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b><u>2023.11.16. 丽江古城<br></u></b>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去【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 】和【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由于红二、六军团的丽江指挥部旧址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狮子山东麓科贡坊内,且开馆时间为十点,我们就利用开馆前的一个来小时,在丽江古城内游览一番。<br>该古城不愧为南方的明珠,不似北方城市的高楼林立,给人一种压迫感;而是满城的小桥流水,颇有人烟灵气,感到轻松、愉悦。</h3> <h3><b><u>丽江古城<br></u></b>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年会上,丽江古城符合文化遗产(Ii) (v)(v)三条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h3> <h5></h5><h3><b><u>关于丽江古城历史沿革及价值<br></u></b>丽江古城的前期为位于东城区的唐代三探览城、宋代三账城、元代通安州城。明代兴建木氏土司府及开发古城西河,又建西城片区。清代改土归流后,在原有的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新建流官府城,开发古城东河,形成了东西城区连成一体的基本格局。<br>丽江古城是滇川藏交界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元代丽江路、明代丽江土府、清代丽江府,也是茶马古道重镇与商业集散地。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风貌; 多元文化融合共存,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文化传统。1986年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看看古城内的街道,皆是门前小桥流水,花团锦簇,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饱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拂面而来,在这种环境中休养生息,不长寿都对不起老天爷哦。</h3> <h3>街上的装饰,别具一格,充满着少数民族的神秘色彩,我们穿梭在这样的胡同小巷中,边漫步边欣赏着街景......</h3> <h3>看看这树立在街上的半堵墙,我对文字和彩绘都有兴趣。上面写道“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即本土......”,居然是象形文字,我也能认出一二,高兴。</h3> <h3><p></p><p>看到照片中的题字吗? “世致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br></p><p><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江澤民 1999年5 月2日于本府</span>”</p></h3> <h3>举目环视“科贡坊” 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沿着四方街的这个叫“科贡坊”的门楼下的巷道小街里顺坡而上,向前约100米,红二六军团指挥部遗址就在眼前。</h3> <h1></h1><h3><b><u>一 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br></u></b></h3><h3>终于踏进了纪念馆的大门,在这个小小的庭院中,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热忱欢迎。纪念馆占地面积1305.69平方米,建筑面积1733.75平方米,估算总投资870万元,既是红军长征过丽江的重要纪念地,也是体现纳西族特色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标志性建筑。<br>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的带领下北上抗日,行至丽江时,在丽江古城曾把清末纳西族进士和庚吉故居等院落,作为抢渡金沙江的作战指挥部使用。成功地指挥1.8万余名红军战士顺利渡过了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北上抗日,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h3> <h3>穿着纳西族服装的讲解员在展馆的厅外等候着我们,微笑地向我们致意,欢迎我们的到来。纪念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通过音频、图文、绘画等展现方式,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钢铁般的意志和伟大的光辉历程。</h3> <h3><p><u>箪食壶浆</u><br></p><p>丽江县城位于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脚下,是纳西族主要聚居地,也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这里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素有滇西北“礼义之邦”的美誉。红军到达丽江县城之前,丽江县长王凤瑞率部分官员和地方民团出城躲避。在晚清进士和庚吉的建议下,丽江民众自发组织了欢迎队伍,打着“欢迎义军”的彩旗,分别到玉龙锁脉和东元桥“接官亭" 欢迎红军。</p></h3> <h3>首先看到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路线图,而且标志的很清晰。</h3> <h3>红军战士在丽江,向群众做宣传的塑像</h3> <h1></h1><h3><u>红六军团---红六军团原在湘赣苏区,隶属中央红军。<br></u> 总指挥贺龙 政委关向应 中央代表夏曦<br> 中央代表任弼时 军团长萧克 政委王震</h3> <h3>红二、红六军团过丽江 抢渡金沙江路线图</h3> <h3><p></p><p></p><p></p><p></p><p></p></h3><h3> <b><u>兵 合 石 鼓</u><br></b>4月23日: 红二、红六军团在鹤庆县城集结,决定兵分两路;红二集团从鹤庆经过丽江县城取道石鼓;红六军团从鹤庆取捷径经丽江太安、九河直达石鼓。<br>4月24日: 右路军前锋红四师经辛屯、七河、金山,进入丽江。<br>4月25: 拂情前,先遣红四师急速西进,占领石鼓镇,当即寻找船筏,抢渡金沙江。红二军团主力经丽江、七河至玉龙关,随后兵分两路,一路部队过漯西沿蛇山直走玉龙锁脉 ,另一路部队从西关到漾西林光村, 经五台直达丽江县城。