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诗话(下)

山之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长安又是个英雄惜英雄、诗人结诗友的集结地。</p><p class="ql-block"> 帝都长安这个全国首善之地,从十三行省举子会试到殿试钦点,给天下读书人创造了相识、相知和相慕的机会。于是,诗文唱和互动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话。</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烟柳迷朦飞絮满天的春日,白居易收到好友元稹的来信。此时,元稹正在去山西公干的途中。信中除了寒喧还有首《梁州梦》的七言诗。</p><p class="ql-block"> 梦君同绕曲江头, 也向慈恩院里游,</p><p class="ql-block"> 亭吏呼人排去马, 忽惊身在古梁州。</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说的比较直白。某天晚上元稹在梁州驿馆,梦见与白居易、李杓直等同游曲江,之后又去了慈恩寺游玩。忽然间,无稹在人喊马嘶中惊醒。于是,他匆匆写下此诗,交给信使捎来长安。如果,这仅仅是做梦与朋友同游的诗,恐怕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但更神奇的、更不可思议的是,白居易居然真的在这天与李杓直游了曲江。之后,也去了慈恩寺。更巧的是,白居易也写了首游慈恩寺的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花时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筹,</p><p class="ql-block"> 忽忆故人天际去, 计程今日到梁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诗的大意一目了然。白居易与朋友游曲江饮酒时闲聊,如果元稹兄在长安就好啦,计算一下行程,他今天应该到梁州了吧。正是在这同一天,元稹恰恰到了梁州,梦中与白居易等人同游曲江。梦境与现实竟然惊人地契合,㝠冥之中天意昭昭。“元轻白俗”是后世对二人诗风评价的概括,《梦梁州》与《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却是友情超然的应答。元稹和白居易都做过省部级大官。元白二人却始以诗交,终以诗快,唱酬之作近百余首。更兼二人诗风平白晓畅,深情蕴藉,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 顺便说一句,曲江不是江,是唐玄宗修茸的天然湖,在秦汉时期的长安就很有名了。曲江又叫曲江池。曲江池、大唐芙蓉园和慈恩寺相距很近,处在南北纵向的同一轴线上。慈恩寺是李治为报母恩修建的,长安的地标建筑大雁塔就在寺院之内。 唐诗中以长安或周边地名入诗的数不胜数。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李白的“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p> <p class="ql-block">  以长安入诗的作品的确很多,有些可以忽略不计,唯独杜牧的诗绝对不可一笔带过。</p><p class="ql-block"> 杜牧,是安史之乱后出生的京兆(长安)人。祖父杜佑即是当朝重臣又是当代大儒。杜牧不但长于诗文,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他在咏史诗方面更是可圈可点。</p><p class="ql-block"> 安徽和县是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p><p class="ql-block">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p><p class="ql-block"> 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遭挫折兵败,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不可取,“包羞忍耻”方是男儿。暗暗批评项羽错过韩信,气坏范增,愚不可及。若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重操胜卷,也是很有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对于赤壁之战孙、刘的获胜,杜牧操持了这样的观点: </p><p class="ql-block">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p><p class="ql-block">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p><p class="ql-block"> 杜牧把孙、刘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归结在偶然的东风上,在强调天时地利人和的同时,又强调了偶然性也是决定必然结局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 杜牧这个铁板铜琶唱大江的关中大汉,有时候诗也写得细腻含蓄。《过华清宫》看似轻描淡写,却又有如蒙太奇般的远近拉伸的摄影效果。</p><p class="ql-block">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p><p class="ql-block">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p><p class="ql-block"> 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是讽刺唐玄宗和杨贵妃。超级美女爱吃荔枝,为了新鲜,吃起来可口,李隆基不惜耗费人、财、物力,千里运送,跑死了一匹匹驿马。“千门”因何而开,“一骑”又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层层剥茧地展开镜头,画面明晰,寓意精深,含蓄有力,不用典故,不事雕琢。历史事件之所以容易流传,多半是沾了风流韵事的光,有了桃色衬托就一定能够永垂不朽。周幽王为博宠妃 一笑,便有了锋火戏诸候的闹剧;唐明皇为让胖妞开心咧嘴,眼皮眨都不眨地就去挥霍民脂民膏。无论是汉唐还是明清,只要君王和朝臣们,乱用权力,中饱私囊,腐败奢侈,纵欲作恶,这个王朝大概都会离灭亡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杜牧不但有史学金句而且更有史学名篇。 </p><p class="ql-block"> 《阿房宫赋》就是典型的范例。文中着重强调: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秦人还没来得及哀悼自己时,后人已开始哀悼秦亡了,如果后人哀悼秦亡时,却不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了。</p><p class="ql-block"> 杜牧的最可贵之处,是面对历史事件或王朝兴亡,从来不就事儿论事儿。却是以史为鉴,溶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揭示出王朝兴衰国祚更替的历史规律。</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唐诗刊刻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p><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儿。康熙责令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等十人,在明代胡震享《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编撰了《全唐诗》最后由曹寅具体负责刊刻事宜。全书共900余卷,收录2200多人的诗歌作品有48900余首。</p><p class="ql-block"> 我曾多次站在永宁门城墙上抚今追昔,试图在葱笼与落叶中寻找昔日长安的影子。苦于长安人文历史太厚重了,找不到落笔之处几乎成为梦魇。是钟楼地铁站出口墙上的长安诗提示了我,于是才拼凑整理出这篇“诗话”,向古老的长安致敬,向多彩的唐代诗人致敬,同时也向如今的西安文化氛围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