺就开在王府井一条街。在大南峪村中心路南有座王家四合院,是人称六财主的宅院。六财主练得一身武功,在北京做生意。四合院坐北朝南,砖雕街门在院东北朝东开,饰有椽飞、斗拱、花卉图案,门枕石刻有石狮两尊。门楼后部单坡悬山顶,檐枋间有木雕花卉垫木,设有仪门。对面山墙上有照壁,中间有土地爷神龛。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三间,南厅两间。整座宅院高墙厚壁,雄壮巍峨,插飞锦瓦,雕梁画栋。西厢房北有一小门,通向宅院西的书房小院,小院紧靠戏台配房,有正房两间。<br>东堡土圪垯西面路北是李树信、李树旺兄弟二人的东西对对院,西院是李树旺二进院,他文武双全,山西政法学院毕业,精通武术,当过县里的师爷。东院是李树信二进院,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日军侵华期间,参加了武工队。在一次突围中,被日军枪击身亡。李树信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小名财财,曾是国民党航空大队大队长。据说,国民党撤离大陆转移台湾时,财财驾机飞到家乡上空,投下一封家书。这封家书被邻村南贤村人捡到,送给了东堡财财的家人。老二人称二财住在天津,20世纪八九十年代,财财还回到天津看望了弟弟。<br>7<br>武家寨村武承祖武艺高超,开有镖局,主要是山东路上保镖,在山东只要说是武承祖保的镖,畅通无阻。他在村里培养了武三狗、武有通、武东信等一批徒弟,个个身手不凡。这一带流传着“武家寨有五百年的道行,虽是小村村,打架第一名”。<br>横沟村段怀德曾在太谷跟着形意拳大师车毅斋学形意拳,成为横沟一带很有威望的拳师。交城阳渠有位拳师荀中云,曾在横沟一带巡田,住在王生富院内,平常荀中云就教王生富练形意拳。<br>东北安村里有两位武术名家。一位是孟家顺,曾在陕西保镖,后在附近村庄巡田。据说师父是温云的郝贵,主要练的是八方拳、子母护手拳、武形腿,长枪、单刀尤为特长。另一名是孟志仁,以太极拳为主,徒弟有张家骏、陈映斗、郭生多等。<br>保贤庄村里曾有两位武术高手,一位是意拳高手王培根,木匠,曾在太原木器厂做事,还在信贤东头庙看过庙。另一位是猴拳名家苏友仁,曾在国军当营长,后来上过抗大,回村后在学校当厨师,有人试探过他的武功,只一手便把那人打跌在门口。<br>北胡村王姓十二代王晋吉和十三代王龙光、王观光以及十四代王式围为武信郎,清初武信郎是武职正六品官阶的名称,乾隆五十一年(1786)改称为“武略骑尉”。还有武举王龙光、王观光、王式围、王熊飞等,武生王范围、王梦曾、王绍曾等。<br>8<br>据西南社村永吉社《郭氏家谱》记载,曾经有御前近士武解元郭城栋,武举郭城太,武魁郭庆春,武生郭清彦、郭继武、郭尔德、郭尔躬等。西冀周武家坟地有石牌楼、拴马柱,据说是武家出过武举人武魁。上曲村和庆仁是清同治年间武举人。北武度村李朝柱是个武秀才,据说他耍的大刀有75公斤重。<br>苏家堡吕姓来自北张,吕一兆、吕一海二兄弟精通武术,在这里巡田落户到村里。门世村里有个武术高手,人们称为申师父,在太谷一家鞋铺当保镖,看家护院,押送货物。东郭村岳瑞义、岳中锁拜保贤梁来勇为师,精通武术。永乐村成化文在保贤当教师其间,拜保贤的梁来勇、韩疏两位拳师为师,有较高的武艺。原西村里闫万祥、张宏是比较有名的拳师,闫万祥人称绵掌师傅,是保贤乐成师傅的徒弟,张宏以长拳见长。新堡村张士林在太谷学过形意拳,还懂得中医针灸。<br>新庄村李汉官是位武术高手,他的形意拳出神入化,曾在北京比武中获得第二名,被北京一镖局相中,当了镖局拳师。新庄村李富、李金也会武功。寄谷庄村王尚文有轻功绝招,在西路当过保镖。忠义村李二宝武功高强,也在外地保过镖。<br>各村的武林高手数不胜数,麻家堡的孟璜玉、宋双龙、赵景,宋家庄牛元昌小名来富及其子牛建华,闫家堡的王直亮,西庄村的李黄彪、李二模、李育庆、刘保富、李坤、翟怀谦、安五牛、李东福等,田家堡的李贤权、潘文仁、李荣监等,武家庄的张福昌、张德胜,沿磨村郭如深、张文乾、张文益等,庄头村马八斤,石永村的袁三则,赤峪村的于安通、任登龙,杨乐堡村的武承祥,东郭村的岳瑞义、岳中锁等,他们都有高超的武艺,他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br><br>第二节 武林趣事<br><br>1<br>“张高胜,进庙门,安心掌打了晋武生。”一次,城内东岳庙里唱戏,任家坡虽是山区,其实离城里不远,就有不少人进城来看戏。张高胜从煤窑出来,怕误了看戏,没有换衣服也没有洗漱直接就来到东岳庙。就在进庙门时,出来一个化好妆的武生,张高胜正好踩了武生的脚。武生看见张高胜满身满脸黑煤灰便骂道:“你没长眼睛,踩了我的脚。”张高胜也回骂道:“你眼瞎了,你的脚往我的脚下放!”只见武生挥手过来,张高胜出手一支安心掌,武生连连后退,倒在了一个卖灌肠的摊子上。从此就流传出这句顺口溜。<br>其实,张高胜武艺高强,在任家坡一带很有名气。有一次在南峪口看戏,年轻后生们想试一试张高胜的武艺,便向张高胜挤来,张高胜一动不动稳如泰山。后生们更加起哄,张高胜便佯作退却,到了门口,对着门口石狮就是一掌,石狮随即粉碎。人们看得惊呆了,谁都不敢再起哄了。这时,张高胜说:“你们动动我没有关系,可我要动动你们,就会出人命的。”<br>里洪村王登云是个武术高人,曾给堡子、里洪、宜儿、一溜寨(麻家寨、杨家寨、武家寨)等村巡田。一次,南明阳有个武艺高强的人想和他交交手,便赶着一辆马车,带着两个徒弟来到王登云巡田的村庄,要拉一车粮食回去,王登云巡田正好遇上。王登云拿着钩镰,而南明阳人拿着一棍棒,两个人你来我往打了半天不分上下。突然,王登云双镰夹住对方的棍棒一使劲,棍棒飞了出去。对方轻轻一跳,跳了出去,给了王登云一个抱拳礼,赶着马车走了。<br>南张村的赵叔亮是有名的木匠,他还精通武术。清乾隆年间,赵叔亮在东北开木匠铺,当地出现大蟒蛇锁路,官府贴榜谁能制服有奖。赵叔亮便拿了个木工锛子来到蟒蛇出入的大树旁。蟒蛇摆动着粗壮的身子,一双敏锐的眼神瞪着赵叔亮。正当蟒蛇做出进攻的动作时,赵叔亮一个跃步箭弹,手中的木工锛子早已砍入蟒蛇脑袋上。随即三下五除二把大蟒蛇打死了。不料,蟒蛇树洞中隐藏着大量的名贵药材冰片。他把冰片卖掉,带着官府奖励的银子和“登仕郎”的封号回到村,在村里修了三座四合院。其中,村中心有一座二进制窑洞式四合院,大门和倒座南房五间,东西配房三间。砖雕垂花门进入里院,窑洞式正房五间,东西厢房三间。<br>2<br>后周村里学武练拳的人多,人们也称后周为窝儿拳。王昌明武功高强,站在两块砖上,手中拇指和食指捏一叠铜钱,用绳子穿过铜钱,几个后生拉了半天,脚下的砖破了,手中的铜钱也碎了,但就是拉不动他。