<br>4月26日: 红六军团经鹤庆县城西筒、石灰窑、堂郎坝白汉场、普口,到达石鼓镇。全军在石鼓汇合,分别从木瓜塞、木取独、格子、士可、巨甸等渡口抢渡。<br>照片说明:<br> 1. 万里长江第一湾一一石鼓<br> 2. 红军走过的石鼓镇虹桥<br> 3. 石鼓镇全貌<br> 4. 石鼓戏台(贺龙曾在此做过演讲)<br> 5. 石鼓<br> 6. 贺龙石鼓渡江指挥所</h3><p></p><p></p><p></p><p></p><p></p> <h3><p>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指挥系统表 (1937年8月)</p><p>总指挥: 朱德<br> 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br>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br>第115师<br>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br>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政训处副主任:肖华<br>第120师<br>师长:贺龙;副师长 :萧克;参谋长:周士第<br>政训处主任:关向应;政训处副主任:甘泗淇<br>第129师: <br>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br>政训处主任:张浩;政训处副主任:宋任穷<br>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肖劲光<br>第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渠<br>第344旅:旅长:陈海东;参谋长:陈漫远<br>第358旅: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br>第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参谋长:刘子奇<br>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身;参谋长:耿飚<br>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br>东地区留守处:主任:陈伯钧;副主任:陈先瑞<br>西地区留守处:主任:王宏坤;副主任:王维身<br>照片说明:<br></p><p>一 ......,左起:<font color="#333333">甘泗淇、</font>关向应、周士第、贺龙<br> 二 八路军第120师骑兵进入大青山地区<br> 三 八路军第120师向晋西北挺进</p></h3> <p class="ql-block">1936年4月,萧克将军领导红六军团度过金沙江之后,在金沙江北岸有感而发,作诗一首。1986年,重新整理,篆写在宣纸上。</p> <h3><p></p><p><b>北渡金沙江 萧克</b><br>盘江三月燧烽顺,铁马西驰调敌忙。<br>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br>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br>遥望玉龙舒鲜甲,会师康藏向北方。<br></p><p>一九三六年四月作于金沙江北岸<br></p><p>一九八六年三月书于北京</p></h3> <h3>在展厅内,大家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尤其对红六军团的内容格外重视。</h3> <h3><p></p><p></p><p></p><p></p><p></p><p></p><p></p><p></p><p></p><p></p></h3><h3><u>长征胜利<br></u>1936年7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齐集甘孜,完成了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任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长达数万里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r>红二、红六军团从桑植出发时有1.7万余人,到达陕甘时仍有1万余人,是红军长征部队中扩红最多、损失比例最小的部队。<br>照片说明:<br>一 红二、红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地点—甘孜<br>二 贺龙、任弼时到达陕北后留影<br>三 红二方面军部分领导人合影<br>四 红一、二、四方面<font color="#333333">军团以上干部在甘肃富和镇合影。<br></font><font color="#333333">第一排坐者右起,1聂荣臻、6萧克、7罗炳辉、 8</font>徐海东<br>第二排蹲者右起,6杨尚昆、7杨成武、15萧华<br>第三排站者右起,3任弼时、10陈赓</h3><p></p><p></p><p></p><p></p> <h3><p></p><p><u>砥砺前行</u><br>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赋予这支队伍不同的使命。沿革更迭,精神不灭,中国人民解放军依然延续着红军长征时不移的信念,砥砺前行。<br>李达上将(1905-1993)长证时任红二军团参谋长<br>甘泗淇上将(1904-1964)长征时任红二军国政治部主任<br>独臂上将贺炳炎(1913-1960)长征时红二军团五师师长<br>洗恒汉中将(1911-1991)长征时任红二军团四师政委<br>郭鹏中将(1906-1977)长征时任红二军团六师师长<br>廖汉生中将(1911-2006)长征时任红二军团六师政委<br>刘转连中将 (1912-1992)长征时任红六军团十七师参谋长、师长<br>余立金中将(1913-1978)长征时任红六军团十 八师五十三团政委<br>独厚中将余秋里(1914-1999 )长征时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政委<br>彭林中将 (1914-2002)长征时任红六军团十七、十六师副政委<br>王尚荣中将(1915-2000)长征时任红二军国五师十五团参谋长、师参谋长<br>朱辉照中将(1912-1964)长征时任红二军团四师政治部主任、政委<br>杨秀山中将(1914-2002)长征时任红二军团四师副政委<br>王恩茂中将 (1905-1993)长征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br>顿星云中将 (1912-1985)长征时红二军团六师十六团团长<br>成钧中将 (1911-1988)长征时任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团长<br>谭家述中将(1905-1993)长征时任红六军团参谋长<br>旷伏兆中将 (1905-1993 长征时任红六军团副政委<br>周仁杰中将 (1912-2001)长征时任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br>独臂中将晏福生(1904-1984)长证时任红六军团十六师政委<br></p><p><font color="#333333">贺庆积少将(1</font>909-1998)长征时任红六军团十七师师长<br>李贞少将(女)(1908-1990)长征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副部长<br>谭友林少将 (1916-2006)长征时任红二军团五师政委</p> </h3> <h3>最后在纪念馆的大门口,大家举起“再扬红六军团威名”的横幅合影留念。