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墨索里尼(1930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2月5日,意军向正在埃塞俄比亚瓦尔瓦尔地区担任保护任务的埃国警卫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共打死埃国军民107人、打伤45人,占领了瓦尔瓦尔。事后意大利政府反诬事件是埃军挑起的,要求埃国政府正式赔礼道歉,承认意大利占领瓦尔瓦尔的合法性。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断然拒绝这一无礼要求,向国联控诉意大利的挑衅行为,要求国联进行干预。然而,国联却对侵略者采取了姑息纵容态度,使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b></p> <p class="ql-block">前因</p><p class="ql-block">墨索里尼上台: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党领导人墨索里尼发动暴乱并夺取政权,成为意大利内阁总理。</p><p class="ql-block">后果</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意埃战争爆发:1935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第二次意埃战争打响。</p> <p class="ql-block">一切准备就绪后,墨索里尼认为,埃塞俄比亚已唾手可得,他决定从北、南两个方面向埃塞俄比亚腹地实施向心进攻:北线厄立特里亚方面担任主攻,由东非意军总司令德·博诺将军指挥,投入16.4万军队,配备飞机126架、坦克112辆、汽车3700辆、新式火炮580门、机枪4200挺、骡马和骆驼35000匹,任务是消灭埃军主力、占领埃国全部领土;南线索马里方面,投入军队53500人、配备飞机38架、坦克45辆、汽车1850辆、新式火炮117门、机枪1600挺、骡马和骆驼7900匹,南线由格拉齐亚尼将军指挥,任务是牵制埃国南方的兵力,抓住有利战机发动进攻。面对装备精良的法西斯侵略军,埃塞俄比亚集结了30万军队迎击侵略者,但由于经济落后,军队的武器装备很差,全国仅有20万支老式步枪、4000挺杂牌机枪、几百门十九世纪生产的火炮和几百辆破旧卡车,甚至连正规部队也做不到人人都有枪,许多人手持大刀或长矛参加战斗。由海尔·塞拉西一世担任最高统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3日凌晨5时,意军未经宣战越过阿雷布河,在占领阿迪格拉特后,直扑阿杜瓦,10月6日占领该城。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意埃战争爆发后,英、法两国的态度。一向自称是埃塞俄比亚友邦的英法不得不做出某些表示,它们操纵国联于10月9日决定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然而事实上制裁只留于口头上,正如墨索里尼所预料的那样,拥有强大陆军和海军的英国和法国表现得十分懦弱。它们连苏伊士运河都没关闭,甚至没中断对意大利战略物资的供应,成为侵略者的帮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15日,意军占领埃国古都阿克苏姆,在随后向提格雷地区发动进攻时,埃塞俄比亚国防大臣穆鲁吉埃塔公爵指挥10万来自首都的增援部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高喊着宁死不屈的口号冲向敌阵,展开一场血战,打死打伤敌军数千人,粉碎了墨索里尼速战速决的美梦。提格雷战役后,德·博诺为避免遭到更大失败,决定暂停进攻。墨索里尼十分恼火,于10月20日电令他:立即向马卡累挺进。但被埃军打怕了的德·博诺以缺少兵员和给养为由拒不执行命令,他企图利用安抚政策把自己打扮成埃塞俄比亚人民的解放者,他在占领区宣布废除奴隶制,停止缴纳某些封建捐税,然而德·博诺的欺骗并未奏效。埃塞俄比亚人民用各种方式支援前线,人们把自己的粮食节省下来送到前线,为在沙漠地带作战的部队运水,意军所到之处,人民藏起粮食、填死水井,意大利侵略军的战斗力因此而被大大削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3日,在墨索里尼的一再催逼下,德·博诺命令部队向马卡累推进,遭到埃军的顽强抵抗,经过5天激战,意军伤亡惨重,最终占领该城及周边地区,之后德·博诺由于兵源和武器装备得不到补充,失去继续向前推进的能力,再次拒绝墨索里尼要他向阿姆巴·阿拉吉发动进攻的命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6日,墨索里尼将这位几个月前在意大利名声显赫的老将军免职,任命意军总参谋长巴多里奥元帅为东非意军最高指挥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月28日,巴多里奥抵达埃塞俄比亚,但他也因为兵员、给养与装备不足、士气低落而没敢贸然发动进攻。埃军抓住有利战机发动反攻收复失地。穆鲁吉埃塔指挥10万大军攻占马卡累周边地区,伊米鲁公爵指挥一个军团越过塔卡泽河收复锡莱,意军逃回阿杜瓦和阿克苏姆的战壕里。另外塞朱姆公爵和卡萨公爵各指挥一个军团从意军手里夺回泰末比恩地区,意军节节败退,大有重蹈1896年阿杜瓦惨败覆辙的危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意军战败的消息传回意大利后,人们普遍认为败局已不可扭转,连许多法西斯高级领导人都认为,意大利要想打赢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罗马街头传出的消息说,墨索里尼有可能要下台。面对败局,墨索里尼于1936年1月命令巴多里奥和格拉齐亚尼,以向埃军阵地、湖泊、河流和田野投扔毒气弹为先导,在空军和坦克部队的配合下向前推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月15日,南线意军在多洛地区发动进攻,格拉齐亚尼依照墨索里尼的指示,使用毒气疯狂地屠杀埃国军民,埃军伤亡惨重,撤防后退。意军乘机突入埃军防线纵深达400公里,于1月20日占领博拉纳首府——奈吉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巴多里奥以同样的办法在北线连续发动四次战役。1月20日至24日发动第一次泰姆比恩战役;2月10日至15日,发动恩德尔塔战役,也称阿姆巴·阿拉达姆战役;2月27日至29日,发动第二次泰姆比恩战役;2月29日至3月3日,发动锡莱战役。毒气战使战局发生转折,27万埃国军民惨现杀害。