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郭兴福教学法”的传承和发展

烟雨楼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3年——1996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郭锡章军长向老同志求援</b></p><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陆军第12军领导班子根据中央军委任命进行了调整。新的军党委班子组成后,郭锡章作为军长分工抓战备和军事训练工作,他建议以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为突破口,围绕继续深入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使全军的军事训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他的建议获得了军党委的通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锡章中将(曾任陆军第12军军长)</span></p> <p class="ql-block">  郭锡章以老军长李德生为榜样,带领工作组到驻扎在宿迁的步兵第100团2连蹲点。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2连已是物是人非,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为了在全军大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在缺少骨干和熟悉教学法的同志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郭锡章给在60年代同郭兴福一起摸爬滚打共同创立了“郭兴福教学法”的吴亚东,以及在七十年代为宣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洒下辛勤汗水的谢朴等老同志打电话求援,请他们务必伸出援手,回到老部队进行传帮带,帮助年轻官兵掌握和熟悉“郭兴福教学法”。</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吴亚东、谢朴早已调到南京高级步校工作。郭军长给高级步校副校长任保俗(原陆军第12军军长)打电话请求支援,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吴亚东、谢朴两位老同志都已经年过半百了,他们来到2连,和连里的官兵活跃在课堂上、训练场上,像小伙子一样劲头十足。</p><p class="ql-block"> </p>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90年4月,南京军区副司令郭锡章(后排右四)、吴亚东(后排右三)、谢朴(后排左四)与步兵第100团2连3班战士合影</span></h5> 吴亚东是60年代初期在李德生军长直接领导下探索军事训练改革的功臣之一,在陆军第12军被认为与郭兴福、宋文皋等齐名。他是参谋出生,又有实战经验,他主持的单兵战术课目很有特色,受到李德生的肯定和赏识。后来把他的成功经验和宋文皋主持的班进攻战术课目的成功经验全部集中到郭兴福那里,又经过充分调动大家的智慧,才逐渐创造了“郭兴福教学法”。他应郭锡章军长之邀回到2连,处处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现,把郭兴福教学法的精髓,认真地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传授给连里的官兵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90年3月25日,已经离休的吴亚东回到老部队步兵第100团,与作训股参谋谈如何指导3班进行“单兵战术动作”训练。</span></p> <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0年,吴亚东回到老部队给战士们讲解战术动作要领</p><p class="ql-block"><br></p></h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2.谢朴编写军事教学片剧本</b></p><p class="ql-block"> 谢朴曾于1972年、1978年两次参与有关郭兴福教学法的军教片拍摄工作,他是编剧之一。这次郭锡章军长交给他的任务是写出一部反映“郭兴福教学法”的电影新脚本。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思考,从实战需要出发,把单兵进攻战术到班进攻战术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经验都写进去,充分体现“以我为主”的思想和“郭兴福教学法”的生命力。郭军长希望尽快把这个新脚本搞出来,争取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军事教学片。他考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请郭兴福向老部队的年轻官兵传授经验;另外,也让这部军教片在军里各部队巡回放映,以便掀起一个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新高潮。郭锡章赋予远见的计划,使谢朴深受鼓舞,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p><p class="ql-block"> 谢朴打起背包来到2连,同官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经常是从天亮忙到深夜。白天,他多数时间是跟班训练,有时找人商讨写作问题,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沉静在脚本的构思和写作中。脚本很快写出来了,受到各级领导和2连官兵的认可,后来军部转报军区和军委,也得到了肯定。因为当时郭兴福尚未全面恢复名誉,这部军事教育片只得以《基础教学法》命名,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未搬上银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90年4月4日,吴亚东、谢朴受邀回到老部队步兵第100团,给全团军官和骨干讲述“继承和发扬我军传统练兵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3.