看看墙上的各种标牌,得知这里不仅是红二六军团过丽江指挥部,重要的革命遗址,更是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h3> <h3>在离开丽江古城之前,我们发现一座小桥,后面的建筑很有特点。大家马上选择这里为集体合影点,导游阿雄为我们摄影,全体都笑意盈盈,是不是很美哦。</h3> <h3>该去石鼓了。在丽江的老街上,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家,我们的游兴格外高涨,我和姜淑华(秦春光夫人)摆出优美的两人组合姿态,既表明我们的好心情,也表示我们向丽江致以告别,再见了!</h3> <h3>要去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就要去石鼓镇。该纪念馆位于丽江城西52公里的石鼓镇,占地面积3039.4平方米,是玉龙县内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h3> <h3>因诸葛亮南征时期立石鼓而得名,石碑直径1.5米,厚0.7米,是丽江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碑之一。在著名的长江第一弯(万里长江第一湾)地带。位于玉龙县北部V形的底部区域。</h3> <h3>这是通往红军过丽江纪念馆的一条直通道,但是阶梯繁多,大家一致选择了进村走村路,好像对腿脚更好。</h3> <h3>街道中的阶梯仍旧不少,但是在古老的村庄里,沿着阶梯步步上行, 很有一番乐趣。</h3> <h3><p><b><u>二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u></b><br></p><p>1936年4月25日,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为实现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在石鼓木瓜寨(大同)、木取独(新华)、格子、士可、巨甸(余化达)一线顺利渡江北上,在丽江的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p></h3> <h3>大门的左侧是一组红军战士乘着渡船过江的雕像,真实地反映出当年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毅力。</h3> <h3>大门的右侧,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几个红色大字,是张铚秀将军的题字。中宣部资助,2008年10月完工。</h3> <h3>一座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红军渡江纪念碑映入眼帘。它由台基、碑座、碑身、碑额等部分组成。碑通高8.1米,碑身高7.1米,碑座呈方形,边长5.1米,分别寓意建军纪念日、党的生日和无产阶级政权。碑顶置陶质红五星,高1米。碑为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嵌精磨大理石。正面集毛泽东手迹,阴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字样。基座正面摹刻毛泽东《长征》诗手迹。基座置不锈钢栏杆,有望柱。碑座东西方各有八级石阶可达其上。</h3> <h3>背面刻:“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后款识为“毛泽东”三字。碑文共计327字,记述贺龙等率领的红军长征经过丽江,胜利抢渡金沙江的光辉历史。基座置不锈钢栏杆,有望柱。凭栏远望、山河纵横,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h3> <h3>全体团员站在纪念碑前合影一张,以表达我们对前辈们的敬意。</h3> <h3>还有一座雕塑,反映出船工和红军战士的真挚情谊。我们的1.7万名红军战士就是依靠28名船工,仅以7只木船、十几只木筏、历时4天3夜,被安全送达金沙江东岸。</h3> <h3>在这里我们也合影一张,表达我们红军后代对船工们的敬意。是船工们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操纵数条渡船,用四天多时间,把红二六军团的全部人员顺利摆渡过金沙江。为红军走上北上抗日之路,做出了杰出贡献。</h3> <h3>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设有两个常设展区,即纪念馆展区和石鼓亭展区。纪念馆展区有四个展厅:《红军长征》展厅,主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红二方面军长征》展厅,主要介绍红二、六军团长征的整个过程;《红军长征过丽江》展厅,主要介绍红军长征过丽江的历史;《石鼓历史风物展》展厅,主要介绍石鼓的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石鼓亭展区有三个展厅:《抢渡金沙江》实景展厅,以声光电和模型展示的方式再现当年红军抢渡金沙江的情形;《红军长征过丽江将领展》展厅,主要介绍了红二、六军团长征时过丽江的170位红军将领;机动展厅,用于临时性展览。目前,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景区被列入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h3> <h3><p><u><b>红二方面军长征</b></u><br>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领导下,创建和发展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任务和蒋介石的重兵“围剿”下,1935年1 月,开始长征。横扫湘中,转战黔滇,北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936年7月改编为红二方面军(含红32军),之后并肩北上,10 月22日在甘肃将台堡(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历时近一年,行程达二万里的艰苦转战,仍然保持了1.3 万余人的兵力(出发时 1.7 万余人)。毛泽东高度评价红二方面军长征“是个了不起的奇迹”。