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青海湖,向拉脊山驶去。拉脊山是祁连山系的一个支脉,它的隆起,就像被拉起的脊梁。山上有很多尕拉鸡栖息,所以民间也把它称做“拉鸡山”。</p> <p class="ql-block"> 山道蜿蜒崎岖,山坡牧草丰盛。拉脊山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意为“鹰飞不过去的地方”。因游东台不遇,临时起意到宗喀拉则。</p> 经过一处山口,见到一块石碑,以为拉脊山海拔3820米。其实,只是告诉你所在位置的海拔,拉脊山主峰的海拔有4832米。 我们常常见到藏区的山口、边界等处用土石堆砌的石堆,上面拴有经幡,有的插有长箭、长木棍、长矛,作为战死沙场英灵的标志,逐渐演变为敬神灵,这就是“拉则”。 藏区人们崇拜山水,认为那些对部族有功的先祖之灵应寄住在山水树木中并保护子孙后代。这座为了供奉神灵而修建的城堡,也是“拉则”。 终于见到城堡似的宗喀拉则了。拉则分赞普拉则、大臣拉则、英雄拉则、富豪拉则等多种,宗喀拉则属于群众拉则,是各族群众都能来祭祀神灵和祈福的地方。 宗喀拉则建立在高处,还要往上走。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是在山顶垒起石堆或其他东西,象征为神灵所依之处,让人们祭祀。 位于青海拉脊山海拔4188米的宗喀拉则,高37米,建筑面积1672平方米,2016年成功创造了“最大的拉则”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最大的山水文化殿堂。 宗喀拉则里有一个小寺庙,进门就献上哈达。有僧人为你祈福,你可以自愿捐几个香火钱。 这里山高路偏,游客很少,平时香火不旺,遇到祭祀时人会很多。 城堡的后面才是真正神秘的地方,这里有神箭垛,有经幡塔,有十三战神的标志,有通向山顶的祭祀之路。 这里祭祀十三战神,每根标杆的神箭垛上插着长箭、长棍和长矛。在青海,登上宗喀拉则,海拔已经是很高了,还好只是稍微有些气喘,高反并不严重。 十三根表示战神英灵的标杆顺着山坡一直插到山顶,山顶上有经幡塔。 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通往山顶的祭祀之路,祭祀和祈福时,人们念念有词,沿着台阶缓缓上山。 周边几个山头上也有经幡塔,与这里十三战神的标志和经幡塔相互呼应,整个气势看上去非常大,可以想象遇到祭祀时会有多么壮观的场面。 <p class="ql-block"> 拉脊山上风光旖旎,自有西部雄浑气概。</p> 汽车继续在山中行驶。山高云低草青,坡上牲群蠕动,牧人跟随其后,这是西部特有的高山草原画面。 汽车拐过一片山崖,两顶藏民帐篷出现在眼前。帐篷前有一辆摩托车,旁边还有汽车。帐篷前,站着一位藏族妇女。 我们当即决定去拜访意外出现的藏民家庭。 花色帐篷是客厅,里面很宽敞,能容纳二十多人,沙发与橱桌等一应俱全。 帐篷另一侧的条几上,摆放着酸奶、枸杞汁等饮料和青稞做的食品,购买可以微信付款。地毯上有牦牛头盖骨,花瓶里插着野花,浓浓的藏族风情。 白色帐篷是卧室,屋里有取暖的火炉。帐篷里有一台320W光伏户用系统,帐篷后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藏区放牧流动家庭的用电没问题。 这是一对年轻的藏民夫妇,虽说在野外从事放牧非常不容易,现在的条件也是今非昔比了。 司机师傅尝了他们家的酸奶后,当即买了一桶今天刚做的酸奶。有人向男主人询问,得知他们家有一百多头牦牛和三百多头羊。 男主人介绍藏区牧民的生活,以及放牧牦牛群和羊群的情况。看他的神情,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可爱的小羊羔,才出生两天。小羊身上黑白分明,像披了一件白坎肩。 小羊羔很乖,一点也不怕陌生。 帐篷后面山崖下,有一个低洼处,用石块垒一下,再插些木棍,就是牛栏羊圈,还有牛棚羊舍,能抵挡风雨寒冷。 远处是他们家的牦牛群和羊群,正在放牧的是男主人的妹妹。 就在山路边拍张照,身后是大片草地大群牛羊,这是藏族牧民幸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