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忆乡愁—年味

九龙山人

<p class="ql-block"><b>文/王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年味是灵魂深处最纯净的童真,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始终蕴藏在心灵深处,不时勾起回忆的味蕾;年味是岁月纯酿的幸福,在一岁一枯荣里酝酿成一壶甘甜纯香的美酒,历经时光的陈酿,散发出甜美久远的溢香;年味是子贤孙孝的欣慰,彰显着家族不变的传承,溢满着家和万事兴的浓浓情怀;年味是亲情凝聚的欢乐,不论时空如何转换,却总能划破时空,给心灵最直接的慰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题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逢正月时节,对于不惑之年的我们,少了一份过年的渴望,多了一份照料上老下小的责任。城市里过年的氛围自然不能因为离开了农村而缺少新春的欢乐。因为过新年的仪式间透着亲情的呵护,彰显着家庭子贤孙孝的血脉传承。尤其是岁岁守候在父母的身边,更要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虽然自己的孩儿已经十八九岁了,但在父母眼中自己永远是个孩子,孩儿也已经过了吵闹着放鞭炮的年龄,但新春佳节依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特别怀念曾经在故乡过年时那种浓浓的乡土情怀,尤其是那份独有的年味,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愈加弥足珍贵。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不由回想起儿时在故乡保安欢度新春佳节的情景,温馨的画面久儿回荡在脑际溢满心田,在这年岁渐长的日子里,更增添了对那些纯真岁月悠远的怀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儿时,在故乡过年的情景。那个时代物资相对匮乏,过年成了一年中最期盼,最幸福的一件大事了。也正是由于物资的匮乏,更加突显出亲情的丰盈,使得那份久远的年味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加浓烈,更让人记忆犹新。“劈哒劈、拉风匣、锅里煮着个羊肋巴、阿奶说吃上吧,阿爷说饽吃吧,留给我的尕孙子过的个腊月八”。民谣道出了故乡过腊八节时的乡土情怀。腊八节在传统上是冬祀里规模最大,最隆重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吉时,所以农村更讲究传统的腊八祭祀活动。这天早晨要用牛头肉和麦仁做贞子,晚间做腊八粥,并要到河边去把冰块切成方块采回家。现在故乡河中的冰层远没有儿时的那么厚,那时的冰面漫过了整个河床,冰层显得特别厚重。小时候腊八节这天,哥哥带着我们早早去河边采冰,那时满河床都是庄户人家携家带口,拿着斧子等剖冰工具繁忙采冰的情景。我们几个兴冲冲剖好冰块,费力地装在人力车上,在前拉后推中运送回家后立在家门口,大人则在上面祭奠些贞子,来完成一年一次的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完腊八就是小年了,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农家小院里打点灶王爷的日子。要在灶间祭奠灶王爷,更要准备好糖等祭祀物品,因为灶王爷嘴甜了,才会在玉帝面前说些人间的好话。其次是从这一天开始就要用糖粘住嘴,不能再说节日期间不吉利的话语了。这天灶间里四处洋溢着芳香,母亲从早到晚始终在忙碌着,忙碌着清扫房屋,好扫去一年来隐蔽在角落的尘埃,也扫去一年的烦恼与不快,好以洁净一新的姿态迈入崭新的一年。中午到来之前,母亲忙碌着需要做出好多的油饼,也会安排我们兄妹几人分头送到长辈的家中,这一习俗延续在家族传承中,散发着浓浓的敬老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了小年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着手准备过年了。这期间,要邀请亲戚朋友和邻居们,相互帮衬着准备过年时的物品。有炸油饼、捏包子、炸馓子的;有洗衣、劈柴整理家务的;有购物、采买贮备过年物资的;还有炒瓜子等副食的,一件件、一样样都要认认真真悉心去准备。因为故乡的菜包是用萝卜和羊肉做馅,所以要对萝卜进行简单的蒸煮,煮好后的萝卜水成了那一天里最佳的洗脚用水。那一天,一家人会在一个大盆子里洗脚,老老少少嬉闹着、相互协助着在端水修脚间,把走向新年的脚丫子洗得干干净净,使爱老扶幼的光荣传统在点滴间得到完美的体现,更成了每年过节前的必修课。母亲忙碌的身影遍布在整个节庆的日子里,热气腾腾的饭菜总是在不经意间飘来浓烈诱人的香味,让人总是恨不得马上就能吃到嘴里。馋嘴的我也总是用手指尖蘸一下汤汁后有滋有味的吸吮着,至今想起那时品尝的那种味道,依然口留余香,回味悠长。