<br></p><p> 红二、六军团 (二方面军)实力统计<br> <u>时 间</u> <u>兵 力 数</u><br> 1934年8月 第六军团西征时 9,700余人<br>1934年10月 第六军团同第二军团会师时 3,300余人<br>1934年10月 第二军团同第六军团会师时 4,400余人<br>1935年11月 第二、六军团长征时 17,000余人<br>1936年7月 第二方面军同第四方面军会师时 14,300余人<br>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 13,300余人</p></h3> <h3><p><b><u>红二、六军团桑植出发时序列 (1935.11)</u></b><br>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出发,全军17000 余人取道湖南中部进行长征,到湘黔滇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期望在长江以南坚持武装斗争。当前普遍认为这是二、六军团的意图。<br>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 总指挥 贺龙、政委 任弼时、副政委 关向应<br>红二军团军团长 贺龙(兼)政委、任弼时(兼)副政委、关向应(兼)参谋长 李达政治部主任、作战科长汤福林、组织部长汤XX、宣传部长张平化、破坏部长何 辉、供给部长范炳生 X天禄、卫生部长贺彪<br>第4师师长卢冬生、政委冼恒汉、副政委杨秀山、参谋长金承忠、政治部主任肖华 徐伍生、卫生部长周长庚<br> 第10 团团长刘开绪、政委朱绍田<br> 第 11 团团长覃耀楚、政委黄文榜<br> 第 12 团团长钟子廷、政委朱辉照、参谋长黄新廷<br>第5师(1935.11月组建)师长贺炳炎、政委谭友林、参谋长高利国、政治部主任曹昆隆、卫生部长 董家龙<br> 第13团团长刘汉卿、政委陈世才<br> 第15团团长李文清、政委陈文彪<br>第6师 师长郭鹏、政委廖汉生、参谋长常德善、政治部主任刘型、供给部长夏XX<br> 第 16团团长肖启荣、政委汤成功<br> 第 17团团长范春生、政委廖海光<br> 第 18团团长贺斌忠、政委余秋里、参谋长常海柏<br>红六军团 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参谋长谭家述、 政治部主任夏曦、宣传部长李朴、供给部长喻杰、政委易清元、卫生部长顾正钧<br>第16师 (1935.11月由18师52、54团和鄂川边独立团组建) 师长周球保(周仁杰)<br> 第 46团团长张辉、政委胡荣<br> 第 47团团长覃国瀚、政委刘礼年<br> 第 48团团长黄珠子、政委罗章<br>第17师师长吴正卿、政委汤祥丰、参谋长刘转连、政治部主任罗志敏<br> 第 49团团长王立、政委刘坚定<br> 第 50团团长刘忠、政委唐希尧<br> 第 51团团长贺庆积、政委王赤军<br></p><p>第18师(18师在二、六军团离开桑植时将52、54团划归新组建的第16师,只保留了第53团担任掩护任务,1936年1月在贵州江口归建) 师长张振坤、政委张振坤(兼)、参谋长刘风、 政治部主任李信、 供给部长罗振坤<br> 第53 团团长樊孝竹、政委余立金</p></h3> <h3><p></p><p></p><p></p><p><u><b>第二方面军同第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组织序列<br></b></u></p><p> (1936年7月--10月22 日)<br>贺龙 任弼时 萧克 关向应 李达 甘泗淇<br>第二军团 军团长贺龙(兼) 政治委员任弼时(兼)关向应(兼) 参谋长李达(兼)<br>第五师: 师长卢冬生 政治委员冼恒汉<br> 第10团、第11团、第12团<br>第六 师:师 长贺炳炎 政治委员摩汉生<br> 第16团、第17团、第18团<br> 第六军团 军团长陈伯钧 政治委员王震 参谋长谭家述 政治部主任张子意 政洽部副主任黄火青<br> 第十六师 师长张 辉 政治委员晏福生<br>第十七师 师长贺庆积 政治委员汤祥丰<br>第十八师 师长张振坤 政治委员余立金 余秋里(后)<br>模范师 师长刘转连 政治委员彭栋材<br>第32军 军长罗炳辉 政治委员袁任远 参谋长郭鹏 政治部主任 李千辉<br> 第94师 师长萧新槐 (萧兴怀) 政治委员辛世修 (幸世修)<br> 第280团 第282团<br>第96师 师长王尚荣 政治委员谭友林<br> 第286团 第288团<br>红军大学<br>注释:第六军团按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同原第一方面军第32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第二方面军,军团番号不变。同年10月22日,到达隆德西北的将台堡,同第一方面军胜利会师。<br>11月从甘孜出发后,部队整编为4个师,师宜辖营,团的建制撤销.<br>军团第5师,1936年7月拨归第32军指挥。同年9月7日,正式编入第32军建制。<br>X月,第二方面军成立了随营学校,不久改编为红军大学。</p></h3> <h3><p></p><p></p><p></p><p><u><b>红二、六军团过云南</b></u></p><p>1936年3月,红二、六军团从贵州进入云南,历经乌蒙回旋、威逼昆明、横扫滇西、抢渡金沙、翻越雪山、中甸休整等战斗历程,5月14日离开中甸进入西康, 历时60天,经过彝良、镇雄、富源、宣威、沾益、曲靖、马龙、昆明市(官渡区、西山区)、嵩明、禄劝、富民、禄丰、罗茨、楚雄、牟定、镇南(今南华)、大姚、姚安、盐丰、祥云、宾川、鹤庆、丽江、中甸等28个县区,攻13座县城,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在云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br>图示: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路线图</p><p></p></h3> <h3><p></p><p><b style=""><u>前 言</u></b><br></p><p>1936年4月24日至28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一万八千健儿,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同志率领下,长征途经丽江,受到丽江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红军沿途所至,纪律严明,对人民秋毫无犯,在丽江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军在丽江期间,严惩恶霸豪绅,打开监狱,开仓救济民众,广范传播革命思想,在丽江引起很大震动。许多丽江青年纷纷参加红军,随军北上。在丽江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下,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抢渡金沙江,北上抗日重大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br></p><p>为了纪念红军的光辉业绩,丽江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77年在石鼓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1985年,又在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巨甸五个渡口建立了红军渡口纪念标志碑。