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热爱,更值得回味

刘永强

<p class="ql-block">  新年伊始,踏上赴京学习的旅程,这是人生的一种幸运。能有机会近距离聆听中国教育界的名家大师的教育讲座及授课,是一件幸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常常想:出门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人生的一种治学交往境界。多与大家名师们相伴,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乃至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  11天的学习,紧张而忙碌,充实而内心丰盈。每一位专家从各自角度对校本培训研修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指导与交流。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时候想想,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也许我们的治学经验、办学理念、授课方式,只能停留在原地打转转。看上去,教研活动搞了一轮又一轮,也只是增加了数量,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或改变不大。不是我们不想改变,只是不得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法”,有时候鉴于个人认知及对专业的理解,悟不透,达不到,需要借助外力。培训就是一个好办法。</p> <p class="ql-block">  11天的学习感触很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谈谈。</p> <p class="ql-block">  一、尊敬的崔峦先生:一位有教育情怀的大师</p> <p class="ql-block">  早闻其名,未见其人。在首师大举办的为期3天的《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中,认真聆听了他对新课标的解读,对教学改革的建议。他分享的对于新课标“变”与“不变”的理解,对当下课堂教学现状有指导意义,更为一线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p> <p class="ql-block">  作为80岁的长者,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始终精神矍铄,底气十足,声音洪亮。讲到激情处,更是大声疾呼。面容慈祥的长者对后辈充满了期待,堪称楷模,就是大师。</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我忍不住又去悄悄的端详了老人家一会儿,以示尊敬。</p> <p class="ql-block">  二、对语文学科如何落实“实践性”这一原则,有了更深刻清晰的领悟</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中谈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p> <p class="ql-block">  这里面强调学生的习得一定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不是靠老师讲授得来的。以学为本,先学后教,这里面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实践探究得来,而不是被动接受。戴尔的研究表明,被动学习的知识平均留存率仅为5%。而实践练习学习效果,达到75%。</p> <p class="ql-block">  专家们特别强调,要以一带三。即以“语用”为基调。带动文化自信、思维训练、审美创造。</p> <p class="ql-block">  所有的习得都需要在实践运用中产生。要通过举一反三,讲练结合,逐步的把习得练扎实,学深学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核心素养得到了综合性的提高。这里面。这几天的听课学习,感觉专家名师们在这一点上做到位了,让我有了清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回头想想我们的课堂,由于对《新课标》缺乏深入的理解,一知半解。导致课上只注重形式、走过场,。把语文要素的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实效的少之又少。形式上花里胡哨,内容上臃肿浮华。这里面一些老师们也有难言之隐,靠个人悟,悟不彻底,有时候事倍功半,掌握点儿皮毛。只有观名家的课,听大师们讲,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p> <p class="ql-block">  说到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转变课堂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环节设计、形式的设计、考虑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一定要放在学生身上。怎样让学生学会学扎实、能说会用。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围绕这个来,由浅入深,逐步强化。课内的实践活动要围绕理解、运用知识点展开,课外的实践活动要针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特别感谢王文丽老师、薛法根老师、张立军老师、曹爱卫老师、赵昭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p> <p class="ql-block">  三、关于培训专家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几年来,参加的各类培训真不少。总体上,每一次培训的侧重点不同,基于工作都大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  回头想想,导师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型导师,多为学院派教授;一种是实践型导师,多为奋战在一线的全国名师名家。</p> <p class="ql-block">  总的感觉,对于大多数在基层工作的一线教师来讲,还是很喜欢实践型导师的。因为实用,能讲出干货。而大多数理论导师学术高深,由于缺少一些实际工作感受,理论讲得太高大上,云山雾罩的,不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  其实,全国名师、大家由于一直在一线,亲自参与课堂实践,对工作的需求感同身受。他们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非常好。不空!人间“烟火气”。最抚一线老师的心。</p> <p class="ql-block">  培训即将结束,回眸十几天的学习历程,很高兴,很充实。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道阻且长。我们要基于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运用新理念,呈现好课堂。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p><p class="ql-block"> 教育始终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有两个任务,一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另一个就是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的理念,目标,做法,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