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D1,23/09/29,开启了我们的意大利之行。从多伦多出发到纽约转机,然后从纽约抵达美丽的威尼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这次的行程安排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包括Murano and Burano两个岛一日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米兰(包括Lake Como , Bellagio, Lugano一日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佛罗伦萨(包括Assissi and Cortona一日游、Cinque Terre一日游、 Pisa, Siena, San Gimi, Chianti一日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罗马(包括Pompeii, Positano, Amalfi一日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次旅游的体验非常良好,小结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住:预定的几个地方的旅馆都可以堪称为“地王”,交通便利,来去机场、地铁站、旅游巴士集散点、景点都非常方便,都是可以用脚🦶来丈量的距离,免去了拉着行李箱跋涉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之苦,也免去了搭乘公共交通耗时又损钱之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行:张弛有度,节奏自由,基本上不用早出晚归,甚至配得上“潇洒”两字,我们甚至过分得可以午餐后回旅馆午休小憩,恢复体力,下午再接再厉🤣🙃😀。城市的周边游我们都参加当地的一日游,这样也免去了许多不便,毕竟人生地不熟的,缺点是必须早出晚归,但好在第二天基本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好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食:人以食为先,再加上有个吃货同行,怎甘委屈肚腹?所以每到一处必大快朵颐冰淇淋,毫无节制可言,什么网红店、什么必吃榜犄角旮旯都找遍。意大利可是美食天堂,这里什么稀奇古怪的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如从吃炸小牛脑子、牛杂汉堡、墨鱼汁意面等等,到2个人吃掉1.5公斤重的佛罗伦萨式的Chianian品种的rib steak(两个人痴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景点:仨字“很过瘾”!从亲眼目睹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到米开朗基罗《大卫》;从拉斐尔《抱独角兽的女孩》到卡拉瓦乔卡拉瓦乔《捧果篮的男孩》;从贝尼尼《大卫》到卡萨诺《《波利娜.波拿巴》,每一个画廊,每一个美术馆,每一幅举世名作,都震慑心魄,都叹为观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除了桥、码头和贡多拉外,更有着毁于火中又重生的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一—圣马可广场,她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而且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的;这里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生了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向往已久,慕名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怀揣敬畏,景仰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礼敬大师,朝拜天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时间不语,千年饕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盼望已久,不虚此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D2-D5,9/30-10/3</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威尼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威尼斯画派的发源地,无论在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方面,都有着对世界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外形恰似一只海豚,城市面积 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纵横相连。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大运河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数贡多拉,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成为伟大的“亚得里亚海上明珠”之前,威尼斯所在的位置只是泻湖中的一片沼泽地!这里涨潮时会被淹没,退潮时又会露出泥泞的淤质黏土,由于潮汐的作用,这片沼泽地也常会形成洪水的泛滥。如此特殊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亚德里亚海中的小岛,正是靠着一群为了躲避战争侵扰的难民,于公元453年起开始了“建造威尼斯”的伟大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和尝试,先民们最终确立了威尼斯的建造方法:首先清除地表的淤泥,然后在黏土中把不超过4米深的木桩,一根一根的钻进水中,以便与岩石层的河床直接接触。这样木桩加固后,土地的承载能力就变得很强大,再铺上一层又大又厚的伊斯特拉石头,将石头夯实作为地基,这种特殊的石材防海水腐蚀性能极好。然后再在伊斯特拉石头的缝隙里灌上水泥,最后砌砖盖房,威尼斯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由于砖比伊斯特拉石轻的很多,所以不会出现房子严重下沉的问题(构造可见图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几乎全被砍完了。水下的木头不但不会烂,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究其原因是真正让木材腐蚀的,是一些真菌,而这些真菌的孢子,普遍存在于空气之中。只有当木材曝露在空气中,当含水率达到23-31%左右时,即超过纤维饱和之后,空气中的真菌孢子会在木材上繁殖,然后不断的腐蚀木材。它们在木材中由菌丝分泌酵素,破坏细胞壁,造成木结构强度下降,这是引起木材腐烂的真正原因。而当木料完全浸泡在水底下时,其实就相当于与空气隔绝,也就不存在有“空气中的真菌孢子”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水上之城的威尼斯与意大利半岛上的陆地相隔开来,这样的地理位置保证了威尼斯的安全,并使她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唯一没有城墙亦无城门的城市,运河之水代替了城墙。威尼斯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下飞机后从机场里可直接步行至渡轮码头坐上轮渡到达威尼斯城,船只在亚得里亚海青绿色的波浪中起起伏伏,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威尼斯城模糊的轮廓开始隐约可见,直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下渡轮,扑面而来的各色桥等,大的小的、长的短的、高的低的、石的铁的,各司其职,在桥就是路,船就是车的水城中,桥巧妙又谨慎的连接着家家户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桥不仅是出行的工具,桥也是威尼斯人生命的见证者,每个威尼斯人从出生后的第一步直到生命中的最后一步都是从上桥开始到下桥终结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码头就像是自家的停车位一样,居住在沿河道边的居民或商户几乎都有自家的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码头上有很多用来拴船的木桩,其实上面都有记号,每家的船有自己固定的停靠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聊完了威尼斯的码头和桥,接下来重点来聊聊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贡多拉”-威尼斯小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贡多拉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11世纪是贡多拉最盛行的时期,当时的数量超过了一万多只,但如今的威尼斯仅剩下了几百只贡多拉。