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开远四处绽放的攀枝花鲜艳夺目,总是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谢谢小明(熊祚明)兄弟的精心安排,圆了我再次南行的开远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开远境地古为阿宁蛮。时属古畹町国范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先秦时期属滇国领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在今开远至建水一带设毋棳县,隶益州郡,始有建置。东汉属益州益州郡。蜀汉建汉三年(225)后称西丰县,属益州兴古郡。宋大理国在今开远置最宁镇。元宪宗七年(1257)置阿迷万户府于开远。至元二年(1265)改属南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撤阿迷万户府,置阿迷州。大德三年(1299)改隶临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阿迷州。永历二年(1648)更名开远州,后复名阿迷州。清初袭明制,阿迷州属临安府。清雍正八年(1730)7月,临安府属迤东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十月,临安府属迤南道;光绪十三年(1887)十月,临安府属临安开广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民国二年(1913)四月,废州改县,称阿迷县,辖东、南、西、北、中5个区,隶蒙自道。民国十八年(1929)废道,直隶云南省。民国廿十年(1931)十二月,时任阿迷县县长蒋子孝取“四面伸开,连接广远”之意,改阿迷县为开远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驻建水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50年1月18日,开远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军军部驻防开远。</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连砚山、邱北、南接蒙自、个旧,西靠建水、北邻弥勒,是滇东南地区的交通要塞和中心城市。总面积1946.91平方公里,人口29.65万人(2010年)。<br> 开远北连滇中,毗邻越南,历来是兵家必爭的军事重镇。<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开远市新建的街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年13军军机关大院大门旧址,现为兄弟部队14军40师机关驻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我们当年的老军长顾永武,他不仅作战勇敢,而且还是一位有名的‘’爱兵模范‘’。<br> 他与何政委都是原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士,当年在‘’红军团‘’时他们俩就是老搭档了,一个任团长,一个任政委。攻洛阳、战淮海、渡长江、克南昌、进两广、千里追击进云南,一同率部守边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我们当年的老政委何云峰,从红军时期开始,他就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50年代末,他在全军率先下连当兵,开‘’将军当列兵‘’之先河而受到毛主席的赞扬。<br> 到国内革命战爭结束时,原老‘’红军团‘’仅存27位老红军,顾军长与何政委是其中的两位。当年无数的老红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们自己宝贵的生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后来,两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多次流血负伤的老英雄一位在原福州军区任职,一位在原成都军区任职。<br> 1990年,两位老将军在福州何政委家相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3军机关和直属队自1950年1月解放开远始~1968年11月移防告别开远止,在美丽的开远驻防19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此期间,周希汉、陈康、徐其效、吴效闵、顾永武等老前辈先后担任军事主官,刘友光、金如柏、张力雄、孔骏彪、雷起云、段思英、何云峰等老前辈先后担任政治主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些老前辈们每一位都是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人民英雄和革命功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开远的大地上曾经留下过他们深深的足迹和伟岸的身影。</font> </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位是我当年在新兵连集训时的老连长--李原。<br> 虽然多年不见,大老远的,他一眼就认出了我,并指着我对别人说:‘’这是小熊,我还记得他!‘’<br> 那年,我刚滿16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张老照片告示了兼备‘’滇南卫戍区‘’的历史。</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当年13军机关大礼堂旧影。我在这座大礼堂里听过传达毛主席最新指示、也听过军政委何云峰和军首长们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4军接防后在原大礼堂旧址上改建的新礼堂。</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大礼堂前的大操场,当年是草坪场地,现在改成了塑胶运动场。<br> 那些年,每逢星期天我们就相约在大草坪上踢足球、晒太阳。</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面对大礼堂的左边,记得以前好像是军司令部和军政治部机关办公楼。现在改成了40师的‘’师史馆‘’,薄一波同志作为这支部队的主要创始人为此题写了馆名。</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从军大院大门口远望新改建过的解放軍第59医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59医院门诊大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59医院大院内保存完好的‘’三教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59医院大院内的‘’毛主席语录碑‘’,历经50年的风风雨雨依旧傲然屹立。<br> 上书毛主席语录:<br>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br>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开远‘’三台寺‘’军炮团驻地后的小山头,从山头上可以远眺开远市全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坐落在开远‘’三台寺‘’军炮团驻地后的小山头上的烈士陵园,安葬着军直属队牺牲的烈士们。<br> 军直属通信营二连的‘’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施加伟(国防部授予称号),军直属侦察连连长常和田等一批烈士就长眠在这里。<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施加伟烈士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宁静而肃穆的陵园里,九泉之下的英灵,仍旧在这高高的山岗上守望着祖国南疆的沃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59医院附近的农贸市场非常热闹,晚上这里就变成了夜宵的卖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些山村孩子们的脸上总是扬溢着满满的童真,让人在混浊中识得一片清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年站在我镜头前的这位牧鸭少年不知现在何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沙甸新建的穆斯林大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汇入珠江水系的南盘江从开远淌过,朝着远方的大海奔流而去。 她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记忆 , 带走的却是绵延不尽的思念。</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熊啊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摄影并写于2016年8月16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两位老将军的照片为何云峰政委的女儿—何利民同志提供。特此致谢!</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