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打卡记(上)

万水千山

<p class="ql-block">  我国有两个地方的“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的闽南土楼和广东的开平雕楼。此次广东之行,除了打卡惠州、中山、肇庆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平雕楼也是我的打卡目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开平碉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包括:迎龙楼和三门里村、自立村和方氏灯楼、马降龙村碉楼群和锦江里村,四组共计20座碉楼,是开平1800余座塔楼的代表,代表了近五个世纪塔楼建筑的颠峰,也展现了散居国外的华侨与故土之间仍然紧密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从使用功能分,这些建筑可分为三种形式:由众人共同兴建主要用于临时避难的众楼,现存473座;由富有人家独自建造具备防卫和居住功能的居楼,现存1149座;以及用于联防预警的更楼,现存221座。</p><p class="ql-block"> 从建筑材料分,有石楼、夯实土楼、砖楼和钢筋混凝土楼,这次见到的后两类居多。</p><p class="ql-block"> 从建造时间看,最早的雕楼可上溯到明末清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大多为民国时期华侨回乡所建。</p><p class="ql-block"> 人们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角度去分析,民国时期是我国内忧与外患共存的社会转型时期,国内战乱频繁,社会治安极差。开平地处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交界“四不管”地区,匪患尤为猖獗。加上是平原低洼地区,常常遭受洪涝灾害,修建碉楼初衷主要为是防匪和防洪。</p> <p class="ql-block">  开平又是侨乡,在他国谋生的华侨众多,“叶落归根”“衣锦还乡”的思乡文化情结强烈。上世纪初华侨逐渐将海外积蓄汇聚国内,建造雕楼或住宅。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部分炫耀财富,显示实力从而获得社会地位者,一度时期相互攀比,建造五花八门的雕楼成了一种社会时尚。</p> <p class="ql-block">  雕楼特色之一是建造者按照自已的意愿和实力,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打造。也是中国移民文化以及世界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密切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开平碉楼星罗棋布,纵横于城镇农村,举目可见,蔚为大观,在开平大有“无碉楼不成村”之感。去开平之前也看过一些网友的攻略,甚至说可以租个小黄车,徜徉在田间去寻访那些雕楼,但实际操作起来似乎并不太现实。</p> <p class="ql-block">  我是结束了中山打卡去开平的。小榄站乘坐城际列车,到江门时已红日西斜。沿途所见新楼林立,足见这一带侨乡的富庶。再从江门高铁到开平南站,天色已晚,在苍茫暮色中公交穿过弯曲而狭窄街道,朦朦胧胧,两边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骑楼,仿佛经历了一次时空穿越。</p> <p class="ql-block">  到达潭江边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现代大桥,霓虹闪烁,潭江江面非常的宽阔。无论是沿江栏杆望柱还是大桥桥墩上都能见到雕楼造型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我下榻在汽车客运中心附近宾馆,以方便第二天乘车去乡下看雕楼。</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气相当不错。坐617公交先去12公里外的塘口镇自力村,下午再打卡百合镇马降龙村的雕楼群。</p><p class="ql-block"> 公交从立园景区路口经过,记得宾馆工作人员曾告诉我,看雕楼去自力村和立园就可以了。立园是中国华侨园林典范,却不在世界遗产名录里,所以就决定先路过了。</p> <p class="ql-block">  自力村雕楼相对集中,那里的雕楼群是打卡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村路口下车,到自力村景区还有2公里的路程。八点多钟了按理不算太早,路上却没有人,也不见景区接驳车,干脆直接徒步进村。</p> <p class="ql-block">  这一带地貌以平地为主兼有丘冈,有稻田也有葡萄园,有竹丛也有椰树林。</p> <p class="ql-block">  村口的游客中心,有自力村、立园和马降龙三景区的联票,说是三个景区间有免费的接驳车,可能班次少,我一直没见到过。我买的是自力村的门票。</p> <p class="ql-block">  自力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国初期由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三个自然村合为“自力村”。全村现有住宅92间,其中传统式民居77座,雕楼建筑9座,庐式别墅6座。</p> <p class="ql-block">  现存这15座碉楼,从1917年至1948年先后建成。依次是龙胜楼、养闲别墅、球安居庐、云幻楼、居安楼、耀光别墅、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叶生居庐、官生居庐、澜生居庐和湛庐。2个多小时里我按图索骥,将上述碉楼一一走了个遍,许多雕楼是锁门闭户的。</p> <p class="ql-block">  铭石楼最为精美,也是《让子弹飞》的取景地,名气最大。铭石楼建于1925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主楼高五层,座西北向东南,建筑材料中除了青砖是国产的以外,水泥和铁门分别来自英国和德国。</p><p class="ql-block"> 楼主方润文早年在美国谋生,经营过餐馆,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成为本地首富,后回乡兴建了这座铭石楼。</p> <p class="ql-block">  在铭石楼的楼顶露台中央有一个望亭,六角形的琉璃瓦顶与西式柱拱券混搭在一起,望亭的主要功能是瞭望,提前发现匪情。雕楼高处的四角往往都建有“燕子窝”,一米见方的小空间,开有射击枪孔。</p> <p class="ql-block">铭石楼每一层都有主次卧室、客厅、书房、甚至灶间。从首层大厅正中悬挂的主人和他的三位太太的照片看,有可能是几房太太的各自的居室,像是将平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立体化了。</p> <p class="ql-block">  自力村的雕楼错落有致分布在乡间,与四周荷塘绿地,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图景。我突然想到该处世遗的全称是“开平碉楼与村落”是有道理的,人们往往只关注碉楼而忽视了村落。</p> <p class="ql-block">  云幻楼是旅居马来西亚华侨方文娴于1921年回乡建造的居楼。