<br>拳师段续通赶着毛驴卖煤,路上看见游家庄的人去北峪口卖油,有两个后生把卖油的老汉逼进韭菜沟。段续通把毛驴车拴在路边跟着进了沟,两个后生逼着卖油老汉放下装钱的梢马马。段续通走上去对老汉说:“人家两个后生,你一个老汉能惹得起?你就把钱袋子给人家吧。”老汉不情愿地取下梢马马放在地下。两个后生过去拿梢马马,只见段续通飞身上去,扎一四平拉弓射,施展了个小洪拳的妙手推一掌,两个抢劫者应声倒地,爬起来一溜烟地跑了。卖油老汉连忙跪下千恩万谢,段续通扶起老人。老人问起段续通家事,知道他还没有成家,便说自己有个女儿,如果不嫌弃就嫁给他。于是,游二女就成了段续通的妻子,并且,游家没有要彩礼。后来还生了三个儿子,其中,段彰德是村里的秀才,一直担任村公所的书记员。<br>后周不仅男子学武术,女子也有学武术的。段絮昌有个姐姐,姐弟俩都会武术。姐姐嫁到横岭村,男人脾气暴躁,经常骂骂咧咧,姐姐一忍再忍。有一天,男人又对她骂骂咧咧,她实在憋不住这口气了说:“你是男人,我是给你面子,可你不知好歹,我不是怕你!”顺手一掌,把男人打到屋外面。从此,这一带就有了后周女子厉害的名声。<br>西峪口村里有个叫宋年儿的拳师在山东做保镖,他总是让徒弟坐在车上,自己赶着车。在押镖路上遇到劫匪,路上堆着三个碌碡。只见宋年儿对车上的徒弟说:“师父,你坐着吧,徒弟来看看他们的软硬。”说着便来了一蹚腿,把三个碌碡一下都踢开了。劫匪一见吓得转头就跑,徒弟都这么厉害,那“师父”更是了得。<br>曹杰因力大无穷而远近闻名,西峪口混秧歌中他总是扮伞头。一次在崖底闹红火,后生们看他是外村人,便推来推去,他站在那里一丝不动。有年轻人有意挑衅,曹杰看见一块大条石,走过去一脚踩得粉碎了,年轻人看得愣在那里。曹杰说不管怎样,我是不能动手的,如果一旦动手,怕就会出人命。在交城广兴看戏,人们起哄把戏台前临时加接出来的前台挤得摇摇晃晃,就在要倒的一瞬间,只见他伸出一手,把台子扛了起来。<br>西峪口的姜飞虎也是位力大如牛的壮汉,一天下山赶庙会,路过二郎山人们正在挖河沟。后来,人们挖出一块巨大的石头,由于现场条件有限,人少了搬不动,人多了进不去。正在为难之时,姜飞虎赶庙会回来了。人们知道他力气大,便上去请求帮忙。姜飞虎看了看河沟里的大石头说:“帮忙没问题,只是可惜了我的这双新鞋。”大伙儿说:“没事,你搬出来我们给你买双新鞋。”只见他跳入沟内,弯下腰,大吼一声,两手抱起石头,一步一步地走了出来,一双新鞋真的离帮了。人们看着他,仿佛是战场上的英雄。<br>3<br>民国期间,北贤村村长高占鳌还是武秀才出身,在考试时,兵法和武术考过之后,最后一项是骑马射箭。其实,高占鳌很少骑马,马跑开后一时还没明白过来已经跑出了射箭范围,他只好搭箭拉弓,转身胡乱放了一箭,结果只听得掌声一片,原来这一箭正中靶心,武秀才也就水到渠成。高占鳌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他曾担任北贤村村长,有时候邻村唱大戏、寺庙开光等都会请他当总管,高占鳌也会热心地去帮忙。特别是朱家堡,经常请高占鳌过去帮忙,民间就流传了这么一段顺口溜:“高占鳌,没营干,去了朱家堡当总管;朱文是个卜来来,跟上高占鳌当拐拐。”这里所提的朱文,是当时朱家堡的村长。<br>北贤村里有个文秀才,叫杨生霖,据说他的文章一般,但书法极好。阅卷先生一看这气韵生动、流畅舒展、刚柔结合、风格秀媚的字,早已陶醉了,那秀才的名分也顺理成章了。在高占鳌正街路东的二进四合院的大门里,有一块村民赠的大匾,上书“正直可风”。而在此院北的另一个大院大门里,也挂着一块“热心公益”的大匾,每块大匾上都有近百个村民名字。这两块大匾正是村民对高占鳌当村长的褒奖。大匾的书写者就是文秀才杨生霖。巧的是,后来武秀才高占鳌之女,就嫁给了文秀才杨生霖的弟弟。<br>北贤郭氏家族有习武的传统,几代人在祁县一带护村巡田。曾有当地人不服,要和郭家比试比试。郭达元手持白蜡杆,对方用双钩把白蜡杆一段一段地削去,最后只剩下手握一段了。正在对方得意之时,郭达元挥手将一截白蜡杆飞出,正中对方一臂,瞬间动弹不得。之后,对方单膝着地拜郭达元为师。从此,郭家名声大涨,一听说北贤郭家,都说厉害。<br> 4<br>清末民初,洪义村曹二莽武艺高强,在山东路上做保镖。一次,有位人称铁头和尚的人截住镖车要过路钱,一般的镖队惹不起,多少都给点。曹二莽不慌不忙走到铁头和尚面前,只见铁头和尚胖得连个手抓处都没有,后来曹二莽发现铁头和尚背上有条沟,便一手抓住,铁头和尚一转身想夹住曹二莽的手,不想已经被曹二莽率先用力推到路边。铁头和尚马上用头向曹二莽顶了过来,只见曹二莽轻轻一跳,铁头和尚一头撞在曹二莽身后的大树上,瞬间大树拦腰折断。铁头和尚双手作揖说:“得罪了,请壮士去喝一杯。”从此,曹二莽的名声大震,只要是曹二莽的镖车畅通无阻。<br>传说,西明阳村里有个武术名家闫丑则,有飞檐走壁功夫,有时候端上饭碗眨眼工夫就坐在了7.5公里外的石永市楼上了,一会儿又回家端上第二碗去了市楼上。后来,闫丑则得罪了官府被处以绞刑。<br>北白村里有庞姓人士,小名叫蔓芹。他身材短小,力大无比。一次和西韩村交手,身上没有器械,便把路边的一棵柳树拔了出来。蔓芹负责本村巡田,一天晚上正巧遇上谢家寨的郭拳师,郭拳师在武林中很有名气,根本没把蔓芹放在眼里。几个回合,郭拳师用勾镰伤了蔓芹的一只眼。只见蔓芹把腰里的木棒拿出,向郭拳师打去,结果郭拳师中棒身亡。蔓芹被抓,在狱中被麻纸搭而死。<br>韩武村东南有座四合院,原来是冯刚的宅院。砖雕街门在院落东北朝东开,东西厢房各五间,南房五间,正房五间。冯刚武功高强,是樊占魁的徒弟,以开赌场为生,但他自己从不赌博,他还是文水专卖金丹毒品号称十大股的首股。后来他染上鸦片,宅院卖给了冯立统,土改时又分给他人。<br>5<br>北明阳龙天庙东是少林寺,清康熙十二年(1673)《文水县志》记载:“少林寺在县东南十五里明阳村。”少林寺坐北朝南,正殿三间,两边有耳殿,东西有配房,庙门两边有钟鼓楼。传说,少林寺原来在村西南,水灾后移到村西北。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相结合的产物,在这里吸引了众多的武术爱好者,也让北明阳成为武术人才荟萃的地方。全国的少林寺庙并不是很多,有人把河南嵩山少林寺叫做南少林,把北明阳少林寺称为北少林。也有人说南少林在福建,据统计,福建有六座少林寺,较为出名的有泉州少林寺、莆田少林寺、福清少林寺。北明阳也许是受少林寺的影响,武术人才较多。民国期间较有名的有文有明、陈天昌、陈义奎、吕万英等。<br>武良村原名“五梁村”,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辍劳作。