郭兴福不幸遇难,传统练兵精神永存</b></p><p class="ql-block"> 步兵第100团2连在军首长的亲切关怀下,在老同志的热心扶持下,全连官兵齐心努力,军政素质明显提高,各项工作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期待着有一天迎接老连长郭兴福回到连队走一走看一看。老同志也不止一次地对连里官兵说,郭兴福很快就要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官兵们的期待中,却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1985年8月27日,郭兴福骑自行车外出办事,回家途径草场门十字路口,被一辆外地拖挂卡车挤碰,一场车祸当场夺去了郭兴福55岁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噩耗不胫而走,引起许多人的震惊和悲痛。曾经同郭兴福一起战斗、一起工作过的战友都深感惋惜和痛心,用不同的方式对他表示哀悼和纪念。郭兴福生前部队将郭兴福的骨灰安放在安徽省来安县的半塔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郭兴福教学法创始人”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上世纪70年代初步兵第100团2连3班班长、后任步兵第102团团长的陈晓春,主持悼念郭兴福仪式。</span></p> <p class="ql-block">  车祸带走了郭兴福的生命,但是,郭兴福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个世界。他用自己的实践和创新,为我军的军事训练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教学法,不仅是一套军事训练的方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的理念,就像播撒在土地上的种子,已生根发芽,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2009年7月,郭兴福入选全军“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授予郭兴福“最美奋斗着”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4、南京军区召开“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纪念大会</b></p><p class="ql-block"> 1991年4月18日,在“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之际,南京军区在安徽省滁州市郭兴福生前所在部队步兵第34师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总参谋长迟浩田、中顾委常委李德生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大会祝贺,并做了重要指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总参谋长迟浩田、中顾委常委李德生、南京军区司令员固辉、政委史玉孝、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锡章等领导与出席大会的吴亚东、余西祥、叶伯义、钱根苗等老同志以及驻滁部队官兵、地方领导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  刘华清强调说:“六十年代那次练兵热潮,无论是影响程度,还是实际效果,在我军历史上都是少有的,把军事训练乃至整个军队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李德生深情地说:培养郭兴福这个先进典型,依靠的群众智慧培育出来的这个好方法,对于彻底摒弃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贯彻中央军委叶剑英元帅倡导的“以我为主”的思想,开展官兵互教的群众路线大练兵,具有重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  同年6月11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转发了这次纪念大会的情况报告,号召全军要大力继承和弘扬“郭兴福教学法”,根据现代战争的要求和部队实际,不断探索适应我军特点和现代战争需要的训练方法,培养出更多的郭兴福式教练员和指挥员,使部队训练生动活泼、不断发展,开创新的局面。</p>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纪念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期间吴亚东、余西祥、叶伯义、钱根苗与郭兴福夫人李淑珍(左三)合影留念。</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91年4月,吴亚东(二排左二)、余西祥(二排右二)出席滁州三界驻军纪念“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大会,与步兵第100团2连战士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5.“郭兴福教学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p><p class="ql-block"> 1996年1月6日,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出了《进一步推广普及郭兴福教学法,全面提高部队基础训练质量》的通知。同年,郭兴福生前所在部队在三界地区组织了千人参加的优秀“四会”教练员大比武。南京军区结合这次纪念活动,组织了全区“四会”教练员教学交流。一个培养新时期郭兴福式“四会”教练员群众性练兵热潮又一次在部队蓬勃兴起。