瑢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间清醒 第三十二讲</p><p class="ql-block">撰文/瑢理</p><p class="ql-block"> 人间清醒“观”为其一,观人渡己,观世渡人,格物致知再到知行合一,都是一个“观”字,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观。无论一个人学历有多高,知识多渊博,只要没有获得“观”的能力,他的学历、知识可能反而成为其障碍,一旦观,也就突破了无明,突破了环境和生活的局限,甚至是时间和空间的上的限制。</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我们需要观事、物、发展、规律……观外在一切,通过一切的观去发现自己的情绪,思想,位置……这一观,痛苦烦恼就会慢慢消融,业流之中,安住下来,也就能跳脱认知和思维的惯性行为。</p><p class="ql-block"> 一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就是说我们处世,位置择高一步立,观世须以“第三人称”身份,即是——观察者。出局再入局,才能执局,破局,或者创立新局。从一个空间中“出离”,甚至是“出世心”之境界,才为睿智,才看得透俗世三千的一切虚幻,再到无相之无我“佛眼”。为什么说:“佛眼观天下”,又何为法?“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能洞察其特性本质,各种因素和互相作用,才是玄妙。说“道玄于德”,其实亦是我们做人该有的基本素养。</p><p class="ql-block"> 再用西方哲学思想:人类一思考,上帝也发笑。到得一个维度,即是:“上帝视角”。再看世间,四時之气,万物有序,乾坤明素,道生阴阳,也就没有了纠结烦恼,痛苦和无明,通过观,才能看到我们所说的“世面”,其实有无限个面。当一个人读懂自然洞彻了宇宙大道自律,再没有意难平,当一个人能齐应万物,已是自在逍遥仙。中国国学文化经典《心经》,开篇第一字为:“观”,“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由“观”才照见“五蕴皆空”,方渡得一切苦厄。这一论述足以说明和强调“观“的首要和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观,第一步需要我们有退一步的心量和格局,需要我们有更高维度的认知与智慧,观,更需要我们放下执念放下自我,放下眼见放下意识界所局限,才为观。</p><p class="ql-block"> 前面讲观外在一切,现在再讲内观,没有内观何来内求,没有“内观内求”就是白活一个人。人人必知吸引力法则,如是关照己心,把“五毒”俱全的自己,贪嗔痴慢疑一点一点净化。</p><p class="ql-block"> 这里讲一个秘法,《金刚经》中:</p><p class="ql-block"> 一切有为法</p><p class="ql-block"> 如梦幻泡影</p><p class="ql-block"> 如露亦如电</p><p class="ql-block"> 应作如是观</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字颠倒过来就是,最浅显的方法:观电影法。我们的“心”是“投影源”,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宇宙观都是我们心投射出来的,这样的哲学论述,简单直观明了。如果此时的你正悲伤正痛苦,这人生这一切需要改变,应从何处下手呢?</p><p class="ql-block"> 对,从“心”下手,才是正经功课。</p><p class="ql-block"> 不从自我改变开始,一切都是白费,浪费,一切都是无用的功课。有人奔赴成山,有人为海,不负人生走一趟,成就自我,一切唯心造。</p><p class="ql-block"> 由“观”才能跳出因缘,你就是大宇宙,就是本源。</p><p class="ql-block"> 专注自我内心,向自己皈依,一切皆无常,心外没有任何可依赖,再观心亦无住,诸法空相从而自强不息,大彻大悟。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一是肉身活着,一是灵魂觉醒。当一个人什么时候能意识到,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才是修行的真正的开始。往往一个人真正内耗的,不是事情,不是他人,不是外境,真正内耗的,是我们自己。所有人的生存大环境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郁逃脱不了三维空间的规则,只缘于我们每个人解读的能力而区别开来。什么时候你认知到,一切的问题,皆是缘于自身问题的时候,那便是真正的觉醒。</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说的人生观,事业观,爱情观,价值观和宇宙观,都为观。</p><p class="ql-block"> 又有几人了悟,观到人和生,事和业,爱和情,梦和想,价和值,宇和宙真正深层的内涵和关系呢?</p><p class="ql-block"> 人和生</p><p class="ql-block"> 人:有知有觉,正知正觉,先知先觉,万物之灵。</p><p class="ql-block"> 生:觉醒的人方为生。</p><p class="ql-block"> 事和业</p><p class="ql-block"> 事:人干的事,正确的事。喜欢的事热爱的事,擅长的事,天赋异禀之事(老天赋于你的特殊能力让你干的事),顺势之事(趋势,行势不得不干的事)。