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寻梦(七)一一母系氏族遗风阆山村

快乐简单

<p class="ql-block">婺源有较多相对封闭隔绝然而却秀丽神奇的村落,它们大多地处重峦叠嶂的群山之中,交通相对比较闭塞,阆山就是个典型,阆山人世代过着隐逸的生活,女人极其吃苦耐劳,繁重的农活基本由女人包干,男人则半耕半读,过的十分悠闲,虽然历史上并未有十分显赫的人物,可是这种习俗甚至被世人誉为“母系氏族遗风”。</p> <p class="ql-block">阆山村,阆山位于婺源县段莘乡,距离县城60公里左右,一个神奇的村落,虽然偏僻,却有很多人神往,据说阆山有母系氏族遗风,行走在前往阆山村的古驿道,从山下到山顶要爬约8000级石阶,一路上随处可见女人们背着竹篓经过,日常生活用品、柴火、男人的烟酒都是女人们从山底下背上来的。</p> <p class="ql-block">阆山村地处全乡东部最高、最险,海拨达900余米的高山之巅。清晨6点,我们从段莘乡的野冰摄影驿站出发,沿着段莘水库的盘山公路而上,道路曲折难走,沿途风景如画,在坳上可以观赏到壮观的云海。从野冰摄影驿站到阆山村虽然只有20公里,由于道路险而狭窄我们足足走了1小时多。阆山村虽然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但尤如中国的西藏——特产丰富,景色优美,民俗特殊。阆山的朝天辣椒因个小、色艳、味辣而堪称一绝,阆山顶上的高山风光、清晨迷雾、枫林秋景早已名闻暇迩。听野冰老师说,在婺源当地只有他的摄影团队才来阆山村摄影创作,是他的独门路线。</p> <p class="ql-block">据《婺源地名志》阆山是婺源的山名,以辖区内阆山片村而名。在中村东部的高山上,6个自然村:王家、布源、坦里、碎石坞、外山、新寺。我们今次走访的只是坦里村。进入坦里村,村口十几棵高大挺拔的枫树,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把我们乘车的劳顿一扫而光,同行都兴奋起来,举起手中长枪短炮疯狂地扫射起来。</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在坦里村闲逛,村庄不大,不足100户人家。当地还很早着呢,几乎见不到人。只有一俩个老人家在家门前走动。据《婺源地名志》记载,阆山村委会最大的自然村是“坦里村”,由当地“洋边”方文意建村,已有34代、85户、412人,其他几个村落的建村历史都在清代康熙年间,而外山、新寺的汪姓则由当地“仰坦源”迁居而来,据传汪姓为福建客家后代。</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一个池塘,水面平静如镜,水塘四周的房屋及枫树倒映在水中,别有韵味。池塘边上安放在石凳子,村中老人孩儿便在池塘边上闲聊晒太阳。勤劳的妇女在池塘上洗衣洗菜。整个村庄在群山的环饶下,早晚吹烟袅袅,鸡狗相鸣,宁静而不失生气,岁月静好应该是这般模样吧。</p> <p class="ql-block">现在阆山村已通了盘山公路。没有通公路前,村民下山上山都是走阆山村的古驿道,从山下到山顶要爬约8000级石阶,一路上随处可见女人们背着竹篓经过,日常生活用品、柴火、男人的烟酒都是女人们从山底下背上来的。现在通公路了,阆山村的年轻村民外出经商或打工,村中只有老人和孩子,不时还见到老人从山下背着一大把柴回家,保持着这农耕的遗风。这里的村民几乎过自给自足的生活,生活优闲舒适,自得其乐。</p> <p class="ql-block">阆山村的原生态和村民的原始生活不要以开发旅游为幌子而遭到破坏,希望阆山村永远保持着神秘的迷人的风光独立在那里,成为外面的人向往的香巴拉。</p> <p class="ql-block">摄影图文:快乐简单</p><p class="ql-block">摄影地点:婺源段莘乡阆山村</p><p class="ql-block">摄影时间:2023年11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