虽然辛劳,但收获寥寥,难度时日。村民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抗击抵御外犯,便主动学习武术,武术活动便由此形成。大家经常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武艺逐渐精良,武德高尚,名声远播。<br>据传,唐朝时期有一支官军由东向西,行至当地,因一路劳顿,粮草匮乏,打算稍息,补充给养,村民自觉献粮献草,热情款待。那时,地方上盗匪猖獗,常有沿路劫财团伙。官军举动被匪徒发现,准备打劫。行军疲惫,恐匪徒乘虚而入,官军领导召集当地练武者共商对策。一方面让群众备足刀枪棍棒, 军民结合,做好反击准备;另一方面,按照村民提议,趁夜在营外用柴草掩盖土堆以成“粮仓”之状,迷惑劫匪。翌日,天尚麻亮,匪徒远见“粮草”堆积有序,误以为官军也有充足准备,便不敢贸然侵犯,遂逃之他方,官军化险为夷。为此官军领导很受感动,夸奖这里村风朴实,百姓善良,武术精良,特提议把“五梁村”改称为“武良村”。民间“献良策免遭劫难,假粮堆智退匪徒”一说流传千古。从此,“武良村”村名一直沿用至今。<br>6<br>章多村王家街东头有座三进院,是文家祖宅。文家曾经在外做生意,家里还开着武馆。传说,文家在外地捡到一个很大的鳖盖子,住店时放在门背后,店主一见马上请到上屋居住。这时有人进来想买鳖盖子,来人伸出三个指头,文家人摇了摇头。手势比画几个回合,居然是很大一笔钱,可能那个鳖盖子里有许多珍珠。一路上总有人跟踪抢夺宝物,文家自幼练武,几个回合打得抢劫者四处逃散。回家后,开工建三进制四合院,里院建得非常豪华,建到外院时,因文家突然遇事,外院就建的简单了点。<br>南峪口村董家出了个大学生,名叫董春阳。在交城任知县时,经常骑着高头大马回村探亲,后来调到省政府做事。一天有同学急急忙忙跑来给董春阳说,你们村出大事了,街头已经贴出通告,怕是凶多吉少。董春阳连忙跑到街头一看,确实张贴着文水南峪口聚众械斗的告示。原来古代讲究搭戏台一般多忌台口朝南,可那一年涧河南头唱戏就把戏台搭成朝南的,结果出事了。警察借机来敲诈村里,南峪口紧靠左家拳发源地孝子渠,练武人较多,就和警察发生冲突,混打中有演员被打伤。后来派来许多警力才平息了这次械斗,但被抓走四十多人关押在省城。董春阳在老师的帮助下,解救出被抓的40多名村名。<br>方圆村成敦泰武秀才出身,聪颖果敢。一天,他写了一封信嘱咐四儿子成大业说,一定要亲手交给知县。成大业也是个懂礼节的文化人,遵父命把信送到知县手中。知县看着信读到:“自送忤逆,强制戒毒。”成敦泰与知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明白成敦泰的意思,便把成大业关了起来。结果,成大业果然戒毒成功,回村后娶妻生子,育有9个儿子。据说流传很广的秧歌《洗衣计》就是成大业创作的,分“逃难”“投案”“下南京”“开店”“游地狱”“团圆”等十几本,能演几天几夜。<br>旧城庄村里有个武林高手赵居仁,人们也称“赵举人”,一次村里和邻村发生争斗,他两手各抓起装满50多公斤粮食的口袋,转起圈来,吓得人们都退了下去。一次,他用一根枣木棒,把一大树上能做大梁粗的一枝给打断了。还有一次,他修房子需要麦秸,拿了一条长长的扁担去了西旧村一大户人家,这户人家慷慨地说,你叫辆马车来拉吧。赵居仁笑笑说,不用,我就挑一担。谁知,赵居仁一担挑得比马车还多。<br>7<br>东石侯村王晋庭娶得武术世家之女,后来儿子在陕西经商,家境富裕,在村西修了三进院。一天,有强盗进入院内,突然见一妇人从屋内奔出,手持一棍,轻轻点地,便跃上房顶,此人正是王晋庭的妻子,见此强盗们吓得逃出院门。<br>西石侯张学维爱好武术,在村里开杂货铺,诚信待人,买卖兴隆。其子张照明继承先辈传统,为人正直,也习武经商,开有杂货店。本村刘合义穷得揭不开锅,寻短见跳井,张照明把他救了起来,送他粮食,并经常让他做短工挣钱。<br>马西村里钮文科、刘润楚等是左家拳的弟子。传说村西有条长流不断的泉水,村民们常因浇地与邻村发生摩擦。一次邻村十来个后生拿着铁锹和马西争水,刘润楚只身过去,三下五除二,把十来把铁锹夺过来插在了面前。还有一次在北京做生意时,刘润楚一人夺下18人的花枪。<br>桥头村有个奇人,名叫文四儿,人们称固则四,懂兽医,会武功,一个人堵住门十个年轻人也推不开。一次,在打谷场上有一个大碌碡,他一条腿往碌碡处一撑,一手把碌碡沿着腿滚上来夹在了腰间,在打谷场轻松地走了一圈。<br>百金堡的孔家厅院有座功房院,是习武练功的地方。功房院正房、西房、南房各三间。孔家兄弟六人中,排行老六的“六少”孔继泽,精通武术,力大如牛,一手可抱起石狮子。在一堵墙基里,现在还能看到他练武时用的约150公斤重的石礅。<br> 第五章 全国武术之乡 <p class="ql-block">据光绪九年(1883)《文水县志》记载:文水在明代有28人中武举,2人中武进士,5人为武弁;清朝有113人中武举,8人中武进士,7人为武弁。明嘉靖四年(1525),知县李潮在县城西北1公里处建演武场,占地300余亩。正是在这样崇尚武学,精于武艺,民风强悍,人才辈出的环境氛围中,为文水武术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中华武术的传承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武术是文水县由来已久的传统项目,在全县广泛普及。1971年,文水县体委基于全县武术分布范围广,群众基础深厚的有利条件,决定组织在青少年中开展武术项目训练活动,第一任教练由王泽刚担任。王泽刚不仅是武术传承人,而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国家规定的武术新套路。1972年, 第一批队员代表吕梁地区参加全省武术比赛。1973年,王保平任第二批青少年武术业余训练的教练,第二批队员来自城内各学校。1975年,县体委通过教育局批准,将擅长武术的白果林借到体委任青少年武术教练。之后,县体委大胆起用新人,让参加业余训练达五年之久的队员韩继玲担任教练。并由教育局聘用为代缺教师,保证了武术业余训练的延续开展。1988年,韩继玲不负众望在山西省农运会上摘取女子武术全能金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武术协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文水县武术协会成立,从此,每年都要举办全县性武术比赛,多次举办全县农民武术运动会,并多次承办吕梁市武术比赛,全县群众武术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接着,各种武术拳社也纷纷成立,形意拳协会、凤城武术学社、老年武术健身指导站、太极拳协会、杨氏太扱拳分会、忠治武馆、左家拳总会、金龙武术队等。