贡多拉的外观设计原本是各式各样的,16世纪时的贡多拉外表异常艳丽,贵族们经常乘坐雕刻精美、装饰着缎子和丝绸的贡多拉炫耀自己的财富。为了遏制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政府在1562年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所有的贡多拉必须漆成黑色。到了18世纪,贡多拉的形状和大小进一步得到了规范,即长约12米、宽约1.7米的黑色平底船,船底是不对称的,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的船体的平衡。两头高翘呈月牙形,标志性的金属制成的船头与贡多拉的船尾相平衡,这一传统一直保留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另一种说法是,14世纪中叶的欧洲,正被黑死病垄罩着,威尼斯也不例外。当时因世纪黑死病死亡者多达威尼斯人口的三分之一,快速暴增的尸体,只好借由贡多拉运送,而用黑色来表示对黑死病死者的哀悼,这一习惯一直沿用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乍一初看,贡多拉与世界各地的小游船并无多大差别。木制,单桨,前尖中阔后收尾,里面有座位,尾部固定船桨,殊不知贡多拉船头还隐藏着一幅威尼斯的地图呢(请参见图示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贡多拉高高翘起的船头,像战刀一样威风凛凛的伫立着,给人以威严的视觉冲击。船尾包裹铜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再配上花穗绸带,在漆黑的船体映衬下显得既庄重又明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每条贡多拉的中部两侧各有一个金海马,可能是与过去的海洋传统有关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贡多拉的船夫也是很牛的,必须是世代居住在威尼斯的原住民,而且家里要有几代人当过船夫。可能是从小就受家族的熏陶吧,他们的技术非常高,动作潇洒,在狭窄的水道中行船、错船游刃有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船夫有自己的行业公会,并有着非常复杂严格的管理条例,船夫的年收入大概在15-20万欧元的水平(年薪真高啊,羡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们的服装主要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条子颜色,据说是跟家族所信仰的神有关,下身则是统一的黑色裤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带黑色飘带的草帽也是夏季的标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2px;">终于,终于,</span><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圣马可广场</b><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2px;">隆重登场啦</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她是威尼斯的心脏,是世界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她高贵但不矜持;她惊艳但不俗气;她集多种艺术于大成,雅俗共赏。 在威尼斯能被冠以“Piazza”之称的“广场”唯有圣马可广场,而其他广场不管规模大小皆为“Campi”,即“场”或“所”。广场四周由总督府(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四角形钟楼、新、旧行政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以及由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马可广场鸟瞰图和圣马可广场三个入口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马可广场上的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钟楼构造简单,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上方则为拱形钟楼,共放置了5座钟,拱形钟楼的上方是方形建筑,外墙分别由狮子与威尼斯象征女性的正义女神所妆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该钟楼的造型也受到世界各地广泛的效仿,包括美国西雅图的国王街车站、德国基尔的市政厅、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政厅、南非伊丽莎白港钟楼、美国纽约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等,都能看到此钟楼的影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广场中这座高耸入云的圣马可大教堂,得名于安葬耶稣门徒圣马可,她亦被称为“金色大教堂”。这座教堂是威尼斯的地标建筑,亦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教堂最为迷人的独特之处是完美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有着东方特色的拜占庭式,而后又糅合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等元素,不同时期的艺术精髓叠加使其成为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杰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外观上来欣赏,它的五座圆顶仿自土耳其伊斯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结构上有着典型的拜占庭风格,采用帆拱的构造;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巴洛克的风格;整座教堂的平面呈现出希腊式的集中十字,是东罗马后期的典型教堂形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教堂的正面五个入口上方华丽的罗马拱门上是五幅描述圣马可事迹的镶嵌画,分别是「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的礼赞」、「圣马可运入圣马可教堂」等五个主题,金碧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马可大教堂寺院右端有珍宝馆,陈列着1204年十字军东征带回来的战利品,馆内丰富的艺术展品收藏品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因为从1075年起,所有从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只都必须缴交一件珍贵的礼物,用来装饰这间“圣马可之家”。教堂的内部,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上,都是细致的镶嵌画作,这些画作都覆盖着一层闪闪发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芒里。所以,教堂又被称之为“金色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教堂内殿中间最后方的黄金祭坛,祭坛之下是圣徒马可的坟墓。祭坛后方置有高1. 4米、宽3. 48米的金色围屏,屏面上有80多幅描绘耶稣、圣母、门徒马可的瓷片,在这个画面上共有2500多颗钻石、红绿宝石、珍珠、黄玉、祖母绿等珠宝来装饰。