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上一篇中介绍了日本古典陶瓷的前世今生及名品种类,在这下篇里继续展示咱在Hetjens展馆里看到的其他反映大和民族文化的工艺品吧。</p> 浮世绘 <p class="ql-block">谈到日本传统艺术,浮世绘一定会被提及。“浮世”本意是佛教里的世事沉浮不定,人生虚幻无常,在日语里浮世加以“浮动的流生之意”的色彩,反映人间的世俗百态。</p> <p class="ql-block">浮世绘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就是上篇中提到的德川幕府时期,相当于明末到清朝后期。江户时代随着城镇的发展和商业的兴盛,商人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新的阶层 - 町人阶层,相应的市民文化也因此产生,反映市井风俗的绘画以版画形式开始盛行,这就是浮世绘。</p> <p class="ql-block">浮世绘有美人绘,著名画匠喜多川歌麿(mi2) 的作品展现了江户时代的美人众生像;有风景画,画界大师葛饰北斋的绘画风格对欧洲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影响有多大,梵高、莫奈、马奈等一众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他们的一些画作里能够令人十足感到浮世绘的风格。咱也摹了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在下一辑“云妮的艺术小世界-梵高画”中展现吧。</p> <p class="ql-block">浮世绘作为日本独特的一种绘画艺术,自江户时代起,平民也能把世间万物在自己眼中的折射 - 风花雪月、山川景致、花鸟小品、民间传说……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别与贵族阶层忧世的超俗,市民阶层在绘画中表现出享受现世的欢愉。自明治维新之后,随着西方思想和艺术的传入,浮世绘在日本日渐式微,不过作为曾记录那个时代全景生活的艺术形式,浮世绘依然是日本传统文化符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展览上除了瓷器和浮世绘,还展出了和服、瓷像、骨扇等物件,下面来一一赏看吧。</p> 瓷件 <p class="ql-block">这个细长的小盒子日语叫Inro,用作存放印章、药品、纸信甚至钱币,作为挂物固定在和服的腰带上,类似中国古人挂在腰间用以装物的“荷囊”。小盒的做工令人想到中式文玩 - 鼻烟壶的袖珍精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设计比较独特的瓷罐是20世纪初的出品,盒钮为福狗样式,盒盖为古代将军盔帽形状,盒身上描绘着古代武士出征的场景。中国此类的瓷器被称为“将军罐”,最初烧制于明朝嘉靖和万历年间,到清朝的康雍乾时最为盛行,品种多为青花瓷、五彩瓷。中国“将军罐”的罐身通圆、器形高大,日本的除了罐身变为六边形状,还加了固定用的瓶脚。“将军罐”最初被用作盛敛遗骨,后来民间多用以装谷物之类,因纹饰的多样也用作家中摆件观赏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治时期筑西工房出品</span>的灯笼香炉,香炉顶部是镂空的,有一个花旋钮。红色瓷罐外套着深蓝色花纹的灯笼样式的提篮,整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器皿采用锦锻风格绘画,造型别致,色彩典雅。</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1880年间出品的象牙制小烟具盒色泽润和,盒顶立有一个小宝塔,边角包框的深色,更突出四面绘有的清雅的山水图案。</p> <p class="ql-block">这个瓷胭脂盒上两个身着和服、手执阳伞的妇女站在日式屋宇前,一派闺品的柔美气息。</p> <p class="ql-block">日本陶瓷上通常有很多优雅的女性形象描画,表现的是田园诗般的场景,就像这个瓷盘上的绘画,富士山远、樱花树盛的春日,几个身着艳丽和服的女子采摘野花。这样细腻婉美的画风尤为西方人所爱,塑造出了西方人眼中对日本浪漫色彩的想象。</p> 人物瓷偶 <p class="ql-block">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自古就是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家,不过历史上也出现过女权当政的时期。在相当于中国隋唐的奈良时代,日本就出过六位女天皇,相继在位时间近一个世纪,首位女天皇出现的时间,比武则天还要早98年。</p><p class="ql-block">这个女性瓷像的着服和头饰看像是日本奈良时代的贵族女子,那时的贵妇都是高梳发型。人们印象中的后梳发髻是之后的江户时代才出现。</p> <p class="ql-block">日本的男权意识在进入武家政权的江户时期日盛,那时中国儒家文化在日本已根深蒂固,幕府统治阶层把朱子学立为官学,男尊女卑成为社会的共识。