这些群众性的武术协会、拳社,经常承担县、市、省甚至全国的武术表演、比赛任务,为文水武术的传承和全民健身活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986年,由县武术协会组队,参加吕梁地区武术比赛,获团体第二名,6名参赛队员均获单项奖。1988年,在山西省农运会上,韩志玲获女子武术全能第一名。1996年7月25日至29日,在山西省首届传统武术演武比赛中,孔昭芸获男子刀术一等奖、张勇强获男子大刀一等奖、郝全根获男子枪术一等奖、司艳花获女子拳术二等奖、梁建中获男子枪术二等奖、阎效中获男子刀术二等奖。同年8月6日,在太谷县参加山西省“三多堂杯”擂台赛暨传统拳术比赛中,张勇强获男子 80 公斤以上级擂台赛第三名,翟起康获男子套路第四名。9月,赴郑州市参加全国第二次传统武术演武会,司艳花获女子杂软器械第三名。1997年4月,在深州市举办的国际形意拳比赛中,靳志伟、牛思本获男子形意拳一等奖,曹万科、孙春维获男子形意拳二等奖,张云辉获男子形意拳三等奖。同年8月,在平遥县举办的“煤运杯”山西省武术锦标赛暨散手擂台赛中,梁文浩、梁建慧获男子枪术第四名,男子拳术、刀术第二名。1998 年8月,在洪洞县举办的山西省“竹叶青杯”武术赛,郭汝龙获男子枪术第一名,韩勇获男子拳术第一名。2001年8月11日,山西省首届形意拳国际邀请赛、山西省第二十届传统武术锦标赛暨散手擂台赛中,孔昭芸获男子对练第三名、刀术第四名,苏智勇获中年男子对练第三名,赵海林、王运强获男子对练第四名,梁建中、梁建慧获成年男子对练第五名,梁建中获成年男子枪术第四名,杨晋冀、李跃功、郭兆宇获少年男子3人对练棍术第五名,刘海、王保华获少年男子对练扑刀进枪第五名,李跃功获少年男子棍术第五名。</p><p class="ql-block">2004年4月,武术协会举办了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2005年,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武术协会承办,山西光华冶金有限公司赞助,隆重举办了“和谐文水”大型武术表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截至2009年,全县组织参加国际、国家、省、市各级武术比赛40余场,获奖269人次。</p><p class="ql-block">2018年,武术协会制定了2018至2020年三年武术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组织机构。对秘书处进行了详细分工,设立了五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即:教练委员会、裁判委员会、青少年委员会、传统武术委员会、科研委员会。并设立两部:培训部、竞赛部。同年4月,文水县忠治武馆成立28周年暨武术进农村展演大会在岳村文化广场举行;6月,文水县传统武术交流展演大会在刘胡兰镇保贤村举行;7月,举办了文水县2018年“狄青杯”武术套路比赛。</p><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文水县太极拳协会在市政广场举办了“欢度元宵佳节健身推手联欢活动”;同年9月,在市政广场,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太极拳展演,全县25个太极辅导站表演了30多个节目;10月,由文水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文水县武术协会主办的“2019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汇报展演暨表彰大会”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12月,“2019年文水县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在文水县体育馆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组织城区各站点负责人及骨干500余名运动员在文水体育场举办了“弘扬中华武术,点亮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宣传及太极拳展演活动;中秋国庆节期间,太极拳展演活动在御庭华府广场举行。</p><p class="ql-block">2021年元宵节在文水滨河公园举行了武术表演活动;国庆节在老干局广场举办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暨国庆武术展演,全县21个代表队,300余队员,进行了30场表演;2022年1月,举办了全县太极推手交流活动。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武术协会的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也进入常态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武术协会历任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武术协会第一任主席王泽刚</p><p class="ql-block">王泽刚自幼喜好武术,8岁时开始向父亲和父亲的师父荀中云学习形意拳。初中期间的寒暑假就到东北安村孟二师父那里学习八卦掌和枪术。1962年在汾阳中学读书时,担任汾中武术队队长兼教练。1964年7月代表学校参加在晋中地区太谷县举办的全省武术比赛,荣获枪术第五名。1965年他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习期间,每周日上午到省体委体工大队武术队接受国家规定套路的教授和基本功训练。1972年7月参加山西省青少年武术比赛获得优胜奖。当年9月县体委组建少体校武术班,王泽刚成为第一任教练员。1974年8月少体校武术班代表吕梁地区参加山西省第五届运动会。