</p><p class="ql-block"> 业:“业"一字沉重,难听的话是:人前生几世造下的业,今生该还的债。好听的话是:背负,承载,担当,使命,为人民服务。业有小业,公司几十人至几千,万人,几世人,百年老店,百年传承;业有大业,贯穿几代人,如一愚公移山为业,如以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诸子百家为业,成就出了全人类文化遗产的诸子百家思想,还是这样的事业成就出了这些人。</p><p class="ql-block"> 爱和情</p><p class="ql-block"> 爱:尊重,欣赏,成就,慈内自爱,无私奉献,友爱而仁爱,由仁爱而兼爱,由兼爱而博爱,由博爱而泛爱(热爱万物生灵,大自然及大自然中的一切有情、无情、有生、无生、具有慈悲、平等心、平常心),阴阳和合,遁道,放德而行。</p><p class="ql-block"> 情:七情,情感,情绪,小我,感受,索取,自私……</p><p class="ql-block"> 七情作主,全是自私,所以情要升华,爱更要升华。</p><p class="ql-block"> 天地一线那一人痛不欲生匍匐于地问:“我爱一个人难道有错吗?为什么连呼吸都疼痛",</p><p class="ql-block"> 答:“人啊,你岂止有错,而是铸下了大罪”!</p><p class="ql-block"> 因为:爱,尚有七罪,人有原初本性,既有人文一面又有“兽性”动物一面,所以,爱一个人往往不自知不自觉地犯下七罪:占有欲,控制欲,疑心病,狭隘,自私,敏感,猜忌,哪一宗罪,哪一念足以让人,立马身坠炼狱。(详细又有第二十二课件《细述爱与情》)当我们一一改过这七宗罪,方为爱,才不至于打着“爱”的名义,却干着伤人害己极尽的蠢事。</p><p class="ql-block"> 梦和想</p><p class="ql-block"> 梦:现实,理,空性,颠倒,“木”,“木”,“夕"。</p><p class="ql-block"> 想:“木”,“目”,“心"。良木在上,栋梁擎天柱,承载;目为观想,几人愿望,众望;心为向往,信念,心念,念力,愿力,核心驱动力。</p><p class="ql-block"> 做人真正的觉醒,一是观到“万物空性”,人生就是一场梦;一是观到“涅槃妙有"做什么样的梦,就是什么样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价和值</p><p class="ql-block"> 价:自我定义,自我设定,自我标识。</p><p class="ql-block"> 值: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创造出的社会价值,付出贡献了多少价值,提供了多少能量。</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和落于现实中社会对他认可的价值出现了极大差距时,那么问题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 宇和宙</p><p class="ql-block"> 宇:天地四方,纵观无限,意识无限。</p><p class="ql-block"> 宙:古往今来,人类文明发展史,鉴以往事,成就今人,道以纪刚……</p><p class="ql-block"> 人和生,事和业,爱和情,梦和想,价和值,宇和宙,正如阴和阳,概念上分要分得清,合要合得住,才为观。才为人生观,才为爱情观,才为梦想观,才为价值观,才为宇宙观。</p><p class="ql-block"> 此时,在座的陈受众人怂恿,悄声说:老师,讲讲财富观好吗?恩,也好,但是首先讲财富不为观,为财富经,生意经,又有几人心中有着本生意经,财富经?(何为经呢?佛说之言为经,理为经,法为经。)因人造化且自悟,只说说基本准则。</p><p class="ql-block"> 生和意</p><p class="ql-block"> 生:生生不息,持继不断。</p><p class="ql-block"> 意:心上之意,心之向往。</p><p class="ql-block"> 生意可做,可不做,可以把生意做成生活,可是现在在座的多少人,心中无“经”,不知易理,不知变法,不知自然规律硬是把生意做成了战场,做成了自缚牢笼,做成了无形的捆绑,或者是永远的有始无终,做成了驴式经营,原地打转陷入无解的死循环。</p><p class="ql-block"> 财和富</p><p class="ql-block"> 财:利益,好处,物质,钱。</p><p class="ql-block"> 富:首先第一:心有道真富,且贵,无德实贫穷;本自具足为富;内在精神丰盈为富;付出给予为富;知足者为富;奉献为富;喜悦,欢喜心为富;予人微笑,肯定,赞美为富;予人希望,予人指引道路,予人勇气,力量,信念为富;予人无畏为富;更有:会利用资源为富,能整合出资源为富;懂资源配置为富;知道自我是资源本身为富;不缺为富;顺势为富;无为为富。</p><p class="ql-block"> 一个内在不富有的人,他的钱财终会是枷锁与祸灾。正如古人才华把人性的贪婪与不足写得绝伦:</p><p class="ql-block">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p><p class="ql-block">衣食两般皆思足,又思娇柔美貌妻。</p><p class="ql-block">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p><p class="ql-block">门前买下田千顷,又思出门少马骑。</p><p class="ql-block">槽头拴了骡和马,又思无官被人欺;</p><p class="ql-block">一品当朝为宰相,还想山河夺帝基。