</p><p class="ql-block"> 在李德生主编的《从郭兴福教学到科技大练兵》中这样谈到:“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经济面貌,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军事斗争面貌,使战争形态、作战思想、部队结构和武器装备等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郭兴福教学法”,作为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科学总结,是历史经验证明了的能够调动官兵练兵积极性,把兵练活、练精,提高训练质量的有效方法。继承和发扬“郭兴福教学法”,弘扬大比武精神,变历史的宝贵财富为现实的战斗力,对于我们今天贯彻军委‘科技兴训’战略决策,掀起新时期科技练兵热潮,加强军队全面建设,提高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p> <b>6、轶事</b><br><br> 在“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和推广过程中,郭兴福与培养他的首长、帮助他的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b>任群讲述了当年郭兴福去医院看望她父亲的事情</b><div> 那是1985年6月,我爸爸在例行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个可疑阴影,医院专家们认为必须马上开胸探查,当时就住进南京军区总医院胸外科,实施开胸探查后病灶及肺叶切除术。<br> 中午,术后的爸爸还在麻醉复苏期,我和值班护士在监护病房内守着尚未清醒的爸爸,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下意识的抬头向病房外长廊看了一眼,看见一张20年没见面却很熟悉的面孔正隔着玻璃窗凝视着我爸爸,是郭叔叔!我走过去想把通向外走廊的门打开,这时护士说首长现在需要安静,不能有任何人打扰。郭叔叔仿佛听见了护士说话,就朝我摆了下手,迅速离开了。这是爸爸术后第一位来探视的人!下午爸爸清醒后我告诉他郭兴福来了,爸爸点点头没说话。<br> 我和郭叔叔见面多次然而没有说过一句话,我年幼时没有和他交流,那是因为大人之间的事我们不懂,他们也没时间和我交谈,而最后一次也没有言语上的交流,对我来说是一种遗憾了!可是郭兴福凝视我爸爸那种眼神我是永远忘不掉的!这种眼神胜过千言万语,那里面包含着对战友的耽心关心,充满了战友的情谊!<br></div> <p class="ql-block"><b>吴沿兵回忆说,郭兴福曾对我说:“你爸爸是我的老师”。</b></p><p class="ql-block"> 1984年夏天,有一天我父亲对我说“郭兴福离休了,他最近在家闲着,你陪我去看看他”。</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父亲吴亚东和郭兴福都曾在陆军第12军步兵第34师。父亲是师作训科的参谋,郭兴福是步兵第100团1营2连副连长。两人相遇源于60年代那场载入史册的军事训练改革。</p><p class="ql-block"> 1961年初,李德生军长根据军党委的决定,带领军事训练改革工作组来到步兵第100团2连,指定吴亚东抓单兵训练,宋文皋抓班训练,郭兴福抓小组训练。由此,父亲和郭兴福便成为这场军事训练改革中并肩作战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1965年,武效贤、郭兴福先后调南京步校任职,几位战友就此分别。这次登门看望郭兴福已时隔近20年了。我和父亲乘坐公交车来到位于北京西路的干休所,这里居住着军区司、政、后的部分离休干部,郭兴福住的楼栋很容易就找到了。两位老战友相见格外亲切,坐下之后便打开了话匣子,俩人高声畅谈,兴致勃勃地谈起当年的大练兵,又说到后来在步校战术教研室搞教学的经历。郭兴福恢复名誉后在南京步校战术教研室任副主任,我父亲1977年调到南京高级步校战术教研室,俩人自然又有了很多话题。郭兴福对我说,和你爸爸聊天,我要放开大嗓门,要不然他听不清就打岔。是的,我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炮弹震坏了耳膜,造成听力障碍,平时在家中和他说话都要大声。俩人就这么说着喊着笑着,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临告别的时候,郭兴福一脸诚恳的表情对我说“你爸爸是我的老师”。这句话令我动容,我理解他说这句话的含义,当年为创立“郭兴福教学法”,我父亲的确倾注了很多心血,郭兴福有不明白的战术动作,父亲也是言传身教,俩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p> <h5>  1984年秋,老军长李德生(前排左七)来南京检查工作,接见了部分在宁的原陆军第十二军干部。<br>  前排: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范志伦(左二)、高级步校副师职教员郑尚庚(左四)、南京初级步校副师职离休干部郭兴福(左五)、高级步校副校长任保俗(左六)、高级步校副师职教员吴亚东(右三)<br>  后排:高级步校团职研究员谢朴(右一)</h5> <b>多年以后,当年在老军长李德生的率领下创立“郭兴福教学法”的老同志,都已经相继离开部队住进干休所,但是老军长没有忘记他们。吴沿兵说起了老军长李德生“命令”吴亚东和他一起游黄山的事</b>。<br><br> 时光进入到了1991年4月,原陆军第12军老军长李德生专程来南京参加“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纪念大会。会后在南京做短暂停留。他很想见在南京的陆军第12军的部分老同志,特别是当年一起搞“郭兴福教学法”的同志。老同志们接到电话通知后很兴奋,互相转告,如约来到约定地点。<br> 李德生环视了一下在场人员,流露出几分遗憾地问道:“吴亚东呢?怎么没见到吴亚东!”<br> “吴亚东这阵子忙于备课,身体又不怎么好,恐怕又给什么事情缠住了吧!”南京高级步校的同志回答说。<br> 我父亲1977年从陆军第12军步兵第100团调南京军政干校(1980年改为南京高级步校),在训练部战术教研室担任教学工作。1987年离休后受聘南京地区及外地几所高校讲授国防教育课,他不顾多病的身体,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李德生知道他在工作上是个拼命三郎,所以这次有意要让他放松放松。