中央的圆顶是一幅耶稣升天的庞大镶嵌画,是由一群威尼斯非常优秀的工匠在十三世纪所完成的,这个教堂在1807年之前一直是威尼斯总督的私人礼拜堂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教堂前有3个大的桅杆状旗杆,通常没有人注意它们,但是它们一直在那里,三根旗杆代表着威尼斯共和国在鼎盛时期所拥有的三个岛屿,分别是Cyprus(塞浦路斯岛)、Crete(克里特岛)和Morea(墨利亚),这三根旗杆是威尼斯城曾经辉煌历史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拿破仑的统治下,旗杆有被摧毁的危险,但最终决定保留它们,并将其更改为自由,美德和平等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面旗帜分别是威尼斯共和国国旗、意大利国旗和(第三面不知道是什么旗帜,有知情者请告知,谢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补记于24020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现在我知道了第三面是欧盟旗帜,在此,谢谢我的老朋友邱雅雯女士特地为我查证并告知于我,让我能及时加以完善补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教堂的靓影婀娜多姿,百看不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旧议会大楼在钟楼的北侧,一层有古老的夸德理咖啡馆和拉韦纳咖啡馆,意大利咖啡的馨香弥漫广场上空,好诱人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马可广场两边是长长的宫殿,北侧是旧议会大楼,一层有古老的夸德理咖啡馆(Caffe Quadri)和拉韦纳咖啡馆;南侧是新行政大楼,楼上是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Museo Correr)和圣马可国家图书馆,楼下是名声远扬的弗洛里安咖啡厅(Caffe Florian);钟楼对面的连接新旧行政大楼的是拿破仑翼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并下令把广场边的行政官邸大楼改成了他自己的行宫,还建造了连接两栋大楼的翼楼作为他的舞厅,命名为“拿破仑翼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新行政大楼位于钟楼的南侧,楼上是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和圣马可国家图书馆,楼下是名声远扬的弗洛里安(花神)咖啡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花神咖啡厅是世界上第一家咖啡厅,已有300多年历史,自1720年开业以来,一直倍受富贵商贾和文豪名流的青睐,在过往岁月中有着数不尽的名流光顾其中,如:拜伦,门德尔松,马克吐温,易卜生,拿破仑,狄更斯,尼采,安迪沃霍尔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人们都说,不来圣马可广场上的三大咖啡馆,等于没来半个威尼斯。这三家分别是:弗洛里安咖啡馆,门口摆放着白色椅子;夸德里咖啡馆,1775年开张,门口摆放红色椅子;拉韦纳咖啡馆,1750年开张,门口摆放黄色椅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个咖啡馆的服务生全都穿白色西装,又高又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家咖啡馆都有乐队演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因为夸德里咖啡馆和拉韦纳咖啡馆相距较近,所以两边是交替演奏着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和舞曲,用音乐这种不分国界的语言传达着威尼斯的魅力。例如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舒伯特的《摇篮曲》,肖邦的《意大利随想曲》,舒培的《轻骑兵进行曲》,威尔弟的《凯旋进行曲》等等。两个乐队是你刚演罢我方上场,双方轮流演奏轮流休息,这样既能一比高低,又能显出君子风度,不像某国的一些场所,你这边的音乐声大,我比你还大,一定要压过你的声音,结果乐声成了噪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花神咖啡馆古香古色,第一间是名流包房,可以参观,但不对外营业。现在平民百姓也可以静静的坐下来,品一杯醇美正宗的卡布奇诺(7.5欧元/杯,价格还算亲民),追忆着历史,享受着眼下乐队演奏的悠扬旋律,也不失为对意式咖啡文化和威尼斯文化的一场现场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883年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威廉·洛格斯代尔作于1883年,金属印刷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入口一</b><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马可小广场)处的圣马可飞狮像柱、圣狄奥多像柱(即两根望柱),飞狮像是朝向东面的麦秆桥,圣狄奥多雕像是朝北向着圣马可小广场。那是因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从圣马可大教堂看向</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入口一</b><span style="font-size: 22px;">的视线非常重要,这条视线自北向南,容易形成强烈的逆光,而飞狮像的侧面剪影显然要比正面轮廓生动得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是因为</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入口一</b><span style="font-size: 22px;">的人流方向来自东面,让狮首朝向东方即迎向主要人流方向。圣狄奥多雕像朝向北具有指明入口方向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两个雕像朝向的不一致,也暗示了</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入口一</b><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处的两种进入方式,兼顾了重要节庆日的南面进入,与日常活动的东面进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建在滩涂上的威尼斯,据说当时有吃人的鳄鱼出现,人们惊恐万状,人心惶惶,后来听说教皇圣狄奥多有捕杀鳄鱼的本事,于是威尼斯人就请他做守护神,第一任脚踩鳄鱼的守护神就此闪亮登场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自公元828年两位威尼斯商人将圣马可的遗体从埃及偷运回威尼斯,福音传道者说上帝决定将威尼斯成为圣马可最后的休息地之后,从此圣马可就取代了圣狄奥多为威尼斯的守护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只展翅欲飞的青铜飞狮,左前爪扶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这里安息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5世纪由康德齐修建的威尼斯时钟塔,塔上供奉圣母和圣婴,每年圣母升天日的那个星期,会有东方三圣从侧门出来向圣母膜拜。一头长着翅膀的狮子(象征着圣马可)护卫着圣母、圣婴和时钟塔。塔顶上有两个巨大的青铜“摩尔人”,每到整点会敲响钟声。顶部铜钟中间是能显示24小时及12星座的时钟,最外层显示24小時,第二层的星座则表示月份,它们不但会显示的时间,还会显示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可以为那些相信人类行为受星月形状主宰的人们提供星象。这个时钟塔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为附近港口的水手提供计算潮汐时间的依据,以便安全顺利离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总督府外面的长廊,现在跟着我一起排队进去看看总督府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总督:他是威尼斯权力的辉煌象征,尽管公开文件称他为“总督大人”,但他被人们称为“最宁静的王子”。他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富丽堂皇接待大使;他主持议会会议;他是国家的军事首脑;硬币是以他的肖像铸造的。