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趣谈中国姓名文化》

云鹰

<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趣谈中国姓名文化》</p><p class="ql-block"> 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而且,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p><p class="ql-block"> 为甚么古人的名字会这么复杂呢?姓、名、字、号又有甚么区别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瞭解吧!</p><p class="ql-block"> 家族之重一一姓、氏</p><p class="ql-block"> “姓”的本义是“生”,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由于原始社会中以母系社会为主,所以古姓多为女字旁,如:姜、姬、嬴等等。随着人口增加,部族渐渐分成不同的支系,并且独立出来。为了区分自己部落的特异性,每个支系会为自己设立另外的称号,这就是“氏”的来源。</p><p class="ql-block"> 对于女性而言,姓氏比名字更重要。出嫁以前,在姓之前加上“孟、伯、季”等排行作称呼,如:孟姜、伯姬、叔姬等;出嫁以后,在姓后加氏、女、母、姬等,如:张氏、孟母、吴姬等。</p><p class="ql-block"> 长辈期望一一名、字</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人的名字流淌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分、地位,是一个人的重要依托。</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一个人出生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礼记》中提到“幼名,冠字”,人在出生的时候无名无字,只有姓,出生三个月之后,长辈会起名,这就是“幼名”;而在行冠礼(成年礼)后,则“冠而字之”,拥有名字后便可以走入社会了。</p><p class="ql-block"> “字”是男女皆有的,不是男性独占的。女子的成人礼在十五岁,之后就可以嫁人了。在这个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字”。所谓的“待字闺中”,就是来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自我期许一一别号</p><p class="ql-block"> 名、字是由长辈代取的,而号则不同,有自取的,也有别人送的。别号大多用来寄托个人情怀、品德、兴趣,或生活经历,是人生追求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号通常都有寓意,有的人以居住区域的特色或地名为号,比如苏轼因居住在东面的山坡上而号东坡居士;有的人以自我抱负、调侃为号,像是欧阳修晚年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而号六一居士;有的人用自己的官职、故乡为号,比如王维的号为“王右丞”、柳宗元的号为“柳河东”等。</p><p class="ql-block"> 对于历史人物而言,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可能是“名”,可能是“字”,也可能是“号”,大概是哪个顺口好记,哪个就容易流传。比如唐伯虎,伯虎是字,姓名是唐寅;项羽也是字,姓名是项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多叫他的号,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来源:KZGS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