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念敬爱的大伯——杨尚印

月似弓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伯因病毒感染抢救无效于2024年元月9日12:26分离世,享年86岁,12日凌晨,我们一行14人驱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另2人坐高铁)赴</span>芜湖作最后的的送別。</p><p class="ql-block">大伯生于1938年,三岁时生母因肺病去世,一生坎坷曲折,但意志坚定,勤奋努力,谦虚谨慎,行事低调。他生前为芜湖弋矶山医院医生、皖南医学院教授,长于心血管病症诊治,退休后仍然发挥医术专长,一直工作到生病住院。在从事医生职业治病救人的业余,他秉承家传,广泛涉猎,苦心孤诣学习书法,篆隶真草兼长,成就了兼具秀美飘逸、苍劲纵横的书风,作品之中充溢着浓厚的书卷气韵,欣赏之余,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作为晚辈,我与大伯交往相对较多,大伯对我一直鼓励鼓劲,但我生来鲁钝,愧未成为大伯期望的样子,一辈子就在机关里庸庸碌碌。留在脑海里对大伯的最早的记忆,是我孩提时代的某个晚上,大伯大妈从外地回家乡,带回来一包饼干,那饼干是环形的,形同小小的手镯,褐黄色偏脆硬,那是生来第一次知道世上还有那种美味,以至上高中第一年放寒假我也想买这种饼干带回家。第二次记忆大概是八十年代中期,大伯好像在家乡过春节,还写了一副对联“勤能补拙 俭以养廉”贴在小姑和蕾姐的房门上,并且对我笑着说:“我经常拿来自勉,要补拙”。第三次是1990年寒假期间,我送蕾姐回芜湖,晚上住在阁楼上,早晨醒后发现用来上下的梯子不见了,让我焦急万分。中午吃过大妈张罗的一桌饭菜,大伯、蕾姐送我上船。那时大伯才五十岁,头发却已全白了。走在路上,大伯从怀里掏出几张十元人民币递给我,我作出拒绝的样子,大伯说:让我做个人吧。那时五十元可是一大笔钱,足以充当我一个月的生活费。那次还送我一件灰色羽绒服,那是我平生穿的第一件羽绒服,我一直穿着它走上工作岗位。第四次是1992年10月爹爹去世,大伯撰写了挽联,上下联首字嵌入爹爹的名字“积”“诚”二字,晚上与我抵足而眠,还给我题写了两个字“希望”。第五次大概是九十年代中期,我还在原郊区工作,大伯因事到安庆,杨晓斌同行,我早上陪他在人民路一个摊点吃了早点,我准备付餐费,他坚决不要我付。第六次是2004年5月父亲撞伤,一只肾手术摘除,他从芜湖赶来市立医院看望,他的一位助手陪同,晚上我送他回到安庆宾馆。第七次是2005年4月父亲因病住院,大伯当时还考虑动员为父亲捐骨髓,但没等省立医院检查结果出来,7日凌晨父亲就去世了,我第一个电话就打给大伯了,那时我年轻遇事慌张,夜里急促的电话一定让他整夜不安。那天上午,大伯就坐着杨霆的车赶回老家,看了他的二弟最后一眼,杨霆的妻子和女儿陪同一道,饭都没吃就往回赶。第八次是2009年,大伯回家做清明,我们一路陪同他祭扫亲人墓地,听他讲述过往人和事。第九次是2011年12月,我参加省编办在芜湖举办的综合信息会议,晚上我带上从安庆买的家乡土特产去大伯处看望,大伯出来接我。他的继弦那时已染重病,从房间出来招呼一声就离开了。蕾姐和杨霆当晚都在,坐了大概半小时,谈了一些工作生活和家人情况。第十次是2014年冬我到芜湖编办学习权责清单编制工作,晚上我抽空到大伯家去,现任的大妈和杨霆在座,我问大伯讨要墨宝,大伯给了我一件用小楷抄写的《心经》。第十一次也是最后一次,2022年3月2日晚,大妈提前告知我大伯准备周六回乡做清明,大伯一再嘱咐我不要惊动任何亲戚。那天早上八点不到,大伯在杨霆一家的陪同下就开车到了安庆棋盘山路,想不到他还到我的住处坐了一会儿,送给我一个大大的精致的歙砚、一对镇纸和他新出的书法集。我们问大伯早餐吃什么,他提出尝尝安庆的侉饼油条就行了。妻赶紧下楼买回热腾腾的侉饼油条,大伯津津有味地嚼着,高兴地说他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我们陪着他到乌岭小学,在他题写的学校牌子前合影留念,到邓石如铁砚山房赠送了他的书法集。找到他的曾祖父杨天长墓时,大伯很激动,他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到杨天长墓祭扫,上次回来和小鸿一道都没找到,他为这次了却了心愿而兴奋,在墓前停留徘徊了许久。之后我们又分别祭扫他母亲墓、祖父杨羡五墓,以及他前妻墓等。他一路讲述家族历史,我第一次知道了杨贤琦的墓和他的故事。中午在虎山吃饭,幸好要了一份老母鸡汤,陪大伯喝了几口红酒,不然真会留下遗憾。吃过饭,大伯一行便上大龙山高速入口往回赶,表示来年与大妈一道回来住上一个月。</p><p class="ql-block">另外,我还与大伯写过两次信,一次是初中读书时,在父亲要求下写过一封信,竟然把称呼写成“大爸”。另一次是大学期间,主要写爹爹的境况,大伯回了信,痛惜爹爹晚景,对我毕业去向建议到大型图书馆等。另外,过年时或有重要事情时,在电话中也与大伯联系过有限的几次。如父亲诊断血液有问题时,我首先想到就是电话请教大伯,对老照片存疑时请他核认是不是曾祖父杨羡五。</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31日,大伯出院的头天晚上七点左右,我正在办公室值班,还突然接到大伯电话,问我要安庆一位姑奶的电话号码,当时声音响亮清晰,我也没有怀疑,但对大伯前几天在群里发的图片和几个书法作品内容,尤其是刘禹锡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024年是大变局的一年”,当时觉得有点不同平常,也许他自己早有预兆了。</p><p class="ql-block">“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如今大伯已匆匆离我们远去,我们心中满是悲伤和不舍。作为晚辈,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继承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他一生勤劳俭朴、乐观通达、隐忍宽厚,他学识渊博、孜孜以求、奋斗不止,他乐于提携、诲人不倦、心地善良,他虽一直身在异乡,但眷恋故土,感念亲人……,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情操,是一座宝库,我们学之不尽。</p><p class="ql-block">大伯虽逝,但山高水长,风范长存,我们永远怀念他……</p><p class="ql-block">噩耗传来泪难收</p><p class="ql-block">音容笑貌语意稠</p><p class="ql-block">前年匆匆归乡日</p><p class="ql-block">犹说今年住月余</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