然而,总督是统而不治,他的权利仅限于少数几项任命,如圣马克大教堂最高级别牧首的任命,并向大理事会提交紧急提案,该委员会有义务进行讨论,尽管是完全自由的;此外,总督还分别受到他的顾问和小议会的控制和监督;在参议院,他的选票并不会比其他任何参议员的选票重要;他还可以被调查取证;他是威尼斯贵族选举出来的,是他们的仆人;他是不允许在剧院或其他聚集地接受礼物和与人交往的,等等等等的制约和辖制。总督本质上是</span><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庄严的王子,参议院的参议员,城里的囚犯,城外的罪犯”,</b><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督的言行举止,甚至一封信,接受的每一个礼物都要受到全民的监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督府是用粉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又名道奇宫,是当时威尼斯共和国的政府机关、法院与监狱,同时也是总督的住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座宫殿进行过多次的扩建,众多艺术家在此施展和发挥了高超的技艺,创造了这座无与伦比的建筑。仿佛是在嘲笑所有建筑规则似的,总督府的巨型上层建筑都建在轻盈精巧的镂花拱顶上,乍一看好像头重脚轻,整栋建筑的上下颠了个倒;建筑的正面系统也显得如此的不合逻辑:下面是两根细条作支柱,上面是结实的高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彼此间都显得如此不合逻辑、出人意料、似乎是偶然的不经意被连在一起的,但恰恰是这些看似的随意把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引人入胜、新鲜而明亮,充满了生命力和喜气,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艺术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楼的开放式拱形长廊并不是追求艺术噱头,而是巧妙地遮住了南面的阳光、任何一个路过者都能在此处惬意的休息,欣赏世界上最美丽的自然建筑风景画的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总督府宽敞的方形内院,我们甚至可以一眼望见仅一墙之隔的圣马可教堂,然而在威尼斯,执政者的权利并不是“神授”的,而是由全体人民给与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历经沧桑,总督府的内院中,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精致昂贵的青铜蓄水井仍然承接着上天降下的生命之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二楼看到水井旁的白色边框,表示水井下面的储水池位置,过去威尼斯的水井都是靠收集雨水而建的,上面看着不大,下面则是巨大的蓄水池和过滤系统,总督府的过滤系统据说是威尼斯最顶级的,所以这口井被称为是“盛过全威尼斯最好的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顺着豪华的白色大理石楼梯,拾级而上,则摆放着巨大的战神玛耳斯和海神尼普顿的大理石雕像,他们分别代表着威尼斯的军事指挥家,以及海洋保护神,是威尼斯人的精神守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而支撑着整个威尼斯的,不是天,也不是神,恰恰是每一个威尼斯人以及他们亲手创造的辉煌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督府里的Lion's Mouth(“狮子的嘴”),是一个匿名检举信箱,投诉信件可以直接放入狮子嘴中。箱子上面的字翻译成英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ecret denunciations against anyone who will conceal favors and services or will collude to hide the true revenue from them”。</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翻译成中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对任何隐瞒恩惠或串通向他们隐瞒真实收入的人进行秘密谴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检举信箱的设置,只接受针对公职人员的举报,对滥权渎职的政府官员的谴责,严重可判死刑,这无异是监督行政官员最有效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看到这里,你觉得威尼斯共和国走向强大,是不是理所当然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总督府内院通向宫中的这道用纯卡拉拉大理石凿成的巨型台阶上,曾举行过无数次威尼斯元首加冕礼。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王加冕由教皇执行,而威尼斯总督的加冕,则是由议会中最年长的议员给新总督戴上这顶价值连城的帽子,也就是元首权力的象征。人们往往认为集权是统治一个庞大国家最有力的方式,在整个欧洲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南征北战的将军被塑造成英雄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然而,威尼斯从未出现过任何一位精神领袖或英雄人物,因为在威尼斯这块土地上完全找不到这种集权生存的基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条总督府里通往议事厅的廊道,被人们称为“黄金阶梯”,专门为1315年编写进金书中的200个家庭使用,这些人由民众推举,是威尼斯人的代表和楷模,被赋予了可以终生自由出入总督府的特权,现在是参观的必经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督府有一个能够容纳2500人的大议会厅,房间长53米,宽25米,不仅仅是整个总督府最大最壮观的房间,也是整个欧洲最大的房间,是威尼斯共和国议会举行的地方。在其东面的整个墙面上,拥有世界上最长的一幅布面油画——《天堂》,其长为22米,宽为7米,比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战争》还要大很多,她是由丁托列托及其工作室根据但丁《神曲》创作而成的(1588-159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纵观整个作品,无数的人物画像,营造出一种无尽的繁华的场面,似乎在向世人宣告说:威尼斯就是天堂!确实,作为曾经地中海霸主,威尼斯有着无与伦比的辉煌历史,作为中世纪东西方交流的一个枢纽,威尼斯聚集了巨大的财富。正如这幅巨型壁画所描述,威尼斯人意欲构建一座天堂,不管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在威尼斯人眼中,并不存在人间与地狱,这里的人民有着天堂般的优越感。 这是一种群体性的优越感,即使不用宗教和死后的审判相要挟,人们也知道该怎样过好一生,这种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产生于别处,恰恰在于通过正当手段可以平等的得到好生活的确定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议事厅位于总督府二楼南侧,是议会的会议厅。 在精雕细琢的天花板下,大厅的三面墙上悬挂着截至1556年统治过威尼斯的76位总督的画像,其他总督的画像则被悬挂在相邻的审议厅内。在每幅肖像顶部的天花板上均镌刻着总督的家族盾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其中有一幅肖像画被绘上了一层黑纱,那是马里诺.法列尔,他曾在1355年妄图颠覆共和国。 (上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再往下看,是21幅威尼斯的历史画卷,主要是威尼斯历史上的一些值得炫耀的历史事件,诸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征服地中海,战胜热那亚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个大厅里的其中一扇小门,就是最后一轮总督选举的投票室(Sala dello Scrutinio),41位选举人直到选出新总督后才能从这个房间里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督府里,除了大议事厅,另外还有五人议事厅、十人议事厅,每一个影响威尼斯的决定,都将因为得到了全体威尼斯人的拥护而达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议事厅中,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艺术大师将威尼斯杰出的统治者与耶稣基督画在了同一面墙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们穿越时空,双手合十,亲眼见证先古圣人的受难现场。