楼高五层,平屋顶,每层用腰线分隔,造型简朴。首层面阔8米,进深8.6米,基本上呈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五层前半为露台,后半部分是拱券柱廊。</p> <p class="ql-block">  官生居庐、澜生居庐和叶生居庐三座雕楼名称相仿,相距也不远,形成三角形。</p> <p class="ql-block">  登上叶生居庐的四层券拱台,阳光从窗栅透进,明媚温柔,田园风光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  居庐周围是收割了稻谷的农田,铁锈红的窗门在蓝天下显得格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  澜生居庐是美国华侨方澜生建于1936年,砖混结构,三间两廊布局,室内外的灰塑木雕,壁画地砖都相当精美。</p> <p class="ql-block">  养闲别墅建造时间较早,是旅居南洋华侨方文济1919年回乡建造的居楼,楼高五层,铁栅门,铁板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6.4米进深7.4米,每层也用腰线分隔,顶层拱券柱廊两角的“燕子窝”是方形的。</p> <p class="ql-block">  居安楼是目前村里唯一有后人居住的雕楼,与它相邻并列的安庐却人去楼空。两座楼通高相近。只是居安楼看上去有5层,而安庐只有3层,原来除了层高高,第一、二两层立面是采用了廊柱式结构。</p> <p class="ql-block">  目前居安楼尚未由景区托管。室内布置格调高雅,室外还有个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  冬日的阳光下,房主与游客坐在门前休闲屋里,喝着茶,在独特的乡村韵味中房主讲述着雕楼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自力村的游览已近中午,邻村还有几座雕楼,感觉也不逊色,并且不收费随便看。比如上塘村的永庆楼,岐岭村的达安居庐。</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开平碉楼是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罗马的拱券和穹窿,古希腊的柱廊,中世纪的哥特式尖顶,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不管怎样总能找到异国建筑风格的影子,但也有人调侃说雕楼是“穿西装的庄稼汉”。</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从小路拐进一个叫祖宅村的,地面上标有“世遗廊道”,顺着标志走,果然看到了村里也有许多雕楼。但大多雕楼关闭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  城堡式的雕楼,灰白色的墙体,连排的附房倒映在池水中,也朦胧了岁月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墙上有张线路示意图,“方氏灯楼”?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是世遗名录中唯一提到有具体名字的更楼。但眼前这座瞭望台不像,高德地图又上找不到,问了几位路人,他们也是外来游客。</p> <p class="ql-block">  请教当地村民,语言沟通起来十分困难,旅途中常见上海人喜欢坚持讲上海话,或许你还能听懂一些,若是广东人坚持讲粤语,你就会秒变“语盲”。若是在农村遇见老人,你讲普通话他也听不懂。</p> <p class="ql-block">  比如寻找这座“方氏灯楼”,说了几遍不懂,最后只好拍个墙上的照片再去问,大叔才算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在丛林中露出一个塔尖,估计最多几百米的距离。我谢过了大叔,本以为顺着那个方向走过去就是,没有想到根本没有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转弯出村口,就找不到灯楼塔尖了,不得不又返回到村里去再问。说是沿公路走就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  我想走捷径,有辆电瓶车驶过,上前打听慢了一步,电瓶车很快就消失在树林中了。</p> <p class="ql-block">循着小路直插过去,果然看到了灯楼,却又被眼前的一口长塘阻挡了。“宁隔千山不隔一水”,不得不退回原地,另辟蹊径。</p> <p class="ql-block">  我从东面上坡,此时西照的太阳使得灯楼呈阴暗面。拍了照片放大看,只见小山坡上全是坟墓,足有百余座之多,长满了野草。</p> <p class="ql-block">  越来越接近目标,可整个小山坡上被柴草覆盖,已经无路可走。齐人高的茅草,风吹草低,尽显累累坟莹。只好从墓间穿越到达灯楼。</p> <p class="ql-block">  灯楼锁着门,除了墙脚底下立着那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再没有更详细的介绍了。还是后来查了资料,说该灯楼高5层18.43米,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挑台敞廊,第5层为西洋式穹窿顶的亭阁,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墙体四周都建有几层的T型枪眼,便于持枪对外射击。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典型的更楼。</p> <p class="ql-block">  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定有法定的保护界址,怎么会被新茔旧冢围得严严实实呢?真的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在方氏灯楼逗留片刻后,惊魂未定的我朝着西边一条小路“落荒而逃”,好不容易接近公路,已经听到了汽车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然而又遇上一口水塘,远看还有个酷似世界遗产标志的东西,走近却是一架水车,原来这里曾经是休闲垂钓度假场所,现在荒废了,出口还被拦上了铁丝网。</p> <p class="ql-block">  终于回到了公路,松了一口气。这里不就是上午下车的自力村路口公交站么?回首那座灯楼,心想,要是在这里竖一块世界文化遗产的指示牌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距离马降龙村还有12公里,在这里等候617公交,到公福亭站再转613到马降龙。乘公交不足之处就是候车时间有点浪费。</p> <p class="ql-block">  马降龙,一个听上去就有故事的地名,它属于百合镇。顺着路口水泥路进去,一条大江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打卡记(下)》待续</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0n0iww"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开平碉楼打卡记(下)</a></p> <p class="ql-block"><b>  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万水千山纪行》,内有100篇游记,与你分享曾经走过的万水千山,读过的那些无字之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