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过苗年

皂荚木

<p class="ql-block">南花苗寨位于巴拉河畔,距离黔东南首府凯里约15公里。</p> <p class="ql-block">和它有这次美丽的邂逅纯属偶然,来黔东南之前,我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藏于深山的苗寨。</p><p class="ql-block">只是在凯里的街头看到了关于它的路牌,毫无疑问,这个苗寨也是此次黔东南之行一个意外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这里民风纯朴,风景优美,民俗独特,有人说,这是巴拉河长裙苗族农耕文化典型的天然博物馆,炉榕公路从寨脚绕河而过。</p> <p class="ql-block">如同大多数的苗寨一样,这个寨子也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居于深山而难掩秀丽,古老悠远的民俗使它风情万种……</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藏于深山的少数民族村寨,一般都是泛神论的信仰,而在南花,却赫然存在着一座古老的南花基督教堂。</p><p class="ql-block">据说基督教于光绪三年(1877年)传入贵州,在贵州传教期间,兴办学校、报刊、医疗及慈善事业,为了传扬福音,基督教会内地会总会要求西南地区传教士学习苗语,并将圣经翻译为苗语。1896年英国传教士韦伯与苗族布道员潘寿山为吸引苗族群众,在清水江流域及巴拉河南花等苗寨一边传教,一边救治病人。你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热情,可以让他们不惧生死,披荆斩棘将信仰传到这个地方的……</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个地方也是一个信仰混杂的地方。每年农历二月二,寨子中德高望重的寨老会也以独特、神秘的方式把“龙”从山上请到龙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村民们进香后载歌载舞,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入平安和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每次站在这些原始浓郁的村寨古巷,都会让我思绪飞扬,静静的任情感抚摸着历史,许多遥远苍茫的传说在这里奔流汇合,一时间竟恍然隔世……</p> <p class="ql-block">苗年,苗语称“能央”,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与汉族新年不同的是,苗年各地区过年的时间并不相同,从农历九月至正月不等,一般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在古时黔路难行,稍远一些便不方便走动,故此十里不同俗吧……</p> <p class="ql-block">今年朗德地区的新年和13年一次的古藏节几乎同时,因此格外的隆重。</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准备过年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杀年猪”,备腊肉,不仅年味十足,而且极具视觉冲击力和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杀猪,以此来隆重招待远处寨子来的亲戚朋友。</p> <p class="ql-block">杀猪当天,主人就邀请本村的“杀猪匠”,家人们开始一起忙碌,磨刀、烧水,喊客,备酒,大锅的水烧开后,几个壮汉就开始捉猪,七手八脚把大肥猪从圈里拉出来,汉子们揪耳朵,勾鼻孔,捆嘴巴,年猪们一时间惊慌失措,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声。</p> <p class="ql-block">汉子们将年猪撂倒以后,抬到杀猪板凳上,杀猪匠手起刀入,伴随着一阵年猪的嘶叫,很快便寂然无声,而大盆里热腾腾的猪血便被装满了。</p> <p class="ql-block">随后,便是将猪毛烫刮干净、开膛破肚、清洗内脏等一顿忙活,时间大约需两小时。</p> <p class="ql-block">这可能就是丰收的喜悦吧……</p> <p class="ql-block">杀年猪当天,按着风俗还要“吃刨汤”。顾名思义,就是杀年猪当天邀请亲朋好友一起享用最新鲜的猪血、猪肉、猪内脏煮成的“一锅熟”。</p> <p class="ql-block">多余的猪肉还是要用来腌制腊肉,以备自家一年生活之需的。他们腌制腊肉的过程也是非常的讲究,仅用来烤制腊肉的木材据说是要用生的青冈、麻栗树,或者松树疙瘩,因为这些柴火烤出来的腌肉味道浓郁。</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苗民们还要备足糯米酒。苗年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馈赠。</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时刻,空气中流淌着浓郁的喜乐氛围,他们彼此庆贺着新年,享受着一年辛劳后难得的休憩时光……</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时刻,你很容易被他们质朴的热情与喜悦所感染。</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时刻,幸福变得很简单,芦笙响起,米酒端上,苗曲悠长,山下那条似有灵魂的河水欢快流淌,丰润着苗寨的年景,也成为这古老民族的修辞与守望……</p>