重返丽江的萧克将军为五个渡口标志碑题字。1999年,又增建了“金沙水暖”青铜雕塑。2008年,扩建了纪念馆,新建红军亭及红军长廊,并重新修缮两个渡口标志碑。<br>“生怕儿孙忘昔日,金沙江上话长征“,著名纳西族画家周霖先生当年挥毫作画时所提诗句,表明了丽江人民将永远铭记红军的光辉业绩。</p></h3> <h3><u><b>红二六军团的战士们是这样过江的<br></b></u>1936年4月23日,红二、红六军团从大理鹤庆兵分两路直奔石鼓。25日凌晨时分,前卫红4师在沿玉龙雪山西北麓翻过铁架山,经雄古、沙坝,中午到达石鼓,拉开抢渡金沙江的序幕。贺龙致信时任鲁桥乡副乡长的王缵贤,希望得到他的帮助,王缵贤被贺龙以礼待人的真诚行为感动,立即叫船工到江东岸渡口把隐藏的1只船找来,等待红军过江。<br>由于国民党部队重点驻防永胜梓里铁索桥,红4师到达石鼓时,没有国民党部队防守。为了尽快顺利渡江,红4师向上游寻找新的船筏和渡口。先在海洛塘找到1只来不及转移的小船,在纳西族青年年震的帮助下,找到5名船工、22个铁匠和木匠修补船只,前卫红4师12团的前锋部队利用这只船就地渡过,占领滩头阵地,部署警戒,控制对岸码头。在石鼓至巨甸长达60公里的江岸上,红4师找到7只船和28名船工,为抢渡金沙江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并在14个小时内全面控制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巨甸5个渡口,为红军抢渡金沙江天险打开了局面。<br>26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先后抵达石鼓镇。从26日下午开始,大部队从石鼓的木瓜寨和木取独起渡,船工们轮流休息,船只则昼夜不停摆渡。28日傍晚,担负最后警戒任务的47团张铚秀营渡过金沙江,进抵格鲁湾。至此,红二、红六军团自4月25日下午开始抢渡,至28日下午在巨甸渡口胜利结束,历时4天3夜,仅以7只木船、十几只木筏、28名船工,就把一万八千多人马,安全送达金沙江东岸。红二、红六军团抢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为中央红军北上争取了时间,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关键环节。也以基本无伤亡的纪录,创造了军事史上渡江的奇迹。<br>红军在丽江期间,当地群众用两天两夜的时间,为红军赶制衣帽、干粮袋,1000多农户家中住过红军,58位妇女为红军当过炊事员,21人为红军扎过筏子,71人为红军当过向导,17人自愿报名参军,其中有3人胜利到达陕北。</h3> <h3>该照片显示出当年红二军团在丽江古城的指挥部旧址</h3> <h3>在展馆中,大家认真观看,学习。</h3> <h3></h3><h3>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宜传队,长征是播种机。<br> -毛泽东<br>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br>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br>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br>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br> -习近平</h3> <h3>参观完展厅后,我们在大门的右侧,与上面镌刻着《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几个红色大字的巨石合影。这是张铚秀将军的题字。中宣部资助,2008年10月完工。</h3> <h3>终于来到了《红军长征过丽江将领展》展厅,这里主要介绍了红二、六军团长征时过丽江的170位左右的红军将领;他们的生辰、籍贯,以及在红军部队中的任职等资料,让我们对前辈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其中有5位上将,23位中将,144位少将。可惜美篇中无权显示,甚至连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的资料都算秘密。我力争无果,无奈之下,只有把这部分内容单独立册,提供给大家,让我的努力没有付之东流。我们是红军的后人,对老领导们的崇敬,才使我们执着于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革命贡献。可惜......,无奈....... </h3><p class="ql-block"><br></p> <h3>图为风景秀美的石鼓长江第一湾。红二六军团即在此处上游巨甸镇约140华里间的5处渡口抢渡了金沙江。</h3> <h3>从丽江乘车西行约70公里,长江第一湾的神韵就展现在眼前了。金沙江犹如一条轻轻拂动的绸带,从青色的群山间飘然而下。两岸墨绿色的护堤林和碧绿的稻田为她镶上两条深淡相间的花边,更增添了她的魅力。依山而建的小镇错落有致,有石阶蜿蜒而上,纵贯小镇。镇中的小街宽约数米,均由青石板铺成,街两旁店铺林立。整个小镇显得安静祥和。岸边上树立起一块巨石,上面有醒目的红色大字《 长江第一湾》。</h3> <h3>离开纪念馆后,就直奔长江第一湾, 因为我们知道,红二六军团是从这里的五个渡口过江北上,和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走上了抗日的征程。遗憾的是司机和导游在这里磨叽了半天也没有出发,问后才知道他们找不到任何渡口的位置,一个也没找到!等候近二十多分钟也不见汽车启动。他们不知道,我们更不明确,只在巨石边合影留念,取消了该项目返回住地,留下了终生遗憾。</h3> <h1></h1><h3>1984年萧克将军视察过石鼓,并分别为五个分渡口标志碑题字。我把五个渡口的名字和情况简单介绍一下,以弥补大家内心的缺憾。<br> 1. 格子渡渡口,军团直属部、指挥部人员从这里渡江。</h3> <h3> 2. 土可渡渡口纪念碑</h3> <h3> 3. 巨甸渡渡口。28日傍晚,担负警戒任务的四十七团后卫营在巨甸渡口渡江,进抵格鲁湾。</h3> <h3> 4. 木取独渡口。27日凌晨,红二军团贺龙、任弼时率部在木取独渡口过江。</h3> <h3> 5. 木瓜寨渡口. 红六军团萧克、王震率部从木瓜寨渡口渡江。</h3> <h1><p></p></h1><h3>事后我咨询张学文馆长才知道了渡口的具体名称和地点,后悔当时没有直接与馆长联系,错失良机。馆长告诉我,最近的渡口离展馆的距离只需一刻钟车程。我查看了当时拍照的石鼓地形图,该图刻制在一块大石板上,造型很清晰。就是当时没有好好查看,回来才发现馆长所述的最近的渡口,就在图的最上方,叫大同木瓜寨渡口哦。<br>这五个渡口的位置也许在丽江家喻户晓,但是宣传不够,昆明的司机和导游却无从所知。我把渡口的照片发上来,用以补偿我们心中的遗憾吧。