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四章</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成贯一入赘在平阳府二十年,正是大元至正年间风雨沉浮的年代。艰难困苦的岁月不断消磨着他的青春,却也不断地增长着他的意志,他渐渐地从一个懵懂青年成长为淡定而从容的关中汉子,一个叱咤风云的山西商贾。</p><p class="ql-block">中原男子自古以长须为美,无论是文圣孔子还是武圣关羽,都留着长长的胡须,连惠宗皇帝都长须飘飘,颇有风范。成贯一也不例外,国字脸配上嘴巴上的胡须,格外风度翩翩,加上他额头间三道横向生出的皱纹,断垣残壁一般,格外给人以沉着老练之感。</p><p class="ql-block">这一年老泰山归天,半年之后岳母也跟着仙游去了。夫妻二人料理完两位老人的后事,便商量着正式终结当年那份盟约。</p><p class="ql-block">此事是马心玉主动提出来的,在一起生活这些年,她早就摸透了丈夫的脾气,找准了丈夫的心结。作为一个男人,隐姓埋名或者改头换面给人家当养老婿,是一件很丢人的事。马心玉很小就被人家领养,甚至不知道祖籍在哪里,父母姓什名谁,因此,她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概念是模糊和淡薄的。从她嫁给了成贯一那天起,她就把他当成自己的男人,自己的天、自己的地。</p><p class="ql-block">看着丈夫越来越沉默寡言,她打心眼里不好受。家里老人都死了,还死守着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空姓,有何价值呢?所以,她暗下决心,如果丈夫提出重新认祖归宗,她坚决支持,绝对不提任何反对意见。</p><p class="ql-block">抽个机会,夫妻双方一沟通,反倒是成贯一看上去不怎么着急。</p><p class="ql-block">“先搁着吧!我们这头说改就改,没了顾及,但衙门那头却不那么简单。吏房、户房、工房要一关关过,简直是过五关斩六将呢!” </p><p class="ql-block">他说得是事实!老丈人的家产涉及到平阳和霍州两地。霍州虽为州城,但比起平阳府来,就是个知县班底。霍州知州鲍云飞是个软柿子,权力全部握在他的佐贰官手里。成贯一没少跟这些人打交道,求人办事,离了钱办不成。至于平阳府那边,架子比霍州城大,麻烦事就更多。前些天他去衙门府,转了好几处都没找到人。府衙几乎全空了,一兵一卒也见不到。他隐约感觉时局要变,正好印证了各地都在打仗,皇权不稳的传言,他想等等看看,别竹篮打水空忙活一场,如今的一切来之不易,一步步地从容地走才是道理。</p><p class="ql-block">马心玉是个好女人,从来遵从祖训和三从四德,丈夫的话就是圣旨!她一向认为,丈夫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她的家,丈夫说什么就是什么。就在元朝大军跟朱元璋的大军在三晋大地上演全武行的这年,她遵从丈夫的安排,上了马车,拉着全部家当,弃城而走,在父母去世的这年夏天,正式走进了霍山,走进了成贯一的家乡成家庄。</p><p class="ql-block">成老太爷掏出心来盛情款待这对弃家投奔他夫妻。成贯一一走就是二十多年,随着日子一年年过去,年龄一天天变老,成梦周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儿子做了上门婿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怀疑自己是否被利益蒙住了心灵。如今儿子回来了,还带回了成家的骨肉,四个欢蹦乱跳的孙子,他说什么也不想让他们走了,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把他们留在身边。</p><p class="ql-block">说心里话,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忘记老大,处于内疚或是处于报答,早在几年前他就独断专行地在村子最好的地盘上盖好了一处宅子。宅院东眺兰溪,西倚向鲁峰。他还悄悄把余粮存在囤里,谁也不许动。即使是生了虫子,也不允许家人粜到集市上去。</p><p class="ql-block">成梦周的做法曾一度引起族人不满。族内一年一度祭祖,当他妄言只要老大回家还是成家的子孙,族中任何人都不得歧视怠慢的时候,全族人都以沉默表示抗议。</p><p class="ql-block">老二贯臻和老三贯鑫也出人意料地保持沉默,他们不是不想让大哥回来,只是觉得父亲这么偏爱老大,心里隐约有点吃醋。加上媳妇们炕头上咬耳朵根子,一度使开了小性子,吵着要分家。</p><p class="ql-block">家也真的分开了,但都在一个村上,老太爷也并不孤独。只是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真正理解当初他为什么坚持要娶孙氏了。</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孙氏走进成老太爷的生活不算早也不算晚,那是俩人的一段隐情。至孙氏死,老太爷也没有向人透过她的半点情况。相对于成梦周续玄之事,人们更乐于对成贯一的出赘与入赘品头论足。