他们甚至出现在耶稣刚刚降生之时,以智慧的东方三博士形象,第一个赶来朝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毫不夸张的说,当你走进总督府,沉浸在这些可能是全世界最贵的“墙纸”装饰的房间中,你会看到在每一个最重要的宗教历史时刻,都会出现威尼斯总督的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审议厅是二楼第二大的大厅,它的建成时间稍晚于大议会厅。审议厅上的绘画则表现了威尼斯横扫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军事场景。天花板上的绘画表现的是威尼斯与意大利其他谋求海上霸权的城邦国家之间的战斗,它们是比萨和热那亚,,最终均被威尼斯征服。天花板下的横饰带上悬挂的是历任总督的真实肖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督府的四门厅(The Four Doors Room) - 得名于它有四个大理石门,装饰四个门的大理石都是来自东方。这个房间分别通往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的办公室:十人议会厅、元老院厅和候客厅。拱顶上的天花板绘画突出了威尼斯对海洋的统治和她的权势、自由与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委员会厅是整个总督府内装饰最为奢华的大厅,可能是要在此接待外国使节的缘故吧。它是威尼斯最高行政权力机构聚会的场所,这个实体包括总督和他关系最密切的六位顾问,再加上17位来自不同部门的最高长官,十人议会团的主席和大法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个房间的建造监理是出自里亚托桥的设计师安东尼奥.达.庞特之手,天顶装饰出自委罗内塞之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委员会厅墙上的十二星座钟,也是比较著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共和国在1713年获得了保罗.维罗内塞著名的《劫掠欧罗巴》之后,将整个大厅再次重新装修,这副作品在其创作完成之后的150年之中一直响誉欧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元老院厅是元老院聚会的场所,紧邻委员会厅,可以经由委员会厅或者四门厅进入。元老院是第二权力实体,它负责批准执政团起草的法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人议会是在1310年挫败了一起针对政府的颠覆行为之后建立的。其作用在于监视元老院,执政团和总督本人。十人议会拥有一套运作良好的特务系统,他们所拥有的不经警告或问责随意开除、提审、甚至秘密暗杀的行为,是权力巨大的威尼斯行政机构中最凶残的一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弗朗西斯科·莫罗西尼的半身雕塑:他是威尼斯共和国海军上将,在1684年至1688年的威尼斯对土耳其的战争中,成为威尼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他征服了希腊南边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在1688 年至1694 年威尼斯与土耳其战争最激烈的时期担任了威尼斯总督。军事上的胜利,使他成为威尼斯共和国的整个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世时被授予公共纪念碑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总督府内的军械库:收藏了威尼斯历史上各个时间段的军械武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军械库共有四个房间,摆放了两千多件武器,主要是威尼斯共和国时期陆军的一些武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就是连结总督府和监狱的叹息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真的好阴冷啊,而且落差好大!一分钟前还在极尽奢靡、温暖舒适的金殿里,转眼竟深陷囹吾,只能与潮湿、阴暗和肮脏为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水井下面就是地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牢房里没窗,只能从小洞往外窥视;而且房间非常之低矮,仅有半人之高,整天只能弯腰曲背的蜗居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果提起卡萨诺瓦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都很陌生,但如果提起拜伦笔下的著名人物《唐璜》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位《唐璜》的原型、一生结交132个女朋友、睡遍整个威尼斯的风流才子,曾是监狱中最杰出的“客人”之一,而且比他的定罪更出名的是他从戒备森严的监狱中成功越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首先卡萨诺瓦被分配到一个面向庭院的牢房,在那里度过了他被定罪的前九个月,因为不知道自己被监禁的原因而感到痛苦和悲伤。 按照当时的标准程序,他永远不会被允许知道他的刑事指控,甚至他被指控的罪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几个月后,他设法找到了一条铁链,耐心地用它在地板上钻了一个洞。 可就在他要说完工的时候,却被转移到了另一个牢房! 在那里,他结识了另一名囚犯,后者计划通过在他和卡萨诺瓦牢房的天花板上刺一个洞来帮助他逃脱。 某天晚上,他们爬上宫殿的屋顶,沿着壁架走,直到发现一扇敞开的窗户,这让他们能够通过上等宫的房间进入宫殿,并堂而皇之的离开宫殿,终于自由了!这位英俊绅士的逃亡经历,证明了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三年后他也证明了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事实上,卡萨诺瓦本人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讲述了这一事件,这是一部令人难以置信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临刑死囚走向刑场时必须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死囚们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想到家人在桥下的船上等候诀别,百感交集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再向前走便要告别世间的一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座桥,其实在我看来,除了无数犯人穿过时发出的声声叹息外,毫无任何浪漫可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从运河方向看到的叹息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有这么一个传说:有个男子被判了刑,当走过这座桥时,狱卒说:“看最后一眼吧!”,于是让那男人在窗前停下。窗棂雕得很精致,是由许多八瓣菊花图案组成的。男人攀着窗棂俯视,见到一条窄窄长长的贡多拉,正驶过桥下,船上坐着一男一女,在拥吻,仔细一看那女子竟是他的爱人。男人疯狂地撞向花窗,窗子是用厚厚的石头造的,不可能被撞坏,只留下一摊血和一个愤怒的尸体。血没有滴下桥,吼声也不曾传出。