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人文之旅(40)绿叶相扶

边习虞

“牡丹虽好,终需绿叶扶持”,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的成语,意思是牡丹花虽然好看,最终也必须有绿色叶子的相持才能显现,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帮衬。自从去年到本邑杨园双浜村姚家桥观赏一株保护等级为I级的古牡丹后,我对绿叶相扶有了全新认知。 据栽种这株古牡丹的主人家《毗陵姚氏家谱》记载,姚家为北宋名将姚仲平的后裔,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在京为官的姚缪时任例赠奉直大夫,告老还乡时皇帝赏赐了一株宫廷牡丹,后姚氏一族举家从安徽安庆桐城迁居常熟杨园姚家桥定居,牡丹随迁移植此地,距今460余年,繁衍生息已十七世。姚家视牡丹为传家珍宝,代代悉心呵护,虽历经沧桑,仍根深枝繁,生长茂盛,谷雨时节,百花盛放,花瓣绛红,花蕊金黄,花大如碗,鲜艳夺目,牡丹边上有绿叶相衬,蔚为壮观。 我特意问了姚家主人,牡丹边上相衬的绿叶植物是什么品种?他回答说名称不清楚,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种落叶灌木,它与牡丹同长叶同落叶,牡丹开花时期它会散发一种浓烈的气味驱虫蚁护花,所以姚家的牡丹从不打药水也从无病虫害。他还说,祖上立有规矩,族人要分植牡丹须同时分植旁边的绿叶植物,不然百栽不活,据传清代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告老还乡经营苏州怡园时曾移植一株姚家牡丹于园内入园处的轩亭中,并取唐代罗邺牡丹诗句“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之意,将建筑题名为“看到子孙轩”,但因没有同时移植绿叶植物,“看到子孙轩”终未能看到子孙。 主人的介绍引发了我的美学联想,绿叶可贵的精神在于人们观赏美丽的花朵时,它却默默无闻甘心陪衬守护,从不计较,与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异曲同工之美,同时也萌生了将此绿叶相扶的绝配共生植物应用到我茶花种植上的想法,与主人交流后出乎意料,得到了全力支持并欣然同意将绿叶植物分枝于我。 得到带根的绿叶植株我如获至宝,一方面精心栽培并有计划地进行分组试验,同时请教专家、上图书馆查找、上网搜集资料多路并进学习相关知识,一心想揭开绿叶相衬植物的神秘面纱。 我紧紧抓住有气味能驱虫这一特征,通过《中国植物志》上数十种相似植物样本图片比对,最后锁定“臭常山”,芸香科臭常山属灌木植物,资料载它的枝和叶有腥臭气味,民间秘方鲜叶搓汁可杀牛马身上之虱,科学研究它能分离喹啉类生物碱,萃取物可用于抗虫,与“绿叶相扶”的功能高度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