</h3><p></p> <h3><p></p><p><b><u>2023.11.17 独克宗古城</u></b></p><p>今天的重点任务是去香格里拉的“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参观学习,该馆处于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的北侧,是在当年红二、六军团指挥部的驻地“中心镇公堂”周围开辟建设起来的。2007年8月20日建成开馆。<br>整个展馆分为序厅、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雪山草地的铭记、爬雪山过草地互动景观、红军卷起农奴戟、迪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以图片文字实物等内容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的多种陈展方式,全面展示了红军在迪庆谱写的一段民族团结、军民融合的光辉历史和壮丽诗篇!</p></h3> <h3>抵达博物馆正门时,就看到一条“热烈欢迎红六军团后人一行到我馆参观 ”的红色醒目标语悬挂在《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标牌下。博物馆工作人员热情地给我们每个人献上了一条雪白的象征着友谊和尊重的哈达,使我们激动不已。</h3> <h3>按照计划,向博物馆的捐赠物品的活动在大门前举行,凡是有捐赠物品的团员均排在前列,等待卓玛主任的安排。</h3> <h3>许多游客,看到我们这边的情况,陆续地赶过来看热闹,迪庆州的记者也来了不少,这样的活动对记者来说也是十分珍贵的机会。</h3> <h3>捐赠活动正式开始,卓玛主任首先致辞,对我们来自祖国各地的红六军团后代表达了最真挚的欢迎,感谢我们带来了许多革命文物,并希望今后还要加强双方的联系与合作, 继续为弘扬红军精神做出新贡献。</h3> <p class="ql-block">我也介绍了一下我们团队到云南红色旅游的宗旨,就是要重走父辈的路,学习和了解他们的革命意志、他们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决心。他们就是靠着两只脚板,1935年11月19日从桑植刘家坪走上了长征之路,最终抵达迪庆......, 这种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来自于要翻身闹革命、当家做主人的初心。</p> <h3>每位捐赠人员,都由馆长亲自馈赠捐赠证书, 以示重视。这是陈青捐赠其父亲遗留下来的物品,领取证书的照片。</h3> <h3>随后,我们参加了博物馆组织的座谈会。与会人员不仅有博物馆工作人员、我团全体团员、还应博物馆邀请市内的教育机构,学校代表,尤其还邀请了一位在独克宗古城自费建立“独克宗甸寨卡红色居民文化陈列馆”的赵嘉林老人。</h3> <h3>甘仁荣(甘祖昌之女)女士首先发言, 介绍了父亲参加红军的经历,以及解放后因脑部受伤,决心回乡务农,不给组织增加负担的事迹。通过甘伯伯夫妻对子女长期的言传身教,子女们均自觉走上了革命道路,义无反顾地宣传党的政策,做党的义务宣传员。</h3> <h3>陈青(陈希云之女)父亲英年早逝,父女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父亲的坚定革命意志,为革命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一直铭记在心,处处以父亲为榜样,坚定革命的决心......。颜凡强(颜德明之子)也介绍了自己的父亲,是一辈子听党的话,无论何时何地都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勇士。我们的革命队伍大多是由这样的干部、战士组成的。所以才能无往而不胜,天下无敌,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h3> <h3>八十多岁的赵嘉林老人也介绍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过程。其父亲赵富国(藏名赵阿印)先生是一位商贩。1936年5月,红军经过迪庆时,他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为红军北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耳濡目染父亲的革命行动影响下,赵嘉林1954年踊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院, 被授予“五好学员称号”。他曾参加滇、川、藏边地区平叛战斗,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获得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嘉奖,授予“解放边疆, 建设边疆”的荣誉证书。老人利用自家的房屋,自费建立了一个红色陈列馆,将收集的许多革命文物展示给参观者,自觉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活动,我们深受教育。</h3> <h3>在去展厅的路上,看到了这个塑像,这是1999年竣工的“金沙水暖”青铜雕塑,象征着红军战士和当地民族群众坚不可摧的友谊。百姓向红军战士敬献哈达,这是当地人民表达最高敬意的举动。</h3> <h3>进入展厅,正式开始参观了。讲解员认真讲解,我们洗耳恭听。</h3> <h3><p>这是当年红军在迪庆留下的标语以及毛笔:红军万岁!<br></p><p>活捉生擒蒋介石<br></p><p>抗日.......</p></h3> <h3>这是红军战士在做革命宣传的真实再现。后面收集的木板,就是当年红军书写标语的实体,目前文字还清晰可见。</h3> <h3>这张看的更清楚,真实。</h3> <h3>展示的材料很多,内容丰富,扎实,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h3> <h3><u>翻越雅哈雪山<br></u>1936年4月29日,红二、六军团开始向中甸(今香格里拉)开进,翻越了长征途中第一座海拔4200多米终年积雪的雅哈雪山。</h3> <h3>展牌居然在脚下,也算是一大革新,不需要总仰头观看了。好像这块展示板是有电子显示的,显示各路红军的长征路线图。</h3> <h3></h3><h3><u>北渡金沙江<br></u>1936年4月25日,红二、六军团在云南石鼓至巨甸金沙江沿岸七个渡口,用四天三夜,靠七只木船,三只木筏,完成了北渡金沙江的壮举。</h3> <h3><p> 《过中甸雪山》<br></p><p> 李贞 1936年4月<br> </p><p>百洞寒裘絮如飞,狂雪飘落换银衣,<br>草鞋连踝陷三尺,飕飕刺骨寒风厉,<br>弓月西挂茫茫夜,饥冷攻齿发故疾<br>义愤天海征万里,壮怀远古今古稀。</p></h3> <h3>红二、六军团长征中的部分女红军</h3> <h3> <u>北上会师甘玫<br></u>1936年5月5日,休整后的红二、六军团高举抗日旗帜,兵分两路北上,红二军团翻越资纳腊丫口,经德荣,向甘孜方向前进。