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孔庙和国子监(2024/01/14)

海天之间(颖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隆冬腊月,天气晴朗,微风和煦。今天来孔庙和国子监,拜谒孔子和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孔庙又称"先师庙"、"宣圣庙",是元、明、清三代国家举行祭孔典礼的场所。始建于1302年,建成于1306年。经过明、清两代的增建和修草,形成现在的规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进门,眼前呈现出的一座座古建和一排排苍松翠柏立刻就有了一种庄严、神圣、肃穆的氛围,怀着敬仰崇敬的心情开始了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孔庙占地22000多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它西与国子监相邻,构成"左庙右学"之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开创的儒学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内容。孔庙与学校合建一处是古代教育的突出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文宣王、万世师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文明史的进程告诉我们"古今中外,凡在社会变动、历史转折的关头,都会有一批思想界的精英去回溯世界文化思想遗产宝库,去挖掘寻找应对未来新情况的思想依据。</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更有必要回首人类文明的精华,汲取孔子的智慧,开创人类的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过孔庙,直接来到国子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它创建于1287,明代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增建"辟雍",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占地约27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楼、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子监东与孔庙相邻,构成"左庙右学"之制,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最高学府,国子监为中国各民族培养出了大批人才,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历代各级政府,保证了权力机构的文化层次和活力。国子监还广泛接纳外国留学生入学,在传播中华文明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国子监历经元、明、清三代,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旧址。在这里恢复展示的内容主要是清代国子监的历史风貌,希望能为中外人士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辟雍</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次年竣工,为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专供皇帝讲学的宫殿。辟雍与环水组成一体,形如一块玉璧,是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事理念在建筑形式上的体现。古代"璧"与"辟"为通假字,也正是"辟雍"名称的切实来历。辟雍是现存唯一的古代皇家学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一生坎坷,但始终学而不厌、悔人不倦。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降,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质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彝伦堂</p><p class="ql-block">元代称为崇文阁,是学校藏书的地方。明永乐年间重建,改称彝伦堂。辟雍未建之前,皇帝临雍讲学,均在此设座。门上匾额为清朝康熙皇帝御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创举,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的产物。所谓科举就是通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来选拔官员的制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造就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教的一体化,相对公开、平等、择优原则的推行,给政权和社会带来了活力。造就了大批栋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殿试场景</p><p class="ql-block">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由皇帝主持。会试中第的考生参加殿试,殿试后分出三甲,不再黜落。此为仿清代保和殿殿试场景。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参加皇帝主持的考试,成为天子门生,是当时无数读书人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状元府第</p><p class="ql-block">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能够高中状元,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状元府第多以寓意科举高中、学业有成的吉祥纹饰来装饰,既显示考中状元的荣辉,又希望后代子孙能诗礼传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科举﹣﹣做官,成为科举时代的主导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勤奋读书的热情,学校教育随之空前发展。通过科举取士,促成了文化教育的普及,也推动了落后地区文化教育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科举成为读书人唯一出路时就会造成人性的扭曲,尤其对那些出身于寒门的考生来说:考中了风光无限,做官为吏,衣食无忧;落榜了颜面无光,贫寒困顿,潦倒一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给读书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们走向极端。唐末的黄巢、清末的洪秀全,都是因为科场失意,最终揭竿而起,加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p> <p class="ql-block">绳愆厅</p><p class="ql-block">训导和惩戒违规师生的行政管理机构。</p> <p class="ql-block">博士厅</p><p class="ql-block">博士是国子监掌管教学的官员。博士厅是负责管理教务的部门,也是博士办公的场所。历史上著名学者虞集、袁中道、孔尚任等曾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状元文化既是科举制度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富贵情节的体现,表达了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求。</p> <p class="ql-block">封建社会一旦中举就平步青云。科举制度使读书人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利禄,多少人才沿着童生一秀才一举人一进士的阶梯苦苦攀登,万人争过独木桥。科举牢笼士子,驱策英才,八股取士禁锢思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举作为一种制度,其精髓是公平竞争,无论贫富贵贱都有机会进身,它体现了对人格和能力的普遍尊重。这种精神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种文化财富。而科举制度随着已经过去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千秋是非,评说自在您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东西六堂:</p><p class="ql-block">国子监中院的两排房子就是当年国子监学生上课的教室,称为"东西六堂"。</p> <p class="ql-block">"东西六堂"分为东三堂、西三堂,六堂内部宽敞,外廊连接,建筑规范,整齐划一,成为国子监建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堂中:广业堂、崇志堂、正义堂为初级班,相当于现在的大学一年级,学期一年半。诚心堂、修道堂为中级班,二年级,学期也是一年半。率性堂为高级班,一般学期为一年,大约一共上四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集贤门,整个孔庙和国子监就算参观完了,这时候,已过中午,门前的国子监街上,游客熙熙攘攘,并不很多,<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的悠闲漫步,有</span>的匆匆忙忙。街道两旁布满了各种文玩杂货和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店铺,眼前的景象一下子把我们又拉回了现实。</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