直到明治维新时期由于西方平权文化的输入,社会风气有所改变,不过到现代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风尚,男权及等级制度规范依然是日本社会的主导。</p><p class="ql-block">这个瓷像为一古装男子在屏风前作画,从人物神态到摆坐姿态,到衣服纹理都刻画的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组天皇和皇后的瓷像时,觉得制作真是细致逼真。瓷偶像穿着平安时代(相当于唐末南宋年间)的宫服。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大的变革时期,那时的天皇推行的大化改新,本意是想通过学习唐朝的政权体系,强化天皇的地位。在实施中天皇与贵族和武士家族三者间的博弈,导致武士阶层的崛起,即之后的幕府政权。幕府的“幕”意指军队的帐幕,“府”指将军的府署。这个时期由被授命为”征夷大将军”的武人执政,可以理解为将军(幕主)“挟天子(天皇)以令(统治)诸侯(大名 - 其他领主)”的意思,天皇没有实权。</p> <p class="ql-block">人偶娃娃在日本颇有历史。自平安时代起,日本贵族的女孩开始流行赏玩人偶,人偶被赋与作为人替,解灾去厄驱邪、保佑平安之意。到江户时代中期每年的3月3日被定为人偶节流传至今。在节日前夕,很多人偶娃娃被放置在阶梯状的舞台上,阶梯陈列架的最上层放置着天皇夫妇的人偶像,阶梯下面分别是宫女、乐师、大臣、侍卫的偶像排列,还有各种衬配 - 屏风、纸灯、花束等。后来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祈求女孩健康成长的女儿节,作为女孩专有的节日在民间盛行了起来。</p><p class="ql-block">这个皇后瓷像身着大红色的和服,外套用金银线绣着精美图案的长袍,头饰华丽,手捧象牙制的折扇,一派高贵典雅的气范。</p> <p class="ql-block">展览上看到的人物瓷像除了有像贵族的,也有像平民的,像这吹海螺的鼻翼圆张、横眉倒立、腮帮劲鼓,神态逼真。脚蹬圆球的应该是杂耍艺人,双手抱臂,一幅神态自如的气息。</p> 动物瓷像 <p class="ql-block">动物瓷器是瓷器界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在咱的“瓷说一”里展示过德国名瓷“迈森瓷”的精美动物瓷雕。在Hetjens博物馆的展览上也看到不少动物造型的瓷品。釉面琉璃瓷的小狗造型来自高句丽(Goguryeo) , 这个名字源自古代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王国。那时的瓷器有通过海上贸易进入日本,也有通过陆路的高丽王国进入。这也显示了中日韩三国自古源远流长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在上篇中提到日本古典名瓷“伊万里烧”到后期的“金襕手”以浓郁金彩勾绘纹饰,以艳目红彩铺满器表,使瓷器呈现出富丽堂皇的华贵效果。这与同时期的欧洲盛行的洛可可的华美风格相契合,从而使得伊万里瓷在欧洲扬名。同期也有欧洲工匠东渡日本,交流欧洲制瓷工艺,这个瓷卧牛骨骼突出、色彩均匀,和迈森动物瓷的灵动也不相上下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动物造型的瓷笔洗。笔洗是文房用具,用以洗书画用的毛笔。说到书法,中国书法的神韵自古通过书写艺术,表达个人的情操和雅趣,更注重“法”的高度。明朝书画大家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里对“书道”的理解有非常精妙的阐述,“何独书道,凡事皆尔”。</p><p class="ql-block">日本书法亦称书道,同茶道、花道一起并称“日本传统三道”。茶道是饮茶仪式也是社会礼仪,花道是在茶室里展现的插花艺术,书道基本继承中国唐宋元的书风,讲求书中品道,更注重对“道”的参悟。</p> <p class="ql-block">动物造型除了以瓷雕形式展现,在瓷盘上也有刻画。这个瓷盘一角绘的一组爬行甲虫就很活灵神现。这种在自然中汲取灵感,在瓷器上形神兼具的描画,也是人们亲近自然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中国自古就有动物祥瑞文化,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喻意,蝙蝠的福、喜鹊的喜、狮虎的威、龙凤的祥……至于猴子对应的封侯,仙鹤对应的长寿,鱼之余、羊之孝,再配上松、梅、兰等不同的植物,在陶瓷上以不同形式展现祥瑞之意。日本人对于动物比如猴因着本土的民俗文化也很喜爱,猴被赋与智慧和福祗的象征,在瓷品上灵动表达。</p> <p class="ql-block">说到动物祥瑞文化,日本的国民也有非常喜爱的动物,像秋田犬、梅花鹿、仙鹤等。仙鹤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吉祥、高雅的象征,自古以鹤来比喻高贵的精神和品德,像形容人品性高洁的“鹤鸣之士”,用鹤形容人长寿的“鹤发童颜”, 形容人气宇不凡的“松形鹤骨”... 