</p><p class="ql-block">心满意足为天下,又想长生不老期;</p><p class="ql-block">一旦求得长生药,再跟上帝论高低。</p><p class="ql-block">不足,不足,</p><p class="ql-block">不知足,</p><p class="ql-block">人生,人生,</p><p class="ql-block">若奈何,</p><p class="ql-block">若要世人心满足,</p><p class="ql-block">除非南柯一梦兮。</p><p class="ql-block"> 正如当下局势,已不仅仅只是全球经济之危机,更是“高维”对全人类进行的必然“收割”。人该思索人性超越去妄与掠,宇宙全息,和合文化、方大道兴中华。</p><p class="ql-block"> 正如哈里斯·古德伯格的《麻木》中,现实人性惊悚:深藏于冰天雪地的三箱金子,竟“捕获”了一波又一波,一轮又一轮无数人的身体、灵魂、家庭、梦想和生命。噫,知者彻悟,身、心、意皆是外物,况乎物外之物。正如人世间,人人谋财富,几人种福田?</p><p class="ql-block"> 总是一次又一次讲给初入社会工作的孩子们,当我们持身中正,投身社会,首先把人做好,把事做好,再加以热爱,热忱。至于钱财,只是我们生活的配置,如此而已,低配生活,高配灵魂。追求物质财富的你、他,可不要反被物质财富“捕获”了你。捕获走了你的身体、精力和大把時间;捕获走了你的优雅从容、你简单的快乐和日常的幸福;更甚至是捕获走了你的心智、道德和良知。现实中,物质时代的今天,多少人年纪轻轻掉了坑套进了网贷圈进黑暗,或者是为了一个“钱”字一头扎进了生活,再没有了本该有灵魂的样子。又有多少人中道落马,晚年不保,比比皆是。讲到这里,室内已是一片唏嘘。正是:内在富有,几世福禄护佑;内在匮乏,几代受穷苦累。</p><p class="ql-block"> 此时归于正传,人和生,事和业,爱和情,梦和想,价和值,宇和宙,顺为人逆为神,我们把它颠倒过来即是:</p><p class="ql-block"> 先觉醒才为生,有知有觉,正知正觉观到自己在活着,规划人生路线,树立人生导向,活出三千亿万个自我方为人生。</p><p class="ql-block"> 先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将回到哪里去,背负的重任,道远、使命,再结合天赋异禀,将热爱的事,喜欢的事做到极致方为事业。</p><p class="ql-block"> 不困于情,去除小我,升华为爱,无我,以君心为我心方为爱情。</p><p class="ql-block"> 想法有承载体,心力,念力,愿力结合落实于现实中才为梦想。</p><p class="ql-block"> 付出,奉献,输出能量,正念正知正见正言正行,对社会提供、创造出价值,社会对自己的认可价值才为真正价值。</p><p class="ql-block"> 道以刚纪,通变,正变,通古之变再纵横天下,跳出阴阳,不在五行中,观道,而回道中,观阴阳,修阳身,观世界,知天下,方为宇宙。</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那一人在深情中坠入炼狱,当控制念头就有了驾驭世间万物的能力。爱,不是要得到你想要的,爱,只是一个机会,让我们自我圆满,让你我放下自己。只为了付出,践行以德报怨。</p><p class="ql-block"> 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事,也不是任何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无情,而是我们心存幻想和期待,天地万物都在疗愈你,只是你自己苦苦不肯放过你自己,等你静下来,止下来,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看自己的故事,然后摇摇头笑了,再去看看天地,人生才有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观一眼尘世三千大千自我,如如不动,内外不转三界不转,心若不应,万毒不侵,如是,应化四方。人们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不知道在什么场显什么相,执于自我,才被境幻迷惑,受意识支配。内心清净,方世道清明,一心真诚,便远离了江湖,观世事往复,观正道沧桑,归于玄光,归于自然,归于真我,方是人间清醒,行走人间自由魂。</p><p class="ql-block"> 此时,再来看看这个世界,透过思想更清晰地能够看到它的样子。看到世界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再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达到自在圆满。</p><p class="ql-block"> 道不远人,禅心,悟行,内在充满愉悦、智慧与悲悯。</p><p class="ql-block"> 人,只此一生修行。</p><p class="ql-block"> 伫立天地,明净辽阔。</p><p class="ql-block"> 又见生之又生,涅槃浴火为我;又见披星戴月,浩然神明为你。又见江河苍渊,圣贤开舟渡我之人人为众;又见天地,又见星辰;又见这岸梵净,又见那岸繁花 ;又见此一生彼一世。又见为观,我说观不为观。</p><p class="ql-block"> 正如达摩之: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这样奔赴出来的,才如是你我,如是人生,实名为观。</p><p class="ql-block"> ——瑢理 癸卯乙丑乙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