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趁着空闲时间的天气比较好,周边溜达溜达吧,这次选了从未涉足过的定州为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定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5000多年文明史,是联合国地名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春秋时期齐相管仲在此筑城,战国中山、汉中山、后燕三次定都,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p> <p class="ql-block">定州贡院是目前中国北方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封建科考场所,清代定州所辖区域内的学子考取贡生和秀才的科考场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定州贡院,俗称考棚,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是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封建王朝科举取士的场所。前壁、魁阁、号舍、大堂、后楼等均保存完整,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风格。院内建筑排列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从影壁,到大门、二门,再到中部的魁阁号舍,渐趋华丽庄严,最后至“揽胜楼”作结。登临揽胜楼,可俯瞰贡院全景,既可领略雄伟壮观的建筑群落,又可想象当年宏大的科考场面。</p> <p class="ql-block">定州的六位文状元</p> <p class="ql-block">进考场前的搜身</p> <p class="ql-block">考场二道门</p> <p class="ql-block">考场更需“回避、肃静”</p> <p class="ql-block">带刀的士兵在考场监督着</p> <p class="ql-block">考生要在考场里进行三天的考试,不得外出</p> <p class="ql-block">这样表情的考生现在也不少见吧😀</p> <p class="ql-block">这块影壁在贡院之外,用作考后的揭榜,考生们冲到榜前寻找自己的姓名,兴奋、沮丧各种情绪外泄~</p> <p class="ql-block">不考试的时候这里是学堂</p> <p class="ql-block">批改作业的先生</p> <p class="ql-block">被授予簪花就成为了先生的弟子</p> <p class="ql-block">贡院里的路面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依旧基本平坦,路面铺设间或看到刻有出品方的标识。那时就有了可追溯品质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院里供游人歇息的条凳虽然是新建的,但每个都刻有至理名言,给人以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感觉,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每到这种有着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底蕴的地方,总是感觉自己像个文盲😱😓🥵在定州贡院又受到了刺激~</p><p class="ql-block">看到考官的笔迹,赞叹“这字写的真好”;看到考生的笔迹,感叹“就冲这字,也是用功之人”;看到作弊的物件,能把那么多的文字写在马甲里面、折叠成巴掌大小的纸张上,那漂亮的字迹也令人羡慕……受刺激的是这么漂亮字迹中有很多不认识的字,乃至读不顺文章的句式😂文盲的感觉就是这样吧</p> <p class="ql-block">定县开元寺塔,又名料敌塔,因塔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为了供奉开元寺僧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而下诏建寺筑塔,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历时55年。因定州为辽、宋双方接近的军事要地,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名“料敌塔”(或“瞭敌塔”)。</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塔为十一级八角形楼阁式建筑,高83.7米,建成后经历了十余次地震、雷击等自然灾害,至今依然屹立不倒,也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砖塔。开元寺塔是一座集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的佛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定州最大的收获是知晓了晏阳初。他的“平民教育”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因错过了开放时间而无法近距离的看到故居里的介绍,但为再来定州埋下了伏笔,预约了~</p> <p class="ql-block">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定县搞平民教育时居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晏阳初(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在归国前,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p><p class="ql-block">1922年晏阳初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3月他转到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并在长沙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他将长沙分为52个单位,发动400名小学教师以游行、散发传单等方式宣传平民教育。不久他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先后招生2500余人,在长沙实验的全国识字运动是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取得了重大的影响,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在长沙获得成功的晏阳初来到北京,在文化名人张伯苓、蒋梦麟、陶行知以及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于3月26日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华北、华中、华东、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平教会设立了乡村教育部,经历了两年的实地调查,平教会选择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1929年平教总会迁往定县,全力以赴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为减少通过饮用水传染的疾病,平教会指导农民修建井盖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训练公立师范学生与平民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训练助产士代替旧式产婆,向旧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建立各区保健所,培训合格医生;从平民学校毕业生中培训各村诊所的护士与公共卫生护士;为村民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组织成立平民学校同学会,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组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20世纪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的肯定,并决定将晏阳初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期间先后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试验区等乡村教育实验区。