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亚圣说过,要苦其心,劳其筋,饿其体,乏其身。然后才能担大任。这是对大人物说的。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说高得太深,远得太渺。但为了生存,为了过得更好,没有苦、劳、饿、乏,家里的光景可想而知,不必赘说了。</p><p class="ql-block"> 村的前辈是当之无愧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梯田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石堾高度在一丈左右的比比皆是,全村石堾总长度可达二、三百里。哪一块垒堾石头上没有刻着“苦”“劳”二字?</p><p class="ql-block"> 上山的羊肠小道变成大路,是一块块石头铺成的,三四里长的山路又浸染了多少的汗水和劳苦。</p><p class="ql-block"> 烧火的柴是一根根砍下来的,哪一根柴火不是往返四五里山道扛回来的?这其中的艰辛用“受罪”一词能表达明白吗!</p><p class="ql-block"> 吃苦耐劳,这是支撑全村延续的根本力量,也是支撑每个家庭延续的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 老母亲是裹脚后又放脚的幸运儿,即是这样,双脚有四个脚指也永远压在脚底不能伸展。父亲有薪水,母亲可以完全不用下地劳动,操持家务即可。可母亲坐不住,只要地里有能干的营生,一定有母亲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村里没修汽车路前,运来的煤炭只能卸在山脚下停马车的地方。各家凑钱买的煤分开后,都是母亲用布袋一点点背回来的(母亲脚的原因,不能用扁担和筐),每背一次都要爬三四里的上山陡路——有的路段坡度足有四、五十度,我年纪小,两个小筐的份量比母亲多不了太多。每次挑煤,我们家总是最后运完的一户,整个场地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煤堆时,不用说就是我家的。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最终完成,靠的不是体魄和力气,靠的是吃苦耐劳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上初一时,父亲买了二十斤小米,让我送回家。午饭后出发,刚开始还好,到后来越扛越沉,脚步越来越重,每走百来十步,就要找个地堾歇一下,二十多里路,不知怎么熬过来的。最后的三四里上山陡路,是扛、背、拖、爬一齐上。到家时天已大黑,家家户户都点起灯了,晚饭也误了。</p><p class="ql-block"> 村里人都是冬天上山砍柴,没有叶子,枝条水分也少,一冬天要把全年的烧柴准备好。我们家没劳力,只能买柴。稍大一点,我和弟弟就利用假期上山砍柴。我还好一点,弟弟身单体弱,个中辛苦不胜言说。一个暑假,摞起一个柴垛,村里的长辈直夸——这弟兄俩真不赖。</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的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足足有半尺厚,午饭后,我和同伴不顾家人劝阻,一心返校。天阴沉沉的没有一点放晴的意思 ,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天地好像融合成一体,沉寂压抑。</p><p class="ql-block"> 四里多的下山路,是斜着身子滑下来的,不知摔了多少个屁墩;五里多的上山路,是手脚并用爬上去,也不知给老天磕了多少个头;剩下的平路,只留下两串深深的脚窝。一路上,没碰到一个行人,没看到一只鸟,天地间只有我和同伴,陪伴我俩的只有喘息声,摔跤声和脚踩在雪上的圪吱声。二十五里路整整走了五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推开教室门时,所有同学都用吃惊的眼光扫着我俩,坐下后才发现两个裤腿口都冻硬了,鞋上全是冰渣,没等回过神来,晚自习下课的铃声就响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些看起来很吃苦的事,在村里真不算什么,家家如此,比比皆是,吃若耐劳是全村的佳俗良风。</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劳力”之苦越来越少了,但“劳心”之苦却越来越重了,特别是青少年,负担之重,让人担忧。对此,仍然要吃苦,学习很苦,工作也很苦。只有坚持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在吃苦中成长,在吃苦中奋斗,才能成材,才能改变命运。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是永远不可能的。永远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只有吃苦,才有聁头,不求做人上人,也应该做一个不怕吃苦而且略有收获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