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公务契机,无意间结缘隈研吾的作品,从此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 <p class="ql-block"> 在成都新津,临时需要逗留一晚,朋友安排在老君山脚下的一家酒店,临别时说了一句,旁边有家美术馆,不大,明天早餐前可以走走。</p> <p class="ql-block"> 新津,位于成都南部离市区28公里处,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县内有观音寺、纯阳观、老君山等文物古迹,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是一座以亲水文化为主要形态的山水休闲城市。</p> <p class="ql-block"> 道教圣地老君山,传说中的老子归隐地,离市区40多公里,有幽然的山水风光。从山脚下沿山坡而上,远远看见一座外型奇特的建筑,它是隐藏在山谷里的美术馆——知·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知·美术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知·美术馆,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是他在中国的美术馆处女作,也是他在四川唯一的作品。</p> 清晨漫步周边,踏着晨光,找到了路边低调的指示牌:知·美术馆。空无一人,正好独自细细欣赏。 <p class="ql-block"> 美术馆占地面积2580平米,建筑面积只有787平米,如朋友所说,确实不大。</p><p class="ql-block"> 它外型独特内敛、极具禅意,不像传统中冷硬印象、方形空间的美术馆,而是“将所有空间都设计成通往老君山的道路。成为螺旋状(GURUGURU团团转)地向圣地攀升的道路。”(《拟声·拟态建筑》隈研吾著)。而老君山赋予了它“很深的道教文化底蕴,是传统而庄严的地方。”</p> 深灰色的墙面,在静水中生长,青瓦相接,远观仿佛一叶扁舟,漂浮在绿色的树林中草坪间水池上,以一种俯伏的姿态,低于周边的建筑和山林,非常低调,仿佛要<font color="#ff8a00"><b>“消失”</b></font>于环境之下。若不是它外形独特,你很可能会完美错过。 美术馆名取自《庄子》,“知”同“智”,智慧之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术馆LOGO,瓦片元素、禅意字体</h5> 隈研吾在美术馆的设计中,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 <p class="ql-block"> 他手法独特,空中垂下深灰色鳞片一样的瓦片,完整的包裹着整个艺术馆,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建筑底部和顶部处于不同的角度,相互交错,既应对周边的地形,又可避免出现巨大单体的建筑体量。</p><p class="ql-block"> “用当地名为野烧的原始制法烧成的当地青瓦,尺寸和颜色都不稳定,将这种ZARAZARA(不光滑)的粗糙瓦片用纤细的不锈钢索悬吊起来,成功地创造出PARAPARA(稀稀落落)的轻快皮膜”《拟声·拟态建筑》(隈研吾著)。是向重视自然与平衡的道家思想致敬。 </p> <p class="ql-block"> 悬吊的青瓦,减少了重量,创造一种轻盈感,并增加内部的自然光。当它在空中飘动,光影摇曳,让人不得不停下脚步,打开身体所有的感官,去领悟这片刻的轻松。</p> 直射的阳光被砖片遮挡,因而建筑物内部会被柔和的光线覆盖着,投影出斑驳的美丽阴影。 阳光、风、自然气息,从构成建筑的间隙进入,通透奇特,活泼多变。 隈研吾在他的著作《建筑的声音》中强调,声音与建筑的通感。青瓦间流动的风的气息,从静水中生长的万物气息……与老君山“道法自然”的精神吻合,与东方含蓄、内敛、具有禅意的审美精神相通。 沿低坡而下,进入负一层,这是美术馆动向的起点。 深色的内墙,环抱式的缓坡,展示空间呈现一种从幽暗到明亮的螺旋式的移动路径,愈走视线愈加宽广,有“生长“和探索“未知”的寓意。 长长的走廊与楼梯贯穿在一起,楼上还做了一个水池,水池上是一个日本茶道室,成为整个建筑的核心与灵魂。 内部空间步移景异,富有趣味性,深得东方江南园林精髓,将园林的处理手法融入建筑空间设计。 <p class="ql-block"> 瓦片用细钢丝编织出另一个整齐排列的图案,通过光影与水交织而成为一个单纯而纯净的空间,突出了空灵优美的感受。</p> 沿着旋转楼梯走上顶层,眼前豁然开朗,从上层空间可以欣赏到老君山的山峰美景。 <p class="ql-block"> 静水中正在,也是美术馆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水中倒影出山、树、阳光,通过水衔接天与地,让建筑与自然融合在一起,<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让建筑消失。</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让建筑消失”</b>,正是隈研吾重要的<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负建筑”</b>理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东立面</span></p> 瓦片屏风在表面上逐渐地变换,像一件镂空的外衣,温柔地将这个GURUGURU(团团转)建筑的空间围裹起来。于东侧仰望,形成了曲面。 <p class="ql-block"> 知·美术馆的外形含蓄、内敛,极有禅意,把水的意境和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瓦”相连接,使建筑的外形有着非常流畅的动感,但建筑本身最终呈现的是一种动、静相宜的状态,与绵延起伏的山脉、流水等周边景致融为一体,烘托出中国古典文人山水画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这也是为了表达了对当地道文化的尊崇,同时突出自然与平衡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关于•隈研吾</b></p><p class="ql-block"><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网络图)</h5> <p class="ql-block"> 知·美术馆的设计师隈研吾在中国炙手可热。他在中国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品分散在各地,</span>每一件作品都为人津津乐道<span style="font-size: 15px;">(篇末有彩蛋)</span>。</p> <p class="ql-block"> 与建筑界基于<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建筑为主、环境为辅的“强建筑”</b>传统理念相反,隈研吾提出<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以人与自然为本,</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人是主角,建筑是配角</b><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把建筑归回到自然的状态<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弱建筑(负建筑)”</b>。