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正月十三下午难得的一个好天气,避开游客爆满的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来到位于西安城南友谊西路南侧的西安博物院。这是小雁塔景区提升改造后第一次来这里。在大门口手机扫描二维码预约一下就可以进入了。</p> 西安博物院由小雁塔、唐荐福寺遗址、博物馆三部分组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从位于朱雀大街北段的西门进入,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唐代三彩腾空马的大型雕塑。 <p class="ql-block"> 在雕塑的右手边就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主持设计的博物馆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同景区的小雁塔以及荐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有点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去的时候博物馆已经要闭馆了,没有进去,留着下次再来吧,这次就重点看看小雁塔吧。</p> <p class="ql-block"> 院内有一水塘,平静的水面上清晰地映出博物馆圆顶、石桥、垂柳的倒影,更增添了这座现代建筑的灵动感。</p> <p class="ql-block">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营造,因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p>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原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原十五层,现存13层。 因明代时地震,塔刹被毁已不存在;塔身从中裂缝,且最上两层已被震坏。1965年整修小雁塔,加固塔身,保持了古朴的历史风貌。塔现通高43.4米。 小雁塔于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随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小雁塔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小雁塔是唐代密檐式砖塔中的代表建筑。 密檐式塔为中国佛塔类型之一,始于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成熟于辽、金,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 小雁塔与河南登封法王寺塔(建于公元523年)、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中的千寻塔(建于公元824-839年)等都是唐代密檐式塔的代表作。 <p class="ql-block"> 与人头攒动的大雁塔相比,冬日的小雁塔游客不多,可以静静地仰望高塔,细细地观察这座曾三裂三合的神奇之塔。</p> 白衣阁在小雁塔北面,初建于明代,现为清代遗存。“白衣阁”石匾额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 白衣阁原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阁,因观音常着白衣而得名。白衣阁为单檐二层歇山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两间,周围回廊。 白衣阁台下有砖砌拱券通道。明清时期为地藏禅院的门殿。 <p class="ql-block"> 重修荐福寺地藏王殿碑。此碑为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所立,碑阳为进士崔而进撰写。记载了明崇祯九年-十一年(1636-1638年),住持募缘修缮荐福寺地藏禅院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重修荐福寺地藏王殿碑碑阴。碑阴上部为弥勒佛像线刻图,下部为功德主姓名。地藏王殿现已毁</p> 树龄1300年的古槐树 敕赐荐福寺 “雁塔晨钟”。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每天清晨寺内会定时敲钟,数十里内都可听到。钟声清亮,塔影秀丽,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p class="ql-block"> 金代铁钟是荐福寺内的文物遗存,金代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钟高3.55米,重约8000千克。(图中的钟为复制品)</p> 这口钟当时悬于渭河边的武功崇教寺内,因渭河发水,河床改道,寺院被水冲毁,大钟沉于河滩。清代康熙年间,重新发现这口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内小雁塔旁的钟楼内。<br> 小雁塔南广场 在此有安仁坊遗址展示馆,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有点晚,展示馆已经下班了,留着下次再来吧。 我们是从北向南一路走过来,最终从南门出来, 据说这块“敕赐荐福寺”匾额是明英宗的御笔。 <p class="ql-block">摄影:xiaowen</p><p class="ql-block">时间:2023.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