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旧事(三)

徐平生

<p class="ql-block">  从四九年解放,或者说自打我记事起,到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大陆是见不到真的有人穿西装的。就男式上衣而言,在这几十年里除了立领对襟旮瘩袢的中式上衣还有老人或公社社员穿外,男人们穿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山装,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除衣料不同外,几乎没有区别。</p><p class="ql-block"> 当然,说是中山装,人们为了让生活不至于过于单调,从颜色和样式上说,还是稍有些许变化的。比如颜色,主要是黑色和深浅不同的灰色,偶见有粽色,特殊时期也兴过军绿色,但时间不长,且受众面仅限于年轻人,学生居多。</p><p class="ql-block"> 从款式上说,除了双层立领外,还有单层立领,以学生装为主。从口袋上说有三个口袋的,有四个口袋的,鲜有两个口袋的,有明口袋的,有暗口袋的,还有贴口袋的。</p><p class="ql-block"> 西装,和穿西装的人,当时象我这样的年轻人,只是在电影或画报里见过,至于西装的穿着程序和领带结的打法就更是无从知晓,总以为大概和系红领巾差不多吧。</p><p class="ql-block"> 那时,各工作单位、工厂、学校、农村人民公社,不管规模大小,都成立有“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各宣传队表演的节目形式大同小异,都是以小歌舞、表演唱、快板、对口词、小独幕剧为主,表现内容多为本单位的先进事迹,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当然更多的是颂扬党和领袖的英明领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满满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一次,我们单位的宣传队,不知谁弄来个小话剧的剧本,剧名叫《苏联人民热爱毛主席》。剧情所发生的地点是莫斯科红场,情节是一位因参加反对“苏修新沙皇”示威游行的中国留学生被迫回国,在临行前特来向列宁墓告别。一位曾参加过十月革命的老工人布尔什维克和他的女儿前来为中国留学生送行。在此过程中,老布尔什维克表达了对当代苏修领导者的憎恨,对列宁的怀念和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因剧本的内容和当时清一色只表现工农兵的内容不同,因此获得了大家一致赞同并很快就投入了排练。我扮演老布尔什维克。排练很顺利,演员表演也很到位,很快就到了彩排阶段。可就是剧中的老布尔什维克穿什么服装却难住了大家,总不能苏联人穿中山装吧?参考资料倒是不难找,当时各种宣传画上就有。宣传画上老布尔什维克一般的标配是,下身穿一条带护胸的背带工装裤,外面套一件不系扣的西装,下蹬一双高筒马靴。其中最容易搞到的是工装裤,工厂里有的是,大小、长短、肥瘦都有,只要把白色的中国字塗上和裤子相同的颜色就行了。马靴是找一位老职工借的,他儿子在内蒙牧区插队,有一双马靴,当时正赶上他儿子回家探亲穿回来了。最犯难的是那件不系扣的西装。大家也分别问过几位解放前曾做过高级职员的老职工,但都说早就当“四旧”处理掉了。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在滨江道委托店见过旧西服,不妨到那里去碰碰运气。说走就走,进门一看果真有几件不知挂了多久的旧西服上衣,价钱还都不贵,每件只要几块钱。正当大家请售货员给取下看一看时却被告知,西装属于“封资修”的“奇装异服”不能随便购买,如有特殊需要,需本单位“革命委员会”开具证明信,说明用途方可购买。</p><p class="ql-block"> 证明倒是很容易就开来了,西装也顺利到手了,最后皆大欢喜,小话剧演出成功,那件旧西装增色不少,自然功不可没!不过现在想起来,买件旧衣服也要动用革命组织的证明信也算是空前绝后了!</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歌颂中苏友谊的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打倒“苏修新沙皇”的宣传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