围绕仙鹤展开的艺术作品更是枚不盛举,像宋徽宗的花鸟画名作“瑞鹤图”,刘禹锡的“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太多对鹤的美好寄意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喻意长寿吉祥的鹤也是日本文化中最常表现的动物。像这个用于婚礼的方口斜面瓷瓶,红底的瓶身上白色的仙鹤在祥云上展翅,仙童手执仙草回望云下,一派脱俗的祥和气息。仙鹤在中国瓷器上的展现形式也非常常见,赋予瓷品独特魅力的的“仙鹤纹”,是中国陶瓷上与龙纹、凤纹、鱼纹一起是最常见的动物纹饰。从宋元时期代表文人雅趣的“梅妻鹤子”“驾鹤仙游”,到明清时期表现道观意念的“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仙哉逸哉呀!</p> 和服 <p class="ql-block">仙鹤蕴含的美学意境还表现在和服上,尤其婚礼和服,不同于一般的和服,婚礼和服不系腰带,长度也是尾摆拖地,红白两色是代表色,刺绣多是象征幸福、健康和长寿的仙鹤,松与鹤表达长久的美好喻意。身着这样精美华丽的绣衣也代表了新娘对幸福美满婚姻的向往了。</p> <p class="ql-block">说到和服,作为大和民族的传统服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时日语中称中国江南地区为“吴”、中原地区为“汉”,</span>和服在奈良时代被称为“吴服”,皆因那时的遣唐使把唐朝的文化艺术、律政制度、衣冠体系带去日本,从江南地区传去的丝制品和缝制技术制成的衣服被称为“吴织”或“吴服”。随着朝代更替和服几经改良,到江户时代后期样式基本固定至今。</p><p class="ql-block">和服是日本人在很多场合的正装。这件米灰色丝绸锦缎的长袖和服,彩绘和刺绣都非常精美。长袖和服是日本未婚女性的正式服装,一般在茶道、婚礼或典礼等正式场合穿,其突出特点是袖子很长,长度可达一米多。这样的长袖喻意未婚女子以此可以“俘获”到潜在夫婿。已婚妇女的和服是窄袖。</p> <p class="ql-block">和服正装款的称为Kimono, 便装款的叫做Yukata,区别在于织品面料不同,穿法于Kimono是左襟压右襟,如同汉服一样,Yukata则反过来。腰带是女式和服很重要的部分,结法很多,结上也多刺绣着美丽的花纹图案,未婚女子打蝴蝶结,已婚妇女打小枕头样的“太鼓结”,都是突显女子的玲珑姿态。</p> <p class="ql-block">男式和服与女士和服一样,由奈良时代引入的唐制汉服改良版的公家和服,到江户时代样式固定至今的武家和服,在服饰上也经历诸种变化。图中男性人物瓷像身着在日本被称为Haori的传统服饰,字面意思是“羽毛织物”,到江户时代羽织作为和服外褂而成为武家的礼装。最初Haori仅供男性穿着,自明治时代末期以来,它也进入了女性的衣柜,为日本女性的服饰增添了多样化。</p> 折扇 <p class="ql-block">折扇也是日本的文化符号之一。在日本它被称作桧扇,用衫木做薄片细绳串合而成,是装饰和服的一部分。这把折扇为象牙制,扇面是洒金山水画,昭显出富贵华丽的视感。</p> <p class="ql-block">东方的扇文化于16世纪引入欧洲后,到18世纪以象牙作扇骨,蒙丝绢为面的扇子作为时尚配饰,成为欧洲社会社交场合上贵妇名媛的潮物,像这样质地的象牙扇更是尊贵身份与荣耀地位的象征。法国作家伏尔泰有言:“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拿剑的男子。”可见彼时扇子在欧洲的盛行。这两幅扇子来自Bielefeld的扇子博物馆,是德国收藏家的私品。</p> <p class="ql-block">这两幅洒金纸扇的扇面都很有东方绘画的神韵。上幅是浓彩山水画,下幅是淡雅的生活场景图,描绘的一派风和日丽的春日景像,两位身穿素雅和服的女性旁立着一位武士,远处林荫波滟、舟帆摇荡。两副扇皆是象牙扇骨及玳瑁边框。这样的东方艺术风格也对欧洲18世纪的艺术风潮 - 洛可可风的盛行影响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说到洛可可风,17世纪欧洲开始盛行的崇尚奢华富丽、宏大气派的巴洛克艺术,带有明显的男权属性和宗教色彩。18世纪初受“康乾盛世”西进的中国风的影响,更具女性色彩的自然、柔美、细腻的洛可可艺术在欧洲风靡,欧洲人在瓷器上的欣赏口味,也更钟爱将欧洲的繁复华美与东方的清隽写意相结合的风格。这组瓷瓶是19世纪晚期日本瓷匠为出口欧洲所制,设计风格很有彼时迈森瓷的神韵。</p> 结语 <p class="ql-block">展览上除了日本古典陶瓷,还展出了中亚和东亚其他国家的陶瓷,来自波斯、土耳其、越南等国的,都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艺术特点。这个留待以后再叙吧。</p> <p class="ql-block">走到展厅尽头,回思所看到的林林总总的展品,感到陶瓷是最能体现“脱胎换骨”之意的,泥胚经过炙火的焠炼,成就土与火的升华,出落成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瓷器如同其他工艺品一样,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焕发着穿越时光的恒久魅力。</p> <p class="ql-block">图为作者原摄,文为作者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