从1974年到1985年之间,文水武术班一直是代表吕梁地区参加全省武术比赛的主力队,并在全区比赛中先后获得前三名40多人次。1985年,文水武术班在全区武术比赛中独占鳌头,几乎统揽各项冠军。</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文水县武术协会成立,王泽刚当选为主席。他组织召开各门派老拳师座谈会,各门派的武术运动也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相继成立文水县老年武术辅导站、形意拳协会、太极拳协会、杨氏太极拳协会、岳村忠治武馆、工程机械厂双峰武馆等,东庄学校、南明阳学校、刘胡兰小学等学校相继组建了武术队。全县各门派各拳种参加有组织活动的武术爱好者5000余人,民间武术爱好者2万余人。</p><p class="ql-block">1990年7月王泽刚担任文水县检察院检察长,2007年他承担了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的部分研究任务,被推举为检察学会理事,他承担起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并于2019年至2021年研撰《武则天法治观及大周王朝法制》的研究工作。2022年3月,王泽刚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政法委、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五部门联合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p><p class="ql-block">2.武术协会第二任主席穆虎林</p><p class="ql-block">2007年4月,穆虎林担任武术协会主席后,首先选拔武术界各大门派的知名人士和老拳师,组建了强有力的武术协会班子,团结武术界不断开拓进取,创新提高。</p><p class="ql-block">左家拳是文水武术的精华,为推动全县武术发展,组建了左家拳协会。随即,各种门派的武术协会相继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文水武术的发展。经多方努力,积极申报,文水左家拳被列入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穆虎林初任武协主席时,全县的太极拳处于起步阶段。为尽快地把太极拳发展起来,他组织立了文水县太极拳研究会,并建了8个太极拳辅导站,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培训方式,并提出了打造韩村太极拳村的思路,使太极拳得到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穆虎林在任期间,每年都要举办全县武术展演活动,各门派武术人士交流学习,促进了文水武术之乡的巩固和提高。在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先后获得金牌7枚,银牌19枚,铜牌13枚,为文水武术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穆虎林同志先后任乡党委书记、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现任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3.武术协会第三任主席王保平</p><p class="ql-block">王保平自幼爱好习武,从9岁起拜文水岳村左家拳第五代传人王忠治为师学习武术,从此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在师父的精心培养下,共同探讨,多年实践,得到真传,不仅继承了王忠治师父的功法和技法,更学习到了“习武谦逊,礼让为先,武德为本,他师为贤”的习武宗旨和“尊师爱徒,团结如兄,互敬互让,互学取长”的传武风尚。他的武术有勇、猛、快、巧的特点,从1979年开始,多次在吕梁地区、山西省、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威名大震。1979年7月,在吕梁地区武术选拔赛中获得拳术第一名,对练第一名,棍术第二名;同年9月,在全省武术散打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980年1月,在吕梁地区武术选拔赛中荣获刀术、对练、拳术三项第一名;同年4月参加全省武术散打比赛,荣获一等奖,震动全省武坛。这次比赛是保平和师父王忠治的武术散打对练,师徒二人来势凶猛,杀气腾腾,打得难解难分,使观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赛场沸腾了,把整个比赛推向了高潮!比赛最后,应群众的强烈要求,组委会决定让师徒二人再次表演了一场对练。省武术比赛总评审专家申子荣称王保平是“吕梁小老虎”。</p><p class="ql-block">1980年,他被选拔到县公安局工作,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武术优势震慑罪犯,多次勇斗歹徒,曾荣立三次三等功。王保平同志历任刑警队副队长、特警队队长、乡镇派出所所长、乡镇政法副书记等职。1989年荣获“吕梁市劳动模范”称号,并多次获得县劳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吕梁电视台以“吕梁好人”进行了专题报道。</p><p class="ql-block">2006年,王保平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文水传统武术左家拳传承下去。他组建了一个青少年武术培训中心,义务执教。经过16年的努力,王保平青少年武术培训中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亲手传授的徒弟可达千人,有68人考上了大学。有的光荣参军被选为特种兵,有的考入公安战线……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授予“青少年武术培训中心”,成为“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散打基地”,王保平被特聘为总教练。