南京军区的领导同志盛情邀请李德生到黄山度假,他希望我父亲能与他同行。<br> 老军长的特殊关怀让我父亲深受感动,但是他还是舍不得放下手上的工作,再三婉拒。老军长态度坚决,此行不可更改,非一起去黄山不可。我父亲只得从命。从我记事起,我印象中父亲不是去办公室上班就是到连队蹲点,从来没有出去旅游过。这次黄山之行,他玩的特别尽兴。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飞瀑、溪流,使他流连忘返,惊叹祖国的山川秀美。回家后,他津津乐道地对我们说起这次愉快地旅游,全家人也都为他高兴。<br> 想不到这次黄山之行是父亲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旅游。由于长期积劳成疾,父亲得了胃癌,医治无效于1991年12月7日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住院期间,很多老首长老战友都去看望他,他们很感谢他曾用自己的心血培育过“郭兴福教学法”。如果父亲知道老军长请他上黄山,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及其珍贵的感激之情,应该含笑于九泉之下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记</b><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今年是“郭兴福教学法”创立63周年、中央军委向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6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几位编写组成员,根据父辈们的亲身经历,查阅了资料,走访了老前辈,对“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推广进行了梳理,并讲述了 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span></div></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杨川华、宋秀香、任群、吴沿兵</h5> 2023年11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杨川华、孙丽华去拜访了任群的母亲李希阿姨。已经92岁高龄的李阿姨依然是那么开朗,谈笑风生。 李阿姨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抗击美军发动的细菌战中荣立三等功,无愧为巾帼英雄!在回忆往事的时候,阿姨向我们讲述了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更多的是谈起丈夫任保俗在步兵第100团当团长那两年的忙忙碌碌,阿姨对我们说,当时军党委决定,九个步兵团长必须亲自抓一个班进行训练试点,你们任叔叔先是下2连蹲点抓射击训练,后来2连作为军事训练改革的试点,也就是“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阶段,他不仅要抓全团的日常工作,还要经常到2连检查训练改革的情况,更是忙得顾不上家。那时李阿姨是医务人员,要上班还要带三个孩子,劳累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她却默默地承担着生活的繁杂、支持着任叔叔一心扑在军事训练改革上。 <h5>  2023年12月新老3班战友在某旅老连队重逢。左:钱根苗(60年代3班副班长)右:杨川华(70年代3班战士)</h5> <h5>  杨川华在某旅老连队参观连史,听现任连长、指导员介绍军改后的连队建设取得的新成绩。</h5> 2024年1月5日上午,我们采访了南京地区唯一健在的、郭兴福教学法创立的见证人谢朴叔叔,进一步了解了当年的那段历史。<br>  谢朴叔叔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如今已是九十高龄的老人,在鼓楼区一个干休所安享晚年。听说我们要去,谢叔叔显得非常激动,吩咐家人准备了丰盛的水果茶点,叮嘱女儿去大门口迎接我们。<br>  谢叔叔热情地招呼我们在会客室沙发上就座,接着就和我们聊起了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令我们惊讶地是谢叔叔虽然已是高龄老人,但是思维很清晰,记忆力很强,语言表达也很流畅。<br>   谢叔叔说,当年他和吴亚东是同时调进步兵第34师作训科当参谋的,吴亚东负责战术训练,他负责内勤工作兼管师部机关人员的军事训练。按谢叔叔的解释,他的工作主要是上传下达,写文字材料。在“郭兴福教学法”创立时期,他主要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谢叔叔经历并见证了“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过程。七、八十年代为宣传“郭兴福教学法”,谢叔叔三次主笔编写军教片剧本,可谓是呕心沥血。谢叔叔退出现役后仍然发挥余热,为老部队官兵宣讲传统练兵方法。 感谢李希阿姨在往事的回忆中,让我们看到了老前辈为军事训练改革忘我的无私奉献。感谢谢朴叔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详实地介绍了“郭兴福教学法”的创立过程以及推广宣传的情况,为编辑组成员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提供了互为印证的事实依据!感谢原步兵第34师第100团英雄2连3班的战友为我们讲述了“郭兴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谨以此文纪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兴福教学法”创立63周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60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编:孙丽华</p><p class="ql-block">编审:杨川华</p><p class="ql-block">编写组成员:任群 宋秀香 吴沿兵 杨川华</p>

郭兴福

教学法

亚东

李德生

步校

军长

谢朴

叔叔

军事训练

郭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