</p><p class="ql-block">杠儿爷是同族唯一深明大义的人,他逢人就讲这些年来成家对村庄的贡献。成老太爷这些年忍辱负重,拉扯大这几个孩子不容易,无论是村上修道路,盖祠堂,还是逢年过节玩社火,官府临时派发的各种税捐,都是成家出钱出力,大家不能忘恩负义。</p><p class="ql-block">杠儿爷为成贯一的开脱立竿见影,加上成贯一在庄上开制药作坊,大家都分了银子,挣到了好处,自然都闭嘴不谈那段历史。不久,成贯一便重新回归成氏大家庭,从离散和背叛的阴霾里走了出来。成氏族人性格中本身就包含着宽厚的成分,大家冰释前嫌,视成贯一为己出,也在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乡亲们的做法令贯一感动之余,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宽厚和仁慈,决心投桃报李。他先是辅佐老三贯鑫扩大马帮,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后在回马岭上引种不同的蓝草品种,到了至正二十六年,成贯一的势力扩张已经初具规模,如果不是狼烟四起,成家的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下去。成贯一听说,朱元璋的军兵已经收复家乡濠州了,正在向着山西省大步挺进。 </p><p class="ql-block">当年,成梦周因为一个看似草率的决定成就了成家,成贯一则以忍辱负重和过人的睿智,将马氏即将衰败的家业挽救回来,并且发扬光大,在这乱世之秋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成梦周彻底向儿子交权,开始安度自己的晚年。</p><p class="ql-block">其实他的日子闲暇下来了,心并没有闲下来多少。老大怕他闲出毛病来,专门在河边新建了一处染坊让他管。染坊是四五间干打垒的石屋子,能堆放二十只大水缸,走廊和屋内还能放置五六只石臼,大水缸和石臼里都浸泡着满满的靛青叶,液体呈蓝绿色。每天他的任务就是负责监视这些染料和布匹的染制和加工。忙时儿子会给他雇几个人,闲时就他自个儿进进出出。手拿工具在水缸里搅拌,有人则从水缸里捞起靛青叶倒掉,随后一只水缸里泛起了泡沫状的靛青花。作坊里放着部分印版及少许已印染的蓝花布。这些布都是染来给本家的人用的,有时候也送些给乡亲们,儿子从来不让跟城里店铺的产品掺和。 </p><p class="ql-block">后来孙氏死了,鉴于成梦周对成氏家族的贡献以及孙氏在四个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族人一致同意孙氏埋进祖茔,这让成梦周有一种功成名遂的满足感。他除了游山玩水就是看守那片庄稼。他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站在村口,盼着远行的后人们平安归来。他一只手提着只荆条编的篮子,里面放了铁壶,外层包裹着厚厚的保暖被,一只手携着马扎,坐在大槐树下喝茶。那棵树有两个成年人怀抱一般粗,夏天里枝叶繁茂,遮天闭日。他目光时而掠过先人摆的石阵,时而掠过妻子的坟茔,空空地幻想外面的世界现在是什么样子,将来又会是个什么样子。</p> <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当初正是得益于父亲的坚持,成贯一在平阳城才能安定下来。他隐姓埋名,在不惑之年才回归家庭,这时候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随意支配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了。</p><p class="ql-block">马心玉是他生命中至关重要或者说不可或缺的女人,她陪着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并且为成家添了四个男丁。然而,她最终没有逃脱被疾病绞杀的命运,她在生了老四以后不久就病逝了。</p><p class="ql-block">偌大一摊子产业,还有嗷嗷待乳的孩子,不能没个女人做帮手,马心玉死后三年,成贯一另娶了女人李绢笫。李绢笫是大户人家小姐,有贤有德,人也长得冰雪聪明,里里外外拿得起放得下,但是,离开了最初的同甘共苦、共赴时艰,半路夫妻总缺少点琴瑟合鸣的旋律,所以一直俩人的感情一直不温不火。</p><p class="ql-block">时局动荡,成贯一越往后越感觉到生意场上力不从心了,这一两年他通过侄子搭桥,把平阳城的布店和染坊转给了商人常学礼。他是成世玉的老丈人,早就垂涎成家的生意,接手马家的这份遗产,属于半推半就。成贯一只保留着市中心“南山堂”医馆,主要精力放在霍州城这边。</p><p class="ql-block">他只所以忍痛割爱,是觉得霍州离家近,既能够照顾父亲,也能够照顾家。继任岳丈李析岩,名人之后,是开平年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后人。当年李将军驻守晋阳,被封为晋王,威风八面。虽说百年之后李家渐渐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与名人之后联姻,成氏族人平添了几分荣耀和资本。