晏阳初在20世纪20-30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据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定州(即定县)是河北省内唯一一个无文盲县。</p> <p class="ql-block">在晏阳初看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话虽旧,“实有至理。人民委实是国家的根本。”然而,当时中国虽号称有四万万人民,但其中80%以上是文盲。而且中国以农立国,这些“有眼不会识字的瞎民”的绝大多数是在农村。因此,为平民办教育,尤其是到乡村中去为农民办教育,“开发世界最大最富的‘脑矿’”,这是关系到“本固邦宁”的根本问题。从1926年以后,晏阳初把平民教育的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教育的对象也由城市平民变为乡村农民,心甘情愿“给乡下佬办教育”。晏阳初从事乡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实验研究。他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状况,主张以一个县为实验研究的基本单位。在进行广泛、深入、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选择河北省定县作为实验区。在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中,首创以一个县为基本单位从事乡村教育实验研究。在乡村教育实践中,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所谓“四大教育”,即是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其中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弱”的问题;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团结力,解决“私”的问题。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晏阳初还主张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晏阳初认为,知识分子到乡村去,为农民办教育,要“化农民”,自己首先必须“农民化”。要虚心向农民学习,“给农民作学徒”;要与农民共同生活和劳动,只有在同他们广泛深入的接触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反映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而且在当下也仍有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定州的街头行走了几个小时,能感受到当地人的平和心态以及遵守规则的自觉。行人过街时,有信号灯的路口严格按照指示通行,骑车的人绝不越线等候;无信号灯的人行横道上机动车绝不抢行,待行人通过后才继续行驶。街上的车都是四平八稳的,没有强行并线、超车的,交通秩序比大城市好的太多。尽管停车免费,也没有乱停乱放的,都是规规矩矩的停在车位里。</p><p class="ql-block">街边市场一般都在平民最集中的地段,两边的商铺外都是地摊儿。错进错出的走到了这条路上,转弯时压到了路边摊位的铺垫,摊主没有发怒,只是告诉说压到东西了,指挥车略微倒一点儿,把铺垫的东西拽出来就可以了。窄小的街道上错车肯定是困难重重,加上穿梭的电动车、自行车,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没有一声鸣笛的催促,都是静静等待着,随时调整自己的位置;停下来买东西的自行车发现挡道了,赶紧挪开让路。艰难的400多米在走走停停中过去了,这是开车以来最平和的堵车状态,在北京决计看不到的场景。回想起来应该就是定州人的生活状态了,不争不抢不闹腾,安静的过自己的生活。这不是我们一直想追求的目标吗!</p> <p class="ql-block">定州是个令人心安的小城,作为近邻可以常来常往😀</p> <p class="ql-block">离开定州,前往正定。</p><p class="ql-block">正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都是郡、州、路、府治所。正定县前身为真定县,最初为鲜虞国都城,后为中山国辖内东垣邑,建县始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的东垣县,“真定”一名始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最终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为正定县。县城内建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素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p><p class="ql-block">预定的酒店在古城内,窗外就是城墙,很符合我不出门就能看风景的惰性😛除了可以上去溜达的城墙,其他的著名古迹还吸引不了我的目光,那就安静地做个陪逛吧🤭沿着“旺泉古街”,东张西望地觅食。冬季的游客很少,开张的店铺也不多,灯火通明还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一家饭馆就一个人操持着。约莫有八九张桌子,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煮面、炒菜、蒸烧卖、点菜、收银一肩挑了。有意思的是牛肉面的三种价格,大小一样,差别在牛肉的多少🫢那一碗面的量我两顿都吃不完,不过味道不错。暖暖的吃饱了,必须要消食儿才能缓解胃部的不适了</p> <p class="ql-block">夜间的城墙,掩去了周边冬季的苍凉,勾勒出城墙轮廓的灯光,也有一些悲凉。在没有冷空气光临的冬夜,漫步在城墙之上还是挺惬意的</p> <p class="ql-block">延续习惯,睡到自然醒,在酒店吃过早餐后,去正定最著名的景点“隆兴寺”转了转。一直都不喜欢逛寺庙类的地方,作为陪同也挺无奈🙄能免费了,就进去逛一圈儿吧</p> <p class="ql-block">隆兴寺,别名大佛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赐额“隆兴寺”并沿用至今[18];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个牌楼是梁思成赞誉过的,对纯粹的外行来说,看不出特别之处,只好拍下牌楼的正反两面,没准儿哪天突然能看明白了也说不定。</p> <p class="ql-block">寺里有介绍的地方都去了,什么也没记住。记住了一个黑黢黢的大殿,除了大门的一点光亮,殿内没有任何光线。看不清佛像是何尊,两侧据说是壁画,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光线了,就为保护壁画。</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大殿,坐落着一尊用6000多根木头制作而的千手观音,实在是太高了,抬头仰望不仅仅是掉帽子,颈椎都反关节的感觉,赶紧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吧。</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大石桥,以区别于城西门外的永通桥(小石桥)。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并以之为正名。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已有1400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去看赵州桥基本属于专程了,因为与下一个目标地的线路形成了三角形。虽然多跑了近百公里,但真的不虚此行。叹为观止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越来越佩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去河北”的文案了。河北作为唯一一个全地形的省份,有高山,有大海,有沙漠,有草原,有历史,有古迹……绝对值得细细品味。这种周末游可以成为常态,不累,挺有意思。</p><p class="ql-block">回家了,开始琢磨下一个周末的出行方向。不能辜负了百度地图对我2023年的出行评议。</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