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人民情怀

扑心朔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和生活了17年半,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与福建及福建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度践行。<br>一是深入感悟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深厚情感,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br>习近平总书记在17年半的时间,与福建及福建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期间,三进下党、七下晋江、深入基层,关心菜篮子、肉案子、米袋子,帮助群众挪穷窝,拔穷根、谋划“生态福建”、“数字福建”、打破“三不”僵局,推动两岸“三通”,促进闽台合作、先后19次到闽西,其中7次到古田,3次到才溪,瞻仰革命遗址,追寻革命足迹。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通过感悟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的深厚情感,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之情转换为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财政监管高质量发展。<br>二是深入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真抓实干为作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br>1988年,习近平到任宁德后,前瞻性地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造就了一番新天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1994年到2020年,“造福工程”连续17年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四下基层”、“四个万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提出的工作实践和群众路线体现,他强调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为人民解难题、办实事。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人民的事无小事,他积极接待人民群众上访,善于抓制度变革,改“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要求各级领导常到基层中去,掌握民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民办实事、好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经过党和人民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全体中国人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学习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工作中勇挑重担,解决堵点、难点,以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br>三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以调研为具体抓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br>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有着许多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如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时,领导制订《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通过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十易其稿,制定出台《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后来简称“3820”工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各项事业;七下晋江调研总结“晋江经验”,将“晋江经验”总结为“六个始终坚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倡导打造“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谋划“生态福建”,提倡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大力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整治、长汀水土流失问题整治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系统观念,以系统思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扩大调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深入基层,扎根基层,问题提在点子上,建议提在关键处,落实到我们乡镇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