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学名校留影-南昌二中

可可爷爷

<p class="ql-block">南昌市第二中学简称“南昌二中”,是首批江西省示范普通高中,也是江西省文明单位、全国和谐文明学校、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p><p class="ql-block">南昌二中创建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初名“乐群英文学堂”;1903年,改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英文学塾”;1907年,改名为“心远中学堂”;1912年,易名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中学校”;1949年9月,改名为江西省立第二联合中学;1953年,更名为南昌市第二中学。</p><p class="ql-block">知名校友有:</p><p class="ql-block">吴有训(1897~1977)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p><p class="ql-block">程孝刚(1892~1977),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副校长,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铁道机车工业和运用管理的开拓者,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p><p class="ql-block">蔡方荫(1901~196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教授,土木建筑结构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p><p class="ql-block">邹韬奋(1895~194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p class="ql-block">夏征农(1904~2008)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新四军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中共苏中四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部长。1949年后,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社联、文联主席,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大学首席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总编,《辞海》主编。</p><p class="ql-block">黄家驷(1906~1984),著名的胸心外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名誉校长,是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p><p class="ql-block">刘恢先(1912~1992),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中国地震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1980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p><p class="ql-block">阳含熙(1918~2010),生态学家、林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p><p class="ql-block">曾经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担任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协调理事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徐采栋(1919~2016),贵州大学工学院教授,冶金物理化学家、有色冶金专家。</p><p class="ql-block">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贵州科学院院长兼冶金化工研究室主任、贵州省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p><p class="ql-block">游效曾(1934~2016)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画家,傅抱石国画艺术家,黄秋园植物分类学家、中国近代植物学重要奠基人之一,胡先骕</p><p class="ql-block">医学专家,胡智静</p><p class="ql-block">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自迪,</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科学家、教育家,王义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名校友:</p><p class="ql-block">参加长征的新四军政治组织部长烈士李子芳、首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庄长恭,现任中国工程院</p><p class="ql-block">李龙士李龙土(1935~)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泉州南安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李幼平(1935~) 电子学家,我国核武器电子学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核武器电子系统技术研究,在无线电遥测、遥控和引爆控制系统的研究中颇有建树,曾获得多种奖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p><p class="ql-block">郭光灿(1942~),量子信息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教授,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顶尖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出版《量子光学》、《光学》等11部著作。200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奖。2004年在国际上首次解决光纤量子密钥传输过程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实际通信光路实现125公里单向量子密钥分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王为林(1915~),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p><p class="ql-block">,在"两弹一星"研究中获国家特等奖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为林,饮誉国际影坛《红高梁》的编剧陈剑雨,世界冠军林建成、蔡焕宗及叱咤国际体坛的翁康强、黄云龙、杨山峰等七位运动健将;</p><p class="ql-block">有菲律宾菲华泉州公会会长戴亚明及吴长榆等旅居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有知名的香港、石狮同乡会会长邱季端、香港泉州同乡会会长徐伟福、台湾著名女诗人、作家龚书绵教授等众多港澳台同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