培训中心被中国武术协会定为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考试点。</p><p class="ql-block">王保平作为左家拳第六代传人,他以左家拳的传承为己任,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武术之乡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他坚持把武德放在首位,然后从功法、手法、剑法、步法、腿法、脚法、劲法、顾法、追法、截法等十大基本功练起,循序渐进。在基本功扎实之后再进入徒手、器械、对练、套路训练,最后进入技击训练、二人对练、攻方结合。培养和引导徒弟尽量做到:勇猛疾速而又巧妙,功力深厚而又不以力取,借人之力,因人之势,使自己的武技得到升华。2018年,王保平同志当选为县武术协会主席,先后担任吕梁市武术协会顾问、文水县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文水气功协会主席、山西省传统武术高级教练,荣获“山西省武术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2年以来,王宝平带领武术骨干多次在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中摘金夺银,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了金牌21枚,银牌35枚,铜牌82枚;他本人荣获全国武术风尚奖、全国“武术之乡”优秀教练奖等,为文水“武术之乡”争得了荣誉。</p> 4.武术协会第四任主席成金生<br>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金生就是经历了坎坷才有了丰富多彩的人生。1975年,初中还没有毕业的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开始试做花炮。做花炮毕竟是个危险的行业,一年后,开始跟着父亲成世华制作油麻花和饼子,每天下午做好油麻花和饼子,第二天天不亮,父亲就给他做好饭叫他起床,吃了饭天刚蒙蒙亮,他就用自行车载着油麻花和饼子出发了。先是把货物送到各村的小卖部,然后就去集市上卖。一次,成金生在南安集市上卖完货,忍着饥饿往回赶路,走到东旧城砖窑喝了口水,在文峪河河岸上不知不觉摔倒晕了过去。天快黑了,家里不见他回来,便出来沿路寻找,才发现他睡在河岸上。父亲看见箩筐里剩下的几根碎麻花,落下了眼泪。他饿成那样,也没舍得吃根压碎的麻花。做油麻花、饼子需要大量的麦子,成金生骑自行车去汾阳冀村集市上买,每次都要驮100多公斤小麦,回来加工成面粉。<br>成金生有两个哥哥,大哥成润晨是泥瓦匠,也是建筑队包工头,二哥成润生是钳工、车工。他想自己不能一辈子做油麻花、饼子,也要学门手艺。于是他学会了扎顶棚、油漆,经常给炕围、立柜、被阁等家具上画花卉、鱼鸟等,还学会了玻璃画。<br>1983年,传统的黑白铁加工业在桑村兴起,成金生也平生第一次来到太原,住在火车站旁的一个招待所,准备在太原寻找商机。在解放路他遇到了本村一位在太原锅炉厂上班的李师傅,他儿子有黑白铁手艺,便建议他俩开办黑白铁加工。于是,成金生回村与学校联系,开办了黑白铁加工校办工厂,主要生产烟筒、簸箕、水桶、茶壶等产品。<br>1985年,成金生与父亲及两个兄长开办了星火五金厂,主要生产文件柜、五级柜、灶具等办公和厨房用品,工人发展30余人。为了打开销路,成金生跑遍省市及周边县土产公司,并联系建筑公司,开拓了建筑市场。后来与太原煤气灶具公司联合生产双塔牌煤气热水器和煤气表。1991年,成金生还取得了电影放映的文化经营许可证,购置了16毫米电影放映机,走村串户,为群众放映电影。<br>1993年,国家扶持第三产业,省地震局成立了晋震科工贸公司,聘请成金生为总经理。后来,他去内蒙古考察,转变思路,目光投向开发轻烃燃气。他的这一思路得到县有关领导的支持,在城内部分宿舍楼开始试行。1996年注册了旺家燃气公司,2003年,组织科研团队研制成功MQ-200型民用轻烃燃气发生装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评审验收,荣获吕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旺家燃气公司开始建立供气站,铺设管道,他们从石家庄、高平等地拉回压缩天然气,通过供应站向用户进行管道供应,轻烃燃气逐步在县城推广。2008年,利用天然气陕京二线管网,实现了天然气管道大面积覆盖,到目前达300千米,用户36000余户。<br>2007年,成金生与他人合作,修建了文水第一座高层住宅楼泰和小区,总高21层,两栋总住户200余户。<br>2010年,为解决县城居民吃水问题,由文水县旺家燃气有限公司投资组建了文水县金源供水有限公司,按照“政府主导、民营投资、并网运行”的方式运营。水源引用文峪河水库之水,经过处理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日净化水达25000m3,生产出的饮用水并入县自来水公司管网。该项目被吕梁市委、市政府确定为“343”重点惠民工程。2011年5月,一期工程全部按规划设计标准胜利竣工。2020年4月,对原厂设备、设施、管网升级改造,并对原厂房及办公楼进行粉刷、维护、维修,对厂区进行了绿化、美化。同年9月试运行成功,12月并网送水。<br>2011年3月,成立了山西兴旺投资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天然气工程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开发运营、中光网络电视业务及通信电力器材销售、通信设备维护等。2022年,公司投资出品了电影《老师,您好!》。成金生还对考上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三名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费用实行全额资助,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br>成金生从卖油麻花、饼子,黑白铁加工起步的量的积累,到为居民解决天然气、住宅、饮用水等民生问题的质的飞跃,体现了一个文水人的为民情怀,一个企业家的担当和魄力。