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抚顺历史 考察建筑遗迹

烛光

1月15日下午。抚顺书香文化保育假期工作坊——步行走访南站老建筑活动开始了。来自抚顺书香群的8名文保志愿者(其中有两名在校大学生利用寒假)参加活动,来一场文化保育的初体验! 下午1点,志愿者们在抚顺老火车站集合。 活动负责人大坑老师(网名)向我们介绍了老火车站的历史。 抚顺老火车站始建于1903年,初建时站名为“千金寨驿”,是当时沙皇俄国专门掠夺我国抚顺煤炭资源而建。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占据铁路线,1913年改称“抚顺驿”。1924年搬到抚顺市街,1934年重建。 这座百年老站,印证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入侵,也印证这座城市为国家基本建设,尤其是新中国崛起而作出的卓越贡献。与此同时,这座几乎留有了每一个抚顺人踪迹的工程建筑,也是抚顺人最不舍的城市情结。 这座位于中央大街与西七路交接,西北角的建筑竣工于1937年,当时为抚顺市公署,共3阶局部4阶(含地下室),解放后整体加建一层,先后作为抚顺市人民政府、新抚区人民政府办公楼,现为酒店,地下室为书店。 与抚顺市厅舍南侧一路之隔的是抚顺警察署厅舍,竣工于1927年,后又重建,共4阶局部6阶(含地下室),地下室曾经为牢房,曾关押、迫害过不少抗日志士,包括杨靖宇将军。解放后这里一直作为抚顺市公安局的办公大楼,2015年经过整体翻新整修,作为沈抚长途客运站,现在为雷锋号客运站。 在这矮墙里是原来牢房里的通风口,一直保存至今。 在中央大街东侧,这座近代自由式二层建筑,1924年竣工。原为抚顺炭矿电灯营业所,现为抚顺矿务局供电部矿区电信营业厅。 这是中央大街东侧的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的3号楼。原为满铁抚顺医院,原为3栋建筑,1926—1929年竣工,分为本馆、中央分馆(华人病栋)、南分馆,其中南分馆、中央分馆已经拆除,仅剩矿务局总医院的3号楼。 这是抚顺矿务局总医院对面的抚顺矿务局办公楼。原为抚顺炭矿事务所——中央事务所,1926年竣工,主体4阶,两翼2阶,地下1阶,近代自由式建筑。此建筑从高空俯瞰整个平面呈“X”型,历经近百年风雨,外形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可以体现出它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且实用性较高,现已被列入全国“三普”重要新发现。 走过中央大街,我们向东边的东富平路走去。 这是东富平路3号楼。1937竣工,为满铁抚顺医院住宅楼。 这是东富平路3号楼里边的富平路3—1号楼,原为三层楼,后接一层。 从门牌上看,东富平路3号楼原为迎宾街七段。 志愿者们在听当地居民老大姐介绍日本楼情况。 我们来到了富平路集贸市场。 在集贸市场北边的这栋日本楼,1935年竣工,原为抚顺工业学校的单身宿舍,被称为“康德寮”,解放后成为抚顺煤炭工业学校的宿舍。 紧挨“康德寮”的东边,也是日本楼,叫“昭和寮”,1931年竣工,原为抚顺炭矿的单身宿舍,解放后成为抚顺煤炭工业学校的宿舍。 “康德寮”的背面。 “昭和寮”的背面。 这是位于永安台北台町的一处典型的日式建筑,1927年竣工,是当年的抚顺炭矿矿长的住宅,作为日军侵占和掠夺抚顺煤炭的历史证据。现在是抚顺市公安局交通分局的办公场所。这一建筑,现已被列入全国“三普”重要新发现。 最后,我们来到抚顺煤都宾馆。该建筑为砖造二层半日式楼房,1933年竣工,当时“抚顺炭矿俱乐部”。现为抚顺煤都宾馆。 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朱德元帅曾在这里召开过经济工作和军工生产工作会议。 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先后来抚,下榻此宾馆。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考察了十余个抚顺老建筑,收获颇丰,即增长了阅历,又学到了知识。愿抚顺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同时也祝抚顺书香越办越好! 摄影及编辑:魏连重 网名: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