5月 9日,红六军团翻越甲子雪山(小雪山)、咱浪雪山(大雪山),历 经千辛万苦,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h3> <p class="ql-block"><u>参加“中甸会议”的红二、六军团主要人员名单</u></p><p class="ql-block">军团长: 贺龙</p><p class="ql-block"> 政委 : 任弼时</p><p class="ql-block">副政委: 关向应</p><p class="ql-block"> 政治部主任: 甘泗淇</p><p class="ql-block"> 供给部长: 张经展</p><p class="ql-block">供给部政委: 刘运生</p><p class="ql-block"> 第四师</p><p class="ql-block">师长: 卢冬生</p><p class="ql-block">政委: 冼恒汉</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 张平化</p><p class="ql-block"> 第五师</p><p class="ql-block">师长: 贺炳炎</p><p class="ql-block"> 政委: 谭友林</p><p class="ql-block"> 参谋长: 汤福林</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 肖新书</p><p class="ql-block"> 第六师</p><p class="ql-block"> 师长:郭鹏</p><p class="ql-block"> 政委,廖汉生</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 戴文彬</p><p class="ql-block">参加会议的还有驻县城附近的红六军团16师部分干部, 红二军团的团、营、连主管干部。</p> <h3><p><u>中甸会议主要内容</u><br> (1) 进一步贯彻1“盘县会议”关于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孜的精神,总结从盘县到中甸近一个月的经验教训。<br> (2) 传达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策略路线决议大纲。向全军报告继续北上,在西北创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br></p><p> {3 } 研究藏民地区工作的政策和策略。<br> (4) 决定红二、7六军团在中甸短暂停留休整,进一步宣传北上抗日的意义.求得广大藏民的支援,筹集粮饷。摸索民族地区群众工作的初步经验<br></p><p> (5) 确定红二、六军团从中甸分兵两路,取道得荣、乡城,会师甘孜。<br> (6)提出全军党员目前的任务<br> ①争取一般藏民的工作<br> ②做喇嘛寺的工作<br> ③筹集粮饷<br><u>中甸会议确立了七项政治纪律:<br></u>(1) 严禁进驻喇嘛寺,毁坏经典神像祭礼,侵犯寺院及僧侣<br>(2) 尊重藏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及风俗习惯<br>{3} 不准侵犯藏人的人身安全<br>(4) 藏民不在家,不准进屋<br>(5) 保护土司头人、小商,小贩的财产。藏民地区不打土豪<br>(6) 严禁庄稼地里放骡马<br>(7) 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东西</p></h3> <h5></h5><h3><u>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实力统计<br></u>年月 兵力数<br>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时 86,000余人<br> 1935年10月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时7,000余人<br><u>红军第2.6军团(第二方面军)实力统计<br></u>年月 兵力数<br>1935年11月红2.6军团长征时 17,000 余人<br>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 13,000余人<br><u>红军第四方面军实力统计<br></u>年月 兵力数<br>1935年5月嘉陵江战役后 80,000余人<br>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 33,000余人<br><u>红军第 25军实力统计<br></u>年月 兵力数<br>1934年11 月长征开始时 2,980余人<br>1935年9月到达陕甘苏区时 3,400余人</h3> <h3><p></p><p></p><p></p><p></p></h3><h3><u><b>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br></b></u>朱总司令,总司令兼政委、贺总指挥、任政委、徐总指挥,及一、二、四方面军各军事政治机关,各军师团营连排班首长及全体红色战士,同志们:<br>(甲) 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举行对中国新的大规模的进攻,我有五千余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机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仅以热烈的敬意与欢悦的贺忱,致之于我们的民族英雄与红军领导者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周恩来同志、林彪同志、徐向前同志、贺龙同志、任弼时同志、刘伯承同志、叶剑英同志、徐海东同志之前,致之于各军军长同志、政委同志、各师师长同志、政委同志、各团团长同志、政委同志之前,致之于各级参谋、机关首长之前,致之于各级政治机关首长之前,致之于全体红色军事政治指挥员、战斗员<br>全体光荣的民族英雄之前。<br>(乙) 我们的这一在抗日前线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将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是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证明正在抗日前线的爱国人士、爱国农民、爱国学生、爱国军人、爱国记者、爱国商人、英勇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以及一切爱国人士,是有了援助者与领导者了。总之,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争的国际火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要起一个决定的作用了。<br>(丙) 我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也将向正在革命怒涛中的西班牙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反对法西斯反革命的好朋友,将向法国、比国、捷克国及全欧洲各国爱好和平的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防御法西德国侵略的好朋友,将向英勇抗争至死不屈的加泰尼亚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反对法西意大利侵略的好朋友,将向全世界一切被压迫的国家与民族证明我们是他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好朋友。