</p><p class="ql-block">李氏对待丈夫没得说,对先妻的四个孩子也好,如同己出,就是有一个心结始终无法打开,她在霍州城的老房子那边住不惯,几次旁敲侧击,说夜里经常做噩梦,梦到院子里有个看不清脸面的女人,她走到哪里这个女人就跟到哪里。</p><p class="ql-block">李绢第提到这个女人肯定是马氏无异,虽说两个女人从未曾谋过面,但是,李氏生活在丈夫和另一个女人住过的老房子里,难免会产生心理暗示,这才是促成成贯一回老家,替夫人盖幢新房子,一并也将破败许多年的成氏祠堂修缮好的决心, </p><p class="ql-block">成贯一回村,拿出精力修缮老宅和成氏宗祠。新修缮的成宅三进三出,在村庄的主街上,迎面是一棵千年老槐树,脚下是斑驳的石阶路,一直从门前通向山雾弥漫的村外。</p><p class="ql-block">当初买这块地方,成老太爷可是吐了血本。它原本是村上张里长的老宅,这些年家败了,才不得已卖掉走人。像这样平整的地方在成家庄实在难找。新宅面北朝南,街门虽不张扬,但却彰显出不露圭角的望族气质。</p><p class="ql-block">而新修缮一新的成氏祠堂则位于成宅的斜对面,花了两个冬春才修成。祠堂依地形而建,坐西朝东,气势恢宏。祠堂也是三进出,每进渐次高起;正殿的院子很大,殿堂之上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画像和牌位。</p><p class="ql-block">自从修了这个宗祠以后,成老太爷经常拄着龙头拐杖到周围转悠。祠堂的院墙外面是山地,非常清幽。他经常望着那慢坡的青枝绿叶幻想着流经的岁月,感慨之余是无尽的欣慰。</p><p class="ql-block">如今看来当初的曲折是冥冥之中上老天爷早有的安排,儿子注定要遭这一劫,成家注定要经受这一番磨难,如今是苦尽甜来,自己总算可以坐享暮景桑榆、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了。</p><p class="ql-block">与成老太爷的一叶蔽目相比,成贯一在山里住的久了也有点两豆塞耳。就在他躲在山里精心打造他的成氏帝国之时,整个三晋大地早已战火蔓延,一场皆在推翻大元统治的战争正在打响。</p><p class="ql-block">无论是霍州城还是平阳城,都在双军觊觎之中,战争一触即发。大明先皇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所向披靡,向元军所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惠宗皇权岌岌可危。</p> <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山西省地理位置特殊,东有太行,西有吕梁,黄河环绕其间,抚天下之背而扼其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既有蒙古人“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下西飞鹏”的豪放,也有“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闲情逸志;有人坐井观天,有人却时刻在关注着世间的变化,老三成贯鑫就是异常清醒的一个人。</p><p class="ql-block">大元皇帝间的帝位之争一直就没有停息过,从武宗至大元年,再至顺帝元统元年,廿五年间换了八个皇帝。“南坡之变”、“天历之变”更是杀人无数。有点头脑的人早就意识到国家军政大权早已经被握有实力的大臣窃取在手,一根稻草兴许就会压死一头骆驼,改朝换代就在一夜之间。</p><p class="ql-block">成贯一同意三弟关于稻草压死骆驼的说法,但不同意他所谓改朝换代的激进观点。这些年官场贪腐,巧取豪夺,花样无奇不有,但无论如何动荡受伤害的还是老百姓,与残酷剥削平行的是连年天灾,如果再加上人祸战争,那今后的日子真没法过了。</p><p class="ql-block">成贯鑫却有事实为证,他每次走马帮带回来的消息都触目惊心。</p><p class="ql-block">元统元年,京畿大雨,饥民达40余万;元统二年,江浙被灾,饥民多至60万;至元三年,江浙又灾,饥民40万;至正四年,黄河连决口三次,饥民遍野……</p><p class="ql-block">今年年初,成家接到霍州城一个富贾的商票订单,让他们从武夷山运到山西一批茶叶,越快越好。武夷山在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路途遥远,成贯鑫虽然犹豫,但算计到丰厚的利润,还是接了。不过他也觉出此趟风险很大,思前想后,跟大哥和老爷子商量,看能不能多带几个家人,好有个照应。</p><p class="ql-block">“大哥,世名和世才都老大不小了,反正现在也不能科考,我看你也该让他们出门见见世面、经历下风雨了!”</p><p class="ql-block">成贯鑫试探性地说。成贯一没有马上答复他,而是说道:“老三,现在外面的世道不安生,最好考虑暂时休整一阵子!” </p><p class="ql-block">成贯鑫点点头:“这我知道!现在山外的老百姓都在暴动,到处都在传唱‘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p><p class="ql-block">成贯鑫嘴里学唱着。