锡莱战役以后,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一世把北部地区绝大部分军队调集到阿西安季湖地区,准备与意军决一死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31日,迈丘战役打响,海尔·塞拉西一世亲自率军向意军发动突袭,接连发动四次猛烈的进攻,意军出动数百架次的飞机轮番轰炸、扫射、新式大炮不断轰击装备简陋的埃军,埃军损失惨重,战死者达九千多人,部队被迫撤退,巴多里奥指挥意军乘胜向南推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7日,意军占领埃军大本营的所在地——德赛城,随后,巴多里奥集中两万军队开始向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进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30日,海尔·塞拉西一世返回首都。5月2日,携皇后和少量随行员乘火车抵达吉布提,登上一艘英国军舰流亡伦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5日,北线意军攻入亚的斯亚贝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北线意军进攻德赛时,南线意军于4月14日出动三个总队的兵力,在空军的配合下,向季季加和哈拉尔发起进攻,史称欧加登战役。5月5日,意军占领季季加。8日,占领哈拉尔。9日,南、北两线意军在德雷达瓦会合。同一天,墨索里尼在罗马宣布,将意属马里、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合并组成意属东非帝国。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兼帝国皇帝,墨索里尼本人称“帝国的缔造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过程始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 瓦尔瓦尔事件</b></p><p class="ql-block">1934年,埃塞俄比亚警卫部队在埃塞俄比亚边境瓦尔瓦尔遭到了意大利军队的袭击,死伤上百人,史称瓦尔瓦尔事件。</p><p class="ql-block">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1934年底,英-埃联合委员会在埃塞俄比亚边境瓦尔瓦尔,勘察索马里游牧部落的放牧范围,结果意外发现了意大利人修筑的碉堡。</p><p class="ql-block">这件事惹怒了负责保护这个委员会的埃塞俄比亚警卫部队,因为意大利人想要吞并埃塞俄比亚的野心已经妇孺皆知,前不久埃塞俄比亚人就袭击过意大利驻冈达尔领事馆的雇员,现在意大利人竟敢在埃塞俄比亚的国土上修筑军事工事,这简直是公然入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意大利军激战的埃塞俄比亚士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让警卫部队气愤的是,意大利人不让英-埃联合委员会靠近瓦尔瓦尔。而委员会撤到的居民点水不够用,于是警卫部队指挥官阿莱马育不顾意大利人的无理要求,命令手下们前往瓦尔瓦尔驻扎,与意大利阵地只隔几米远。</p><p class="ql-block">埃塞俄比亚中央下达的谨慎从事的命令还没到,警卫部队就已经和意大利军队擦枪走火打了起来。意大利这边武器先进,出动了装甲车和飞机。</p><p class="ql-block">警卫部队这边武器落后,指挥官阿莱马育很快战死。他的副手接替了他,带领余下的士兵企图赤手空拳地把意大利的装甲车推翻。显然这并不现实,埃塞俄比亚警卫部队在枪弹之下损失惨重,不得已撤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边境冲突的缘由</b></p><p class="ql-block">意大利作为一个欧洲国家,怎么会和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产生边境冲突?</p><p class="ql-block">这是由时局造成的,当时欧洲殖民者几乎已经把非洲瓜分殆尽,意大利在索马里也分得了一块殖民地,这样就和埃塞俄比亚接壤了。</p><p class="ql-block">意大利早就想连埃塞俄比亚一起吞并,但是在19世纪末的意埃战争中打了败仗。墨索里尼上台后,想恢复往日罗马帝国的荣光,于是又开始了扩张行动。埃塞俄比亚广阔而肥沃的土地,让墨索里尼垂涎三尺,锁定目标后,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爆发冲突就是早晚的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海尔.塞拉西</b></p><p class="ql-block">对埃塞俄比亚来说,索马里人越过边界放牧是常有的事,政府一直没有在这里严格划分边界。可心怀叵测的意大利人与索马里牧民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真正目标是吞并埃塞俄比亚,所以两国士兵都对彼此心怀芥蒂,擦枪走火也就顺理成章了。</p><p class="ql-block">三、海尔·塞拉西的调解事发之后,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希望国际联盟能从中调解,他要求意大利把争端提交国际联盟仲裁。结果意大利政府不仅拒绝了这个要求,还要求哈拉尔总督(瓦尔瓦尔当时隶属于哈拉尔省)亲自到瓦尔瓦尔赔礼道歉,“犯事”的士兵要受罚,并且支付20万埃元作为赔偿。从意大利的过分要求就可以看出,意大利并不是诚信解决矛盾,而是在故意激怒埃萨尔比亚。虽然已经欺负到家了,但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依然想通过国际联盟来解决,于是在第二年年初海尔·塞拉西向国际联盟提出了控诉。海尔·塞拉西游历过欧洲各国,深知埃塞俄比亚的落后,他不想埃塞俄比亚沦为欧洲各强国瓜分的对象,所以尽量在国际联盟中寻找朋友,以求用外交手段化解危机。只是他还不知道,“弱国无外交”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结论</b></p><p class="ql-block">海尔·塞拉西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后,国际联盟的大数国家都没有对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做任何有效的制裁。同法国一样,他们都害怕意大利投入到德国的怀抱,所以都不敢得罪意大利。于是,意大利开始肆无忌惮地大规模入侵埃塞俄比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与意大利军激战的埃塞俄比亚士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