血迹早被冲洗干净了,故事也被大多数世人所遗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电影“情定日落桥”就在这里取景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只有从总督府里走上叹息桥,才能身临其境从花窗上看到这一幕美景,不禁令人感叹:自由乃可贵,世间真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从叹息桥上看望运河方向的景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参观完毕了,想必你和我一样多多少少知晓一些总督府的前世今生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的大运河北起圣路西亚火车站,南至圣马可广场附近,长3.8km,宽30-90米,沿岸一共有170多栋建于13至18世纪的建筑,比如黄金屋、雷佐尼科宫、格拉西宫、佩萨罗宫等等,大运河上一共有四座桥,从北至南分别是宪法桥、赤足桥、里亚托桥、学院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现在让我带领你一起领略“黄金水道”,享受精妙绝伦的建筑艺术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马可广场边上的贡多拉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乘船而行,亚得里亚海湛蓝色的海水衬托着两岸林立的古老建筑,给人以漫步时光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于14世纪前后,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集商贸、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到了14-15世纪是威尼斯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威尼斯是东西方贸易的必经之地,贸易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最终使她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世界色彩和文化大包容的城市,包括古典文化、拜占庭文化与伊斯兰文化。15世纪末开始,威尼斯贵族开始大规模地建造宫邸和别墅,大力投资于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所以城市景观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卢西亚火车站于 1860 年奥地利帝国时期开始建设。 1861 年,旁边的修道院和圣卢西亚教堂被拆除,为车站大楼及其前院腾出空间,于是乎车站采用了这座教堂的名称,现在的车站大楼是面向大运河的少数现代主义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火车站往东一点,赤足桥前的拿撒勒圣玛利亚教堂,因为在赤足桥前,也称赤足教堂。教堂建于17世纪中叶,外立面为威尼斯巴洛克风格,教堂前的赤足桥是大运河上四座著名的桥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被拿破仑废黜的威尼斯最后一位总督卢多维科.马宁就葬在这座教堂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西蒙小教堂,位于圣卢西亚火车站对面,是大运河最北端的教堂,有着显眼的蓝绿色圆顶,是仿万神殿而建的圆顶教堂,是威尼斯地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位于大运河河畔的土耳其商馆,建于13世纪,在1381年由费拉拉公爵买下作为土耳其商人的仓库,随着贸易衰退,土耳其商馆也逐渐荒废,后来由诗人及艺术评论家John Ruskin重建,恢复了往日的光辉,现在这栋两层楼的建筑是自然历史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里亚托桥是威尼斯大运河上规模最大的人行步桥,下部采用了石拱结构便于船只通行,上部是一个完整的券廊。过去曾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故事的发生地,可以注意到该桥如何倾斜地跨过大运河 ,以便与Ruga degli Orefici (金匠路)的轴心成一直线。里亚尔托桥是威尼斯四座横跨大运河的桥梁之一,也是最古老的一座,被誉为“白色巨象”,它早已成为威尼斯的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里亚托桥和叹息桥都是威尼斯最有名的两座桥梁,前者由安东尼•庞特(侄)设计,后者由安东尼•孔蒂诺(叔)设计建造,二者是亲叔侄的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安曼威尼斯运河酒店或许是这座绝美之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酒店所在的建筑是个建于16世纪的宫殿,在19世纪初,这幢建筑由Nicolò 和Angelo Papadopoli Aldobrandini两兄弟收购并进行了改建。他们保留了宫殿的主要生活区域和其贵族风格,也保留了最初的洛可可风格。除此之外,他们还改造了酒店的空间,使宫殿同时具有了威尼斯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佩萨罗宫是一座巴洛克大理石宫殿,位于威尼斯大运河畔。始建于1676年,1710年完工,是建筑大师隆盖纳设计的最后一栋建筑,也是大运河沿岸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这座象牙白色的巴洛克式建筑设计了大量的装饰性石柱,其婀娜的身姿与美丽的运河相映生辉。这座豪宅原是马莎男爵夫人的私宅,在1899年马莎男爵夫人去世后,依其为年轻艺术家创造永久展出空间的遗愿而归于威尼斯市政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格拉西宫博物馆位于马萨里设计的一所壮观的宫殿里面,正对着雷佐尼克宫。以前,这个中心是为艺术所用,后来菲亚特集团的盖·奥伦蒂将它修复,并把它变成了一个在国际上具有重要性的展览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雷佐尼科宫是位于威尼斯大运河边的一座历史建筑,这座宫殿以其巴洛克式的设计而闻名,具有豪华的装饰和精美的天顶画。雷佐尼科宫曾是诗人布朗宁(Robert Browning)去世前的住所,后来改为公共博物馆,专门展出18世纪的威尼斯艺术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雷佐尼科宫是一座三层的大理石宫殿,面对大运河,它的设计包括凹进的门廊、拱形窗户以及带有低矮椭圆形窗户的最上层。宫殿的主房间集中在第一主楼层,而面对运河的立面上则可以看到宽阔的两层露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座历史博物馆原先是雷佐尼科家族的宫殿,雷佐尼科家族从落寞的贫穷贵族手中买来的。当时的威尼斯经历了战争,国库衰竭,为了充盈国库,富人可以通过购买贵族身份来成为贵族。所以,那个时候雷佐尼科家族购买了贵族权利,从此自己的家族名册载入了记录身份的《金书》中。在成为贵族身份后,雷佐尼科家族也越发的强大,家族的权势到达了顶峰,与此同时,宫殿的建设也越发的宏伟。直至到后来,雷佐尼科家族消亡,但这座宫殿仍然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并且始终以雷佐尼科宫的名字命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个学院桥(因为在威尼斯美术学院前面)跟里亚托桥比起来算是很新的了,始建于19世纪,当时本是钢桥,后来几经重建却变成了现在的木桥了。学院桥本身并不如里亚托桥壮丽,但是在学院桥上能看到安康圣母院,很多明信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学院桥位于大运河尾端,站在桥上是欣赏明信片角度威尼斯的最佳地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眼前的安康圣母教堂是威尼斯巴洛克艺术大师巴尔达萨雷·隆盖纳的杰作,她的基座呈八角形,上面建起了一个威尼斯风格的大圆顶,这个巨大穹顶,挑战了当时工程力学的极限,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其周围有六座礼拜堂环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从水路进入圣马可广场时就能看到圣母安康大教堂,白色的教堂仿佛从大海中倏然升起。它拥有次级圣殿的地位,其富于装饰性的独特外形和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意大利最上镜的教堂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威尼斯的历史上,“黑死病”曾两度凶猛地袭击了这个水城,17世纪为纪念圣母玛利亚在严重瘟疫中挽救了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决定建此教堂献给圣母玛利亚。