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苞谷糊汤</p><p class="ql-block"> “哎!他爸今个我给咱做糊汤吃。”我欣然的点了点头,吃了半辈子的苞谷糊汤总觉得没有吃够,也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p class="ql-block"> 苞谷,它的大名叫玉米,全国各地的称呼不同,有的叫玉麦,有叫苞米等。几乎在五湖四海,坷垃拐角都很适合它的生长。它是外来物种,起源于北美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人们通过多少年的培育由野生转变为现在谷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相传古时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向东传播到全国各地的。品种繁多,人们生存和它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苞谷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深受喜爱,当然在我的家乡更是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小时候粮食比较紧张,苞谷似乎成为了每日三餐的主角了。父母和邻居们在讨论如何能粗粮细作,不同的品种也有不同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和我家相隔两家有位爷爷,一辈子勤劳朴实,虽然斗大的字不认半升,但是种庄稼确实是个把式。他把坡地种上老品种(野鸡梗),这种包谷个矮产量低,生长期长,颗粒小。别看它小但它做成相同的食物其他的品种远不及它,他将它留下自己享用。平地种上新品种产量高,把它粜了换成钱补贴日常用品。</p><p class="ql-block"> 就拿这(野鸡梗)来说磨成苞谷粒,我们俗称包谷面,金黄启亮。锅里放入纯净的山泉水,大火烧开,把苞米面撒入锅里,边撒边用饭勺不停的搅拌,再用小火慢慢的熬,等到能够闻到那香甜的玉米味,那可口的糊汤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从菜瓮里捞出用野蔓荆和莲花白老叶子硪成的浆水菜,再配上一些油泼辣子,和这满碗香甜糯口糊汤搭配简直就是完美无缺。这样的生活只有他家有,其他家少之又少,令人垂涎欲滴,羡慕不已。我为了吃到他家的糊汤也害的我爸头疼,难道咱家的不好吃吗?。</p><p class="ql-block"> 糊汤也有几种做法,味道也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调和糊汤,做法有点繁琐,提前抓把黄豆放入碗中,用清水浸泡,再准备着青菜,豆角等先把菜在锅里炒一下盛出来,然后锅里添水烧开把糊汤面撒到锅里,等差不多快时把炒好的菜和泡涨的黄豆氚到锅里再放入适当的咸盐慢慢的熬,等熟了以后盛在碗里,有条件的煉点葱花菜加上油泼辣子,油香可口,食欲大增。</p><p class="ql-block"> 洋芋糊汤和红薯糊汤可谓是姊妹俩,在糊汤快熟时把切好的洋芋或红薯倒入锅里,闷上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红豆糊汤,顾名思义,就是把上好的小豆,柴豇豆、蔓豆任何一样放入锅先熬,等水红了再撒包谷面,经过煎熬半小时鲜红沙甜的红豆糊汤就好了。红豆糊汤是很讲究的,特别是是在腊月初五这天我们家乡家家必不可少的,这也意味着隆冬之季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到来。</p><p class="ql-block"> 虽然苞谷是粗粮但它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这也是大自然的恩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穆亚军</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4年元月14日</p><p class="ql-block"> 图片: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