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评价颜真卿书法

贾群

<p class="ql-block">近世又随俗皆好颜书,颜书是书家大变,童子习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种臃肿多肉之疾,无药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实。尚使书学二王,忠节似颜,亦复何伤?</p><p class="ql-block">若令子弟辈,自小便习二王楷法,如《黄庭》《画赞》《洛神》《保姆》,不令一豪俗态先入为主,如是而书不佳,吾未之信也。</p> <p class="ql-block">颜真卿多宝塔</p><p class="ql-block">赵氏认为当前的书法,很多人都跟风去学颜真卿的字。唐初因为李世民对王羲之的推崇,那时都是以魏晋和二王为法,但是到了颜真卿的时候,虽然颜也学“二王”,但他脱胎换骨最终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有着鲜明风格特征的“颜体”。</p><p class="ql-block">所以后世认为“颜体”是当时书法的一次大变革。也就是因为“颜体”的书法特点太鲜明了,所以如果从儿童就开始学起,往往学到满头白发的时候还不能变化成自己的风格,最后形成了一种臃肿多肉的毛病,而且还无药可救,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只追求名声而不讲究务实。</p><p class="ql-block">其实在北宋初期的时候,颜真卿的书法并没有被世人推崇,甚至在《淳化阁帖》中都没有收录颜氏的书法作品。颜氏真正被宋人重视是起于蔡襄和苏轼,特别是苏轼对颜真卿的推崇,才有了后世对颜体的学习和重视。颜真卿的《东方塑画赞》和《争座位贴》是苏轼极为推重的两幅作品,在苏轼的推动下颜真卿成为了与“二王”并立的一座高峰。他对唐代人物的总结:“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只能事毕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赵氏认为如果一开始学习书法就学“二王”的书法,然后做人方面的“忠节”向颜真卿学习,就不会出现上述的问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