当时米兰大瘟疫蔓延到威尼斯,夺去了市内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的生命,威尼斯人认为是圣母玛利亚保佑了他们。因此每年11月21日,威尼斯人集合列队,浩浩荡荡从圣马可广场经过浮桥前往安康圣母教堂,庆祝圣母玛利亚节,向圣母玛丽亚献上感恩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黄金宫是大运河上最美的宫殿之一,因为其外墙曾经用镀金装饰过,所以被称作“黄金宫”(后改为法兰盖提美术馆),是大运河上极为显目的建筑物,也是威尼斯最杰出的哥特式建筑。黄金宫始建于1421年,原是当时威尼斯共和国执政官的宫邸,随着威尼斯共和国的没落,黄金宫数度易手,1895年一个富有的艺术收藏家法兰盖提将其买下并斥重资修缮成一座艺术收藏馆。1915年,他慷慨地将黄金宫赠予意大利政府,这就是今天的法兰盖提美术馆。美术馆内主要展示从哥特式时期到巴洛克式时期的威尼斯绘画、雕刻、手工制艺术摆件和挂饰以及地毯,这里还收藏了“西方油画之父”提香的多幅画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古根海姆博物馆原计划建造一座四层高的宫殿,但这座18世纪的里奥纳宫实际上却只盖了一层。1949年被美国百万富翁佩吉·古根海姆买下作为收藏馆,藏品包括200多件绝美油画和雕塑,每件都能代表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座辉煌的17世纪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古海关大楼),收藏着法国亿万富翁弗朗索瓦·皮诺的大量当代艺术藏品,这里也是马可·波罗的起航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的德国商馆始建于1228年,1505年被火灾烧毁后重建。这栋建筑曾是在威尼斯的德国商人的生活区,兼作仓库和贸易市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08年,著名的服装品牌贝纳通集团将这栋建筑买下并重新装饰,现在,更多游客知道的德国商馆是一个奢侈品销售中心,而且可以登上楼顶的露台,一览威尼斯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去楼顶免费,但要预约的,我们事先并不知道,所以楼顶观光也就付之东流,作罢,留着遗憾和念想,成为下次再来的理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贡多拉离开宽阔的大运河驶进窄窄的河道深处后,这里变得静谧悠然,只听到船桨划水的声响,河岸旁的商业街已不复存在,有些墙体随着岁月的腐蚀已变得斑驳,地基在海浪不断地拍打下长出了苔藓,很多沿河的房子也已经无人居住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球扁平化,现在当地许多年轻人都离开了水城,去大千世界体验全新的生活方式,威尼斯人口从鼎盛时期30多万人锐减到现在的5万人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房子的窗户多为两层,木制,外面常有百叶窗。百叶窗打开后很规矩地紧靠在墙壁上,亚得里亚海的海风不总是温顺的,偶尔也会狂风大作,但岸边的百叶窗,因为能工巧匠的巧妙设计,任由风吹雨打都能稳稳地贴在墙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漫步在威尼斯的街头巷尾,古迹名胜目不暇接,丰富到都已经可以使人们将它们中的一些忽略、忘却、甚至不屑,所以呵,中国人说的“物以稀为贵”还是很有哲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下都是些街头拾零,捕抓到的只是沧海一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街头雕塑《卡洛·哥尔多尼》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他是出生于威尼斯共和国的意大利剧作家(1707/2/25—1793/2/6),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本,以《一仆二主》、《女店主》和《老顽固们》为代表的一批喜剧作品如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中下层人民的勤劳机智,讽刺了贵族阶级的愚蠢与自大。他在剧作中大量使用贴近民间的威尼斯方言,以个性鲜活的人物和富含矛盾冲突的结构取代了即兴喜剧中的假面人物和按部就班的结构。其剧本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quero San Trovaso是意大利最著名的贡多拉作坊之一,它让人们了解到贡多拉的生产是多么的艰巨。光是雕刻贡多拉标志性的、弯曲的桨锁(la forcola)就是一门特别费力的艺术,观看它的制作过程可以让人更深刻地欣赏和理解这艘船背后的工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可以说,威尼斯的早晨是在海鲜市场开始的。每天早7点海鲜市场就已开张,鱼贩们基本上都是威尼斯本地人,早早就将各种海鲜摆满了各自摊位,等待本地居民和游客光临!不过我们去的时候已是上午11点左右了,人家海鲜早已卖完收摊了,只看到各种彩色的谷米粟类,蔬菜和水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圣母玛丽亚教堂附近,转进一条长巷便看见 Libreria Acqua Alta书店,店外的小牌子上写着“欢迎来到世界上最漂亮的书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院子里沙发上无处不在的猫咪,旧贡多拉和浴缸里堆满的意、英、德文书籍,用被水淹过的旧书堆砌而成的楼梯,如此特殊的陈列方式,让人忍不住想进去一探究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Libreria Acqua Alta书店(中文译为“涨潮书店”)是一间在海平面之下的书店,它像一个被堆满了故事的神秘仓库,时不时会经历潮水的洗礼,成堆的书从地上堆叠而起,举目一片混乱,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世界最美书店之一。书就那样铺天盖地的堆在每个角落,还有各式与威尼斯有关的明信片、画和老照片,以及其他一些有意思的小物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书店正中是一条狭长的通道,被一艘废弃的贡多拉占去一半空间,而它本身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排独特美妙的货架。涨潮书店的独特之处在于:当运河水位一高,水便会漫进整间书店,盛装着书籍的贡多拉因水的浮力而浮起,而读者就在这湿漉下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在这里,与其说是买书,不如说是寻宝,随手买下一本与你有缘的书,带走属于你的威尼斯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走到底,恍然看见一个浴缸,里面同样堆着新的旧的各色书籍,水涨起来的时候便能起到保护作用,真是既新奇又可爱,大概也只有威尼斯人能如此的脑洞大开,标新立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再往下走,是一个小小的后院,有两三张生了锈的椅子,旁边用旧书堆砌成了台阶可供攀上高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夕阳余晖下的水巷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形状各异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图:里亚托圣雅各教堂始建于421年,该教堂据信是威尼斯最古老的教堂,不过目前看到的建筑则是建于 1071年左右。在15世纪时外墙安挂了一个宏伟的24小时制天体时钟。这座教堂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了附近商人短暂停留祈祷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下图这个教堂姑且就叫“无名氏”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简朴端庄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移步换景,雕镂精致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挂在我们在威尼斯旅馆房门口的一对面具,看到面具一下子想起来面具也是威尼斯的特色之一。十六世纪,身著斗篷、面具的造型依然未获准,但“面具客”(Masquer-ade)仍旧穿梭于威尼斯的街道巷衢之中,他们有的是密会情人,有的是躲避仇家的追杀;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富人变成了穷人,而穷人成了富人。