不论走到哪里、无论时隔多久,也总是忘不了小时候故乡的那种味道,那种味道在今天丰盛的家宴中却成了一种渴求、一种奢望,久久萦绕在心怀,成为对过往岁月永久的怀念和回想,回想着那时候在那个小山村里的那份浓浓年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村过节的氛围比在城市里过节的氛围更加浓厚,体现在院落外震天的锣鼓声中;体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的社火排练中;体现在亲人间相互串门拜年时以最简单的礼节表达出最浓郁的乡情;体现在父慈母贤,子贤孙孝的心灵宽慰中。浓浓的亲情总能渲染出节日里最快乐的身影,激荡起恭贺新春时最动人心弦的主旋律,这旋律划破时空,驻满心田,将一年来的辛劳和烦忧遗忘在朗朗的欢笑声里,消失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融化为新春佳节最深情的期盼和最温馨的祝福,让浓浓的情、久久的爱温暖每一颗激情跃动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三十早晨刚起床,小孩们顾不得父母的辛劳吵嚷着要穿新衣服,因为那个时代,穿新衣可是期盼了一整年的事情。不像现在,国强民富,鼓起腰包的人们天天穿新衣,却没有了那个年代那种翘首期盼后获得的那份欣喜。下午,在父亲的督促下认认真真张贴好对联,在牌位前祭奠好贡品,早早吃过晚饭,便跟随着族亲与王氏宗亲诸牌位进行祭祀。祭祀用的物品装在木盘子内,有祭碗、酒、香、纸钱和鞭炮等,在庄户门口烧香祭祀,贡请先辈回家过年,随后进至宅内到牌位前叩首礼拜,口中念着吉祥的话语。在一阵的虚寒问暖后,大人们落座划拳猜令,孩子们则在主人家的贺岁中分享着自己刚领到的压岁钱和糖豆类,看着大人们辞别,却高兴的都不知道跟着出门。农家小院家家户户的走廊里悬挂着红艳艳的大红灯笼,门口张贴着一张张大红福字,木格窗户上张贴的凿剪纸窗花格外红艳,与对联和倒立的福字交相辉映,脸上身上、屋里屋外,处处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氛围。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在烛光的照耀下,照亮了红彤彤的乡村小院,也照亮了孩子们稚嫩的脸庞,红彤彤的脸颊温暖着一个个、一颗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一起、嬉闹着、玩耍着,像一群叽叽喳喳归巢的小燕子,无瑕的笑声中传递着新春时节最灿烂的温馨,笑声透过厚重的土围墙,随闪烁的星空传遍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早晨,勤劳的父母早早起床,遵照乡土仪规在院中摆好祭祀物品,口里念着吉祥的祷词,将五谷在缭绕的柏烟间抛向庭院的角角落落,祈盼着新的一年家丁兴旺,五谷丰登,老人健康长寿,子女幸福安康,家人和睦幸福。吃过早饭,就要到庄户人家去拜年了,拜年的方式与家族内拜年大同小异,唯独少了端盘贡迎先辈的程序。农村人质朴厚道,以情论事,以情联义,拜年不需要拎着大包小包,只要情真义笃就行。只要有亲情和友情的陪伴,即便没有精美的饭菜也充满了欢乐,洋溢着甜蜜与温馨,这是年味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佐料,少之索然无味。阖家欢乐是新春佳节最真情的告白,是最贴心的幸福之源。亲人们欢聚一堂,不因简衣素食而淡薄了亲情,不因远居他乡而遗忘了乡音的问候,相互之间的关怀和问候总是如期而至。浓浓的年味中有了父母的敬奉和亲朋的欢聚,有了父母贴心的牵挂,品尝着父母精心准备的饭菜,这将是年味里最浓最香的美食,满屋都会洋溢出朗朗的笑声,这笑声是这个时节里最开胃的佳肴,最纯香的美酒、最深情的告白,没有一点虚假和敷衍,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加弥足珍贵。“父母在、人生还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去时”,所以年味在流逝的岁月里愈加显的格外珍贵,因为那是无以复制,无法折回的匆匆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过岁月深深浅浅的皱纹,在跌宕起伏的生命轮回中,回荡着往事点点滴滴洒落的层层涟漪。回首那段年味浓厚的成长路程,懿想岁月无以伦比的馈赠,无论年华之舟将驶向何方,年味是岁月在时空中最深情的拥抱,是人世间最纯的情感沉淀,历经岁月苍桑之后更加弥足珍贵。走进年味,品味年味。静心聆听岁月丰厚的馈赠,感叹在一代代的鼎力传承中,随着盛世的开启,愈加浓烈弥香。幸感在不惑年华,依然能够畅翔在亲情的呵护中,甚幸双亲俱在,能够终日守候在身旁,酣畅淋漓地享受着围绕父母膝欢的福份和快乐,回味着那么多年来积赞起来的那份浓浓年味,守望着人生中最美好、最纯真、最纯情的岁月,守望着生命中那份所乘无几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王全,字子齐,出生于青海保安堡耕读世家,喜欢用文字记载生活中的真情实感。</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EUuey-Wz5fTeZSJQRMPQ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