<br>成金生从小喜欢武术,2019年,他担任文水县形意拳协会会长,2023年2月,当选为文水县武术协会会长。成金生担任会长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月8日,忠治武馆在凤城镇岳村广场举行了绵掌拳种展演大会,展演了30种文水绵掌拳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2月27日,召开了文水武术协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3月8日,参加了文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暨学雷锋主题活动月启动仪式。3月13日,召开了武术老拳师座谈会,40余名传统武术老拳师参加了座谈会,并被聘为文水武术协会顾问。文水武术协会提出了“武术六进”活动。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并于3月17日,召开了武术进校园专题研讨会,研究了文水武术之乡武术进校园工作方案,决定在城区六所学校进行武术进校园工作试点。3月25日,召开了2023年“武术之乡”(武术协会)工作会议, 60多个武术团队(馆、站)负责人参加会议,成金生作了文水“武术之乡”发展五年规划。4月14日,文水县太极拳代表队一行11人,参加了“2023年吕梁市‘体彩杯’ 第三届太极拳交流大赛”,向全市展示了文水“武术之乡”的风采。4月22日,董传意拳王家社传习点在文水县西槽头乡王家社村举行了揭牌仪式。5月7日,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文水县2023年“武术之乡”暨新时代武术志愿服务武术展演大会,有32家武术站点,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展演。5月20-25日,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在吉林省四平市举行,我县组成由成金生为领队、王保平为教练的武术运动员队参加了比赛,荣获4金、10银、13铜和绵掌拳种展示最佳展示奖。6月9日,山西省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世界武术冠军袁新东,山西盛甫武术研究院副院长陈青山,全国柔道冠军崔太东一行三人,在成金生等陪同下进行了武术调研,并聘请袁新东教练为文水武术协会的特约教练员。6月14日,文水县武术进校园启动仪式在文水县文东新区学校举行,武术进校园工作正式拉开序幕。7月11日,第四届祁县武术推手交流会在祁县人民公园体育馆隆重举行,受公义拳传人颉庆生师傅邀请,文水武协组织文水无极兰花团队、文水私评村太极队与南胡长乐太极代表队参加了武术推手交流开幕式,并进行了武术展演。8月9日—10日,文水县举办全民健身日“武术之乡”职工武术比赛。9月29日,文水县举办2023年“迎中秋 度国庆”非遗展演展示,在非遗武术表演区,文水长拳、袁氏长拳、毓秀拳法、少林战拳等非遗传承人登台展示,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时而舒缓有力,时而矫健敏捷,精彩的表演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br>成金生先后任山西省工商联执委、吕梁市人大代表、吕梁市政协委员、文水县工商联副主席、文水县政协常委、文水县人大代表、文水县民间文艺协会名誉主席等。他先后被评为文水县第三届优秀人才、第七届十佳青年、劳动模范、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吕梁市特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关心员工民营企业家、燃气经营先进工作者,山西省五十佳转型发展品牌民营企业家。他经过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和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培训和评价,获得高级职业经理资质证书。他是文水县政协特邀信息员,他撰写的“燃气变化看发展”荣获吕梁市政协优秀征文奖,他写的“激情燃烧三十年”收入《共同的记忆——山西省政协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选》,被吕梁市政协评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br>成金生着眼人民福祉,热衷社会公益,投身民生工程。他在创业的道路上,淌下了一串串辛勤的汗水,也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br><br>第三节 韩村太极拳协会<br><br>文水县韩村太极拳协会是全县人数最多、活动最集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农村分会,2011年成立至今,会员已发展到130多人,韩村成为文水全民健身的一面旗帜。县老年体协在韩村召开现场会,要把韩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文水太极第一村”。<br>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韩村太极拳协会的组织下,会员们学会了太极拳、剑、刀、舞、扇子、拂尘等,既锻炼了身体,又修炼了心境,达到了身心和谐。大家每天一起练拳交流,丰富充实了业余生活,达到了心情舒畅、和睦相处,深得广大群众称颂。<br>韩村太极拳协会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县和国际邀请赛,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在武德杯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邀请赛中,获得“集体太极拳冠军”;中国·山西传统杨氏太极拳第四届国际邀请赛获得二等奖;山西省传统杨氏太极拳第十九届、二十届太极拳比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吕梁市太极拳比赛获得二等奖。