老人变年轻了,年轻人一下子老成持重起来。年轻人和小人物借助面具代表的权威把自己装扮成大人物。而老人极力将自己装扮得很年轻,甚至越无知越愚蠢越好,男人可以变成女人,女人也可以变成男人,甚是有趣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18世纪之前,法律允许威尼斯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戴着面具去工作和生活。具体说来是从每年的10月5日起到第二年的6月10止——长达8个月。至于10余天的嘉年华狂欢节和为期40天的斋戒日更是面具不离身。拿破仑挥兵南下,征服了威尼斯,瓦解了残喘多世纪的“面具客”,从此“面具客”销声匿迹,直到公元1979年的现代嘉年华才再度复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8世纪,面具被允许在威尼斯佩戴,因此面具舞会盛极一时。戏剧舞台也常常使用面具作为舞蹈道具。威尼斯面具的设计有很多种,常见的形状包括全脸覆盖、半脸覆盖、以及特定部位覆盖,如眼罩、鼻罩。形状多样,动物面具、花卉面具、几何图形面具等,比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Bauta 是威尼斯面具中最经典的一种,它造型简单,以白色为主,下半部分翘起如同鸟喙,方便戴面具者交谈和吃喝。佩戴Bauta 还需要穿上配套的服装--三角黑帽子、斗篷等,这一套装扮被称为「tabarro」 。Bauta 通常由男性佩戴。18世纪时,威尼斯政府规定,在特定的决策会议上,参加活动的男性公民必须戴上 Bauta 隐藏身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Colombina 是一种半遮脸的面具,仅挡住眼睛、鼻子和脸颊上半部分。通常由金银、水晶和羽毛做装饰。这种面具是以意大利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中的一个女性定型角色命名的。不过现如今,男女都会戴这种面具,这大概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面具种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Medico della peste 的特点就是长长的鼻子和圆圆的眼睛,外观朴素,鲜有装饰,是威尼斯面具中造型最怪异也最好认的一个。不过它起初并不是狂欢节专用面具,而是医生治疗病人时的工具,正如它名字的含义:瘟疫大夫。17世纪时,法国医生Charles de Lorme 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都会面戴上这种面具,身穿黑色长斗篷,戴副圆眼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直到近代,它才在狂欢节中出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Moretta 是一种女性佩戴的椭圆形黑天鹅绒面具。它起源于法国,当时,名媛贵妇们戴着moretta 去参观修道院,这种习俗很快传到威尼斯共和国并风靡起来。戴这种面具需要用牙咬住固定,所以戴上它便无法说话。Moretta 上面常覆盖一层面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Volto (意大利语的「脸」)又称 Larva (意为「鬼」)也是标志性的威尼斯面具,它以白色为主,配以镀金装饰,有完整的面部特征,遮盖住整张脸,戴上它一点也分辨不出是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Pantalone 也出自意大利的戏剧,通常是一个鼻子跟乌鸦嘴一样、眼睛歪斜的老头形象。和大部分面具一样,pantalone 只有上半张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Arlecchino 是形如小丑、颜色鲜艳的面具,盖住整张脸,鼻子短小,眉毛弯垂,嘴角上扬,夸张的头部、颈部装饰。它在戏剧中是一个丑角,缺乏理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彩色岛在威尼斯的东北部,意大利语中叫Burano,中文称之为布拉诺岛,这是意大利最风景如画的地方之一,以迷人的色彩、缤纷的房屋、传统的花边和美味的佳肴而闻名。她是个宁静安详的渔港,极富悠闲的度假气息,这个小岛堪称是威尼斯的“童话小岛”,岛上的房子都被刷成了鲜艳的彩色。彩色岛规定岛上的居民每年必须刷一次房子,于是,富有激情的布拉诺岛居民,按照自己喜欢的颜色粉刷自己家的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据说,以这种方式在布拉诺岛上粉刷房屋的传统,与该岛作为渔村的美丽传说联系在一起——明亮鲜艳的外墙色彩,是渔家太太为了让出海捕鱼的老公在晚归、或在泻湖的浓雾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家门特意而为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是这样的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人们沈醉在这浪漫的故事中时,另一个真实版现实是,这些彩色外墙是中世纪黑死病流行期间,没有得病的居民漆上以跟染病居民的白色外墙作区隔用的,因为当时染病者会以熟石灰涂在外墙做消毒之用……,嗯😐,果不其然欧洲许多美丽传说背后的故事都有……不一样的残酷现实为其背书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早在13世纪时,威尼斯就已经是闻名于世的七彩玻璃制作中心了,由于威尼斯建筑基本上都是木结构,为了防止玻璃制品厂的炉火引发火灾,威尼斯政府下令所有的玻璃厂都必须搬迁到位于威尼斯北面的穆拉诺岛,于是穆拉诺岛就逐渐成为现在大家看到的玻璃制品的生产中心,后来也被人们称为玻璃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烟囱和钟塔一样屹立在玻璃岛,既颇具历史气质又兼具玻璃产业的表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与当地的教堂、古迹一样,威尼斯玻璃制品也成为了这个古老城市的代表。而威尼斯玻璃,其实指的就是穆拉诺水晶玻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现在的穆拉诺岛依然保持其几个世纪以前的样子,与威尼斯一样遍布水道,岛上的居民几乎都从事着玻璃制造业,制造彩色玻璃所使用的仍是穆拉诺的独特配方,与镜子的做法被外泄不同,这一配方的构成始终是一个严守的秘密,正因为此,穆拉诺岛才可制作出比其它地方更加精美的玻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威尼斯无论你怎样游走,终会与大运河相遇。威尼斯的街道就是大运河的水道,大运河水道自圣马可教堂一直延伸到圣卢西亚火车站附近,如同一条反S型的线条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美。马克·吐温在他的《威尼斯小艇》中描述了乘坐贡多拉顺着大运河水道的浪漫情景,这次我也亲身体验了这令人陶醉的水上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然而,正如阳光中的阴影,让我总也挥之不去—对威尼斯未来担忧。由于气候暖化的影响,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板块的移动,加上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沉了30厘米。据科学家预判400年后威尼斯可能沦为海水的牺牲品,像亚特兰蒂斯一样沉入海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人类似乎无法做出有效的抵抗,显得束手无策。希望在与气候的拉锯战中,威尼斯能够完胜,永远浪漫,永葆美丽,让艺术之精彩、文化之灿烂得以在威尼斯永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为了世界的一切美好,务必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气候,保护地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陈也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始于多伦多寓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终于上海父母寓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4/01/2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