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桩功的秘密

爱山

心意拳桩功的秘密<br><br><br><br><br> 我们站的戴氏心意桩功双脚并立,有利于我们人体的中心与重心的重合,这才是拳谱中的“上下贯注”的真正要求。找到了,重合了,您会发现,全身放松也很快。<br><br> 展势定式表现为前后左右的摇动不停(到功深时,也不要动,因为,呼吸、气血已达中和中和之境),您会发现身体劲道是全部压在两足根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中和内部气血与魂魄二炁。古人说的“真人之呼吸以踵”与此不谋而合。还是以前说过的那句话——“自我禀赋”加后天锻炼,还得得遇名师等条件,常以修炼,或许能做到上层呼吸——毛孔呼吸。要么用“炼”字,而不是“练”。“练”熟练即可,为之“用”!“炼”,是要实现目标的。<br><br> 这个姿势看似简单,但是里边有很重要的要领,前面用了八篇文章,分以述之,兹不赘言。<br><br> 在站桩时,心须极度安静,无意无求,浑浑然如稚子,<br><br><br>动作做到(放松全身肌肉而又挺拔如松——松而不懈),全身精气自然回归到丹田,久久为功,方有那种奇妙感觉。<br><br> 戴氏心意桩功的真正标准姿势,难度非常大,就算你体质再好,如果没练过,也不见得能静立一分钟,我曾经和身边的很多朋友验证过这一问题,十有八九挺不到一分钟。<br><br> 这个姿势在外行人看来缺乏稳固性,有人说这么站一个指头都能把你戳倒。这句话放在外行身上,会引起共鸣,但是也暴露出很多人对站桩的功用知识的缺乏。桩是用来干什么的?简单说就是祛除拙力拙气,引导内部气血中和,畅通气道,汇聚“聚散之炁”,静则养生,动则御敌。因此——从内、外来讲,祂外塑形,内养炁(意)。<br><br> 为何来个“意”呢?<br><br> 传统观念,把“意”形容成马,纵横于天地之间,来形容它的广阔与无拘无束。<br><br> 而把“意”收住,是极其困难的事,传统叫“养性”。“性”者,心也。“心”又是世间最快之物。试看,光速是每秒30万千米。我们还会想到,一旦速度大于每秒30万千米,时间会倒流。拳谱云“拴住心猿锁住意马”,大约就是说这个。具有这个素养的人,根本不会有“粗心”现象——因此叫养炁即养意。<br><br> 这是传统教育所独有,且优于其他民族的内容。这也是拳术进校园的深远意义之所在。因为,这才是我们民族能成为唯一没有中断历史的民族的真正原因之所在。<br><br> 好,我们返回来看——外塑形指的是正确的姿势。我们说筋骨要撑圆,也就是从外形而言达到混元之形——在母体内即将诞生的形状之变形。<br><br><br> 我个人感觉单纯戴氏心意桩功在形圆上,是非常容易体验到的,你真正把筋骨撑开,做到上顶(竖项);下坐(竖腰、松胯);前撑(手臂、膀、膝前伸)后缩(肩、胯后缩)里开(胸圆、裆圆);外合(肘膝里裹),那就很难,因为是一个圆球一样的圆,圆得没有棱角,可以让你无从下手,或是摸哪哪弹。<br><br> 戴氏心意桩功首先练的是筋骨,必须用意把筋骨撑圆,八根筋要连成一体,架势要稳固结实,全身如一。也就是练出整体如一的结构。<br><br> 在你站好姿势后,如果推你,怎么推,也好像推到万向轮上,圆滑无比。愚力褪去,内劲出焉。<br><br> 戴氏心意桩功在练习时,要做到空肚实腹,这样有利于横膈的上提,促进呼吸的深长。实腹,既有利于肠胃的蠕动,又有利于内炁的汇聚。<br><br> 同时心如止水,又不能有所专注,更不能肢体用蛮力,力求把外形站圆,就可以了。它主要求的是“意、气”,如果你追求推拉不动,那大可不必站桩,练习拔河比这来得快(一笑)。<br><br> 其实,作为顶层文化形式,祂是在培养国家人才、干部的必经的形式——心浮气躁是人生的大敌。<br><br> 戴氏本身就是国家级干部,曾代天巡狩。能代天巡狩,有史记载的又有几人?<br><br> 戴氏先人,戴光启公墓志铭都是当朝少辅,张居正首辅的接任者张四维所撰。其身世如何,可想而知。<br><br> 愿苍天有眼,把其能回归其原有的位置。<br><br> 中华文化,万岁——<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