最后,我们将向苏联共和国、外蒙共和国、内蒙民族,西北回人证明我们是与他们共同奋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世界侵略者最切近的好朋友。<br> {丁} 我们即将就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就是创造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 我们要在这个新阶段中树立全国人民的模范,树立抗日战线的模范,争取一切国民党军队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通抗日前进道路,扩大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根据地。为保卫西北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为保卫全国而战,为恢复失地而战,为联合工农商学兵,为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而战。<br>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万岁!<br> 中华苏维埃万岁!<br> 中华民主共和国万岁!<br> 中华民族自由平等独立解放万岁!<br>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r>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br>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br> 1936.10.10</h3><p></p> <h3>张国焘违背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方针率部南下,企图扣留中央纵队,党中央被迫率红1、3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留中央纵队,党中央被迫率红1、3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1936年2月,国民党军向红四方面军集结地大举进攻。经过激战,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康北部撤退。至此张国焘南下方针宣告彻底失败。</h3> <h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组织序列表 1036年10月</h3> <h3>1936年10月9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肃将台堡(今属宁夏)会师。至此,在经过浴血奋战,历尽艰难困苦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h3> <h3>在参观的过程中,意外发现这张在北京2007年拍摄的大合影,这是红二方面军后代在北京举办首次春节联谊会,其中不乏许多尚健在的领导夫人们。中间带哈达的女士就是贺龙的夫人薛明女士。大家欢聚一堂,欢快与幸福之情溢于言表。</h3> <h3>尤其这幅签字的红军旗,是2007年各位出席春节联谊会的后代们签上自己父辈及兄弟姐妹的名字,表明未出席联谊会的子弟们的心与出席者随行。据悉这是贺晓明大姐赠送给迪庆博物馆的纪念品之一。</h3> <h3>我们的活动被迪庆的记者们做成了视频,把活动场面高度集中展示给大家了。</h3> <h3>参观结束后,我们和馆长、主任以及参加座谈的全体代表们一起在博物馆的大门口合影一张,真心地感激博物馆对我们的盛情接待。</h3> <h3>在博物馆门口的雕像群中, 我不禁像红军战士一样,向藏族喇嘛敬一个标准的军礼,感激他们在八十年前给与我们父辈的积极帮助,使他们顺利渡过金沙江,走上北上抗日之路。</h3> <h3>赵嘉林老人把我们带到了他自办的陈列馆—“独克宗甸寨卡红色居民文化陈列馆”。他利用自家的二层楼房,把收集到的有关红军遗漏的,或赠送给他父亲的物品全部展示出来,这些是最真实的教具。</h3> <h3>看看视频......</h3> <h3>老人家向我们介绍他的父亲。据他父亲口述回忆,在1936年5月,红军长征北上抗日,贺龙、任弼时、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途经中甸。当时,由于藏族群众对红军并不了解,再加上反动统治阶级污蔑并严令禁止为红军提供一切帮助,群众对红军怀有很大戒心,红军筹措过草地需要的物资出现了很大困难。其父藏族商人赵阿印在通司陆云鹤(贺总的翻译)的引荐下,多次拜会了贺龙、任弼时、肖克等红军首长。贺龙告诉他:“我们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都是穷苦出身,是保护老百姓和商人的,红军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们不用担心,现在我们过草地需要物资,你能帮我们筹措一些吗?”赵阿印答应了贺龙,积极为红军筹办粮草,先后购买青稞、小麦、糌粑、荞面等粮食25000多斤,另有粉丝、红糖、辣椒、腊肉等副食品,为红军继续北上作出了巨大贡献。</h3> <h3>该视频真实反映了我们和老人的互动,他收集的实物真的不少,很受教育。</h3> <h3>老人家对红军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深深感动了我们。参观后,我们簇拥在老人的周围,与赵嘉林老人在陈列馆之前合影留念。</h3> <h3>一份记录我们在迪庆博物馆活动最全的视频,虽然时间有些颠倒,但是内容很丰富,值得珍藏。</h3> <h3><p></p><p>原计划还要去看看独克宗,就在月光广场的一侧,可惜今天在香格里拉已经上下数次,且在广场就看到独克宗的全貌,爬上去也没时间进门了,就在这里留影一张,算满足了。<br>独克宗位于中国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海拔约3200米,是一座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古城。一个藏匿于群山之间的古城,宛如人间秘境,是世界上最美的古城之一。独克宗,藏语中意为建在石头上的城堡。这座古城三面环山,城内建筑错落有致 .这座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 融合了藏、汉、梵文化,是中国藏传佛教文化的瑰宝。独克宗古城内有大量的佛教寺庙和佛塔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古城中心的大佛寺和位于龟山公园内的世界最大的转经筒......。</p><div><br></div><p> ——待续——</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