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母校60华诞,毕业七年感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不居,转眼毕业七个年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1号楼宿舍楼前那一大片柳树苗都该有碗口粗了吧?对母校的记忆要从2007年说起,来报到时我是不情愿的,因为很多同学都去了西安,是母亲硬让我报榆林,说是离家近放心。</p><p class="ql-block">开学那天父亲把我安顿好后,当天就回家去了。送别时,我扯着父亲的衣袖,真想跟着父亲一起回去。而后慢吞吞回到宿舍,抱着电话大哭了一顿,把舍友都吓得过来安慰我。没想到专升本五年白驹过隙,一晃而过!走的时候竟然那么的不舍,离校的心情就像带走的行李一样沉重。</p><p class="ql-block">2007年9月,也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当时我报的志愿是母校的中文系专科语文教育专业,学校是母亲选的,但专业是自己从小最擅长喜欢的学科,三年后我顺利升本,又读了两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对母校的感情更深一些。</p><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毕业后就一心想留在榆林,所以第一次招教考试就盲目报了榆林,可惜竞争太激烈,没能如愿,后来,总是差些运气,无缘教师。13年春天考了“村官”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路走来,乡镇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办公室做的相关文案宣传,一些公众号编辑工作总能得心应手,有如囊中探物。也就是因为专业特长,所以常常被同事同学笑称:“不做老师,亏了!”</p><p class="ql-block">我心里默认,不做老师确实是我一直以来的遗憾。也许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中文系的女生总是很敏感。我只是其中一个!我有自己的笔名“梦颜”“明月心”“上郡明月”。平时话不多,生性腼腆。课余时间大多泡在图书馆,常常为自修室的位置而头疼。</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图书馆五楼阅览室的书只看不借,有关文学方面书总是很走俏,每次看完,第二天不好找。我就自己想了个办法,把我爱看的全部藏起来,带出去是不可能的。索性就"藏"在艺术类的大图书中间,结果屡试不爽,现在想起来也觉得荒唐、可笑。而现在19年也过半,自己上班六年多了,是一名年轻的乡镇干部。离开学校多年,却难掩心中思绪,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常常会出现在心海。</p><p class="ql-block">单位的隔壁就是义合中学,偶尔闲暇静坐,听见下课的铃声,看见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竟也莫名感伤,觉得空虚,无所依托。那熟悉旋律,生动的气息。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曾经的学生时代、校园时光。校园时光是最好的时光!当我们接受了社会的洗礼,回头看,其实上学的每个阶段,最疼爱我们的仍是我们的老师,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最纯洁最珍贵。也许有人曾经最想逃离的课堂,如今变成他(她)最想回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师韵若兰吐芬芳,年华无悔付寒窗。在校园时,最喜欢李晓霞老师,程明社老师。李老师的古代文学课大家气氛很活跃,互动多,李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古词名句脱口而出信手拈来行云流水,特别让我钦佩。喜欢至甚,师法的心油然而生,我报校园里文都的考研班,准备报考古典文学,曾经一天八小时待在教室里跟着老师上课,最后无可奈何半途而废,所有辛苦付之东流,也算是憾事一桩。</p><p class="ql-block">和李老师私下里QQ聊天多,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毕业后也一直保持联系,QQ里吐槽,点赞,评论,虽见面甚少,到那种熟络和信任一直不曾改变。知道不少小秘密,不过都是我主动告诉她的。</p><p class="ql-block">程老师的大学语文课也深得我心,课堂他的微笑很感染人,有一篇苏轼《文与可画筼笃谷偃竹记》让我记忆犹新,苏轼和文与可以论竹为题,酬诗为乐的一段交往,在程老师的解读下,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真挚友谊跃然纸上,让人难以忘怀。在这种课堂氛围的熏陶下,我也写了一篇怀念我高中同学文章《偃竹思》,得到了老师的赞美。程老师也很友好,热情洒脱。2008年那时候特别流行QQ空间种菜,风靡一时,网友们都特别痴狂,听说有的为了偷菜专门半夜三更定闹钟收菜、偷菜。但程老师豪放不羁会主动"送菜",常常会QQ发消息让我们偷菜来。</p><p class="ql-block">记得有次帮程老师整理卷子,发现程老师有一门手艺--会给自己理发!当时望着那把带头发的剪刀吃惊不已,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颇有乐趣。专升本毕业那年论文答辩,我的论文格式总是有一些小差错,过不了关,最后都是程老师帮我修改的。</p><p class="ql-block">现在自己搞办公室,熟悉文件文档格式,每念及于此,心中总是无比感恩,幸运大学时光又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好老师,亦师亦友,难以忘怀!毕业后,考试,工作,恋爱,结婚,育儿,时光荏苒,流年不减。虽然母校近在咫尺,却只有偶然一次路过学校进去拍了几张照片,匆匆离开。</p><p class="ql-block">暮然回首,我们曾经熟悉的校园,曾经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也发生了重大变迁,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变得更加美丽与新鲜。喜闻2018年9月16日榆林学院绥德师范院区挂牌成立,同年10月31号母校升格榆林大学,心潮澎湃,深感荣耀!</p><p class="ql-block">特别是绥德师范挂牌成立那天,再次看到“榆林学院”熟悉的名字,颇有老马识途的味道!就像回到了母校一般,特别的亲切。我惊喜地发现,自己身边的朋友熟识大多是来自母校,大家在单位都被辅以重任,是业务骨干,有搞办公室文秘的,有做宣传工作的。各自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得到当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和赞誉。</p><p class="ql-block">春华秋实,饮水思源,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离不开大学时代在母校奠定下的坚实基础,我们深切感谢母校多年的培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份果实,都浸透着母校恩师们当年洒下的辛勤汗水,都凝聚了母校恩师的谆谆教诲;凝聚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厚爱,也凝聚了自己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追求。</p><p class="ql-block">现在正值母校新生入学季,也是第35届教师节到来之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弟学妹是来自祖国各地的90后甚至00后,是那样的年轻,时尚,充满朝气活力。虽然我们每一届校友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但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时代都是相似的。</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愿我们广大可爱的小学弟学妹们在心中埋下热爱学习的种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这些种子必然能够成为一株株参天大树,为母校争光,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不负韶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5夜 于绥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