会员个人先后获得金牌19枚、银牌32枚、铜牌31枚。<br>韩村太极拳协会引领着新农村、新农民享受生活的新时尚。先后被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先进站点”,山西杨氏太极拳协会授予“先进活动站”,吕梁市老年体协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文水县委、县政府授予“全民健身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先后被《老年体育》《太极》《中华武术》《武魂》《搏击》《吕梁老年体育》《吕梁日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宣传报道。他们注重创新发展思路,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继续打造着“文水太极第一村”。<br> <p class="ql-block">第四节 全国武术之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9月,文水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200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截至目前,山西省有太谷、洪洞、文水三个县获全国武术之乡。文水的“武术之乡”蕴含着厚重的历史、纯真的武风和武术的辉煌,成为文水的一张靓丽名片。文水武术人不辱使命,无论本县境内的武术活动,还是走出县境的种种赛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举办“商贸城杯”武术赛、太极拳剑武术表演、庆祝武协成立20周年武术表演赛、“和谐文水”武术健身表演、“光华杯”太极拳剑表演赛、左家拳武术表演、“迎奥运”武术表演、大型的太极拳剑展演、长拳表演等;参加了吕梁市青少年武术赛,“庐山杯”“嵩山少林杯”“水浒杯”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赛,山西省国际武术邀请赛暨传统武术、推手、散打擂台赛,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国际友好邀请赛,世界传统武术节国际、国内分组赛,清徐“醋都杯”全国武术邀请赛,全国农民武术赛暨第七届武术之乡套路赛,全国“育英杯”跆拳道交流赛,全国形意拳邀请赛等,并承办了吕梁市武术比赛,文水武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2008年,文水长拳(左家拳)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左氏传人孔照云被国家体育总局选入国家队,参加了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国际组竞赛,分别荣获男子长拳、枪术等金奖。文水县白猿通背拳、保贤窝儿拳、袁氏传统长拳、梁家拳法、董传意拳、毓秀拳法、文水绵掌拳等先后被列入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随着武术普及发展,全县城乡出现了许多晨练点,相继成立了武术协会、太极拳协会、形意拳协会、 杨氏太极拳协会、凤城武术学社、老年武术健身指导站、韩村太极拳协会、忠志武馆、王保平青少年武术培训中心、金龙武术队、怡欣苑武术队等。</p><p class="ql-block">文水拳种主要以长拳为主,包括华拳、花拳、红拳、查拳、炮拳、六合掌等门类;还有通臂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当然,民间也有以其拳师姓氏命名的,比如孝子渠左昌德的左氏长拳、于永恺于氏长拳,孝义镇袁来则以抹眉为绝招的袁氏长拳,北峪口牛德富、牛大赖、牛德贵的牛氏长拳,武家寨武承州的武氏长拳,石永韩国章的韩氏长拳,还有保贤韩疏、梁来勇、张国俊三位拳师的长拳门形意户也称窝儿拳,横沟段怀德的五行连环,石永袁万林的通臂拳,东北安孟继顺的八卦掌,以及新午拳、岳氏八翻手、弓力拳、二郎拳、螳螂拳、猴拳、戳拳、翻子拳、混元功法等。</p><p class="ql-block">弹腿、绵掌在文水长拳中盛行,文水县凡练长拳者均练弹腿和绵掌。弹腿有两种,一种是十路弹腿,始创于宋代山东临清龙潭寺,原叫潭腿,后更名为弹腿。二是十二路弹腿,是少林和尚在十路弹腿基础上又加了两路而成。左家拳所传为十路弹腿,以腿功见长,左昌德被称为“弹腿镖师”。绵掌亦叫子母绵掌,大体分为虎步绵掌与马势绵掌两种。左家拳绵掌为虎步绵掌,连绵不断,攻击力强是其特点,故有绵掌是文水看家拳之说。</p><p class="ql-block">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中华武术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追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其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其精髓就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武术社会化、产业化是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武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武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需要,同时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产品供给,以武术文化为品牌为地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开发路径。文水的习武风尚造就了优良的武术文化资源,全国“武术之乡”这张名片,必将为女皇故里、英雄家乡增添新的靓丽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