这首民谣老幼皆知。山外已经拉锯似地打了十几年仗。当初,朝廷征发数十万人修治黄河,监督修河的官吏却贪污作弊,克扣民工食钱,致使群情激愤。后来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造反。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皇帝急派元军征剿,双方在中原大战,各有大规模死伤,这才有后来的朱元璋的异军突起。他削平群雄,统一江南,并乘机北上,只到离剿灭大元一步之遥。</p><p class="ql-block">成贯鑫提出用自家人,其实是眼下的时局不稳,用外人风险大,工钱也付不起。老大犹豫,他就去找老太爷怂恿。老太爷这些年躲在山里,对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打听,也根本不想知道。老三接了生意,老大却推三挡四,他当然不乐意。他不但越俎代庖地同意两个孙子跟着到山外见世面,还表示说服胡射山出山辅佐。</p><p class="ql-block">胡射山是成家的老朋友,人送绰号“胡二爷”。对于成老太爷的话他一向废耳任目。虽说年逾花甲,但既然老东家出面说情,再大的责任也要担,再大的风险也要接,二话没说,就收拾行囊前来报到。</p><p class="ql-block">相比起兄弟,成贯一这两年有点缩头缩尾,原因在于他在错综复杂的现实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动力。他一直认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手里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而付出越来越少。官场腐败,人心不古,这样的年代还打拼个啥劲。所以,多事之秋,迷惘中的成贯一滞留在山里,教孩子们一些琴棋书画、文章诗赋,打理一下地里的活落,哪里也不想去,什么心思也不想动。特别是老三接单,提出让世名和世才跟着马帮,他一百个不放心。</p><p class="ql-block">他想着法子的反对,但他也明白,既然是老爷子都答应的事,自己有再充分的理由也不好使,只得眼睁睁看着三弟支唤两个儿子走。</p><p class="ql-block">两个儿子走后不久他就后悔了,天天担惊受怕。他烧香拜佛,掰着手指头掐算马帮回来的时间。从去年腊月出行到现在差不多十个月了,马帮没有任何消息。他既担心家人的安全,也同时担心国朝的安危。战争一天天逼迫山里,战争就是杀戮,无论胜败如何,百姓首当其冲地遭殃。</p><p class="ql-block">一场风暴正在中原大地酝酿,谁也无法预料它将是怎样的摧古拉朽。</p> <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就在成老太爷翘首盼望儿孙平安归来,成贯一也因为战事纷呈为两个儿子担心的时候,成家的马队正艰难行进在曲折艰险的太行山山路上。</p><p class="ql-block">从中原进出山西,需经过太行山,这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有多条东西南北向的横谷,穿越大山,最著名的有八陉。这八陉分别是: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和轵关陉。它们串起晋、冀、豫三个省,成为穿越太行山的咽喉通道,也成为三省边界最重要的军事关隘。当然,晋商如果要进出山西,挺进中原,这里也是必经的通道。</p><p class="ql-block">成家便是这八条驿道上的常客。成贯鑫这趟运送货物,抛却去时走的路,回来时要先走水路运到武汉,然后上岸进入河南境内,从豫北进入太行陉。过碗子城,入泽州府,再经潞安抵达晋中。接下来他们还要从大同、张家口或右玉杀虎口出关,贯穿蒙古草原,到达终点站恰克图,那是正在商议中的后事。</p><p class="ql-block">按照事先约定,这趟茶叶之路的终点是晋城。一直以来,这条西北驿道,南来的烟酒糖布茶,北来的牛羊、骆驼和马都要在这里汇集,它就是个理想的货物交换站。而要从中原到达这里,最佳的途径就是从河南常平穿越太行驿道。太行驿道南起河南沁阳的山王庄马鞍山,北至晋城泽州。崇山峻岭间,孔道如丝,蜿蜒盘绕。</p><p class="ql-block">通常情况下商队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和马。骆驼怕热,阴雨潮湿也不适合攀爬陡峭的山路,因此,晋城到河南清化这一段山路,一般都有本地骡马驮运。自古马帮不北上,驼队不南下。外地客商到了晋城,会在那里转换交通工具,去驼行将马帮换成驼队。装篓的砖茶如有在运输途中磨损,也会在这里重换包装。</p><p class="ql-block">成贯鑫的率领的马帮就是沿着这条山道出去的,不出意料,也将沿着这里的山路铃声叮当地走回来。</p> <p class="ql-block">成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300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