</p> “负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font color="#ff8a00"><b>“让建筑消失”</b></font>,即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消弱建筑的存在感和体量感,使建筑的轮廓变得模糊,建筑形体难以被察觉,隐藏于环境之中,强调建筑在环境中的融入,而非凸显。 在日语的语境里,“负”还有“适宜”的意思,“负建筑”也就是人类真正需要的建筑。 <p class="ql-block"> 他心目中的负建筑,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不刻意追求视觉需要,也不刻意追求满足占有私欲,而是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p> <p class="ql-block"> 隈研吾的建筑构成简单、直接,并且尊重一直存在当地的东西。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就地取材,运用木材、竹子、石板、瓦片、纸等天然建材,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创造外表看似柔弱,却更适宜人居,透过建筑展现人文关怀。</p> <p class="ql-block"> 隈研吾坚持空间与时间的对话,温暖,朴实,从建筑本位和单体层面都回归生活,造就以人以生活、而不是以建筑为中心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他一向认为,与自然的距离远近是判断居住幸福感的一个标准。</p> 他认为,“建筑物最终的归宿必定是大地”,以温和的方式将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相糅合,建盖出一个个蕴含着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的隈研吾式建筑。 <p class="ql-block"> 隈研吾的建筑理念是东方的,追求简素和自然,带有道家和禅宗的趣味。他从小对汉诗感兴趣,也喜欢成都,了解杜甫和李白在成都留下很多诗篇。</p><p class="ql-block"> 他表示在成都感受到“一种汉诗的韵律”。他说,“汉诗讲究平仄,讲究节奏的变化,讲究起承转合,这种有规则的变化,也是整个亚洲文化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他又说,建筑与汉诗是相通的,“都是先有一定规则,在规则中又有一种感发人的力量。” </p> <p class="ql-block"> 隈研吾说,“设计知美术馆时,为了表现对老君山的尊重,我们做了配合老君山的轴线,凸显老君山的规划;使用当地很久以前就保有的土烧瓦片这种材料;以及新津这个地点,同样都表现出道教文化连绵不段、恒久不变的传承。我觉得尊敬当地文化的设计理念,在未来的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p><p class="ql-block"> 于是,美术馆在山水环抱中,用当地青瓦,隐其锋芒。</p> <p class="ql-block"> 这次美妙的邂逅,刷新了个人以往对建筑设计的认知空白,对隈研吾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产生兴趣,打算列个清单,找机会继续观摩他的系列作品。</p> <p class="ql-block">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对待手上的事情,都能心存本真、尊重自然、人文关怀,那么其结果总是会受人欢迎的。</p> <p class="ql-block"> 你如有机会来到老君山,别着急走,可以待上一天,或者一个周末,到知·美术馆走走,不远处是观音寺,感受下儒释道文化的气场。</p> <h5>摄影地:知·美术馆</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后记</b></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有缘又遇见了隈研吾最满意的另一作品~腾冲•石头纪,再次被惊艳到!感兴趣的朋友可继续欣赏~</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7qw6m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腾冲•石头纪</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隈研吾•中国建筑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 <ol class="ql-block"><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北京八达岭)</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瑜舍酒店(北京)</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里屯SOHO(北京)</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TEA HOUSE茶室空间(北京)</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前门(北京)改造</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里屯南Village(北京)</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THEBHS包豪斯国际家居研发中心</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杭州)</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头纪”度假酒店(云南腾冲)</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知·美术馆(成都新津)</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代青瓷艺术馆(浙江龙泉)</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阳澄湖旅游集散中心(江苏苏州)</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Z58水/玻璃(上海 )</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海虹桥展汇</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海虹口SOHO</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船厂 1862 (上海)</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诺华上海校园多功能大楼(上海)</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海上下(上海)</span></li></ol><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